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7.69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技術教學論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通用6篇)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 篇1

當前,資訊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資訊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教育部已把資訊技術課列入必修課範疇,在未來五至十年內中學資訊技術課教學將逐步發展成爲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學科。作爲資訊技術課教師,擔負着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資訊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爲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資訊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是中學資訊技術課所面臨的一個迫切而又艱鉅的任務。現就本人多年來的實踐,談談我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啓迪思維

情境,是客觀現實存在的東西,同時兼有情感因素,不僅能引發人們思考,更能開啓人們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學生產生興趣,產生聯想的物質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能起到舉一反三,融匯貫通的目的。我在教學回收站時,放了一段錄相,錄相的內容是一對新婚夫婦,有了一個新家,搬家那天,他們把所有的廢品扔在斗車準備處理,丈夫掃視一眼斗車裏的廢品,發現初戀時送給愛人的一對小泥人,隨手從斗車裏撿了回來,其他廢品倒入了垃圾車,搬到新居後,妻子突然想起他們之間戀愛時的信件也被當作廢物處理了,想找回來,可垃圾車已走了,她懊悔莫已。這段錄相雖然不很精彩,但學生興趣卻很濃,隨後我設定了幾個問題:1.回收站是做什麼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檔案能恢復嗎?3.清空回收站是什麼意思?4.回收站是硬盤上的一塊區域還是內存中的一塊區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變嗎?學生透過比較、討論,很快就解決了問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類比遷移,靈活運用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爲,學習不是被動接收資訊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教師透過類比讓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爲背景,對新知識進行認識和編碼,從而建構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較容易掌握新知識。例如在講授計算機硬件結構和工作原理時,把它與工廠生產進行類比,調度室相當於控制器,生產車間相當於運算器,倉庫相當於存儲器,原材料購進相當於輸入設備,成品運出相當於輸出設備,調度室對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進行規劃,安排生產,儲存,運輸;相當於控制器對輸入輸出設備進行控制,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和數據到運算器中進行運算,再把運算結果存回存儲器,需要時從存儲器中取出運算結果送往輸出設備。又如講到檔案對象的選擇時,可用Shift和Ctrl鍵結合鼠標選取連續和不連續檔案,也可用鼠標拖動法畫出一虛框將所選檔案圍住進行選取,再講到Word時,我要求學生選擇文字塊時,也用選取檔案的方法來試,學生很快發現了相似點和不同點,再對Word圖形進行選取時,也發現了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學生不僅記得牢,而且在以後學習中容易進行類比,起到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突破新知識的遷移作用。再如講檔案移動和複製時,步驟是:1.選擇對象(檔案或檔案夾);2.剪切或複製;3.開啟目標檔案夾;4.粘貼。將它與Word進行比較:步驟是:1.選擇對象(文字塊);2剪切或複製;3.將遊標移動插入點;4.粘貼。當然也可直接用鼠標拖動法,兩者非常類似。教師也可透過開啟多種應用程序視窗,對選單進行比較,發現通常情況下,檔案和編輯選單中的項目基本相似,所用的鍵盤命令也相同。學生透過比較,找出了相似性,爲以後知識的遷移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使用這種方法時,選擇的類比對象要恰當,否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觀察對象,培養能力

對象的方法與理論在計算機科學中有着非常巨大應用,它被認爲是計算機科學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實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是透過對一個個對象的認識來實現的。例如動物、植物、有形物體和無形物體,他的不同性質決定着不同用途。在教學中,透過對Windws中不同元素進行類似的處理,有利於學生對各種操作對象統一認識,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例如在檔案類型教學中,可以把檔案比作不同種類的動物或植物,不同動物它的屬科不同,秉性不同,檔案也可以看成一個對象,它有檔案名、檔案類型、大小、最後修改的日期時間、圖標、開啟的應用程序、只讀、存檔、隱藏等屬性,不同植物生物的環境不同,不同動物的窠不同,不同類型的檔案也要有相對應的應用程序視窗才能開啟。在教學中,多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不同檔案類型的圖標和副檔名不同,它的內容也不同,教師再透過開啟各自應用程序視窗,讓學生完全明白不同檔案它處理的對象(文字、聲音、圖形、圖象、影像、動畫等)是不同的,使學生對不同對象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培養了學生循序漸進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設定問題,自主學習

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依靠教師,而實踐操作卻很大部分需要學生自行解決,在教學中設定相關任務,透過自主操作、集體討論,解決問題,這是資訊技術課教學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學科相比,軟件的操作變化多端,而且這些操作之間常常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所以如果僅僅單獨的羅列這些基本操作會使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如果教師透過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來把這些操作串接起來講解,學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實際操作中碰到類似的問題就能自己去分析解決。例如在Word文字處理綜合練習時,教師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發一篇文章,設定相關問題,如標題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連接,分段,段落調整,段落排版,調整字間距和行間距,設定打印頁面等等問題,讓學生透過上機,依靠集體力量,自行討論解決任務。也可以採用這樣一種方法,如拿一張已排版好的較爲複雜的文章或表格,讓學生儘量做到與樣文或樣表一致,透過自主完成的作業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和喜悅感,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電腦的興趣。這種方法更能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拓寬認知,促進發展

資訊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當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工具軟件,進行拓寬知識面教學,資訊技術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而實際應用卻上無限發展的,軟件的開發應用日新月異,能否利用工具軟件進行加工處理所需資訊,是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如圖形圖象的製作、聲音檔案的處理、簡單動畫製作、網頁製作、防毒殺毒等,拓寬這些知識面對學生的發展能起促進作用,因此,教學中要穿插工具軟件教學,如看圖軟件Acdsee、豪傑圖象瀏覽器,圖形圖象處理軟件畫圖、Photoshop,動畫製作軟件Flash,視頻播放器MediaPlay、超級解霸,Mp3播放器,音頻處理超級錄音機,防毒殺毒Kill、Kv3000、瑞星殺毒軟件等,教學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讓學生對各種對象處理有一個瞭解也就足夠了,這些工具軟件的學習不僅不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利,而且能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各種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的發展。

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爲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爲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嚐到成功的快樂,這是資訊技術教學的關鍵所在。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 篇2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計算機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巧妙地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訓練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並掌握計算機操作方法的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在運用此種方法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及時明確所學課程的階段任務、單元任務以及課時任務,並從理論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點撥,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計算機的預習與學習;教師在明確任務時,應當結合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與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既符合當前教學的要求,又要引起學生的重視,這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水平,對課本中“老化的知識點”或“學生無法理解的學習案例”進行優化,運用當前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講解,重視吸取時代的新產物,以保證所講解的知識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任務驅動法教學重在完成教學任務,但有的學生在面對教學任務時,可能會出現“畏懼、退縮”的情況,因此,教師應做好鼓勵與引導工作,培養學生勇於克服苦難,知難而上的精神。例如,在講解數據庫的建設以及使用時,多數學生對數據庫瞭解不多,教師應以教材中的案例爲“誘餌”,從實際生活中列舉數據庫的創建與使用技巧,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數據庫的真正作用。

二、巧用比喻,優化學生理解效果

資訊技術教學照中涉及衆多專業術語,像網絡協議、IP位址、二進制、網址等,由於自身知識少、生活經驗缺乏,導致學生在理解這些專業術語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運用比喻的手法,對其進行巧妙解釋,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講解計算機中的域名與IP位址時,教師可將其與“名字”“身份證號碼”進行比較:“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名字,這如同每臺計算機也都有自身的代號———域名,但會出現同名的現象,妨礙我們對每位學生的全方位認識,於是便有了唯一能夠識別班裏學生身份的方式———身份證號碼,這就相當於計算機IP位址,由於IP位址相對較爲複雜,平時教學時我們便用域名區分計算機。”透過這樣的講述,降低了資訊技術專業術語的理解難度,將其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三、優化示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

計算機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各種操作,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難題。例如,運用文字編輯軟件完成文字處理工作、藉助電子表格進行相關數據的統計與計算、處理拍攝的視頻等,這些對學生的操作水平要求較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如先講解理論知識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讓學生了解必要的操作流程,像如何創建電子表格、錄入數據、運用公式進行統計等,然後教師進行操作示範,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不能自行完成操作,應在學生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進行,教師完成教材中的示範案例後,應提問學生在過程中是否出現錯誤操作,如果學生回答有,教師應讓學生自主重複教材中的操作,以加深學生對具體操作流程的理解。當學生操作完成以後,教師應提問全班同學其操作是否合理,然後改變其中的一些操作要求,讓學生進行“口頭操作”,以考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從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資訊技術的教學要求。

四、總結

新時期,資訊技術已經成爲我們生活的重要幫手,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中,計算機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對此,本文闡述瞭如何在高中階段優化資訊技術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規定的教學課程內掌握計算機知識以及相關操作,改善目前的教學現狀,提升計算機教學水平。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 篇3

一、當今高中資訊技術教課模式與解決方案

1.當今高中資訊技術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傳統資訊技術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認識到資訊技術是什麼東西,但是在運用上並沒有幫助到高中生的學習,有些教學只是爲了迴應九年義務教育規則,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資訊技術對於高中生的重要作用,現在是處於資訊技術發展比較好的社會階段,推動學生提前對資訊技術進行了解運用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這門課程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提高自身素質,在高中階段初步接觸資訊技術也有助於學生對技術方面的應用,而現在學校傳統的概念教學不但引起了學生對資訊技術產生牴觸心理,另一方面還阻礙了社會資訊化的發展。

2.在高中資訊技術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理念的重要性。

翻轉課堂是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轉變,由一味的傳輸轉換到學生自己學習,然後課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與老師進行課後交流。這種模式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的厭煩心理,使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在知識上有一定的積累,同時使學生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思維,這種教育模式使學生對資訊技術的各方面的知識掌握的更加深刻,最後透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上與老師交流,教師透過學生自己學到的東西,對學生提出評價,這種機制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在資訊技術上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不斷對其深入探究,更適合學生學習模式。所以實行翻轉課堂理念的學習模式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翻轉課堂理念在高中資訊技術教學領域中的應用

1.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學習。

教師自行錄製視頻,上傳到網上,使學生自由學習。(1)在毫無關於資訊技術知識基礎的時候設定學習模式的引導閱讀,對學生的學習提出問題,使學生帶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課程的學習,教師需要注意列舉問題的層次性,這樣激發了學生對事物進行探究的積極性;(2)教師對學生布置相關任務的作業,使學生在瞭解到相關知識後完成學習任務,及時運用所學到的內容解決問題,用任務的形式推動學生不得不自己透過各種方式找到解決辦法,獲得更多的知識;(3)錄製視頻將課程關鍵點與知識講述給學生,使學生在瞭解的同時明白資訊技術的實際意義,從而對其產生興趣,並不斷深入瞭解,充實自己的大腦。

2.組織課上討論環節,鼓勵學生互相交換知識。

教師組織學生在課上將學習到的知識透過互相交流的方式進行溝通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到講臺上講述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知識的交換使每個學生擁有了其他人的考慮事情的方式,在此,教師應該從當中瞭解學生學習考慮的出發點,進一步瞭解學生學習方式,有利於對學生日後學習工作的相對應教學,在翻轉教學理念中,學生由學習的受體變爲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了從中引導的作用,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將課堂教學中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減少教學中教師講解時間,一方面使教師的工作更加輕鬆,另一方面更是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後教師進行評價機制,補充缺陷。

學生自主進行翻轉課堂學習後,這時教師就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了,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所講所想進行總結,找到每個學生的優點進行鼓勵誇獎,這樣使學生增加成就感,更加喜歡學習資訊技術,教師還要找到每個學生的不足之處,實時查漏補缺,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爲以後的學習建立更好的學習模式,實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與反饋,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推動的作用,督促學生進一步對學習知識的過程進行反思與思考,提升學生學習意識,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三、總結

翻轉課堂理念對高中學生來說,不失爲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的顛覆了傳統的資訊技術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熱愛學習的好習慣,翻轉課堂理念是對思維的創新,在原本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下解決了問題而出現的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模式,這種理念不但引導了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進行了解,主動學習教師上傳資料及視頻,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而且使教師的教學模式發生質的變化,減輕了教師教學壓力,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學習方法,同時還爲高中資訊技術課程提供了符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不但省去了教師上課教學實踐,還使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這樣教課模式改善了以往教學模式弊端,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重要作用。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 篇4

一、利用微課進行情境教學,營造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Brown、Collin和Duguid提出“情境教學”,他們認爲“知識只有在它們產生及應用的情境中才能產生意義,知識絕不能從它本身所處的環境中孤立出來,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進行”。情境教學從教學的需要出發,透過創設各種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近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現實情境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主動地加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幫助學生迅速理解學習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知識的構建。微課可以較好地創設教學情境。由於微課是在課堂教學前拍攝的,我們可以把微課的拍攝環境選擇在和教學內容相對應的現實情境中,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更加切身的體驗。比如,在進行“網絡的功能與構造”這個知識點教學的時候,如果只是按照課本講授的話,會比較枯燥乏味,於是筆者就選擇在學校的網絡中心錄製這節微課,在微課裏筆者爲學生們仔細講解了學校的防火牆、路由器、核心交換機等設備的構造以及這些設備是怎樣連接起來的、數據在這裏是如何傳輸的。由於網絡中心是學校總的網絡出口,它控制着全校的互聯網訪問,學生們上網時發送接收的資訊都需要透過這裏,再加上平時學生們沒有機會進入到網絡中心參觀,所以學生們總覺得這個地方挺神祕、高大上的。因此,這節微課就把學習內容和學生所處的現實環境結合起來了,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二、利用微課實現分層教學,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教育專家加德納認爲:“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均衡的。”由於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智力水平等是不一樣,這就造成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這一點在資訊技術學科中體現得尤爲明顯。高中資訊技術需要學習兩本教材,其中涉及若干的知識點,尤其是操作技能部分在資訊技術教學中佔了較大的比重,有些操作技能步驟較多,學習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做了後面操作忘了前面操作的現象,必須透過反覆的操作練習,才能掌握相關的技巧,提升操作能力。由於學生的學習基礎、生活環境、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學生從主機組裝到網絡技術都嘗試過,因此學習資訊技術非常容易,有些學生平時很少使用電腦,對於資訊技術的學習經常感到戰戰兢兢,學起來小心翼翼,掌握的速度相對較慢,所以在資訊技術課堂中經常出現學得快的同學“吃不飽”、學得慢的同學“吃不了”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資訊技術教師需要同時照顧到班級中的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活動往往開展得很被動。利用微課實施分層教學則可以有效緩解這個問題,微課的教學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的,每個層次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可以學會的、能夠學好的內容進行學習,最大程度地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實際教學過程,我們可以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分析,根據知識點難度的不同,分別製作成微課,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例如“數據排序”這個知識點,分爲一般排序、自訂排序、進階排序三個不同難度的操作技能。一般排序是基礎性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對容易;自訂排序步驟比一般排序步驟增多,難度有所增大;進階排序是難度最大的,需要有較好基礎的學生才能掌握。對那些初學的學生,可以選擇從最基礎的一般排序開始學起;而那些基礎較好、早已掌握一般排序的技能的學生,則可以跳過一般排序,從自訂排序開始學習,在掌握了自訂排序後還可以挑戰進階排序。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兩極分化的問題。

三、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透過學生獨立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在當今這個資訊技術快速發展、知識呈現大爆炸的時代,如果只是依靠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是適應不了未來社會的發展,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認爲:“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因此,當今的教育不能再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需要把教育的目標轉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自我改進,在走出校門以後能夠適應未來的社會。在進行“IP位址的分類”這個知識點教學的時候,筆者做了讓學生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的嘗試。“IP位址的分類”這個知識點是《IP位址及其管理》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學完本節後需要記住每類地址的範圍。教材在這一節裏對IP位址的分類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列表:A類地址範圍是:1.x.y.z~126.x.y.z,B類地址範圍是:128.x.y.z~191.x.y.z,C類地址範圍是:192.x.y.z~223.x.y.z,對於每類地址範圍是怎麼得來的沒有做詳細解釋,如果學生不瞭解地址範圍的由來,要記憶這些地址的範圍是比較困難的,即使當時記住了,時間久了也很容易遺忘。因此,筆者在進行這一節教學的時候,製作了“IP位址的分類”的微課,詳細講解了每一類IP位址中最小的地址和最大的地址的二進制編碼的由來以及如何將二進制編碼轉換成十進制數,最終得到十進制的IP位址範圍,同時還爲學生準備了本節的任務單、相關資源、關聯課程等資料。在教學開始的時候,把學習目標告知學生,然後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節奏,自定進度完成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隨時對視頻進行播放、暫停、倒退、快進和重播等操作,直到把這個知識點完全理解爲止。如果課後又遺忘了,也可以隨時播放微課進行復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鍛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適應未來的發展。

四、總結

微課作爲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正在改變着我們原有的教育教學方式,也正改變着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於現在的微課熱潮,我們也需要頭腦冷靜,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跟風,避免把微課變成黑板的電子化,必須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方式,提高資訊技術教學效果。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 篇5

一、充分認識和理解教材核心內容,確立資訊技術教學課程標準

新課改對高中資訊技術教學提出明確要求和目標,即提升學生資訊素養,透過創造有利的資訊環境和學習平臺,增強學生運用資訊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創新實踐,加強交流與協作,最終營造出高中資訊課堂文化氛圍。新課改大力推行後,新教材教學內容較以往有了很大改變。教材核心內容由必選課程和選修課程組成,選修課程數不受限制,但至少選修一門。必選課程主要是針對初中資訊知識的回顧和昇華,進而引出更深刻的命題,要求學生對各個階段的資訊課程進行系統整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系統的能力。選修課程則給予學生自我選擇和學習的空間,使學生根據自我興趣和特長自由發展,在資訊技術學習中找到感興趣的領域。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資訊技術教學要求教師積極轉變觀念

高中資訊技術教師的構成比較多元,老教師佔據一定比例。相較而言,老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較深,和年輕教師相比,很難迅速轉變教學理念,因此,加強教師資訊培訓尤爲重要。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理念在中學課堂根深蒂固,高中階段學生面臨高考壓力,破除應試教育的桎梏難度頗大。在此背景下,學校、教師和家長應加強溝通和合作,教師作爲一線施教者,應自覺摒棄灌輸式教學模式,努力創設互動式資訊課堂。要創設互動式資訊課堂,教師應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杜絕單一的教學思維,實現資訊技術和音樂、美術、英語等學科融合,多方位、多層次提升學生資訊素養。

三、創設全新的教學情境,實施資訊技術教學新模式

1.創新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堅持學習的內在動力。高中資訊技術教學課堂要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應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方式多樣性。如學生學習圖像處理一課時,根據課程要求,首先要了解圖片編輯器的模組及功能,其次要學習如何改變圖像大小、屬性等基本知識,最後進行延伸,學習如何添加圖片特效、藝術效果處理等。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將書本知識口述或演示一遍,則難以使學生產生具體印象。此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書本知識點透過動畫形式模擬出來,讓學生在欣賞動畫的過程中對圖像處理產生形象化認識,無疑將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倡導探究式學習。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自主獲取知識。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他們透過自我克服,進一步培養堅韌品質和可貴智慧,爲適應快速發展的資訊社會奠定良好的內在基礎。如學習“檔案管理”時,很多學生表示刪除、複製、粘貼、創建檔案和檔案夾太容易了,沒必要繼續學習下去了。此時,教師可順勢提出一個問題:“假如你們不小心誤刪了檔案,應該怎麼恢復和找回呢?”很多學生突然愣住了,緊接着開始查閱資料,和同學交流討論,利用不同方法嘗試。教師適時拋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增強課堂教學的豐富性。

3.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做到活學活用。

資訊技術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具的學科,對實踐能力的要求更高。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都是爲參與實踐做準備。學生對理論知識爛熟於心,無法完成實踐要求,變成“紙上談兵”,違背資訊技術學習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應在課堂、課後爲學生創造實踐環境,將考查學生實踐能力作爲評價學習情況的主要指標。

4.搭建學生之間資訊共享平臺。

資訊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望,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十分濃厚。因此,儘管課堂教學時間十分有限,教師也應爲學生創造一定的交流學習時間,讓學生自由提問、交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自主學習,爲學生及時解惑答疑。透過搭建學生之間資訊共享平臺,不僅拓展學生思考維度,而且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而教師的適時參與則爲這個平臺提供“技術支援”。

四、總結

綜上所述,積極開展資訊技術教育是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的必由之路。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資訊技術教學新模式就是利用資訊技術加強互動性,利用互動性推進資訊技術教學,二者相輔相成。另外,社會不斷髮展,資訊技術更新會越來越快,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資訊技術學習,從理論和實踐上全面提升自我素質,規避教學盲點,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資訊化人才。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 篇6

一、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

(一)設立真實的任務教學氛圍

能帶給學生真實感受的教學情境絕不是老師細緻地口述着課本的內容,這種抽象的方式只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越發被動,真實目標的設定是我們營造真實情境教學的關鍵,在任務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選擇生活中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內容進行任務設定,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求知慾,從而達到教育的真正目標。

(二)教學情境要儘量生動鮮活

在進行資訊技術任務教學的過程中,將圖像、聲音以及文字和語言、符號等組合起來做成演示文稿,展示出資訊技術學科獨有的特長,將之與融會貫通於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充分領會到情景教學氛圍的生動活潑,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爲主動獲取知識,鼓舞學生自主學習,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他們由“知之者”轉變爲“樂之者”。

二、重視任務設計、明確任務目標

任務驅動式的教學將一個完整的任務層層劃分爲一個個小任務,教師在教課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鮮明的計劃,將大任務分階段性完成,不斷地向總任務一步一步靠近。任務情境教學充分尊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說是爲學生量身打造的教學模式,它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激發出來;使在學生記憶裏存儲下了知識和資訊技術操作運用方法,是教學的第一階段;學生可以清楚明白地描述出老師教授的內容和操作方法是教學的另一階段理解;掌握是學生可以獨立運用自己的所學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遇到類似問題也可以克服掉。教學目標是每一節資訊技術課所必不可少的,在這種情況下,備課就是每位資訊技術教師上課前必做的功課,一個課堂分成若干小節,未了解的知識安排在某個或者幾個小節中,學生在教師教授的過程中感受未知,透過對未了解的知識的探索,聯繫與它相關的過去的知識去發現聯繫、發現問題,確定它大體與過去學過的哪些知識相關,找出它們之間相關的部分與不同的部分,主動地發現問題,向教師諮詢,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同伴一起解決問題,最後完成大任務並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小節融會貫通。

三、按照學生特性,促進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作爲一個個體有着不同的個性,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不應隨機分配,而應充分尊重個體的發展,將學生近來的發展情況作爲設立任務的參照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深諳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現有知識以及業餘愛好等,循序漸進地制定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學生的特長鼓舞學生提升自制力,從而更好地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在指導學生利用FrontPage製作網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製作要求。有專家認爲,每個應用軟件的功能都是非常強大的,一個人一般只用了軟件的20%的功能,這種情況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教師可以在網頁設計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

(1)對於資訊技術基礎較好的學生,要對網頁性能製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2)對於不同特徵的學生,強調不同的製作要求。發揮其長處,這樣,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有利於實現個性化教學、分層教學和彈性教學。

四、加強協作學習

學生在這種模式教學下學習的過程中,會面臨一些現實又複雜的教學設計問題,協作學習更加強調互幫互助,以及學生團隊意識協作能力的培養,在資訊技術情境任務教學的過程中,立足於資訊技術教學的特點,一般教師會採用“異源分組”的任務分配方法,以此來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更快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利用ppt軟件製作,激發小組對課件的探討和評論,學生之間爲了達到小組學習目標採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來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營造出一個使學生的協作能力可以充分發揮的情境,而這種情境有利於發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學生個體之間差異的包容能力。協作學習一般由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負責評價,教師透過觀察學生在課堂製作的表現和顯現出問題,主要挑選好的課件和出現問題的課件請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在這一階段,教師不能干預學生的製作行爲,並且要在恰當的時間考透過合適的提問來引導學生對製作課件的步驟進行討論,使得學生對自己所學到知識由瞭解到理解到掌握逐步深化。指引學生應對複雜的製作過程準確地爲自己設定任務對教師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任務。課堂演示軟件主要由匯入、講解主體、總結和練習等組成,教師應按照這些部分各自不同的特點引導學生爲自己設定任務,減輕學生複雜課件製作任務的負擔。

五、總結

現在的學校大都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值得大家關注。對於“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可以一概而論的,應該辯證看待,理智地看待它的優缺點,揚長避短,立足實際,創新理念,機智應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問題,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力,指引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對學習資訊技術的興趣和熱情。教育是國之大計,人才的培養關乎一個國家命運,借鑑其他學科教學的成功經驗,務實求真方能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