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會計畢業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W

篇一:

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會計畢業論文

一、學生在成本會計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費用種類多,記憶複雜

按照課本章節講解,涉及的費用歸爲六大類:各項要素費用、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輔助生產費用、製造費用、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以及期間費用。而要素費用又簡單劃分爲材料費用(例如原材料費用、燃料費用、低值易耗品攤銷費等)、外購動力費用、職工薪酬、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利息費用、稅金以及其他費用(例如運輸費、辦公費、保險費、差旅費、水電費等)。課本中接觸的費用種類已經很多,而在實際應用中能夠紮實理解各種費用定義並將各種費用正確歸類是一個學習難點,需要牢固掌握,靈活變通。

1.2費用分配方法多,單純的課堂教學只能淺意義的理解,還是靠死記硬背爲主

不同的費用依據的分配原則不同,最終計入的科目也不同;不同的費用其歸集和分配方法也不相同。例如:材料費用的分配就有定額消耗量比例、係數比例、產品產量比例、重量比例、體積比例等分配標準;常用分配方法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和材料定額費用比例法兩種,熟練地掌握各種方法能爲企業帶來利潤空間。但學生階段學習的難點就是缺乏實踐鍛鍊能力,單純的課本很容易混淆各種方法,也沒有想到合適的方式和想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1.3實踐經驗少,對各種方法不能熟練地理解掌握

各種計算方法適用的成本對象不同,具體的計算細節與過程也不相同,而且正對完工產品與半成品成本的計算也是有差異的。如何熟練地掌握與應運這些方法,正確恰當地計算企業產品的成本是要掌握的重點,但如何能夠靈活地掌握記憶並結合案例正確地選擇恰當的計算方法是學習的關鍵。除卻實踐這一環節,當前大學本科生的現狀就是課上可能還認真聽講,但下課沒有老師監督,大學老師又極少佈置課後作業,很多學生就基本上不看課本,只等着考前老師劃重點突擊複習,對各種方法不能熟練地理解掌握。例如一個工廠搬遷到新廠房,廠房的折舊就是一筆巨大的成本,在老廠子裏生產由於廠房折舊早已計提完了,計算出的產品成本很低,盈利就大,但新廠房的折舊會大幅度提高產品成本,工廠不能因爲搬遷就無盈利,這中間就需要會計人員有規劃地計算出合理的成本。

1.4各種會計課程的融會貫通是難題

如今的成本會計不是單純的核算問題,它還包括成本預測、決策、控制等,這就與企業戰略管理等學科相聯繫;最基本的成本覈算要從原始憑證出發,依據會計學基本原理進行分析入賬。成本的高低也會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因此它與財務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如何從宏觀上把握知識框架,在細節上追求精益求精,是應該不斷探索求解的問題。

二、以知識管理爲核心的成本會計教學體系設計

2.1建立學習型組織

鑑於高校教學的自身特點,“團隊學習”是高校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所在,旨在激發教師和學生知識共享和羣體創新能力的活力,透過組織教學和科研項目團隊的方式,樹立整個組織的共同願景。首先,應參照企業實踐過程中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應用型教學特點,制定教學計劃,編寫課程教學大綱、實踐指導書,選編課程教材。其次,在教學知識管理中,對有價值的顯性與隱性教學資訊進行識別與採集,進而組織與整序、壓縮與提煉,最終形成組織層面的教學知識。學習型組織強調學習的可持續性,讓學生懂得各門會計課程之間的關聯性與通用性,不能僅侷限於課本知識,需要融會貫通。

2.2注重隱性知識的轉化,加強互動,推進優質知識資源的儲存、交流和共享

在互動性方面,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具體的知識型個體,透過定期舉行集體的交流活動,互相交換知識,可以使整個班級成爲一個規模型知識庫。例如針對不同行業或不同地區的成本管理特點和要求,由學生自行組織成學習小組,分別研究各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發展的需要,選擇最優成本覈算及管理方法。

2.3由傳授知識向注重培養能力轉化

學生學完成本會計課程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實踐能力,包括認知性實踐能力和拓展性實踐能力。認知性實踐是透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以輔助間接經驗學習的活動,其目的在於使學生知道該知識點是什麼,有什麼作用,這一環節可以透過課堂講授和指定任務實踐傳遞給學生。例如在成本費用覈算或管理過程中,由學生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分別覈算,按照事先制定的核算方法,模擬進行實務操作。拓展性實踐則要求提高一個層次,教師只需要提出該項實踐需要達到的目標及要求,具體實踐的設計、內容和方案可以交給學生自己選擇和判斷,最後由大家一起對比出哪種方法更適合當時的經濟環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承擔的是輔助者或顧問的角色,在分析和對比所有實踐結果後,給出總體分析並指出存在問題,以達到引導學生髮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目的。

2.4集成教學實驗工具

目前適合成本會計教學及管理的軟件較多,包括教學型的和應用型的,基本可以涵蓋企業的絕大部分工作流程,滿足大部分成本費用覈算及管理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實踐經常是根據某一個靜態環境下的情景,進行模擬操作,教學內容相對單一、簡單,與實際工作中企業所面對的複雜多變市場環境不盡相同,爲了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在實驗中設定不同參數,模擬變化的市場環境,使系統處於動態的環境中,演繹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的成本管理,也就是將教學和應用集成到一個實踐環境中。

2.5將混合式學習方法運用於成本會計教學當中

混合式學習是課堂教學和課下自學結合在一起的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會添加大量書本以外資訊,特別是會增加一些實務操作的內容,講授企業實踐的實際情況,但是根據學生的反應,這樣的教學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因爲在沒有培養課堂教學和課下自學這樣的混合式學習習慣下,讓學生在短時間裏接受超量的知識,並不符合學習規律。因此,教師在應用多媒體課件時,有意識地突出重點,給學生指出課下需要學習哪些內容,並將授課講義或補充材料上傳網絡平臺,供學生課後瀏覽,幫助學生複習。將課上和課下時間綜合利用起來,會使整個教學事半功倍。

三、結論

將知識管理理念應用於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建立學習型組織環境,促進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充分流通與傳播,有助於學生積極調用一切有利的學習資源,深入理解和掌握成本費用覈算及管理理論與方法,實現知識的創新性學習。

篇二:

一、啓發學生在成本概念上進行比較

在成本會計課程中,涵義佔了整本書的一半以上。爲使學生對涵義全盤掌握,以前我們可能更注重的是“說”,但現在我們可以運用比較的手段來“看”。例如在新授“分步法”這一涵義時,學生普遍反映該涵義太長,且不好記,很難一字一句把它背下來。筆者就把這個涵義和品種法的涵義進行比較。兩種方法都是屬於成本計算中的綜合分配方法。在上課的時候,我先在黑板上用兩種不同顏色的文字寫出這兩個涵義,在涵義下方用其他顏色標出重點詞,和學生一起討論它們的'異同。透過比較,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話把涵義的要點完整地說出來,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透過運用生本教學的教育手段,使學生能把冗長的涵義抓重點記下來,既提高了效率,又加深了印象,學生們都反映很歡迎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引導學生在成本計算公式上進行比較

在單招成本會計的教學中,計算題的分數在整個綜合卷中佔了絕大部分。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很難。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教師講,學生學”,學生只能憑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來了解計算的步驟,難以深入掌握計算題的應用。如果透過生本教學中的比較教學手段,其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例如,在講解成本計算的定額比例法的時候,如果引導學生與剛剛學過的約當產量法來比較,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爲這兩種方法同屬於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間分配的方法,所以它們的計算公式中有相同之處。特別是在計算分配率的公式中,我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公式中的分母都是分配的標準,所不同的是,定額比例法的分母是定額,而約當產量法的分母是產量。而它們的分子都是要分配的成本。這樣一比較,學生就能比較直觀地記住這兩個計算公式了。

三、帶領學生在歸納知識點時進行比較

在以前的成本會計教學中,歸納知識點都是教師的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說什麼就記什麼。這樣,難以達到全員參與的課堂效果。筆者採用生本教學,鞏固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學生在生本教學環境中感受全面、動態的業務流程,有效地解決了學過、做過和做得好的問題,因此,不出校門就積累了會計“實際工作經驗”,這就爲學生就業增強了信心。成本會計生本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只有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最近發展區”上的“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才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才能最大程度產生共鳴;只有把學生當作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教師由教的“控制者”變爲學生學習的“共同體”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才能實現;只有當教師不拘泥於預設的教案,“眼中有學生”,能及時捕捉到學習進程中的資訊並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時,課堂教學才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