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宮體詩的隱性佛教因素

學問君 人氣:9.71K

 【摘要】宮體詩是齊樑時出現的一種新的詩歌文體,其內容多爲吟詠女性,風格綺豔,甚至有些色情描寫成分。宮體詩的作者大都深受佛教影響,有些就是很虔誠的佛教徒。從思想文化和藝術手法的角度來看,宮體詩都與佛教在中土的傳播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

宮體詩的隱性佛教因素

 【關鍵詞】宮體詩 佛教  聲律

宮體詩產生於六朝樑代大通年間,其名起於簡文帝蕭綱:“(簡文帝)弘納文學之士,賞接無倦……雅好賦詩,其自序雲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然帝文傷於輕靡,時號‘宮體’……”(《南史·梁簡文帝記》)。然而自鮑照、湯惠休、沈約、梁武帝蕭衍以及劉孝綽、王僧孺等人的豔體詩已肇其端,只是到了樑、陳之世才發展到了一個極端。就其內容而言,主要是以宮廷生活爲描寫對象,具體的題材不過乎詠物與描寫女性,對女性的審美觀照,同對器物的審美觀照的心理是一樣的,少數作品表現了宮中***蕩的生活。在情調上傷於輕豔,風格上比較柔靡緩弱,注重詞藻、對偶與聲律。

宮體詩的出現不能簡單回結於上層生活的浮糜,而是自有其淵源與背景的社會原因。魏晉南北朝是佛教文化逐漸本土化、逐漸系統化的昌盛時期,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據特殊地位。到了南朝時期,早在魏晉時期就極力衰弱的儒學更不受歡迎,《南史·儒林傳序》記載:“宋齊國學時或開置,而作業未博,建立不能十年;蓋取文其而已。是時鄉里莫或開棺,公卿罕通,獨學而弗肯養衆,後生孤陋,擁經而無所講習。”佛教和老莊哲學是這一時期思想、學術的主流,並且逐漸滲透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文學。宮體詩的主要作者都深受佛教影響,甚至是很虔誠的佛教徒。梁武帝曾作《淨業賦》以佛教的觀點猛烈批判、否定現實享受,其中指出人們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追逐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爲非,並把它們上升到“殃國禍家”的高度來加以否定,另外如《廣弘明集》所載簡文帝《六根仟文》、沈約《仟悔文》及樑君臣同作之《八關齋夜賦四城門更作四首》,就集中體現了他們以佛教的觀點對現實的聲色生活作出的反省與思考,其立身之道是非常嚴謹的。這看似矛盾的“立身”與“爲文”之間的矛盾似乎成爲一個悖論,事實上假如深進分析佛教的內容以及佛經的傳法特質,不難從宮體詩中找到佛教的蛛絲馬跡。

一、說法中的慾望異相

佛教主張“緣起、性空”,主張由“色”進“空”。教人看透世間萬象,才能放下一切,立地成佛,於是佛經中多有對世間百態的描繪,對女子慾望的描繪也是其中之一。更有佛經故事說,佛化爲婦人,專供人***欲,後又變爲骷髏或一團血囊,以教人看破紅塵,投進空門。《方大莊重經》第九《降魔品》敘述波旬魔女以***欲迷惑佛陀,共寫其三十二種“綺言妖姿”,或“塗香芬烈”,或“媚眼斜乜”,或“露髀膝”,或“現胸臆”,“恩愛戲笑,眠寢之事,而示欲相”。佛經不過借這些描繪來勸化衆人,不要爲美色所惑。這些描寫與印度的文學傳統有關,漢化後,加以翻譯的潤色,很多文字極爲輕豔,中土漢譯佛典《方大莊重經》凡描摹情慾畫面者,皆着力於刻畫女子的身姿麗顏,突出女子身段儀態的動態畫面,予人餘波盪漾感,且用字遣辭流於香豔色彩。

佛教文化的這種觀念,首先影響到一批佛教僧侶文人,他們開始創作一些內容***豔的詩歌,如宋齊時期的釋惠休、釋道猷、釋寶月等人的詩作,《詩品》評爲“***靡”。故清初毛先舒《詩辨坻》有“六朝釋子多豔詞”之嘆。梁武帝有《歡聞歌》一:

豔豔金樓女,心如玉池蓮。持底極郎思,俱期遊梵天。

佛意更濃,梵天之中,“男娶女嫁,身行陰陽,一同人間。”正是其意欲脫離欲界苦海,以玉池蓮心而進清淨梵界的心聲寫照。故我們可知,宮體詩中多彷彿經而寫男女之情慾,寫女子作態,正是爲了展示其爲世間諸惡之根源而教人們看破欲色之美,以勸化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