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當代中國語境中的後現代後殖民文化問題

學問君 人氣:2.85W

當代中國語境中的後現代後殖民文化問題後現代後殖民主義在中國已不再是承認不承認的問題,而是怎樣正視和進行研究的問題。現在學界似乎有兩種不可取的態度,一是一哄而上“擁抱”後主義,二是不分青紅皁白加以“棒殺”。這兩種態度或少了些學術的理性,或少了些寬容的精神。如何真正進入學術研究的介面,發現並解決當代最爲急迫的問題,當是學者進入這一問題時必得把握的基本前提。

當代中國語境中的後現代後殖民文化問題

在我看來,後現代主義與後殖民主義在世紀末中國文化“場”的文化過濾和思想互動,必然發生一系列的文化折射和問題變形。那種將諸種“主義”的術語到處亂用套用的作法是一種非學術的態度,因爲其特點是墜入了“主義的陷阱”,只注意到“主義”這一術語的範疇和闡釋角度,而未能注意到中國的特殊情況和語境,沒有對這種闡釋的前提及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加以質疑。在這個意義上,對西方當代歷時態的多種“主義”共時態地照單全收或動輒全盤排斥,都不可能獲得知識的增長和價值的正當體認。

一、 後現代後殖民主義在中國的播撒

當代中國知識界、學術界和藝術界確實出現了一種“後現象”,即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後結構主義(甚至有人提出後當代、後革命、後東方主義)等一系列新思潮的涌動,而影響最大的當是後現代主義和後殖民主義。後現代主義進入中國語境後問題不是變簡單了,而是變得更爲複雜。這倒不是因爲中國屬於前現代或在時間斷裂中走向現代,而是傳統、現代、後現代、東方和西方、後殖民話語一下子擱上工作平臺,使得問題的當代處理變得相當棘手。這一狀況促使我們必得弄清後現代的範疇及其基本精神,因爲其與當代中國形象的塑形和基本問題的解答,有着非此不可的關係。

(一)後現代在中國的文化症候。

“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研究日深,進入問題日深,問題與困惑就越大。進入“主義”的陷阱,必然遭致“闡釋”的失效,不僅是用“後”理論對西方的闡釋失效,用這一理論對當代中國問題的闡釋也同樣可能失效。換言之,中國處於一種“雜糅語境”中,任何單一的方法想透徹分析這一現象及其意義都必然落空。在後現代理論的盲點上,也許後殖民主義理論可以從另一角度補充,使得對中國“後學”問題的理解具有某種新角度。

後現代主義在中國出現有其現實條件和思想基礎。在經歷過僵化話語的秩序和思維慣性後,後現代主義中亦此亦彼的思維方式,以及消解中心話語僵化模式的基本思路在中國學術界受到重視,而對走出那種非此即彼的一元心態大有好處。這使不少學者開始走出本質主義模式,對問題既不是簡單的否定也不是簡單的肯定,而是力求揭示事物更深入複雜的內在機制。同時,不少學者從各自不同的學術理路、知識話語和學術層面進入這一領域,並透過這一闡釋代碼對當代複雜的文化和文學狀態加以闡釋,尋繹出新的問題和問題意識。透過這不同於往昔學術研究的角度,對我們今天所面臨的若干精神價值問題,傳統和現代衝突的精神模式,甚至整個文化思潮的重大轉型加以新的把握。

當然,後現代主義既充滿新知也充滿謬誤,對這種思想應該謹慎地加以評價。那些沒有研究就望文生義地、或僅憑個人好惡就斷然加以肯定或否定的做法,其實是對學術規範的盲視。我以爲,後現代時期關注問題和問題的清理變得十分重要。這就是說,以共同對話取代話語對抗,以多元闡釋取代話語霸權,用相容幷包取代話語獨斷,用承認差異的新思維代替強求統一的舊思路,正在成爲一種新的理論取向。未來的文化和理論,將不再是中心話語的獨白,而是用對話溝通並拓寬言路,在對話中達到話語交流和有效性理解。也許在有效釐清後現代理論的負面效應的同時,這一理論將有助於我們擺脫前現代、現代、後現代之間話語溝通的理論困境,並使我們在接受新的文化理論變革理念時,獲得對歷史和現實的新的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