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靈璧石文化產業

學問君 人氣:1.6W

 【摘 要】 文章闡述了靈璧石的歷史文化內涵,介紹了靈璧石經濟價值體現與靈璧石產業發展的過程,提出了促使靈璧石產業轉化爲靈璧石文化產業的相關措施。要透過文化附加值的提高,深挖靈璧石本身的經濟價值;開發相關的靈璧石文化產品,以靈璧石文化爲龍頭,發展中華奇石文化;結合相關旅遊等文化產業和現有的靈璧石文化資源,開展旅遊;從而真正把靈璧石產業打造成文化產業,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淺談靈璧石文化產業

【關鍵詞】 靈璧石;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靈璧縣地處泗水之濱,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楚漢相爭的古戰場,傳說人物鍾馗的故里,中華奇石的主產區,素有“虞姬、奇石、鍾馗畫,靈璧三絕甲天下”之譽。靈璧縣以“三元文化”而被人們熟知,而其中最爲人們所讚譽的當之無愧應屬奇石文化――靈璧石文化,石因縣得名,縣因石聞名。靈璧石自古至今就是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競相追逐的對象,今天,昔日的“常置帝王案,祕藏將相家”的靈璧奇石也已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爲提高人們文化道德修養,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收藏品,藝術品,靈璧石文化繼續服務於當下精神文明建設,對提高羣衆的文化思想水平以及精神文明建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然而,目前的靈璧石產業仍然停留在初始發展階段,還只是簡單的採掘和銷售。如何科學地發展靈璧石產業,把靈璧石產業轉化爲靈璧石文化產業,使之科學、可持續發展,讓靈璧石文化產業對縣域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這些研究有着重要意義和現實作用。

 一、靈璧石的歷史文化內涵

靈璧石爲中國四大奇石之首,自古就受到文人雅士追捧,對人們的文化品位,道德修養有着深深的薰陶。對靈璧石的文化發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據推斷,當時最重要樂器之一,磬,即爲靈璧石所造,《尚書?禹貢》即有記載:“泗濱浮磬”,這可以說是對磬石產地的最早記錄,據考證,即爲今天靈璧的磬石山。直至隋唐乃至五代,靈璧石仍然以磬石爲人們熟知和記憶。寓居宿州22年之久的白居易就曾經寫過一首《華原磬》:“華原磬,華原磬,古人不聽今人聽;泗濱石,泗濱石,今人不擊古人擊。”諷刺當時的樂工用陝西耀縣的華原磬代替古人所用的“泗濱石”來充當磬石材料,使天子聽僞音,亂心智。在這一時期,靈璧石仍然主要是作爲磬的主要製作材料而被賦予了厚重的文化內涵。但幾乎同時,靈璧石由於其形、色俱佳,作爲觀賞把玩之物,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最爲著名的當屬南唐後主李煜,據說,在他亡國之際,仍念念不忘擺在其案頭的一塊“靈璧研山”,其對靈璧石的癡迷可見一斑。直至到了宋元時期,中國的觀賞石文化進入了黃金時代,靈璧石也隨之成爲賞石文化元素中的重要角色。宋徽宗修築壽山艮嶽,靈璧石就是其蒐羅的重要目標之一。據說在今天的宿州還有發現當時遺漏的靈璧石遺材。靈璧石同時也得到了當時一批文人墨客的追捧與推崇。宋杜綰的《雲林石譜》(也是我國的第一部石譜)就對靈璧石大加讚賞,並被列爲116種觀賞石之首。大文豪蘇東坡也對靈璧石鍾愛有加,多次來過靈璧,並留下詩文數篇,更以其所作“醜石風竹”換一靈璧石而留下一段佳話。明清之時,賞石文化進入中國古代奇石文化的鼎盛期,賞石的主體人羣逐步擴大,由以前的帝王將相,文人大夫延展至農工商賈各個階層。賞石的理論著作也層出不窮,靈璧石在這一時期同樣風采無限,備受推崇,“石之堪作玩者,靈璧石稱最”。甚至民間有傳說,清乾隆皇帝數次下江南,其中有三次都因爲喜愛靈璧石而改道於靈璧,並留下親筆御封靈璧石“爲天下第一石”。其時賞石之風盛行由此可見。

二、靈璧石經濟價值體現與靈璧石產業發展

應該說自從靈璧石從單純的自然資源被賦予無差別的社會勞動後,其本身就已具備一定的價值,但因爲社會制度等原因,無法以經濟價值的形式體現,直到宋明之際,隨着社會制度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繁榮,靈璧石的經濟價值逐步開始體現。早在宋葉夢得的《平泉草木記跋》和李彌遜的《五石?序》中就記載了以金易石的故事。茶肆酒坊之間已有商販專門從事靈璧石的叫賣。民間也傳說有米芾以石易房的故事,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靈璧石的經濟價值得以實現。但大多隻是以物易物,真正的市場交易和流通還未開始,僅僅是愛石人玩石人之間的互相交流而已。但到了明代,由於賞玩靈璧石的人羣逐步擴大,需求增加,不僅出現了專門的靈璧石市場交易行爲,圍繞着靈璧石交易甚至開始出現了行業內分工。有專門從事靈璧石採掘的,有專門販運的,有專門銷售的,在明王守謙的《靈璧石考》中就記載有“掘石者日益夥……。走南中販石者,踵相接”。可以說靈璧石交易作爲一個產業的雛形已初步出現。而靈璧石產業的蓬勃發展,當然是上世紀改革開放後,由於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靈璧石的需求和收藏迅速發展,靈璧石的諸多價值特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石農,石販,石商,石館直至靈璧石專業市場如雨後春筍般的涌出,從事與靈璧石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多達數萬名,交易額數億元。一條圍繞靈璧石形成的開採、運輸、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很多人以石爲生,因石而富。靈璧石產業已成爲靈璧縣經濟的支柱產業,對發展縣域經濟,增加就業,提高羣衆收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賦予靈璧石產業更多文化內涵,促使靈璧石產業轉化爲靈璧石文化產業

靈璧石有着深厚悠遠的歷史文化內涵,靈璧石產業在當下蓬勃發展。但這並不代表靈璧石產業就是文化產業。按照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定義,文化產業指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一系列活動。2012年,國家相關部門也對文化產業進行了分類,把文化產業分爲九大類,包括文化產品的生產、服務以及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服務等等,如果嚴格的對照比較,靈璧石產業並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文化產業,只能勉強列入標準裏面的園林製作一欄。但因爲靈璧石作爲一種自然資源,它不可以按照工業標準制作和複製。所以從文化產業的定義和分類來說,靈璧石產業並不作爲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按照現有的發展態勢,其本質更多的是資源產業,物質產業。但是又由於靈璧石的歷史文化屬性,它又存在着一部分文化產業的因子。我們也應看到的是靈璧石作爲一種自然資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的.天然屬性。我們更要考慮到靈璧石產業的長遠發展。不可竭澤而漁。讓子孫後代只聞靈璧縣,不知靈璧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挖掘、延展靈璧石文化,提高靈璧石的文化內涵,發展靈璧石產業爲靈璧石文化產業至關重要。

 1、透過文化附加值的提高,深挖靈璧石本身的經濟價值

由於靈璧石作爲賞石的一種,本身就與文化密不可分,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是靈璧石的天然包裝。我們不能只是簡單的採掘、銷售。而是應加大對靈璧石影響力和美譽度和歷史文化內涵的宣傳,使其文化附加值在銷售初期就得以提高。提升其本身的文化價值進而提升其市場經濟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良好的宣傳包裝。可以使靈璧石的附加值增加,使有限的靈璧石資源取得更高的經濟社會收益。另外透過對靈璧石本身進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如對於一些品相不佳的靈璧石可以用來開發加工相關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用於園林建築等等。總之,應該把靈璧石的文化價值更好的發掘,使其本身變成文化產品,提高其附加值,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其自身的經濟價值。

 2、開發相關的靈璧石文化產品

靈璧石產業本身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化產業。但透過結合當下文化產業中的其他元素,如影視、傳媒、網絡等,以靈璧石,靈璧石故事,靈璧石傳說以及與靈璧石相關的典故,歷史人物等爲主題、原形,創作一批羣衆喜聞樂見,具備較強影響力和美譽度的文化藝術影視作品。如相關的靈璧石的書畫創作,文學作品、影視創作,動漫創作等。使其文化載體和傳播途徑得以改變,這樣本身既宣傳了靈璧石,提高了它的文化附加值,同時,由於這種產業可以工業化複製,符合文化產業的定義,可以持續、綠色發展,這就把靈璧石產業變成了靈璧石文化產業,實現了由資源產業、物質產業向文化產業的轉變。

3、結合相關旅遊等文化產業和現有的靈璧石文化資源,開展旅遊

如靈璧縣奇石文化園景區、靈璧石宋代石刻,磬雲山國家地質公園等,開展旅遊,休閒、度假、文化會展等,進行靈璧石文化的經濟發掘。“文化+旅遊”是當下最典型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旅遊業是當下產業鏈較長的新興業態之一,也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靈璧石賞析旅遊,靈璧石開採參觀旅遊,賞石休閒,靈璧石會展多種旅遊形態發展靈璧石文化旅遊業。以此延長靈璧石產業鏈,延展奇石經濟的外在文化範疇。拉動與靈璧石相關的吃、住、行、消費等其他經濟活動,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4、以靈璧石文化爲龍頭,發展中華奇石文化

以愛石,賞石、玩石爲主題,結合其他類型的奇石文化,如太湖石等,打造中部地區的綜合類奇石市場。靈璧石作爲中國四大奇石之首,本身就具備龍頭效應,可以以此爲契機,引進資本,打造綜合的奇石市場和賞石文化市場。如我們所熟知的河南南陽,它本身只產南陽玉,但是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打造,已發展爲國內著名的玉石交易市場,品種包含國內外多種玉石產品,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把單純的靈璧石文化發展爲以靈璧石爲依託的綜合性賞石文化,擴大文化產業的主題效應,這樣,靈璧石的文化產業範圍將進一步增大,所容納和包含的文化範疇將更大、更廣,靈璧石文化產業也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當然,在目前情況下,把靈璧石產業轉化爲靈璧石文化產業,還存在着種種障礙,比如人才問題,資金問題,平臺問題等等,但這一步勢在必行,沒有長遠的規劃和戰略眼光,單純向地球要資源,這樣的發展是不會長久的。

總之,在今天中央提倡可持續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政策環境下,在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並重的大前提下,單純的走資源經濟的發展模式,必將走入死衚衕。只有透過以靈璧石資源爲立足點,以靈璧石文化爲依託,發展靈璧石文化產業,提高靈璧石產業的文化附加值,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把靈璧石產業真正做成靈璧石文化產業,最終才能使得靈璧石經濟健康發展,靈璧石文化得到推廣發揚,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精神水平的提高才能得到最根本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