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老子的女性哲學思想

學問君 人氣:3.16W

《老子》本身有其自身獨特的審美特性,藏匿在女性思維中的人生論,如何分析老子的女性哲學思想?

談老子的女性哲學思想

在儒家社會思想長時間佔據主流的背景下,一些名家也指出我國曆史中缺少帶有女性哲學思想的理論體系。其實不然,早被孔子問道的老聃早就在儒家思想成爲完整的體系前,創出了一套主要以女性視角論述的哲學體系。

一、女性哲學思想在《道德經》中的體現

(一)對母性生殖的崇拜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王弼著《老子》第六章)《說文》注:“牝,畜母也。”此處的“牝”字,高亨注爲母體之意。道是老子思想哲學的根基,以道做天地萬物之母體,可見老子的生殖崇拜更重於雌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明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說文》訓:“始,女之初也。”《爾雅》訓:“胎,始也。”“始”字是指女子剛剛懷孕之時,而“母”字依舊是指母體。從兩個例子中看出老子喜歡運用女性的生殖和身體比喻道和天地萬物自然的關係,不比其父,只言母體,足以看出老子對母體崇拜的意識特徵。

除此以外老子還直接運用“母”等字眼直接比喻道,如二十章中提到:“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在散文論述中僅僅類比“母”可見其濃烈的女性生殖崇拜意識,類似的例子不再贅述。

(二)老子思想中帶有女性特質的思想主張

1.守柔貴雌

老子首推雌性之柔,“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天門開闔,能爲雌乎?”(十章)在本章中,老子指出要集中精氣,行爲柔弱,在眼睛、耳朵、口鼻一張一閤中像個嬰兒和雌性一樣退讓不爭,堅持以柔克剛。女子似水的比喻隨處可見,且老子崇尚水的智慧:“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七十八章)此外,老子甚至以是生是死來強調柔弱處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七十六章)。正如古話常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若在某方面過於強勢,並不會一定如己所願,甚至會背道而馳。

由人生觀擴展到政治論,老子提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柔弱勝剛強纔是王道。《老子》的貴柔思想在某些領域某些事件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被反覆強調,絕對闡述,足見其思想的片面性,是陷入自己哲學體系的表現。

2.尚靜守謙

寧靜也是老子追崇的境界,正如老子所言的:“重爲輕根。靜爲躁君。”(二十六章)就像分量輕的東西要依附於重者,靜就是躁的主宰者。重女傾向更加明顯的還有“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對於此處的“牝”和“牡”,高亨先生在《老子註釋》中直接解釋爲女性和男性,而以女性的謙卑安靜之性,來作比大國在對外鬥爭中應該採取的策略。

二、老子產生女性哲學思想的原因

存在即合理,在《老子》一書中透露出的老子重視女性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就像伏羲部落的圖騰是母虎一樣,女性在那個生產力水平低,人口稀少的時代,因爲孕育而被衆生敬仰,涵養後代,哺育衆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現象爲數不少,當然這也是文明尚未開化的體現之一。老子在這種慣有思想的影響下,將這種生殖崇拜,鬼女重雌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論體系。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老子作“周守藏史之史”,親自掌管圖書使得老子有機會接觸各類古書,比如重弱輕強,把上陰卦多設定爲吉卦,上陽卦作爲兇卦的《易經》。但是好景不長,周景王死後,其子爭位,引起國家內亂,其中王子朝帶着東周王國的圖書逃往楚國,作爲送給楚王的禮物。正是這個時候,老子的官職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老子便去往秦國,而後寫下“五千言”。

目睹十幾年衆王紛爭,爾虞我詐,互相殘殺的慘象也是老子秉承帶有女性特質思想的原因。周景帝的三個兒子互相蠶食,鬥爭長達十幾年,這種奴隸主貴族爭權奪利、藐視生命的行徑使得老子堅定地贊成退讓、謙卑之道,以柔勝強。

三、帶有女性哲學思想的現實性意義

首先,《老子》本身有其自身獨特的`審美特性,藏匿在女性思維中的人生論,政治論,宇宙論構成老子的美學特性,是中國思想史乃至全人類思想發展歷程中不可忽略的一家。其次,退讓,順應母體“道”、無爲的哲學對於我們當下處世也有應用意義。在“頭頂霧霾天”的時代,將環保事業提上日程,並且腳踏實地,不存僥倖心理地貫徹實施環保措施何嘗不需要老子的退讓思想,並非向之前以大力氣干預自然本身的良性循環,一味地追求人類自我實利。最後,守靜的思想何嘗不是一方治療這個浮躁社會,浮躁人心的一劑良藥,守得心靜,不流俗地泯於社會主流,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人生智慧。

從某種程度上講,老子是女性文學的先驅,從女性哲學的視角研究老子不失爲一種研究新視角。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老子思想的文化特質,解析其中女性哲學內蘊,吸納老子思想體系智慧,以便更深入地瞭解老子其人,《老子》其書,繼而完成文化傳承和立足當下做好自己的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