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現代唐詩學範式:“詩史互證”辨正

學問君 人氣:1.31W

論文關鍵詞:詩史互證 流變 辯正

現代唐詩學範式:“詩史互證”辨正

論文摘要:“詩史互證”作爲唐詩學研究範式,通常認爲確立於現代史學大師陳寅恪。但它的觀念性的雛形在明代就已經出現,王守仁倡言“五經皆史”。其作爲唐詩學操作方法的出現則更是早在宋代就已經出現,《容齋隨筆》有大量的例證。它作爲現代詩學範式確立之後,遭到直接質疑甚至批評。

美國學者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認爲,科學史上每當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時,總會出現新的範式(Paradigm),範式的作用就在於爲研究者們提供一種“理論上和方法上的信念”。每當學術遷演發展到關鍵時刻,歷史總會推出某些代表人物來建立範式。建立範式的學者必須具備二大特徵:其一,在具體研究以空前的成就爲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一種方法論上的指導和示範;其二,規定了一門科學的研究範疇,並在該領域內“毫無限制地爲一批重新起來的科學工作者留下各種有待解決的問題”。“範式”是知識類型發展與轉換的最重要關鍵。範式的定型必須有着觀念層面的思維定勢和方法層面的操作習慣,也就說範式是形而上的觀念和形而下的方法和諧關係的結果。學術範式則是一種學術研究方法成熟和學術風尚形成的標誌。唐詩學範式,則是唐詩學觀念和唐詩解讀方法的和諧一致的結果。唐詩學的研究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範式,如自先秦“知人論世”發端、並逐漸積澱而成的傳統悠久的“詩史互證”的詩學範式,宋人首開風氣的評點詩學形態等等。現代唐詩學融合了現代的新方法、新思維,對古典唐詩學研究範式進行了光大發揚,陳寅恪、聞一多、錢鍾書等三位大家就是其中的典範。而現代學術史上最爲人矚目的當屬陳寅恪的“詩史互證”的唐詩研究範式。但我們搜檢中國文史,卻發現“詩史互證”的詩學範式,其作爲詩學研究的操作方法在南宋就已經出現而且成熟,《容齋隨筆》中就存在大量“詩史互證”的解詩實例。而觀念性的萌芽則在明代大儒王守仁倡言“五經皆史”時就已經出現。作爲現代詩學範式的“詩史互證”,在它最爲人羣趨樂從的時候,遭到了權威性的.質疑。其中的來龍去脈,是非得失有必要進行梳理。

一、“詩史互證”的流變與確立

以詩證史、詩史互證作爲一種治學方法由來已久,至近代大行於世。透過詩文來考稽歷史,乃是中國史學的常例。王守仁倡言“五經皆史”,章學誠《文史通義》亦倡言“六經皆史”,視文如史。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更有詳論:

天地間無非史而已。三皇之世,若泯若沒。五帝之世,若存若亡。噫!史其可以已耶?《六經》,史之言理者也。日編年,日本紀,日誌,日表,日書,日世家,日列傳,史之正文也。日敘,日記,日碑,日碣,日銘,日述,史之變文也。日訓,日誥,日命,日冊,日詔,日令,日教,日割,日上書,日封事,日疏,日表,日啓,日箋,日彈事,日奏記,日檄,日露布,日移,日駁,日喻,日尺牘,史之用也。日論,日辨,日說,日解,日難,日議,史之實也。日贊,日頌,日箴,日哀,日誄,日悲,史之華也。雖然,頌即四詩之一,贊、箴、銘、哀、誄,皆其餘音也。附之於文,吾有所未安,惟其沿也,姑從衆。

其後,清季龔自珍更發極端之論:“史之外,無有文字焉。”…在古代學者們看來,詩文可以證史,反過來,史亦可以解詩。這可以視爲較早的“文史互證”或日“詩史互證”的觀念性萌芽。

如果再往前追溯,則宋人在接受唐詩的過程中就運用了我們今天所說的“詩史互證”方法。南宋洪邁《容齋隨筆》作爲一部學術札記,主要內容是考證史實、典制,記述佚聞雜史,其中也有很多論述唐詩的內容,最見特色的就是他以史家眼光和方法研究唐詩。洪邁於史學和文學兩方面都精通,所以能找到“文”與“史”的契合點,在文與史之間遊刃有餘。這一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l、以史證詩,如引證自居易對甘露事變的態度,以確切地把握詩歌的內在含義;如卷一:

東坡《志林》雲:“白樂天嘗爲王涯所讒,貶江州司馬。甘露之禍,樂天有詩云:‘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不知者以樂天爲幸之,樂天豈幸人之禍者哉?蓋悲之也。”予讀白集有《詠史》一篇,注云:九年十一月作。其詞日:“秦磨利刃斬李斯,齊燒沸鼎烹酈其。可憐黃綺入商洛,閒臥白雲歌紫芝。彼爲殖醢機上盡,此作鸞凰天外飛。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爲。”正爲甘露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