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培養

學問君 人氣:2.69W

摘 要:將翻譯教學納入寫論文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對比翻譯法的優勢,強化學生雙語語言文化基礎知識,適當增加翻譯理論的講解和翻譯技能訓練,以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是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的有效嘗試。

談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培養

關鍵詞:翻譯教學;大學英語教學;能力培養

一、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現狀分析

1999年出版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學生“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但不夠明確具體,而且要求偏低。2002年起在全國實行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並對“譯”的能力分三個層次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學生的翻譯能力離這個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現行大學英語教材體系對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缺乏重視。儘管各大出版社已根據教育部提出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精神,相繼推出了以交際教學法爲主的教法體系和以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爲目的的新型教材,但主要體現在聽、說、寫的能力培養方面,幾乎所有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根本不提翻譯,課本中少量的翻譯練習僅是針對課文所學字詞或語法結構的造句式訓練,而不是爲語言應用服務的。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人們對交際能力的理解不夠具體。“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針對Chomsky的“語言能力”提出來的。在Hymes看來,語言能力恰恰是一種處事的能力,即使用語言的能力,可以理解爲一個人對潛在的語言知識和能力的運用。Hymes關於“交際能力”的理論,大大拓寬了人們語言研究的視野,尤其在外語教學界,受他的交際能力理論的鼓舞和啓發,外語教學研究者結合英國功能語言學派的語言理論,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外語交際教學法趨勢,各種以交際能力爲理論基礎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也應運而生。遺憾的是,人們對交際能力的具體標準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最低要求的水平上,即“達意”(gettingmeamngacross)的水平上,在討論交際能力時往往將重點放在口頭表達方面,而忽略了書面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忽視了理解能力的研究[1]。現行大學英語教材普遍缺乏對學生翻譯能力的重視也就不足爲怪了。

二是師資短缺是制約高校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主要因素。由於高校擴招,絕大多數學校還存在師資短缺的問題,除了保證基礎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正常執行之外,無法或很難抽出老師對學生的翻譯能力進行訓練。針對此種情況,蔡基剛教授提出壓縮大學英語必修基礎課、增設後續課程的建議,其中當然包括翻譯課程。國內已經有一些院校開始探索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如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校已經把傳統的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單一模式改爲1 3模式、2 2模式和3 1等三種模式[2]。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在第一、二或三學期修完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積累一定的英語基礎,在後面幾個學期中選修包括“實用翻譯”在內的後續課程。但這也只是侷限於少數生源素質好、教師數量相對富裕的重點院校,絕大多數學校仍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也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

由於這些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沒有受過專門的翻譯訓練,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或是由於缺乏英漢語言對比方面的基礎知識,在翻譯過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轉化句子結構,往往按照原文的詞序與結構,把單詞一個個填上去;或是在理解原文的意思後,不知道如何運用恰當的翻譯技巧,只能小心翼翼地按照原文的結構一成不變地進行翻譯;要不就是對中西文化差異缺乏系統學習,翻譯時謬誤百出[3]。這樣的譯文可讀性肯定不強。下面的譯例足以成爲現在的學生翻譯能力水平的佐證。

原文:The university has been named the UK’smost innovativeuniversit, in the Launch-It 2001 competition,which aimed tO discover which Britisl university has demonstrated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in innovation an( enterpriseacrossthebroadestrangeOfactivity.Inthenational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exercises for 2000,Oxford was awarded top marks in six out of ten subjects assessed.(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發行的《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2冊第1單元Passag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