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與探索

學問君 人氣:1.29W

【論文關鍵詞】管理學 教學方法 悟性

淺談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與探索

【論文摘要】《管理學》課程的授課效果與學生綜合能力和後續學習能力的培養息息相關。本文透過自身實踐,就課程安排、課程特點、案例教學、多媒體使用和學生悟性培養五個方面進行探討,以其對管理學授課效果有所幫助。

管理學課程是教育部規定的公共事業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必修課程,其性質屬於專業基礎課。講授良好的管理學課程對學生後續其他課程的學習和自身素質的培養有莫大幫助。筆者透過對自身教學方法和過程的反思及總結,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管理學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規範課程標準,合理安排課程內容

1.管理學基礎概念的講述。在這個層面上,主要要向學生介紹管理活動的形成、概念、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管理對象和環境等,並由此引出管理者的概念。此外,要向學生簡單介紹管理的基本職能和管理的社會責任,此部分課程目的有三個:一是讓學生認識到管理活動形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認識到管理不僅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三是認識到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管理者纔是一個真正追求卓越的管理者。管理思想發展的講述。前人管理思想的形成對我們的後續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個部分的講述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形成的源遠流長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力量。在這個層面的教學上,應該按照管理理論從萌芽開始,發展到古典管理理論再到現代管理理論的時間發展脈絡進行,讓學生認識到任何理論的形成都是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分不開的,管理理論沒有過時和現代之說,只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之說。管理職能的講述。在這個階段,重點要向學生講授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四大職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體方法,同時要向學生闡述四大職能之間的關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爲在講課過程中將四大職能分開造成學生各個職能是割裂開來的錯覺,要始終在課程中灌輸管理學各個職能是一個系統的觀念,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總體和部分的哲學觀。

將課程的標準規範起來,按照合理的順序安排好管理學中涉及到的重要的幾塊內容,可以有效避免學科知識無法有效整合的可能,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二、深度把握管理學課程特點,做到有的放矢

1.根據管理學通俗性的'特點實行疑問——自學——老師解惑授課過程。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即使他們還沒有真正學習到管理的知識,但他們管理有自己的認識(雖然有一部分是錯誤的)。他們透過自己班級的管理、家庭的管理等等方面已經開始對管理有了較高的興趣,渴望透過學習掌握實用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來處理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的管理問題。認識到學生的特點和對管理學的認識,就可在課程安排中,首先提出一個他們本以爲是正確的但實際卻是錯誤的觀點引發他們的思考,讓他們在課本中自己先尋找答案後,在課堂上進行深刻的剖析和闡述,讓學生透過疑問——自學——老師解惑這樣的過程完成事半功倍式的學習。根據管理學抽象性特點實行提前預防授課方法。許多學生在學習管理學之前會以爲管理學案例豐富,應是一門有意思的課程。而管理學由於其自身的科學性必然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加之管理無定法,這就造成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給出學生標準答案的現象。但是因爲學生心理準備不足,一旦面對抽象的東西就會降低對管理學的興趣,開始懷疑學習管理的必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學生心理的變化,在遇到抽象的知識前提前給學生打好預防針,讓學生認識到正是因爲管理學面對實踐時千變萬化,才使管理學充滿了魅力,而找到萬象中的頭緒正是每個管理學者孜孜以求的事情。筆者在授課過程中發現,提前預防授課方法會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正確使用案例教學法

作爲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意義的學科,引進案例教學和情景模擬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因爲案例常常來自於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有加強的真實感,另外案例分析中總是充滿着疑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在這種高度仿真的環境中,學生更容易站在一個社會人的角度來分析和考慮問題,加之在案例分析時學生從被動接受的環境中轉化到主動參與的情境中來,這對其綜合分析能力和學科興趣的培養都很有益處。但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求能正確的使用案例,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1.案例的選擇要緊扣課堂內容。管理學的案例有很多,但是要找到緊扣課堂內容的案例卻很難。授課教師不能因爲案例不好尋找就選擇一個貼切程度不高的案例,也不能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只尋找生動有趣的案例,因爲偏離了教學目標的案例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案例的選擇是一項艱苦的過程,授課教師要認真做好準備,從大量的案例中精選出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最能體現管理規律或原理的案例。如果尋找到的案例比較枯燥,教師可透過利用多媒體課件或視頻等的形式展現案例來增加趣味性。總之,案例的選擇是一項繁重但是有意義的工作,授課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堅持緊扣課堂內容的原則,然後輔助多種教學手段。授課教師要爲案例分析做好充分的組織準備工作。良好的組織準備工作是案例分析成功的重要保證。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首先充分考慮在課堂案例分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情況;然後在案例分析中調整好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永遠站在幕後,但課堂討論的氛圍卻一直在自己無形的控制之中。既充當教練,又是導演;既是顧問、又是聯絡員。當學生出現偏離案例分析目的情況時,應巧妙的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思維道路上來;在學生們觀點獨特、思維開闊的時候,又要無形中將這個氛圍帶到一個新的高潮。總之,教師時刻不能忘記案例討論的根本目的,透過自己合理的組織安排引導學生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注重案例討論後的總結和評價。總結和評價是一個案例討論畫龍點睛的地方,有了這個步驟,整個案例分析的目的纔會更清楚,學生纔會學到更多東西。案例分析總結可採用小組報告的形式,先讓學生透過內部討論形成小組意見,然後由各個小組相互比較對方的總結報告,給出學生自己的評價,這個過程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分析結果重新思考,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也頗有益處。最後,由授課教師根據案例分析的過程觀察和結果分析進行最終評價。在最終評價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同時,要對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見,最後,要進一步強化案例所要傳達的資訊,使學生切實認識到案例分析對課堂學習的作用。

四、根據學生特點合理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現在的學生普遍喜歡一種“嬉皮”文化,他們熱愛搞笑,但是希望這種搞笑的形式中蘊涵有某種社會現象。而筆者也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按照課件講授的話,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10-15分鐘,但是,如果能在課件中插入有意思的圖片的話,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延長;而如果能在課件中插入跟課程相關的短小的動畫或視頻的話,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會延長更多。所以筆者認爲授課教師如蒐集到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短小的動畫或搞笑視頻,並將其融入到課程的講述中,使學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時對視頻反應的內容進行思考,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悟性

筆者對“悟”的理解是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一個有悟性的學生會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融入到課程知識中去,獲得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且在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或者情況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就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關鍵。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悟性比正確的答案更重要,人的成功與否,到最後,往往不是由知識的多少決定的,而是由悟性的多少決定的。”在管理學的學習中同樣如此,一個有悟性的學生往往得到了更多有用的東西。

悟性是可以在課堂上培養的,這需要一個寬鬆的課堂環境來發展學生的右腦思維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靠在課堂上壓力提問形成的,因爲壓力情景並不利於學生悟性的培養。筆者認爲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自由的環境中提出一些開放性而非結構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線性思維習慣向右腦及逆向思考習慣方面轉化。起初這種教學方法對習慣規律性教育的學生可能會比較難,但是,一個優秀的管理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悟性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不是遇到困難就退縮,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並時刻謹記培養學生的悟性的重要性,這樣,自然就不會因爲短期沒有成果就放棄這方面的努力。筆者也相信,經過每個老師的努力,我們定能培養出一批有思想有見地的優秀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初蓓.基於能力培養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無錫商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李瑞峯,康秀梅.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9(3).

劉君.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山東紡織經濟,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