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加強項目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論文

學問君 人氣:7.96K

【摘 要】ABC成本法在精確成本資訊、改善經營過程、爲資源決策和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資訊方面都受到了廣泛關注。ABC成本法是現代企業常用的成本覈算方法,彌補了傳統成本法在製造企業中的缺陷。在某央企標準成本推廣的大環境下,論文結合該央企下屬公司的實施實例,分析了工程項目的成本覈算情況,特別是人工和製造費用,爲其他單位進行標準成本實施和完善提供參考。

加強項目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論文

【Abstract】ABC cost method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erms of making cost information accurate, improving business process, and providing perfect information for resource decision-making and product pricing and combination decision-making. ABC cost method is a commonly used cost accounting method in modern enterprise, which makes up the traditional cost method in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def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st accounting of the project, especially the labor and manufacturing cost,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 cost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other uni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example of the central enterprises under the standard cost promotion of a central enterprise.

關鍵詞ABC成本法;成本管控;標準成本

【Keywords】ABC method ; cost controlling; standard cost

【中圖分類號】F406.7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17-0003-02

1 引言

目標成本法、ABC成本法是現代企業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成本覈算方法,這兩種成本覈算法彌補了傳統成本法在現代企業特別是製造企業中的缺陷。其中,ABC成本法又稱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算法,是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ABC成本法相當於一個濾鏡,它對原來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調整,使得人們能夠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從事工作之間的直接聯繫,這樣人們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無效的。ABC成本法主要關注生產運作過程,加強運作管理,關注具體活動及相應的成本,同時強化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按項目生產的單位,更要注重整個項目的成本管控,從而達到盈利的結果。

2 背景

某央企下屬單位的某分公司(簡稱“A分公司”)在2010年底實現ERP SAP系統全面上線,爲按項目生產型單位。A分公司業務涵蓋了A分公司的測控及其自動化、水情水調、工程安全監測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等諸多專業領域,項目類型主要有系統集成,工程施工和供貨服務等。

遵循該央企對項目成本在組織維度、業務維度和管理閉環三個維度的要求。組織維度要求各單位高度重視標準成本管理工作,建立成本管理領導小組,充分認識標準成本管理對強化成本管控、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作用。業務維度方面,要求各單位要結合業務特點和經營情況,做好標準成本體系的優化、完善工作,規範成本管理流程,完成覆蓋各行業、各級企業、各項產品和全部費用項目的標準成本體系建設的目標。管理閉環,即建立從標準成本覈定—預算編制—成本覈算—成本分析—考覈評價的財務管理閉環和標準化設計—營銷報價—項目成本控制—成本覈算—成本分析—成本考覈的項目成本管理閉環。

爲了實現A分公司經營管理目標,透過精細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盈利水平,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爲了實現該央企的戰略目標,建立世界一流的國際化產業集團;爲了實現央企的集約化管理要求,其中要求作業成本法在班組展開工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A分公司作爲集團公司試點實施的單位開展成本管控的工作。本文對該項目主要成果進行介紹。

3 A分公司成本管控

透過調研,我們發現目前使用的收入確認方式造成了一些問題:①收入業績不穩定——按項目投運確認收入,如果項目週期較長,則前期無法確認收入,後期投運時確認大量收入,報表反映業績不穩定;②期間利潤不合理——期間接費用在當期投運項目中分攤,完全依賴於當期投運項目的多少和大小,造成項目成本負擔不公平以及期間利潤不合理;③項目成本負擔不公平——間接費用按照項目收入比例分攤,造成費用分攤不合理,項目成本負擔不公平。

在成本控制流程方面,如成本中心(包括管理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費用計劃與控制,產品類標準成本的制定程序和發佈程序,項目標準成本的制定程序和發佈程序,項目計劃成本的編制程序(提交、審覈、下達),項目實際成本的確認和入賬程序等。我們通常認爲,“總會有人去做這件事情,與流程無關”?不對,一定要設定好程序中各個環節的負責人,這是流程落地的關鍵。

根據A分公司實際業務情況,我們搭建了項目成本計劃系統和項目人工報告系統,在這兩個系統的支撐下完成項目收入的確認和工時費用的分攤。

3.1 項目成本計劃系統

A分公司收入確認的方式是收入成本配比法,銷售成本=計劃收入/實際收入*計劃成本。可見計劃成本在決定當期利潤的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SAP系統這種收入確認的方式在項目技術性關閉時,按實際成本結轉銷售成本,和計劃成本沒有聯繫,但在每個期間中,若計劃成本不準確,會造成銷售成本偏高或偏低,不利於企業準確分析某類項目,某個產品線當期的盈利情況。鑑於SAP系統的執行效率等原因,我們在外圍系統做了成本計劃系統的搭建。

在項目前期,顧問已經對A分公司各個產品線的項目各個階段的標準工時做了覈定,以此作爲計劃的一個標準。SAP系統提供所有物料主數據資訊以及項目的架構等資訊,透過接口傳輸至成本計劃系統。成本計劃系統接收資訊後,業務人員可以在系統中對各個項目的各個階段填制工時、外包服務等計劃資訊。其中,項目的設備成本計劃在SAP系統中編制。成本計劃系統彙總料工費計劃資訊,形成項目總計劃,透過部門經理,事業部總監以及成本審覈小組審覈後,除設備費之外的計劃成本將會傳輸至SAP系統,這不僅爲財務結算提供重要依據,同時有利於A分公司對所有項目的計劃進行宏觀掌握,有利於領導決策層對內對外做出最有效的決策。

3.2 項目報工及費用分攤

根據A分公司的業務情況,要求該分公司除職能部門外,七個事業部的工程人員必須報工。事業部中也有綜合管理員,鑑於數量較少,不納入報工的範圍。

根據A分公司的業務情況,按照人工成本、製造費用兩個口徑按照工時進行間接費用的分攤。分攤的規則:首先,將事業部的人工成本按照各項目的工時比例進行分攤,分攤得到每個項目的直接人工成本。與此同時,將公共部門的人工成本按照各項目報工的工時進行分攤。至此,所有事業部(包括公共部門)人工成本分攤到各項目中。製造費用也同樣按照項目工時分攤到項目中。特殊情況下,如果當期沒有項目工時發生,建議將人工成本、製造費用按照上月的分攤比例進行分攤。

當然,這種方法也不盡合理,忽視了非工程人員的工時,因爲所有的分攤都以工程人員報工爲主。職能部門如辦公室等,並沒有進行報工。間接費用的分類也比較單一,只考慮人工和製造費用,沒有考慮機器工時、場地使用費等。此外,年終獎對人工成本的影響重大,A分公司並沒有實現年終獎在整個會計年度進行分攤,導致年底時,人工工時單價增高,進而項目的人工成本增高,不利於分析整個項目的成本情況,會有所失真。

3.3 雙掛方案與人員等級問題處理

雙掛是一種特殊情況,即人事關係和實際工作單位並非在一個法人內,這樣導致人員進行報工時會涉及公司間的費用結轉。由於雙掛現象在今後不會出現,根據用戶的需求,透過技術手段實現同一法人內報工。爲了完整地表現項目的成本情況,我們在外圍系統透過一定規則計算,最終在BI報表中展示。

A分公司目前雖對人員有等級之分,但未覈算各等級的人工費率,因此,採取平均費率進行計算。然而,爲了保證能夠更準確地核算人工成本,需對人員進行分等級處理,不同等級的費率不同,保證人工費率相對準確性。在現有階段,A分公司還無法實現人員分等級分費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項目的人工成本是相對不準確的,但已經實現了對人工成本的核算,掌握人工成本對項目成本的影響。

4 結語

ABC成本法(又稱作業成本法)被認爲是覈算產品或項目成本更準確的方法,作爲廣泛使用的方法,對企業而言能帶來更高的利潤。項目成本不僅包括人工和製造費用,還包括其他間接費用,以及材料費等,對項目每個階段,每項成本的掌控,需要更精細化的方法,特別是對於以工程項目爲主的企業,項目成本的精細化覈算,更爲準確地分析收入成本,顯得尤爲重要。項目成本管理是一件細緻活兒,本文僅簡單介紹了項目成本管理的微小部分,成本管理永遠是企業需要討論和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徐嘉婧.全方位控制成本路徑探究.現代商貿工業[J],2012(5):131-132.

【2】陳小龍,朱文貴,張顯東成本法在企業物流成本覈算和管理中的應用[J].物流技術,2002(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