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社會教育的認識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8W

【摘 要】 本文以“藥家鑫事件”爲基點,闡述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種教育模式的關係及存在的問題,認爲應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並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思想水平,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社會教育的認識論文

【關鍵詞】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強調“讓受教育者成才”的同時,一定要有先要“讓受教育者成人”的理念。有媒體稱“藥家鑫事件”是高校教育的失敗,有人稱藥家鑫父母是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這再一次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再認識。我們往往把教育狹義地理解爲學校教育,忽視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統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重新界定教育的使命時指出,爲了實現世界公民目標,“不能只是強調認知學習,還要強調情感和行爲學習”。爲此提出:“青少年兒童的發展是家庭、教師和社區的共同責任”。教師要和家長“就兒童的成長以及和兒童家庭有關的問題,經常進行討論、交流”,教師“要和心理學、休閒娛樂機構及家庭聯合會等建立合作關係。”

一、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關係

家庭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學生接觸的第一教育人和教育空間是父母和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個人愛好、社會地位和家庭氛圍、夫妻關係及父母的親友團等,對學生的成長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陣地。一個人從接受學校教育開始到走出校門,大致要用去十幾年的時間,即人生的1/6左右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這個時期既是學生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育、發展、成熟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形成的至關重要的過程,是影響人的一生髮展的重要階段。社會教育是對社會大衆的教育,教育對象廣泛,實施機構衆多,實施形式靈活多樣。社會教育對學生髮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人文精神、社會環境等方面。學生能夠直接感受到並能理解了的是電影、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網絡的內容以及周邊人的行爲習慣,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素,對一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社會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成才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發展社會教育對學校教育給予有力的支援,而學校教育則在某種程度上爲社會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把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模式及存在問題

1、家庭教育模式及存在問題

家庭教育強迫式的教育模式。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孩子沒有取得父母所期望的結果時,隨之而來的可能是諷刺、挖苦、責備、打罵。孩子是有自尊的,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勢必給孩子造成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當他們走上社會面對困難時,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做出極端行爲。

家庭教育的金錢獎勵式教育。過早的金錢至上、功利至上的教育,爲藥家鑫撞人後殺人埋下了隱患。當藥家鑫進入大學並能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有了可觀收入後,家長並沒有教育孩子正確管理金錢,而是將其作爲對孩子的獎勵,從而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理和攀比心理,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家庭教育的溺愛式教育。多數家長爲了讓孩子“更幸福”,對其照顧備至,甚至是“放任自流”,使孩子從小就愛享樂、以自我爲中心,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在面對挫折時,不是積極反省自己,而是倍感委屈,造成心理不平衡,缺乏抗挫能力。

2、學校教育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教書育人”是學校教育的宗旨。而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學校教育過度重視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的培養。

擇優式的學校教育。這種方式一般在中、小學比較常見。大部分中、小學都有成立重點班,即將全校最優秀的師生都集聚在重點班。儘管這樣做會使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努力學習,爭取進入重點班,但這也給很多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對那些很努力但沒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或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恐怕會永遠也發展不起來了。這種人生的轉折點使人消沉。

專業式的學校教育,這種方式主要是高等教育。進入大學後,學校和學生主要是針對專業課進行教學,對專業課以外的知識重視不夠,比如理科院校對文科知識在課程設定、時間安排等方面並不科學合理,導致學生成爲“知識侏儒”。

商業式的學校教育。有些人看準現在發展教育的商機,辦起了私立學校,可他們主要以追求利益爲目的,在學生的學習和能力方面缺乏科學管理和教育,在學生髮展的重要階段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3、社會教育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社會宣傳教育。社會已經進入一個資訊和科技時代,大量的資訊可以透過科技工具輕鬆得到,如網絡、電視、媒體等。而這些先進技術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社會教育帶來不利影響。如青少年網絡成癮、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利用網絡媒體宣傳反動言論、扭曲的價值觀等,都爲影響和蠱惑大學生提供了“技術”上的幫助。“農村人難纏,撞傷不如死”,“我爸是李剛”等社會現象,正不斷腐蝕大學生的思想。

社會活動教育。透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比賽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但是很多活動的功利性色彩比較重,不利於青少年價值觀的養成。

三、創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1、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學校是社會環境的一個特殊成分,學校教育應對不同階段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階段、分層次的教育活動。但不論在哪一個層次,學生在學校中所接受的影響有正規和非正規之分。在人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學校教育中的正規因素。正規教育的因素中包括教師的教育、班主任工作、學校中團隊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校風建設等等。非正規因素包括學生因興趣相近或由於空間距離近所組成的小團體、學生日常交往以及幫派活動等等。所以,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設定、教師素質評定、學生社團建設等方面要認真鑽研,廣泛徵求社會和家庭意見,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從實踐出發做好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

2、大力宣傳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指導

“學校教育萬能論”導致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思想認識不夠,準備不充分,方法不恰當。孩子獨立於社會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跟父母在一起的,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成人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配合學校和社會,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注意培養孩子的關懷意識和自立人格。對孩子進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和責任意識。

3、國家加大社會教育力度,學校、家庭應主動爭取社會教育力量

對於社會教育與家庭學校的結合,首先我們應做到依靠社會資源,增強教育實踐。依靠社會資源,讓國防教育、環保教育、交通法規教育走進校園,實現人力資源共享,增強教育實效。其次,讓學生進一步走入社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生進一步走入社會,開展更爲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學校、家庭、社會都應該從自身的特點出發發揮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達到協調,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形成多層次、全方位、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努力做到學生校內校外有人管,離校不離教,形成良好的社會全員育人氛圍,才能使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成爲一名真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宋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 [j].教育與職業2011.32.

[2] 胡育.現代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 [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