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立德樹人高中物理課程改革初探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1W

2017年新頒佈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在前言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承載着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規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在立德樹人中發揮着關鍵作用。理解立德樹人的意蘊,理清立德樹人對高中物理課程的價值引領和教學實踐的影響,我們才能在新形勢下找到物理課程改革的有效路徑,真正在教學實踐中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高中物理課程改革初探的論文

一、“立德樹人”理念引領下的物理課程價值解讀

物理教育從最初的教育植入到本土化的實踐探索,處在不斷完善之中。而不同時期的教育目標深刻影響着課程價值。理解當前物理課程價值,需要我們放眼國際教育改革背景,深化對“立德樹人”內涵的理解。

(一)順應國際教育理念變革與發展的外在訴求。當前,各國基於教育發展需要先後提出對教育實施課程改革,而核心素養培養的提出爲各國實施課程改革提供了導向和動力,各國教育的價值觀和教育目標都在其核心素養目標的構建要素上得到了完整的詮釋。例如,英國的“公民教育”、新加坡倡導“完善品德的人”的培養,均從德育視角對教育價值和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體現了各國對個體德性發展的重視。我國2017年版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凝練了物理核心素養,明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課程後應達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同時明確指出本次物理課程修訂的基本理念是“提煉學科育人價值,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爲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和未來發展的挑戰打下基礎”。將學科育人價值的挖掘和應用作爲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終身發展能力的基礎,是我國教育研究者對當前國際教育發展趨勢進行深刻、系統研究後,提出的適應我國高中物理教學實際的科學路徑。

(二)迴應我國人才培養的時代需求。我國教育自古代的以德修身,強化德性教育,到近代爲扭轉落後局面強化智育,再到現今對人才素養培養的教育要求的提出,體現了從德育爲主到智育爲主,及至德智並重的發展過程。過去一段時間,爲適應國家快速發展需要而造成社會對教育在“增智”方面的過度重視,導致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社會矛盾。現階段強調“立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逐步扭轉過分強調“智育”的偏差,立德樹人是在過渡階段爲個體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應然之舉。立德樹人作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使教育的焦點落到人才的培養上,引領我們對人才培養的理解從重視智育轉型爲德智兼顧。這一變革不僅是對課堂效率標準的肅清,也爲解決課堂低效創設了有效的路徑。2017版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作出瞭如下界定:“高中物理課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促進人類科學事業的傳承與社會的發展。”德育所培養的德性與智育所促進的智慧是個體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德性與智慧、“育德”與“增智”並不矛盾,而是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只有同步進行,才能相互促進;只有平衡兼顧,才能促進人的和諧發展。[1]長期發展中,德育與智育的培養應同等重要,當德性與智慧均處於進階階段時,即社會公民整體素養達到一定水平後,德性的培養將更爲重要。

二、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物理課程內容的價值分析

分析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我們不難發現德育資源主要包含在物理學史、物理思維、物理應用、物理實驗等方面,它們從不同角度構建起德育與智育相融合的物理課程結構。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深入分析和理解課程標準對立德樹人培養的深層價值,才能真正從立德樹人的高度實現課堂教學的變革。

(一)物理學史——孕育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物理課程的科學內容及其知識結構來源於物理文化本身的物理知識體系,可以說,科學探究本質上就是讓學生透過模仿物理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來學習物理知識。而物理文化就蘊含在物理學史之中,尤其是其中的精神文化,如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價值觀等,都是透過物理學史傳遞給學生的。[2]2017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在具體內容中,要求學生了解物理學科知識發展歷程中重要的物理學歷史。例如,萬有引力內容要求“透過史實,瞭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認識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義。認識科學定律對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解讀該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萬有引力發現過程中科學家們的研究過程有何啓示?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並能得到廣泛認可的原因是什麼?萬有引力定律主要的應用領域體現在哪些方面?物理學史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塑造嚴謹的科學態度,深化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與認識,形成完整的物理觀念,而且對培養學生科學的處事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物理學史中也蘊含着科學美。如物理學對稱統一的思想,可深化學生對世界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宇宙觀,培養學生“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的科學愛國情懷。

(二)物理思維類素材——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思維習慣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至關重要,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2017版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此非常重視,以“質點”爲例,要求“經歷質點模型的建構過程,瞭解質點的含義。知道將物體抽象爲質點的條件,能將特定實際情境中的物體抽象成質點。體會建構物理模型的思維方式,認識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可見,相比2003版課程標準,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對物理思維的要求更爲明確,對建構模型的方法要求更細緻。要求學生理解模型建構的過程,在實際過程中學會運用模型化的思維,理解模型化思維的實際應用價值。在高中階段,模型化思想的應用十分廣泛。在物體問題解決過程中,大都需要建構包括對象模型、過程模型、運動模型等在內的各類物理模型。模型建構的思想能夠幫助學生整合思維,簡化問題研究,對於學生應用這一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中,顯性化地提出各類物理思維要求,對學生形成科學思維習慣,發展科學思維能力具有實際意義。本輪課程標準修訂也體現了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求。例如,要求“能恰當使用證據說明自己的觀點,質疑他人的觀點。能從運動定律、動量守恆、能量守恆等不同角度思考物理問題”。這表明,本輪課程標準修訂注重理性思維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學會應用理性思維分析生活問題,形成積極、理性的處事態度,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物理實驗類素材——培育規則與程序意識。當前,高中物理課程實驗教學效率低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僅從歷年學業評價情況分析便可見一斑,實驗是學生得分率最低的題型之一。實驗課未能發揮其在教學中對學生個體的培養價值,表現爲按既定方案探究、程序式驗證等,將實驗課演變爲重複驗證式操作,使得實驗課低效、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從立德樹人的角度重新思考和認識實驗課的價值。物理實驗課並非知識的簡單驗證,而是透過知識的探究性或驗證性建構促進個體素養的提高,使學生理解科學研究的規則與程序,理解科學研究過程中科學態度和思維的重要性,從物理學科的獨特性對學生進行德智合一的教育。它對於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實踐意識、規範意識、批判反思意識、證據意識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以“勻速圓周運動”爲例,2017版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透過實驗,探究並瞭解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大小與半徑、角速度、質量的關係”。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實驗探究的完整性和嚴謹性,透過實驗得出幾者之間初步的定性和定量關係。讓學生透過實驗提出問題、尋求解決方案,設計模擬具有適當探究的實驗環境;讓學生深入體驗科學研究過程,獲得實驗的真實體驗,內化科學探究過程所需具備的能力,端正實驗態度,激發學生實驗學習的成就感和興趣。由此,透過求真、務實等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漸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與思維方法,形成尊重規則與程序的意識。

(四)物理應用類素材——凸顯關鍵能力的培育。物理應用類素材廣泛存在於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規律形成過程中,對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用理性思維認識物理知識的價值,形成對知識應用的正確價值觀,培養實踐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態度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在本輪課程標準修訂中,特別強調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在許多重要內容中都提出“能用……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必修部分,這一要求在十多處內容標準中都得到體現。在凸顯物理學科知識價值的同時,反映了學科教學的價值轉向,即從以往的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的轉變,注重對人的培養,不僅體現在關鍵能力,同時更加註重必備品格的`培育。

三、踐行“立德樹人”的物理課堂轉向

“立德樹人”理念引領下的物理課堂轉型,需要我們着力挖掘課程的教學價值,從德育與智育並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視角,重審物理課堂教學,踐行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

(一)注重教學設計的價值導向。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要重視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中情境的創設,並將問題情境複雜程度作爲高中物理學業質量的一個維度,集中體現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對知識應用價值和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的重視。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探索基於價值的教學設計。以“拋體運動”爲例,教師應基於現實問題情境設計教學。如生活中的噴泉、生產中的傳送帶、體育運動中的跳遠,可分別作爲豎直方向上的拋體運動、平拋、斜拋運動情境。教學設計遵循“現實生活中素材的選取——立德樹人價值、物理核心素養要素的提煉——價值問題的提出——物理建模——物理證據——問題解決”的路徑。其德育價值主要表現爲:一是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產生葆有探究、思考的態度;二是使知識具有實踐應用價值;三是透過知識應用的深化實現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的內化。以此引領學生在實際問題的研究中內化知識,實現物理學科育人價值。

(二)促成評價方式的變革。評價方式對課程的實施具有重要影響。立德樹人理念下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爲學業評價提供了新的依據。基於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對學生進行評價,更符合立德樹人的教育培養要求。2017版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爲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根據問題情境的複雜程度、知識和技能的結構化程度、思維方式或價值觀念的綜合程度等劃分爲不同水平。同時,要求“物理學習評價應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創設真實而有價值的問題情境,採用主體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方式,創設真實而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客觀全面瞭解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髮展狀況,找出存在的問題,明確發展的方向,及時有效地反饋評價結果,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我們應充分理解和領會課程標準的評價闡述,轉變評價方式:一是基於物理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力圖從多個維度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從而改變以往重知識、重分數的較爲單一的評價方式,而基於物理核心素養的評價實質上也是對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情況的檢驗;二是突出體現對評價內容的選擇,“創設真實而有價值的問題情境,採用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的評價方式”,試題命制以社會關注的問題、與生活實踐聯繫緊密的問題爲背景和切入點,設計考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物理情境化試題,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究、追求真理、積極實踐,關注科學與社會的關係,思考科學進步如何造福人類。三是評價功能的轉變。在實現人才選拔功能的同時,重視評價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髮展情況的診斷、激勵功能。

參考文獻:

[1]劉娜,楊士泰.立德樹人理念的歷史淵源與內涵[J].教育評論,2014(5):141-143.

[2]王春暉,鍾紹春等.文化視域下的初中物理課程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17(5):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