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的工作現狀和管理研究

學問君 人氣:2.64W

在醫院臨牀標本檢驗檢測中,檢驗科發揮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工作現狀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的工作現狀和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的工作現狀,以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措施給予解決。方法 參照《消毒滅菌辦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以及檢驗科工作制度等要求,對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工作進行逐一對照檢查。結果 透過檢查發現在進行醫源性感染控制工作中,檢驗科仍存在着諸多薄弱環節,導致了潛在感染風險的存在。結論 在醫源性感染控制工作中,透過制度管理、規範操作和員工自律相結合方式的應用,可有效提高醫源性感染控制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水平。

關鍵詞: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工作現狀;管理

在醫院臨牀標本檢驗檢測中,檢驗科發揮着重要作用,每天都需要處理大量的來自臨牀的各類感染性標本和麪對大量的門診患者,因此會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到感染源。本文就當前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的工作現狀和薄弱環節的加強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1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工作的現狀

1.1相關的規章制度不完善 檢驗科未遵守相應要求進行感染控制小組的組建,並不具備一整套健全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標準操作規程,包括標本的採集、運送、接收程序,廢棄物的處理和處置程序,醫源性感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實驗室生物安全意外情況登記與處理記錄等。同時,檢驗科科室入口處以及微生物室等應張貼警示標誌的地方並未張貼警示標示,可能會造成無關人員的進入。

1.2制度未落實到實處 檢驗科部分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常常不戴薄膜手套會僅戴一隻薄膜手套,並有上班穿拖鞋和不戴口罩的現象,不戴口罩具有極大的感染風險,尤其是在進行感染性材料可濺出或可霧化的檢驗檢測工作時。進入休息室時仍舊穿着工作服,或離開感染區時未脫下工作服以及手套。

1.3標本接收環節不規範 檢驗科中接收的標本包括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這些標本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成分,需要規範接收和處理,但檢驗科中無明確的標本管理流程。如檢驗科中無專門的標本接收區,盛放標本的容器不合格等。

1.4無紮實的消毒知識 檢驗科部分工作人員對消毒劑的'配製、濃度要求、使用對象以及作用時間等了解不足,工作中隨意性較強,容易導致消毒達不到預期效果。工作人員也會因無紮實的消毒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缺乏而在工作過程中忽視可重複使用的實驗用品及器皿的高壓消毒工作,對其不進行高壓消毒或在消毒處理中直接清洗。

1.5缺乏防護設施 檢驗科設定的紫外線燈不足以有效覆蓋工作區;必要防護用品配置不足,如感應洗手器、洗眼器、生物安全櫃、護目鏡等。未對各專業進行合理科學的分區。通風設備少,安裝不科學,可能會導致疊加污染現象的發生。

1.6廢棄物處理、管理不到位 感染性廢棄物與損傷性廢棄物、生活垃圾混放。將未經消毒處理的生化分析儀、洗板機等產生的廢水直接排放。將未經高壓蒸汽滅菌的各類培養基、菌液、菌種和毒種等高危廢棄物直接收集處理。

1.7意外事故處置不規範 標本傾倒、菌液濺出時,用抹布或拖把直接處理;在對被污染的破裂試管,玻璃碎片進行清理時未使用鑷子;當爆炸等意外事故發生時,工作人員在處理過程中未進行安全規範的操作;在出現針頭刺破、銳器割傷以及粘膜暴露等現象時,未進行恰當的預處理,未配備應急藥箱。

2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措施

2.1合理佈局科室 檢驗科中,將出、入口隔開,實行人、物分流措施。將功能區劃分爲三大部分:污染區、半污染區(工作服換衣室)、清潔區(包括值班室、會議室)。同時,在各專業室張貼相應的警示標識,如"生物危害"、"限制區域"等。此外,在出入口設定換鞋櫃,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病原性感染物的對外傳播機率。

2.2建立感染控制機構、加強感控知識的培訓 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要求在檢驗科進行感控小組的組建,感控小組需在醫院感染控制科的領導下進行相應的工作。檢驗科在制定和健全科室工作制度和專業技術標準操作規程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的制定,並定期對檢驗科中的工作人員進行感控知識培訓。培訓內容應囊括《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滅菌辦法》以及相關操作規程。同時,醫院感染控制科可對檢驗科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以加強監督,有效提升全科人員的院感防控意識和處置能力。

2.3科室內消毒措施 應用固定式紫外燈管照射方式進行空氣消毒,若條件允許,則可應用移動式紫外燈消毒車進行空氣動態消毒。空氣消毒可安排在早班前1h、晚班後1h進行,安排專門的工勤人員進行空氣消毒;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的酒精對工作臺面進行擦洗消毒;清潔區和工作區的地面消毒分開進行,清潔工具各使用一套,避免交叉感染。對於工作人員會頻繁接觸的門把手、遙控器等物品,也要應用75%的酒精進行擦洗,以降低攜帶傳播的機率。

2.4加強防護,規範操作 在檢驗科,可能會造成醫源性感染髮生的原因有很多:標本檢驗時的直接接觸感染;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意外感染;各種污染的物表而引起的攜帶感染等;因此,必要的防護設備必須配置充足,如洗眼器、感應洗手器、生物安全櫃等。同時,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必須穿防護服,戴口罩及薄膜手套和橡膠手套;在進行末梢血採集時,實行一人一針一管二棉球的方式;在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加熱固定、菌液加樣、菌種開封、轉種、研磨、稀釋等可能會產生飛濺或氣溶膠的操作時,必須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培養皿、鑑定管、槍頭、棉籤、針頭、微量吸管等物品廢棄後需經過高壓滅菌或消毒劑處理後才能打包外送。

2.5 加強檢驗單管理 紙質檢驗申請單可攜帶醫源性微生物,是醫源性微生物傳播的重要媒介。儘管有許多醫院採用了LIS系統管理,但仍有紙質單在使用。對於臨牀送檢單,主要採用的是班後集中消毒、統一存放的處理方式進行處理。結果報告單中包括有住院報告和門診報告兩部分,前者由打印機打印好後,儘量避免與工作臺面發生接觸,直接分科室放入相應的驗單櫃中,再由護士送回病房;後者應用憑條形碼或卡片索取IDE方式進行臨時打印。以最大程度減少檢驗單攜帶污染的發生。

2.6 廢棄物處理 嚴格遵守《廢棄物處理辦法》的要求和感染控制工作規範,在科室中依據各位置的功能進行專用垃圾桶的擺放,同時,按照廢棄物的種類進行分裝,分裝所用的塑料袋也選用不同的顏色,以幫助快速區分。將感染性廢棄物高溫滅菌或消毒液浸泡滅菌後再打包待送,將損傷性廢棄物消毒後放入專用紙盒再打包待送。經專用通道將檢驗科全天產生的病源性廢棄物送至醫院無害化處理待轉站代轉。

2.7 其他 建立和完善檢驗科生物安全應急處理預案,並進行不定期的操作演練,規範操作,提升員工應對意外事故發生時的處置能力。

參考文獻:

[1]鄧麗梅,劉徵彥,陳小芳,等.淺談檢驗科醫源性感染的預防與管理方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03):418+420.

[2]夏厚才,羅小兵,劉小玉.檢驗科醫源性感染控制的工作現狀和管理[J].海南醫學,2014(06):902+903.

[3]陳玉宏.檢驗科醫源性感染的控制與管理[J].臨牀醫藥文獻電子雜誌,2015(11):2221.

[4]胡冰冰.檢驗科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2(01):142+143.

[5]丁紅.檢驗科的感染預防及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2(10):149.

[6]吳志德.檢驗科醫源性感染的預防對策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