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相關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4W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幾千年來華夏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世界文明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爲重要。

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相關論文

一、傳統文化必須與學生的世界觀培養和人文教育結合起來

古人云:“文以載道。”作爲人類文化載體的傳統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感,飽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着濃厚的文化積澱,閃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學習材料和內容。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讓學生受到震撼、感染和薰陶,久而久之,就可以變爲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並最終積澱成爲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以德育人的獨特而強大的功能,要與學生價值取向共優化, 追求人文素養的精度和深度。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傳統文化之根,使學生精神受到聖哲前賢思想的滋養,既學文化,又學做人,語文教學之舟才能在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鮮活的時代氣息揚帆遠航!

二、語文教學的前提是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

傳統文化是每一箇中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民族精神的精華,它將一直熠熠生輝,流芳百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則是語文教師備課前就應該考慮的。代表傳統文化的聖賢君子堪稱人格典範,以他們思想爲核心的傳統文化典籍傳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諧統一的崇高道德標準。我國著名學者吳宓先生曾提出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養心性,培植道德,通曉人性,諳悉世事,表現國民性,增長愛國心,確定政策,轉移風俗,造成大同世界,促進真正文明。”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爲“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應時刻牢記的教育指導思想。

三、語文教學過程要成爲傳承傳統文化的主渠道

語文字來就是“文化”的載體,歷來是一個人文化水準的最外在、最鮮明的.標誌。因此,文化的精華應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我們要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的甜味與魅力。具體可以作以下嘗試:

1.誦讀積累。用誦讀的方式學習和積累傳統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它需要廣大語文教師有計劃、有層次地進行組織和引導。誦讀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是博聞強記、增強記憶力的過程;也是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民族精神薰陶的過程。

2.在課前預習時滲透傳統文化,喚醒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發展。

3.開展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如,舉辦古詩詞背誦比賽;師生共同蒐集非物質文化材料;到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參觀學習等,集中體現語文與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繫,弘揚傳統文化,在社會的大課堂裏學語文,用語文豐富閱歷,增長才幹。

4.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一種科學與審美的校園中,自覺領略傳統文化風采,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

總之, 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自覺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精華,讓語文教學成爲“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鑑世界有益文化成果”,“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劃時代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