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芻議體育社會學發展趨勢與對策

學問君 人氣:2.2W

論文關鍵詞:芻議 體育學 發展趨勢 對策

談芻議體育社會學發展趨勢與對策

論文摘要:透過文獻資料、歸納演繹、分析等方法,對中國體育社會學研究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就未來如何發展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從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開始涉獵體育社會學的研究算起,我國體育社會學經歷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本文旨在對我國體育社會學的發展進行回顧,理清目前我國體育社會學研究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我國體育社會學未來研究發展將如何走向?這些問題的探討不僅能針對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發現問題,以利於開展我國新時期體育社會學的研究;另一方面更有利於把握今後的體育社會學研究方向,促進我國體育社會學研究的發展與繁榮。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中國體育社會學的發展概況爲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採用文獻資料、歸納演繹、邏輯分析等方法進行本課題研究。

3.結果與分析。

(1)中國體育社會學發展歷程回顧。

我國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纔開始涉獵這一領域。國內的研究尚處在摸索階段,80年代體育社會學在我國的地位和影響相對較小。1990年我國第一本《體育社會學》專著問世,標誌着我國體育社會學學科進入了獨立發展階段。此後陸續有5部《體育社會學》專著或教材出版。1994年我國成立了中國社會學會體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1997年體育學列爲國家社會科學一級學科。一時間,體育社會學的學術活動頻頻舉行,各體育類刊物發表衆多體育社會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學科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國際上,自1995年起至今,劉德佩教授一直擔任國際體育社會學學會的執委會委員,對我國體育社會學在國際上的溝通、交流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中國體育社會學發展趨勢分析。

(1)體育社會學學術隊伍趨於不斷髮展壯大。

任何一門學科.學術人才梯隊是該學科發展的有效資源。我國體育社會學的啓蒙由一些學者如林啓武、蔡俊五、劉德佩、牛興華等發起。隨之,北京體育學院率先在體育理論專業中招收了體育社會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標誌着我國體育社會學開始了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培養階段。2001年北京體育大學開始招收體育社會學研究方向的博士。這些先後培養出來的高層次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已成爲各院校或單位的學術帶頭人。目前,各體育院校(系)都已將《體育社會學》這一課程納人了教學計劃。《體育社會學》課程在各體育院校(系)的拓展,使更多的人瞭解該學科的意義和價值。一支有理論、有能力、勇於獻身的體育社會學專業隊伍和一批有興趣、有熱情、不斷壯大的業餘力量正在形成,預示着體育社會學的隊伍在不斷髮展興旺,這股強大的力量將持續推動我國體育社會學向前發展。

(2)體育社會學研究領域趨於逐步拓寬。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體育社會學主要是引進國外資料,同時兼有借鑑國外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對國內體育現象展開研究雙重特質。在1980-1986年期間,我國主要以引進、翻譯國外資料爲主。進人20世紀90年代,研究領域已包括體育價值觀念、體育產業和體育領域中的社會問題(其中麻醉混合劑問題佔22.9%,競技體育職業化問題佔25.0%,體育商業化問題佔17.1%,球迷騷亂佔11 .4%)等。盧元鎮教授在《中國體育社會學學科進展報告》中出我國體育社會學研究成果,將其概括爲11個方面,包括體育社會功能、體育改革的社會學理論、體育休閒娛樂、體育大衆媒介、地域性體育、體育羣體及其互動、體育社會問題、體育與生活方式、婦女體育和競技體育異化。這些成果中既有宏觀研究,又有微觀研究;既有發達地區的體育研究,又有欠發達地區的體育研究。

綜上所述,我國體育社會學由引進翻譯國外體育社會學資料到對我國體育社會學的實證性初步研究,以及目前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社會學,其研究領域逐步拓寬,並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