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化學課中的探究活動實踐

學問君 人氣:3.15W
中學化學課中的探究活動實踐
        所謂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學科或生活中的問題出發,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爲基礎,透過個人與他人合作的方式,以獲取知識技能,培養實際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爲目的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探究性學習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那麼,中學化學課堂中如何實施探究性教學呢?
        1.選擇有探究價值的探究問題
        在課堂上探究什麼問題需要教師課前做充分的準備,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實施探究活動的前提。教材中是不是所有知識都需要探究?就知識的類型來看,有的知識是隻要知道“是什麼”就可以的知識,這類知識透過教師的講授或者學生自學就可以掌握;有的知識是有關“爲什麼”和“怎麼辦”的知識,這類知識需要學生透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數學運算、實驗探究、親身體驗等具體的活動才能自主內化和佔有。
        以《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爲例設計問題:鈉與水反應很劇烈,能置換出水中的氫,如果把鈉塊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會發生什麼樣的反應呢?學生在初中學習過活潑金屬能將不活潑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而鈉比銅活潑,鈉能置換出銅嗎?這個問題提出來後,學生就會思考,到底是鈉與水反應了,還是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了。所以在選擇探究問題時要從學生容易產生疑問、容易出現困惑的地方入手,同時,這個問題在這節知識的教學中也是一個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這樣有助於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達成。
        2.探究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學習者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所以探究性教學能否成功、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比如,“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是否會發生金屬間的置換反應?”這樣的問題提出後,筆者做以下處理:
首先要求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如何用實驗的方法來得出結論,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步驟,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考慮取用藥品的方法、溶液的濃度、實驗的安全性等問題。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設計好的實驗方案,兩人一組動手實驗,並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做實事求是的記錄。
根據實驗現象,教師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原因,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生都產生了一些想法之後,組織學生進行組內交流討論,最終得出結論.
        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便形成了“從實驗操作、觀察現象,到解釋現象,得出結論”一條研究化學實驗的思路,從而達到了培養思維,發展能力的目的`。       3.探究活動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1 設計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活動中能提高學生的哪些具體能力,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學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主要有如下七個方面:觀察、蒐集資訊、設計方案、討論、實驗、分析和解釋、表達、合作、交流。當然,透過一次探究活動並不能立即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很大提高,七種素質的培養要求教師耐心地、循序漸進地幫助和指導學生。
        3.2 關注活動細節的設計,提高活動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細節的處理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最終探究活動的成敗。一切創造都源於實踐,而實踐中的每個環節都是緊密結合不可分的,當某個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因小失大,影響整個探究過程,教師要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才能讓探究課堂的效率得到提高。
        3.3 提供材料支撐和方法指導。教師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提出探究問題,還要爲學生如何思考、如何進行實驗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撐。如果問題提出後學生無從下手,則探究活動就進行不下去了,那麼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失敗的課堂。要關注科學探究的方法指導,教會學生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資訊,並運用比較、推理等方法對資訊進行加工,這也是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3.4 準確把握學情,適時調控探究進度及方向。教師在課前對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設計如果有充分的過程預設,細緻地分析學生的已有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就能正確的把握教材和學生已有經驗的切入點,使合作探究的預設方案真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準。在課堂上,教師的任務就是關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或奇特想法,及時把握學情,適時調控探究活動的進展和方向。
        3.5 適時評價學生活動表現,發揮評價的過程激勵作用。以設計實驗方案爲例,學生自己設計的方案有的甚至超出教師的預料,他們的設想有對有錯、有簡有繁,那都是學生積極思考的結果,即使是錯誤的,教師也要珍惜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因爲關注實驗的過程往往比結果更有意義。教師要根據學生活動表現情況給予適當的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髮散思維、標新立異,大膽創新的精神。得到教師的積極評價,能引起學生由衷的愉悅,能強化他們不斷追求進步的潛意識,進而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
        探究活動結束後,要及時要求學生對探究結果做小結,並以各種形式進行交流展示、成果彙報。最後教師注意點評、適當講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和解題思路。教師在學生探究基礎上對隱含在問題中的基本原理進行提煉和概括,從而使學生建構起系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