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教師角色的轉換

學問君 人氣:3.16W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師 角色轉變 理論基礎 必然性

試論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教師角色的轉換

論文摘 要: 教育部於2007年7月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該《課程要求》逐步成爲了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各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改革也進入了新的階段。《課程要求》促使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三個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革,同時也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新的教學模式中轉換角色,即由傳統教學中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爲英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學改革的研究者。本文試圖從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的含義及其角色轉變的理論基礎的角度來分析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的必然性和方向。
  
  爲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2007年7月,教育部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作爲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四年以來,隨着《課程要求》的逐步實施,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制度改革的啓動,各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改革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大學英語教學透過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三個方面的調整和改革,逐步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個性化、多樣化、立體化的教學體系。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刻變革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及傳統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爲英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學改革的研究者。
  一、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的含義
  在古代,“師”契合在“天地君親師”的系統之中,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說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授業”、“解惑”從此就成爲教師角色的本體模型。中國加入WTO後,大量需要複合型人才,我國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着各種新的問題和挑戰,大學英語教師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必將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師成爲影響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發展事業的關鍵因素之一,改革能否順利實施,大學英語教師新知識的建構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隨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的角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國內外衆多學者對這一問題做了探討,並將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爲:教學課件的設計者、教學大綱的制定者、教學課堂的管理者、組織者及協作者、學生知識構建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自主學習的監控者、評估者及網絡導航者、學生人格的塑造着、心理協調者、具有終身學習信念的研究者等等。
  二、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的理論基礎
  隨着心理學家對人類學習過程認知規律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西方逐漸流行。在研究兒童認知發展基礎上產生的建構主義,不僅形成了全新的學習理論,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學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由於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爲中心,而且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備了更大的興趣和更強烈的動機,能夠促進學習者發展批判型思維,也更有助於形成個體的學習風格。這種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着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徹底摒棄以教師爲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做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因而必然要向傳統的教學理論、教學觀念提出挑戰,從而在形成新一代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新一代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
  (一)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拋錨在較大的任務或問題中。
  學習的目的是爲了能夠更有效地適應社會要求,任何學習活動的目的對於學習者都是清楚的,個體的學習活動可以是任何類型,關鍵在於學習者能夠清楚地感知和接受特定學習活動與較大的複雜任務間的相關性。
  (二)支援學習者發展對整個問題或任務的自主權。
  傳統的教學計劃特別強調學習目標,但不幸的是,學生通常並不接受這些目標,而只是關心能否透過考試。因而,我們的教學目標應該與學生的學習環境中的目標相符合。我們可以從學習者那裏獲得問題,並把這些問題發展爲學習活動的推動力。
  (三)設計真實的任務。
  建構主義認爲,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真實的任務和學習領域內的一些日常活動或實踐來傳授相關知識。這些接近生活真實的、複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的內容或技能,有助於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於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
  (四)設計任務和學習環境,可以反映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後能夠適應有效行動的複雜環境。
  (五)給予學習者解決問題過程的自主權。
  學習者不僅應該確定所要學的問題,而且必須對問題解決過程擁有自主權。教師應該刺激學習者的思維,激發他們去自己解決問題。
  (六)設計支援並激發學習者思維的學習環境。
  (七)鼓勵學習者根據可替代的觀點和背景去檢測自己的觀點。
  (八)提供機會並支援學習者對所學內容與學習過程的反思。
  目標是發展學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爲獨立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