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美術學論文範例

學問君 人氣:1.81W

美術是屬於藝術範疇的重要分支,建築藝術反應時代的科學技術與經濟水平,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美術學論文範例,供大家閱讀參考。

美術學論文範例

美術學論文範例1

【摘要】在建築設計中,藝術美一直都是建築設計師所追求的,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於建築的美觀性也越來越重視,因此在進行建築設計的時候,需要將建築設計與美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滿足現代人們的審美要求。

【關鍵詞】建築設計;美術;關係

建築行業是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與智慧的結晶。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建築設計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建築的耐久性與美觀性等方面。爲了實現建築的美觀性,需要將美術與建築設計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其藝術美感,這也是當前建築設計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

1.美術在建築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對於建築設計來說,美術在其中的作用,可以客觀的分三點來說。第一,建築學的美術基礎,色彩的運用。第二,美術思維方式的運用,要詳細瞭解中西美術史的發展,在建築創作中充分運用美術思維。第三,美術設計的實際應用,即平面立體設計與構成。對於建築設計中的美術,我們可以簡單的稱之爲美術建築。美術建築強調錶現技法,不論是使用色彩渲染出來的建築設計,還是馬克筆勾勒出來的效果圖。在建築中,美術只是輔助於建築設計的一種理念,絕對服務於建築,如果相反,設計就是空中樓閣,不能成爲現實。應該基於建築原理和建築結構,合理的進行創意設計。

2.美術對建築設計中的發展

美術是屬於藝術範疇的重要分支,建築藝術反應時代的科學技術與經濟水平,有時與社會的意識形態、文化藝術等都有密切關係,在較爲早期的原始時代,建築設計比較注重功能性與實用性,藝術與美參與的並不多,直到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宗教文化開始遍佈各個領域,建築中開始出現彩色的玻璃、各類壁畫等,審美對於建築設計開始起作用,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建築設計逐漸成爲藝術文化的載體。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發展,工藝美術運動盛行,美與藝術的集合成爲設計師的主流追求,美術對建築設計的影響力增強,20世紀初,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現代設計先驅柯布西耶、格羅皮斯等開始探索社會對設計的要求,這種作用與藝術文化的變革,再次影響了人們對建設設計的認知與要求。隨着新美學的盛行,20世紀繪畫藝術與雕刻藝術得到發展,建築設計中包含的元素不斷增加,如家裝設計、家居設計等,這些都促成了藝術文化與建築設計的結合,二者的融合更深刻。

在我國,建築的美術設計受到了敦煌藝術的重大影響,在敦煌藝術中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是:敦煌石窟藝術。其不僅是彰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也是世界繁榮的文化遺產之一。其儲存完好、歷史悠久、表現內容豐富、技藝高超等特點深受國內外藝術家的讚歎與欣賞。

在著名的藝術家心中,只有同時具有高超的畫工技術與細緻的理論研究才能將兩者充分地結合起來創作出絕妙的藝術作品。敦煌藝術作品充滿了濃濃的歷史美與藝術美,只有對其進行深入持久的藝術作品的理論研究便可以有助於藝術家形成一套具有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方案。在對敦煌藝術進行不斷地深入瞭解後,藝術家心中的理論體系會變得更加的明細與富餘生命。

敦煌石窟壁畫是敦煌石窟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其所展現的濃濃的藝術美感與新異的畫風特點能夠給藝術家內心真實的靈感碰撞,使其根據壁畫所包含的巨大魅力與美麗風貌創作出更多精妙絕倫的藝術作品。在敦煌藝術作品的創作初期,由於北魏時期深受歷史變遷的發展,外來民族與漢族的大融合使得大量的藝術作品都來自拓跋族人之手,其豪爽大方的性格特點與漢族好客謙遜的性格特點完美融合,使得敦煌藝術作品發展出另一種別樣的韻味。與此同時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材料選擇上,除了深受印度發源地所帶來的宗教信仰的影響,大量的佛像、飛天風情也完美的透過石窟藝術展現出。使得我國早期的美術創作出現了創新點,促進了我國早期的美術創作朝着個性化,民族化的特點發展。然而發展到隋朝時期,更多豪爽大氣的景物特徵逐漸被女性所特有的細膩的特點所取代,使得敦煌石窟藝術發展更加的全面與完整,促使其發展到黃金時期。現如今,敦煌藝術仍然是許多著名的藝術創作者潛心研究的重要理論教材之一,對其進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便可以在西方藝術創作與中國藝術創作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透過採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可以使藝術創作更具有吸引性,更加符合創作者內心真實感受。

3.美術在建築設計中的作用

3.1技術是設計之本

建築技術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的路線體現,首先,結構技術,透過機構體系的整合,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能創新出更多的結構形態,實現優化結構與個性化結構的展現;其次,材料技術,應用開發更新型的材料,綠色材料,不僅能夠提高建築技術的表現力,更能體現美的色彩;再次施工技術,提高施工技術的同時應用創新技術,實現統一性、高效性、經濟性的實現,最後其他科學技術,隨着時代的發展,資訊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等通通有了長足的進步,有選擇的的應用,可以擴展建築技術的外延,促進內核的進化與改變。

3.2藝術美感是設計的嚮導

對於建築設計中的認知導向,美的感受始終控制着人們的感應與決策,現代建築設計中,更多的情感表達與視覺、聽覺、空間的感受,讓人們對建築產生不同的想法,在建築設計中,積極應用美術,透過合理結構中不同的表現力,喚起人們對建築的喜愛與認可,引導人們將豐富的質感放在生活節點,實現設計與美的結合,使建築項目更貼近人的生活與情感,讓居住、使用的人有更好的享受。

4.美術在建築設計中的運用

4.1外形、色彩的統一協調

建築設計的構圖形式不同,有的研究者認爲簡單的幾何構圖簡單的線條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美,例如,埃及金字塔、中國天壇均屬於簡單風格的,它們也印證了有些專家的看法;有的研究者則推崇不規則的圖形結構,但也不排斥簡單、統一的構圖模式,例如,現在很多大學的體育館、圖書館、教學樓等均採用了不規則的構圖形式,同樣給人以美感,讓我們從幾何構圖中對建築設計中美感的創新性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色彩乃是建築設計得以完美的必要因素之一,色彩與建築形狀的完美統一結合是美感在建築設計中的一大創新。

4.2主次、從屬關係

任何事物都是有主有次的,建築設計當然也不例外。在建築設計中主次分明,以凸顯建築物的重點或中心,如果一個建築物沒有中心,它將不會吸引大家的眼球,更不會有創新性這一特點了。例如,華盛頓蘇格蘭禮拜堂,是由一主二從的形式組成了一個整體,兩側低矮的房屋有力地襯托出主體的高大,在這個建築中主從關係十分明確。所以不管是建築設計的色彩還是空間格局都要考慮到這一點,要突出主色調給人以美的享受,透過對建築中心的顯示讓我們感受到其的設計的主旨理念,有主有次使美感在建築設計中有一定的創新。

5.結語

建築技術和美術是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的,美術的應用爲建築增添了色彩,技術把建築藝術更好的體現出來,新時代人們更加註重建築的藝術美感,透過不同的設計將藝術體現出來,成爲建築的獨特標誌,在設計中將美術的'表現與建築技術實現有機結合起來,透過設計這一載體來完成二者所無法實現的最終目標,使建築與自然和諧統一,更美、更完善。

參考文獻

(略)

美術學論文範例2

摘要 民間美術作爲中國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其藝術價值遠遠超越了民間美術本身,具有極爲豐富的哲學、美學、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和人類文化學內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結晶。更重要的是,民間美術需要進一步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民間美術 瞭解 傳承 保護 發展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從遠古時期到現在高度文明的科技時代,經歷了五千年的文化變革,隨着歷史的發展,每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藝術,每一種文化藝術都反應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它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受到全世界人們的關注。瞭解、傳承、保護和發展民間美術成爲我們當代每一個人,特別是美術工作者都應該思索和考慮的問題。

民間美術是隨着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習慣產生、發展和發揚起來的。經歷了歷史的變革,民間美術的種類也是非常繁多,並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編、草編、蠟染、泥塑、剪紙、年畫、藍印花布、繡帳簾、兜肚,挑花頭巾、皮影等等民間美術作品,都是基於當時的社會背景而創作並發展起來的,同時都融入實用性與審美性於一體。

民間美術作爲我國古代一種主要的藝術形態,在幾千年的古代文明歷史中顯示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對於我們現代人瞭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生活文化、人文景觀有着深遠的意義,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他所表現的內容,表現的方法和造型形式也各不一樣。例如年畫的發展,特別一提的是楊柳青年畫,楊柳青年畫歷史悠久,以其細膩的筆法、秀麗的人物造型、明豔的色彩、豐富多姿的形式內容而著名。

清朝時,楊柳青的年畫就已發展得十分完善了。康乾時期,楊柳青年畫的風格嚴謹,背景簡潔,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畫。嘉慶道光年間,楊柳青年畫的風格漸趨活潑,畫面熱鬧,色彩豐富,背景也各式各樣。楊柳青年畫題材的一大種類便是娃娃。這些娃娃體態豐腴、活潑可愛,他們或手持蓮花;或懷抱鯉魚,都象徵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愛。有些年畫是貼在大門上的,因此又稱門畫。畫的內容包括:門神、財神、門童等等。

再例如風箏,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測量傳遞資訊,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爲人們的娛樂的玩具。宋朝風箏已在民間廣泛流行。隨着國際交往的增加,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

中國民間美術文化,它的發展是相對於宮廷美術、人文美術等美術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發性的,直接來源於人民大衆的美術形式。國際上把民間美術文化形式列爲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爲重點保護對象,我國也越來越注重民族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有的藝術院校設定還開設了民間美術專業,讓人們去開放式的學習,試圖改變目前以家庭爲中心,是師徒也是父子的直接傳授現狀。

經過上百年的文化傳承,中國的民間美術文化主要是靠三種形式保留下來的:

第一種是在以實際操作來教育徒弟,因爲很多民藝傳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們,不能準確的表達出其技術精要的民間藝術,所以只能靠過“口頭”這一最爲直接儉樸的方式將其技術經驗傳播給下一代。如惠山泥人的創作口訣,關於泥人造型要“先開相、後裝花,描金帶彩在後頭”;用筆要領“直線要直、曲線要曲”施彩講究“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自得淨。”

第二種是以文字和圖的記載。如畫譜、剪花樣譜、影戲譜、年畫版樣等等,這些民間藝術形式都有程式化的範本,有的是集體的創作總結,有的是名藝人親手繪製的,有的則是借鑑其它藝術形式而從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來的。

第三種是以民間藝術品進行傳播。例如平遙縣的推光漆器、泥人張、吹糖人、紫砂壺、扎染、蠟染等等。

20世紀80年代,應當是中國近百年來民間美術最活躍、最興盛的時期,主要反映在主流文化對民間美術藝術價值的推崇和文化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在民間美術傳承者開始漸漸脫離民俗功能轉而去進行藝術創作。中國的刺繡工藝幾乎遍於全國,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各具特色,被譽爲中國的四大名繡,近幾年來,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繡拍品,價格競相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由於市場的需求,旅遊事業的發展,大理草編工藝製品種類越來越多,有草簾、草墊、草籃、草扇、草蓆、草制玩具等數百種花色樣式。僅是草籃一類,五顏六色,造型多樣,讓人眼花繚亂。草編制品上面繡着蝴蝶、茶花、三塔、洱海、蒼山、禽獸等民族民間喜聞樂見的圖案,既別緻美觀,又經濟實用,不僅國內各族羣衆喜歡,而且遠銷美、歐、東南亞各國。

進入新世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在中國的開展,作爲民族文化傳承主體正式登上主流文化的歷史舞臺,幾千年來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的鄉村民間文化形態,首次作爲當代社會可持續的文化資源和本土文化象徵進入國家發展的視野,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了民間文化作爲文化多樣性主體身份的價值。

作爲瀕危性遺產的民間美術已經進入國家保護名錄中,而作爲活態文化的民間美術傳統,更需要尊重、理解和敬畏。21世紀是一個民衆傳承的活態文化復興的時代,民間美術傳統會伴隨着民衆生存狀態的昇華與發展,去完成自身的變革,中國民間美術藝術將會給全社會帶來更大的奇蹟。

參考文獻: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