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的轉變

學問君 人氣:7.21K
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的轉變
摘要:全球化,高新技術,電算化的普及及技術的突飛猛進,給傳統的內部審計帶來了重大變革,形成並發展於經濟的傳統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着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在很多方面已無法適應制度發展的要求。筆者從傳統內審工作的缺陷進手,以爲要使現代內審工作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新形勢下具體把握好幾個轉變。
關鍵詞: 新形勢 內部審計 轉變
內部審計是與國家審計、審計相併列的一種審計形式。在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和自我約束、完善企業經營治理、進步經濟效益、貫徹企業決策、實現經營目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換的作用。,我國企業中的內部審計,從上主要是圍繞企業資訊的可靠性與完整性,政策、計劃、程序、和規章的遵循,保護資本的安全、資源的節約與有效使用,經營目標的完成以及會計規範化等方面來展開的。審計對象是傳統的會計報表和其他資料。審計目的主要是監視。

一、傳統內部審計的缺陷

(一)及時性與相關性不足
高質量的資訊必須具備可靠性、及時性、相關性。在以本錢和權責發生製爲原則的傳統會計中,作爲事後反映的會計報表對投資者、資訊使用者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會計報表作爲對企業經濟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事後反映,主要考慮了可靠性,而及時性與相關性不足。在資訊技術飛速發展的商務環境下,由於網絡賬務系統的共享性,投資者、有關特定資訊使用者可隨時透過獲得授權上網查詢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資訊的及時性大大進步,傳統的內部審計已不適應資訊時代審計的要求。
(二)審計報告主要是事後審計,時效性滯後
傳統的內部審計都是事後審計,主要起監視的作用。審計時間一般是在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完成後,由企業專職審計部分指定審計職員對全年的經營狀況進行審計,包括會計報表審計、資產審計、負債審計、損益審計、合同審計及工程結算審計,審計的目的主要是對企業會計資訊依法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終極形成審計報告。由於審計報告的形成屬於事後事項,其時效性不強,無法對企業的經營治理進行全方位評價。
(三)內部審計的職能單一,主要是查錯防弊
目前,我國內部審計職員往往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財務領域,未深進到經營治理領域,審計工作只是停留於被審單位一定時期內的會計報表是否公正地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以及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是否符合國家的會計準則,即僅僅是查錯防弊上,而不是對企業經營治理做出、評價和提出治理建議。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憑證、賬本、報表及相關資料。如在對投資項目的審計中,往往審覈投資協議是否完整,企業是否根據投資比例在相應的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收益按照權益法或本錢法進行正確的核算,至於是否應該投資,投資回報率是否公道,合作對象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往往都不往深進分析。而事實上,企業中真正存在的甚至是舞弊行爲往往在這些過程中。再如對審計項目立項時,幾乎沒有專門爲測試和評價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立項,只是在查賬的過程中往發現內控存在的題目。因此,對企業總體的內控制度不能進行系統和權威的評價,也就無法發現和客觀評價企業的潛伏風險,進而無法對治理當局提出實質性和預防性的治理建議。
(四)內部審計隊伍知識結構單一化
傳統的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賬賬覈對、賬證覈對、賬表覈對等,這些工作只需具有豐富財會知識和審計經驗的職員就可以完成。但是,隨着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網絡的形成,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各種賬簿、會計報表等存貯在機系統中,這就對審計職員的計算機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部分審計職員雖在財會審計領域經驗豐富,但對計算機技術、網絡知識瞭解未幾,這就造成審計職員由於不懂網絡經營與網絡財會,缺少應有的風險意識和安全控制知識,不能識別審查和評價企業的風險與內控制度,難以對複雜的網絡會計系統進行有效的評審。而所聘用的計算機專家又可能不懂審計,審計職員之外的輔助職員越多,審計職員的獨立性、客觀公正性就越小。因此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審計會計,又懂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