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轉型時期企業對“人財”的需求

學問君 人氣:4.58K
轉型時期企業對“人財”的需求
內容摘要:我國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正處在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時期,轉型時期企業對“人財”的需求出現了明確的指向,即好項目的持有人、職業的經理人、營銷高手、資本運作“人財”、公共關係“人財”。企業吸納這些“人財”的戰略手段有:薪酬、提供成長階梯和企業文化建設,這些因素應當在企業制度設計、搭建管理平臺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關鍵詞:發達地區 “人財” 戰略
  
  我國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正處在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時期,轉型時期的顯著特徵是,以技術資本和管理資本爲核心內涵的所謂“第三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F·H·Douglas and C·W·Cobb)測算上述地區引起經濟增長的因素,第三資本帶來的工業增長及其收益,已經接近資金資本和普通勞動力資本帶來的增長和收益。
  第三資本中的技術資本和管理資本的載體是人,然而這樣的人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人才。一般認爲:人才是智慧之才。我們說,人才只是登上了一個知識平臺,而社會和企業對這個平臺要求越來越高。而人才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現實的收益,企業還要對人才進行培養和培訓。但是,真正的技術資本和管理資本的載體是“人財”(Human Capital)。“人財”可以認爲是資本之才,只有資本才能產生利潤,其道理不言而喻。
  
  “人財”之一:好項目的持有人
  
  目前,由於我國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着大衛·李嘉圖所稱的“比較優勢”,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經成爲世界範圍內的產品製造基地之一。在這些地區,不論是低端產品(如礦泉水),還是高端產品(如數碼產品),都有無數生產廠家,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在這個地區得到充分的驗證。但是,現實中的一個嚴峻問題是各行業企業的利潤空間近年來普遍收窄。這裏面固然有地區的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升高的原因,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許多廠家的產品在衆多競爭對手中沒有什麼優勢,這個優勢說到底就是自己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相比較,找不到“基於消費者的差異化”。
  找不到差異化的產品就是找不到賣點的產品,如果在衆多廠家中均找不到產品的差異化,又要把產品銷售給有限的消費者,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廠家之間的價格戰。在發達地區這種價格戰此起彼伏,異常殘酷。實際上,企業之間的價格戰對行業內的所有企業都不利,大大的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
  在當代企業盈利模式中,“產品創新”佔據重要地位。在21世紀,產品創新的途徑是:把“專家系統”提煉成爲可以表達和量化的“程序”,再把這種程序固化和設計在普通產品裏面。這樣的做法,使許多產品包括日用消費品,具備了“專家功能”,使普通消費者只用了比一般產品多一點的錢,就可以享受到“專家級的服務”。不言而喻,這當然是產品創新的最大賣點。
  在產品創新領域,這樣的做法,通常叫做提高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往往附加值帶來的利潤是普通產品利潤的幾倍、十幾倍,有時甚至能夠達到幾十倍。
  這裏所說的好項目,就是指附加值高的項目。其實好項目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關鍵是投資人是否認爲好?如果投資人願意投資,那一定是對項目本身進行了某種意義上的評估。然而,即便是“最完善的評估項目”並得以透過,在具體實施這個項目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於技術本身的成熟度,也可能來自於市場、資金、組織、人才等各個環節。
  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對好項目的持有人的報酬兌付,一般採取基本工資加技術入股的方法,以減輕投資人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有風險規避的作用。在好項目的持有人的調查和分析中,筆者發現,這類羣體以科研機構、大學和少部分企業階層人士爲主,而且這些人一般都具有獨立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