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新聞媒體媒介融合研究現狀與發展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5W

隨着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媒體的普及和微博、微信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新的挑戰,媒介融合研究已經成爲新聞傳播學術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擺在當前學界和業界重要的現實課題。不少學者曾就媒介融合的定義、媒介融合中新聞規制的變革、媒介融合與新聞人才培養等做過非常精闢的論述。

高校新聞媒體媒介融合研究現狀與發展論文

高校作爲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的重要任務。〔U高校媒體是社會資訊系統的重要分支,在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方面具有深遠影響。一些學者就高校媒體媒介融合的宏觀研究、報網融合研究、媒介管理研究等方面展開論述。

一、對媒介融合和內涵與外延的認知

(一)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於1983年由美國學者I?浦爾首次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將“媒介融合”定義爲“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戈登歸納了所有權融合、策略性融合、結構性融合、資訊採集融合、新聞表達融合等五種媒介融合的類型。

陶喜紅進一步指出,“融合”這一概念與大衆傳播真正意義上的聯姻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中葉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鄭保衛、樊亞平、彭豔萍研究發現,“媒介融合”屬於互聯網興起之初所產生的取代論和共存共榮論相互爭論時期。這裏所說的融合,是指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和平共處,聯合發展,顯然它與現在舶來意義上的媒體融合屬於不同的概念。

(二)認識的深化

隨着科技的進步以及新聞實踐的不斷髮展,我國學術界對媒介融合這一概念的認知已不再停留於表面上的理解。吳海榮從研究個案出發,認爲媒介融合既可指宏觀的產業、人力層面的相對集中,又可指微觀的新聞製作的各個環節的資源共享。⑴李紅祥認爲媒介融合的界定要從技術/軟件融合、產業/市場融合、內容/服務三個層面加以界定。m蔡雯則認爲媒介融合的深層次含義是指在數字技術和網絡傳播推動下的透過新介質形成的各類型媒介的匯聚融合。

在表現形式上,媒介融合應該既包括硬的新聞實體的融合,又表現爲軟的媒介技術、管理體制的融合。王聞俊從動態過程的角度出發,認爲媒介融合包括組織結合、收購合併、傳播手段、媒介形態等四個階段,孟建、趙元珂認爲,媒介融合既包括在傳媒業界跨領域的整合併購,並藉此組建大型的跨媒介傳媒集團;媒介技術的融合,將新的.媒介技術與舊的媒介技術聯合起來形成新的傳播手段,甚至是全新的媒介形態。

二、高校媒體融合研究現狀

相比之下,學界對高校新聞媒體的媒介融合研究相當薄弱。當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宏觀媒介融合研究、報網融合研究、媒介管理研究。

(一)宏觀高校媒體融合研究

張文莉研究指出,高校媒體的媒介融合主要體現在內容、終端、組織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作者認爲,高校校園媒體應該從內容重整和組織重構兩方面人手。在內容重整上,重視整體策劃,注重互動。在組織重構上,組建全校統一的新聞管理機構,建設一支專業化、全能型的採編隊伍。婁雷認爲,高校的校園媒體資源融合,既包括不同新聞主體、經營主體的融合,也包括不同傳播技術、傳播方式的融合,在組織構成、人員配備、職責分工等方面相互協調,優勢互補。

°高校傳媒整合既符合高校媒體的發展訴求,又是當代高校宣傳工作的發展需要。樑燕燕認爲,高校傳媒可探索構建“新聞中心——實訓基地”模式,將新聞中心開放爲高校新聞學科的實踐教學平臺,將校園宣傳任務分解爲高校新聞學課程的實訓作業。此舉既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高校傳媒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同時又極大改善高校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困境。

(二)高校報網融合研究

高校“報網融合”是不同新聞主體、傳播技術、傳播方式的融合,以資訊資源共享爲基礎,實現立體化的新聞報道、捆綁化的客戶服務和多樣化的傳播手段。李秀芹認爲,高校報網互動有利於校報與網絡的“快”與“慢”、“容量大”與“容量小”、“交互性”與“單向性”的優勢互補,是高校校報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工作理念上,張碧紅認爲應該實現媒體的重心從報紙轉移到網絡,搭建讀者網友的互動社區,透過打造“新式在線編輯部”、注重校園網事“深加工”、整合校園宣傳資源等方面,推進高校“報網融合”創新發展。

趙立兵,楊寶珠研究了高校校報與微博的融合發展,認爲微博等新媒體的及時性、現場性、互動性等優勢,能夠與高校平面媒體的權威性、深度性、全面性進行有效互補。在具體融合路徑上,主要表現爲“微新聞”、“微專題”、“微採訪”、“微活動”、“微服務”等形態,推動高校校報的新發展。"

(°三)媒介管理融合研究

在媒介經營管理層面,高校校園媒介融合,有利於實現新聞業務上的資源共享,增強校園新聞的輿論引導能力。趙明認爲,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應該從新聞媒體從業者及新聞工作體制人手,在新聞工作體制方面,整合校園媒體,實現資源共享,學校宣傳部門在體制上保證組織運作。

王世華認爲,從傳播內容、組織架構與人員構成來看,高校的媒體融合遠沒有成功,作者指出,應明確現有媒體的主從關係,不同媒體形成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同時還要實現組織機構、執行模式與從業人員的有機融合,從理念、組織機構、執行模式、從業人員等多方面全力打造多媒體融合的髙校“全媒體”。

三、結語

媒介融合是當前學界的研究熱點,從一開始被引人的舶來品,到結合我國具體國情的本土化研究,學界都有較爲深人的分析,研究視角也十分豐富多元。相比較而言,高校新聞媒體的媒介融合研究過於薄弱,這與高校新聞媒體及其在宣傳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匹配,而且與高校新聞媒體的實際發展狀況不符。媒介融合是包括高校新聞媒體在內的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所以有必要加大對該問題的研究和思考。

對髙校新聞媒體的媒介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研究、報網融合研究、媒介管理融合研究等內容,呈現縱深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是總體上數量不多,力度和深度均不足,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界對於高校的新聞媒體及其媒介融合領域不夠重視。高校是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宣傳工作,巳經上升爲黨和國家的戰略工程。而高校新聞媒體及其媒介融合的實踐發展,是這一戰略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這一領域的實踐探索和學術研究。

高校新聞媒體的媒介融合研究,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總結和反思優秀的高校新聞媒體的融合實踐經驗,既能夠爲其他高校新聞媒體的發展提供借鑑,同時開拓新聞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提高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的實踐操作技能。從理論上講,能夠有效檢驗新聞傳播理論在高校新聞實踐活動中的運用,提供了高校新聞媒體媒介融合的新知識,此外,依託於媒介融合研究的宏觀學術背景,高校融合新聞研究、媒介融合與新媒體形態、高校媒介融合效應分析、媒介融合與高校新聞人才培養,都可以作爲將來研究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