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究水彩畫之文化品格的融合、發展與創新

學問君 人氣:2.56W

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作畫的一種繪畫方法,簡稱水彩,由於色彩透明,一層顏色覆蓋另一層可以產生特殊的效果,但調和顏色過多或覆蓋過多會使色彩骯髒,水乾燥的快,所以水彩畫不適宜製作大幅作品,適合製作風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畫作。

淺究水彩畫之文化品格的融合、發展與創新

摘要:文化品格的核心是民族文化在起源和傳承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思維模式,思維價值取向,表現爲積極開放或消極保守,兼收幷蓄或排斥異端:要解讀優秀的水彩畫作品,必須超越視覺“直譯”,研究作品內在的文化意義和藝術價值。自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水彩畫在英國開始成熟並達到高峯,其傳入中國也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中國水彩藝術與其他畫種間的界限日趨模糊。如何保持水彩畫的本體語言、如何提高水彩畫的品味、如何發展與創新當代水彩藝術就顯得尤爲重要。本文透過對中國水彩畫審美品格進行剖析與探討,指出了水彩畫文化審美品格空間的巨大包容性,意在闡明當代水彩只有在保持本體語言的前提下。與其它畫種合理借鑑、相容並蓄,以形成健康的、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並進入與“大畫種”並肩的殿堂。

關鍵詞:水彩畫;文化品格;審美;融合;發展;創新

一、融合

1、中國水彩畫的發展與文化品格

從十九世紀末水彩畫在上海廣泛傳播,到現在也已有一百餘年。中國水彩事業經由水彩畫家如李鐵夫、關廣志、李劍晨、潘思同、王肇民等前輩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中國水彩畫的獨特面貌。中國傳統文化對水彩畫藝術的發展影響甚遠,其相對獨立的文化內核和美學思想從意境、氣韻、語言和造型等方面與中國水彩藝術的發展相映成輝。我們只有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審美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國水彩畫的審美屬性和審美品格。我們應當在藝術實踐當中不斷把握心靈世界,沉澱情感,昇華境界,崇簡尚意。這種品格恰似一根紅線貫穿水彩藝術發展之路,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水彩畫審美意識,並泛化成中國水彩藝術的文化審美品格。

2、水彩畫本體語言的構成因素

水彩畫本體語言由工具材料、表現技法和審美理念三個層面構成。

(1)從媒材方砸來看水彩廁的本體語言

畫種的界定首先在於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技巧創造出不同的效果,從而形成風格各異的藝術面貌。水彩畫作爲獨立之畫種,不同的材質美感,加上水的流動性、色的透明性、水色交融的偶然性,由此而產生的透明、流暢、輕快、滋潤等藝術情趣,既是水彩畫獨特魅力之所在,也是水彩畫本體語言的首要因素。

(2)從表現技法方面來看水彩畫的本體語言

如果我們僅從媒材特點來看待一個畫種的本體語言,顯然是不夠的。十八世紀以前的水彩畫。多數是在毛筆或鋼筆的素描稿上,用淡彩渲染而成,後來才逐漸發展到用色彩直接描繪,而真正使水彩畫發展成爲獨立畫種是透過英國水彩畫家們的努力來完成的。在照相機發明之前,由於用水彩作畫時間迅速而且工具輕便,於是利用它來作收集素材的速寫,或繪製油畫的草圖,例如丟勒、荷爾拜因和魯本斯經常使用此方法。這一時期,水彩畫技法幾乎等同於油畫技法,是油畫的附屬品。然而,水彩畫最終得以成爲一個獨立的畫種,就在於其與油畫技法的分道揚鑣。十八世紀時,被稱爲“英國水彩畫之父”的保羅,桑德比(PaulSandby。1725--1809)突破了水彩材料之侷限,運用乾溼不同之筆法,以多種色彩進行點染、薄塗和重疊,賦予水彩畫以新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在藝術逐漸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看待水彩畫的本體語言,怎樣重新認識水彩畫的自身語言,對水彩畫的發展是極爲重要的。黑格爾曾經說過:“顏色,色彩――這就是使畫家成爲畫家的東西”。吳冠中先生亦言:“水彩,其特點就在於水和彩的結合,不發揮水的長處,它比不上油畫和粉畫的表現力強;不發揮彩的特點。比之水墨畫的神韻又見遜色。但它妙在水與彩的結合”。水分、色彩靠筆的帶動而留存在紙上,如果說水分賦予色彩以生機,那麼也可以說筆觸給予它們以性格,由此所產生的筆觸其表現力也是無窮無盡的。不僅形體靠用筆來塑造,而且運動感、節奏感、氣氛和情緒的表達都和運筆有關。如徐川青先生強調“要透過水彩畫的特殊表現技法,充分體現水彩畫輕快、透明的特色。作畫首先要對對象進行觀察研究,表達審美情調,用什麼方法,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他的水彩畫功力深厚,用色鮮明、沉着而不豔俗,筆觸凝重而不凝滯。

(3)從審美理念的角度來看水彩畫的本體語言

感覺,情感,感受力在水彩畫中所呈現出的抽象形式與風格,從審美理念的角度來看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它們豐富了水彩語言的表現力,使水彩本體語言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如果說西方水彩畫崇尚“實境”的話,那麼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中國水彩畫常常處於一種物與境不斷轉化的狀態之中。如李鐵夫先生把中國書畫用筆的方法融入水彩,氣魄雄渾,洋溢着中國民族的藝術風度,從其代表作《瓶菊》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有着印象派繪畫那樣明亮的陽光和流動的大氣,並且是以痛快淋漓的筆觸表現出宏大的氣概”。

二、發展與創新

1、當代中國水彩畫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及出現的問題

中國水彩藝術根植於中國千年文化中,並經歷了百餘年的沿革與發展,時至今日,已經形成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中國水彩畫家充分借鑑中國畫中大量的技法和文化內涵來豐富水彩畫的語言,例如潑色、轉印及飛白等方法都是在繼承西洋水彩畫的基本特質的同時而又使其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很好見證。對水彩畫來講,獨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獨厚的肌理創造本領,這是其它畫種不可比擬的。我國著名水彩畫家王肇民在作畫時先在畫紙上打上一層粉底,這樣一來使畫面呈現出一種厚重的視覺效果。也正因爲受他的影響,後來廣東的許多畫家也十分注重這種技法和效果。當代水彩畫整體水平不斷提高,表現力得以增強,形式也日趨多樣,早已不是當初那種“小畫種”的印象了。但當代中國水彩畫的發展現狀之中亦出現諸多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是題材雷同、語言匱乏、精神缺失,這些問題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藝術家遠離現實生活,以及水彩畫體系本身也不夠完善。著名水彩畫家關維興指出要加強水彩的分量感,就是要加強其內涵。內涵包括主題、畫法、色彩、情趣、製作、構圖、材料等因素的總和,但首推情趣。“很多人誤將趣味當情趣,重趣而輕情。這些人以極大的熱情去追求水的趣味、筆墨趣味、肌理趣味,有時被偶現的漂亮的肌理效果所統治”。所以肌理技法等表現手段最終都是爲主題、爲內容服務的,根據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情感選擇不同的表現手段,也是作品構思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在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相互交融的背景之下,當今水彩畫的發展有了更廣闊的領域。我們正以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哲學觀念、生活體驗。來審視當代水彩畫發展的新方向。

2、當代中國水彩語言內涵的延伸

繪畫藝術以創新求變,是一個萬古永恆的主題,當今水彩畫藝術也面臨着發展與演變的許多問題。水彩畫經過幾個世紀的積澱,其材料、技法與藝術性的表現性都已經有了較成熟的發展。目前一些水彩畫家爲了探尋水彩畫新的發展領域,對材料和技法有了進一步的拓展。首先從紙材料來說,卡紙、有色紙、高麗紙、宣紙、工業用紙,甚至在木板及各類畫布上,都可能允許進行嘗試。由於這些材料對顏色的附着力和吸水性能各異,以及質 地的粗細不同,別開生面。其次在顏料的使用方面,水彩畫採用一些有利於畫面效果的輔助材料表達到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油畫棒、色粉筆、馬克筆等等。再次,在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水彩畫的操作方式借鑑了大量其它畫種的表現手法,使得水彩畫結合更加豐富多彩。隨着各畫種之間相互滲透和借鑑,藝術的發展已逐漸趨於多元化。這也使水彩畫有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在創新的基礎上需更加註重審美品格的表達

潘天壽在《聽天閣畫談隨筆》中談到:“畫事須有高尚之品德,宏遠之抱負,超越之見識,厚重淵博之學問,廣闊深入之生活,然後能登峯造極。”而科技發展的今天,照相機的發明,確實給畫界帶來極大的方便,但是把拍照當寫生、臨摹照片當創作,使畫家在舒適方便的同時逐漸削弱乃至完全喪失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最終使自己與描繪對象在感情上拉開了距離。若不從根本上注重內在審美品格的表達,畫面就會缺少美感,缺乏自身特色,主題和立意空洞、膚淺、貧乏,缺乏思想深度和真情實感。這就要求畫家必須從“源”(具有時代感的人民生活)和“流”(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上認真地下功夫,也要求畫家要建立作品的精神信念,並注重學養水平和理解認知水平的積累。

三、融合、發展與創新對中國水彩畫發展的實踐價值及現實意義

從水彩畫的本體語言以及水彩畫發展的歷史來看,過多地強凋本體語言將成爲水彩畫發展的桎梏。當代水彩畫的多元化趨勢非但不會導致水彩畫喪失其本體語言,恰恰相反,這正是中國當代水彩畫的進步。就形式而言,媒介、材料、技法等的變通和不斷創新,是水彩畫長久發展的必由之路。尊重長期以來形成的材料、技法、審美等方面的恆定性,是水彩畫獨特審美品格能爲我所用的條件。是水彩畫獨特審美價值得以不斷延續的需要。另外,一個畫家要提升水彩畫的文化品格,除了勤於創作外,還要多讀書,以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作畫,既要靠靈感,又要靠學問,深入生活是提升水彩畫的文化品格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唯心中有“活水”,唯有在藝術實踐中不斷地昇華做人的品性才能使作品富有韻味和情趣,富有意境和格調,才能創造出鮮活生動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