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循環經濟理論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3.24W
談循環經濟理論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運用
摘 要: 隨着經濟發展和資源的緊缺,循環經濟理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並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生態城市建立的條件和步驟,提出了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建設若干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 循環經濟 生態城市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淨消耗線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爲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理論萌芽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具體原則形成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 、再循環(Recycle)原則。它的思路是改變了傳統經濟中“資源——產品——消費——污染排放”的單向流動線性經濟模式爲“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自然生態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神是清潔生產。簡而言之,就是按照生態經濟規律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最早利用循環經濟的國家是德國,亞洲搞得最好的國家是日本,而我國的循環經濟理論是從2003年起進入了實踐推進階段。
1 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制約條件及步驟
1.1 生態城市的內涵
  生態城市概念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BA)計劃研究中提出的,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間內人與自然系統和諧、持續發展的城市類型的進階階段、進階形式。具體的說,生態城市是全球或區域生態系統中,分享公平承載系統份額的可持續發展子系統,它是基於生態學原則建立的自然和諧、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的複合系統,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與人工協調、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理想人居環境。一個城市不管多麼貧窮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資源,在系統內部及外部建立和諧的生態關係,城市擁有充沛的活力,這個城市就處於健康狀態,即生態城市。由於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要充分融合社會、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以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的充分和諧。因此,根據現代化進程生態城市可以被分爲工業型生態城市、人文型生態城市。
1.2 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制約條件
  國內外研究認爲,生態城市應是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和諧、發展持續的社會——自然——經濟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類居住區,而良好的生態城市規劃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1984年,聯合國在其“人與生物圈”(MBA)報告中提出了生態城市規劃的五大原則,其實也就是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五大條件:第一,生態保護戰略。就是把整個生態城市建立成爲田園城市、花園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無污染城市、綠色城市和風景城市的綜合體。第二,生態基礎設施。生態基礎設施可以包括污染淨化處理設備、能源基礎設施、資源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市政服務體系、社會基礎設施等。第三,居民的生活標準。作爲生態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較低的環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綠化、完善的資源利用體系、舒適清潔的環境、齊全的區域生態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態基礎、可恢復的生態系統。第四,文化歷史的保護。就是要建立一個高素質的社會人文生態文明體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現代文明結合起來。第五,將自然融入城市。在發展高效增長的城市經濟體系中,優化投入產出的生產系統,佈置合理的經濟產業格局,發展綠色產業體系,不會因爲城市發展而破壞環境。
1.3 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步驟
  在目前的研究領域中,雖然人們都認爲生態城市不同於以往“綠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實際建設中,卻大多偏重於自然生態系統和整齊劃一的城市規劃,沒有以循環經濟模式來估量生態城市的系統,即包含基礎設施、農業、工業、人文、消費等各方面的設定。要建立好一座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其應遵循的原則和步驟是,首先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體系的物質消耗量;其次,透過精良的售後服務等手段延長產品的使用時間和服務時間;最後,透過工業淨化等人爲或自然淨化的手段來將廢棄物重新變成資源後再次循環利用。經過循環經濟的實施,就可以將工業廢料或半成品用於農業,把淨化後的城市廢水用於農業灌溉,把種養的動植物作爲工業原料、消費產品,從而將工業、農業、消費連接成爲大的循環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