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詩的品格,史的風範

學問君 人氣:5.37K

    論文關 鍵 詞:詩史 風範 浪淘沙 詩歌發展 新詩 詩話 傳統詩歌 編纂 品格 地方

詩的品格,史的風範

傳統詩歌多詩話,而無詩史;今日詩歌多詩史,卻無地方詩史。{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正是彌補了這項空白,成爲全國第一部區域詩歌發展史,其創新意義自不待言。而能讓這部煌煌鉅著初一面世即好評如潮,乃在於它兼備了詩的品格與史的風範,可爲日後詩史之典範。詩史編纂,應是海納百川,卻又如大浪淘沙,沙裏淘金,是一項非常耗人心血與心智的艱鉅工程。《發展史》的編纂歷時四年之久,終以其靈動而不散漫,嚴謹而不呆板,厚實卻非堆砌,宏大卻不落虛空的詩史風範,對2O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做了一次完滿的,也向中國詩壇、中國研究界呈上一份豐厚的世紀賀禮。“治史者不必是詩人,但不能沒有一顆詩心”,編者對詩歌的透徹理解、精闢見解和準確的評價,正是“詩心”跳躍、詩之品格的充分表現。編者對詩歌的鑑賞更多是從“詩何以爲詩”的詩學本體觀出發,從題材的選擇、詩體的建設到詩情的體驗及觀念的演進等多方面着手,對20世紀重慶的優秀詩歌、詩人及詩評家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在史的源流中重新開掘出重慶新詩的另一番境界。從崇本尚先、擇善而從的白屋詩人吳芳吉,“牆裏開花牆外紅”的田園小詩詩人楊吉甫,到以八行體創作聞名而被譽爲“沙八行”的沙鷗,微型詩創作的重要人物穆仁,以及辛勤耕耘於詩壇的“五色土”詩人,他們在詩歌創作或詩歌理論上都頗有建樹,但至今尚未引起詩界的'足夠注意。對這些詩人、詩作的長期淡漠,大大削弱了重慶詩歌的整體實力和影響。而《發展史》正是在文學審美的“詩心”關照之下,對這些品進行了及時的“搶救”,讓其重見天日、大放異彩,展現出重慶詩壇真實而又更爲完滿的藝術風貌。

寫詩史,除了詩之品格,更須具備史之風範,正如王國維所說“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編者高屋建瓴,從史的高度出發,在掌握了大量重慶新詩史料的基礎上,從時間座標軸上來縱覽20世紀重慶新詩的流變,以全新的審美角度對重慶20世紀新詩作了全面而細緻的整體打量,進而挖掘重慶新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固有的本土特色。《發展史》還將詩歌、詩人與詩評家一併納入詩史的視野,詩與詩人蔘照,詩與詩論相印證,在詩歌史的體式編排上獨具新意也更爲合理。20世紀重慶的詩歌興衰與的發展有密切關係,編者將詩史發展放在社會政治這一大背景之下予以觀照,緊緊抓住抗戰和新時期重慶新詩發展的兩大高潮,將重慶新詩的流變有條不紊的鋪展開來,不僅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而且思想先鋒,將重慶本土詩歌、詩論的獨特的區域特色凸顯了出來。呂進先生指出“重慶新詩有着自己獨特的地域特色,既吸收了東部的先鋒性,又包容了西部的邊緣性,頗具研究價值”。正是在對重慶新詩獨具慧眼的認識之下,本書不僅着重介紹了像樑上泉、傅天琳、李鋼、梁平、李元勝等已在全國詩界較有影響,曾獲得全國大獎的詩人,還對少數詩羣作了重點掃描,對冉莊、何小竹、冉冉、冉仲景等代表詩人作了專節講述。與此同時,作爲中國第一家大型詩歌網站的《界限》也納入了詩史的視野,並對這批上世紀末依託網絡崛起於當下詩壇的中青年詩人予以了必要的關注,體現出治史者眼界的宏廓與氣度的恢弘。

TAGS:品格 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