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約翰·羅默的剝削理論初探

學問君 人氣:2.88W

論文關鍵詞:羅默 非勞動價值論 剝削理論

關於約翰·羅默的剝削理論初探

論文摘要:羅默超越了傳統剝削理論,提出了非勞動價值論的剝削概念,並對社會主義的剝削現象進行了分析,其理論在中外理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試圖透過對羅默剝削理論的簡要介紹,展現其豐富內涵。

約翰·羅默(JohnE.Roemer)是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致力於運用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進行研究,剝削理論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一、羅默剝削理論的邏輯與現實起點

羅默剝削理論的提出具有深刻的邏輯根源與現實基礎。

羅默認爲,由於馬克思闡明瞭資本主義制度的不道德性,使得其思想至今仍然十分重要。鑑於當代新古典經濟學家大肆宣揚資本主義在道德上是中性的這一事實,從道德角度質疑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爲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正當性即成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他認爲,馬克思的剝削理論是基於勞動價值論的,並沒有達到從道德上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目的,只是技術意義上的事實描述,而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價值判斷。更重要的是這種剝削理論的基礎一勞動價值論一是錯誤的。羅默聲稱,用當代西方經濟學的方法同樣可以證明資本家剝削工人這一事實。因此,羅默提出了基於非勞動價值論的、以道德上批判資本主義爲旨趣的剝削理論。這正是其剝削理論的邏輯起點。

至於羅默剝削理論的現實基礎,正如羅默在《剝削和階級的一般理論》的序言中所聲稱的:”正是下面的問題促使我做出這樣的研究,即馬克思主義如何說明社會主義國家的明顯的階級現象和政治行爲?……而1979年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更激起了我研究這個問題的興趣。”用過去人們普遍接受的理論無法解釋同樣受共產黨領導,都是社會主義國家,走過了類似道路的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因此,羅默試圖以一種新的更有說服力的非常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來理解與分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行爲。正如羅默所言”馬克思的剝削理論正是他的政治理論賴以提出的基礎。”基於此現實起點,羅默集中探討了馬克思的剝削理論。

二、約翰·羅默剝削理論的內容

與馬克思不同,羅默剝削理論的基點是非勞動價值論。

(一)剝削的概念界說

羅默運用合作博弈論的”核心”思想,從財產關係的角度對剝削作出了非勞動價值論的定義。他指出:”這個剝削的一般定義是一個博弈論的定義,它與勞動價值理論並沒有特殊的關聯。……在剝削的一般理論中,取代勞動的轉移,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概念是財產關係。”在這個博弈論的定義中,財產關係是核心概念。羅默進而指出:”剝削這個概念具備如下條件,即當且僅當下面這些條件存在時,一個羣體S在一個較大的團體N中才是受剝削的:(1)假定存在着這樣一種選擇,在這樣的選擇中,S總是比現在的狀態更好。(2)在這樣的選擇中,羣體S.作爲N減去S後的剩餘物,即作爲S的補充物,總是比現在的狀況更壞。”在此羅默假定羣體S能夠做出一種選擇:如果這種選擇使S處於更好的狀況.那麼S是被剝削的.如果使s的補充物st處於比目前更糟糕的狀況,那麼s.是剝削的。羅默指出”剝削的概念總是以某種方式牽涉到不平等。”基本這種認識,提出了剝削存在的第三個條件:”(3)s’在與S的關係中佔據優勢。” s’與S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源於的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權(財產關係),在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的剝削理論中,這被當作背景看待,而羅默把它理解爲剝削的前提,進而提出了其基於非勞動價值論的剝削理論。

(二)剝削的具體形式

在從理論上界定了剝削的內涵之後,羅默探討的視角從抽象的一般理論轉向了具體社會形態,解析了三種不同的.剝削形式:

1、封建剝削

羅默說:”我可以這樣定義一個處於封建社會的人,如果對封建財產權的分配是平等的一即不存在一些人(封建領主)擁有的對勞動的權利超過另一些人(農奴)的不對稱現象,他的境況會更好,那他就受到了封建剝削。”也就是說,在封建社會的經濟博弈中,如果農奴們從封建的財產關係中撤出境況好轉,則在這種關係中他們是被剝削的;與此相應,如果領主們因爲農奴們的撤出而受到損害,他們就是封建剝削關係中的剝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