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高校勤工助學工作與教務管理優化結合

學問君 人氣:6.32K


  論文摘要:高校教務部門主要負責課程設定、教學實踐、學生學習和解決學業方面等問題,而勤工助學部門主要負責解決學生生活困難、思想等工作。兩者雖然各自負責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着廣泛的作用,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論文關鍵詞:勤工助學;教務管理;互補;優化結合
 
  
  0 引言
  高校承擔着培養適合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的艱鉅任務,肩負着實現興旺發達的偉大使命,高校教務管理部門是確保教學質量的穩定和提高,保證人才培育目標的實現的核心樞紐。同時,高校教學過程在實施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肩負着有效開展勤工助學工作,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切實解決學生在學業、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不斷完善高校勤工助學工作與教務管理工作,加強教學管理穩定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科學、規範的教學管理,從而更好的順應事業發展需要,優化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效率與準確性,爲提高教學質量,創建和諧校園發揮更好的作用。本文探討了如何將勤工助學工作與教務管理優化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高校勤工助學工作和教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
  (1)勤工助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教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和教育人,高校勤工助學不僅是爲解決困難學生經濟困難的手段,如果能夠很好的將勤工助學作爲一種培養學生成才的勤工活動和育人的手段利用好,就能夠發揮其很好的功效。學生透過勤工助學這一實踐課堂的磨練,有利於提高道德修養,促進健康,拓展知識領域,提高綜合素質,培育實踐能力,創建和諧校園等。勤工助學實踐活動,有助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學習目標,同時可以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品質和較強的組織紀律、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傳統美德,也增強了學生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學生個體具備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和學習目的,纔會全身心投入到專業學習和自我價值實現的奮鬥中去。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專業學習、等級考試、等級考試、各類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考試、其他培訓考試等學習活動中來,能夠很好的推動教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2)勤工助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職業素養、服務意識,促進教務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
  學生在參與勤工助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真切的.體會到“享受服務”到“服務他人”的角色轉變,也從中學會了尊重別人和別人的勞動成果,有效塑造了社會公德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也學會和懂得了作爲社會人要具備較強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組織紀律性。在勤工助學的工作崗位上,體會到了掌握知識、技能的社會需要的必要性,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在工作崗位的實踐中也吸取和補充了各方面的知識和營養。尤其是有利於幫助學生在經濟、、史地、文藝等各個領域或層面上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勤工助學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直接走向社會的機會,擴大學生的生活空間,引領學生近距離接觸社會,瞭解社會,認識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理財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實現了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生的專業學習、思想品德、職業素養、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也體現了教務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
  (3)教務管理系統創造了良好的交流互動的平臺,有利於勤工助學工作的開展。
  教務管理系統提供了一個適合於管理者、教育者、學生的便捷、科學、實用的平臺。管理者、教育者、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進行交流互動,實時瞭解、跟蹤、評價、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透過這個平臺,管理者可以更快、更多的爲學生提供勤工助學的消息、崗位和機會,也可以透過宏觀管理多渠道掌握學生的各種資訊,更爲有效、合理的開展勤工助學工作,爲學生提供和安排勤工助學的崗位和時間。學生也可以及時瞭解自己的相關資訊,合理的選擇自己參與勤工助學的崗位和時間。

  2 高校勤工助學工作和教務管理優化結合的幾點建議
  (1)利用教務管理平臺,透過各種心理諮詢或交流的方式加強對貧困同學的幫助和教育工作。
  透過教務管理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多瞭解和掌握心理諮詢、心理健康的資訊或方法使學生得到更多關心、關注和鼓勵。貧困學生進入大學後,肩負着家庭的厚望,承受着經濟、學業和就業的多重壓力,比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而言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不願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從心理上去維持一種難言的自尊。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精神壓抑、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爲緩解這種狀況,高校常常採用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和貧困生摸底,優先安排有心理問題的貧困生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加大關注,多方面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也有利於教育其他同學。
  (2)兩者的優化結合有利於提高教務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
  高校勤工助學工作和教務管理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員要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敬業精神,這也要求從事勤工助學工作和教務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要時刻堅持“以學生爲中心,服務育人爲根本”的宗旨,並保持較高的工作熱情才能更好的完職工作。
  (3)教務管理部門提供一定的勤工儉學工作崗位,有利於提高教務管理的科學性和全面性。
  讓學生了解和參與教務管理工作,有利於學生和管理者之間的互動,同時也爲貧困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崗位和機會,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和網絡安全的應用水平。管理者可以透過教務管理平臺瞭解學生的反饋意見,實時、全面的掌握教學實施過程、教學效果及教務管理系統中各種軟件和硬件的可行性、合理性。透過教務系統可以實時關注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學生的表現和學業完成情況以及關鍵科目成績。
  (4)透過實踐課或網絡課程,加強對貧困學生的就業教育。
  貧困生往往存在一定自卑心理、內向、不善言辭、相對缺乏工作經驗、外在的形象也存在一定差距、計算機、網絡等高科技辦公工具的操作水平較低等現象,在就業過程中相對缺乏競爭實力。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在政策的支援下既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又要加強學生專業技能、表達能力、社會實踐經驗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切實解決勤工儉學學生脫離貧困。利用教務系統網絡平臺開設就業與創業相關實踐課或網絡課程,爲學生提供和創造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在勤工助學中推進就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開展,結合就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貧困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的準備,提高自我認知以發掘自己的優勢與特長,開闊就業思路,拓寬就業渠道。幫助和指導學生樹立創業理念,積極自主創業。
  (5)勤工助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利於推動教務管理改革。
  努力實現爲勤工助學工作提供一個全面、快捷、準確的網絡,更好的爲勤工助學工作資訊、崗位分配、時間分配、實施、監督與考覈、收入制度等方面工作奠定良好網絡基礎。這就要求教務管理在學分制度改革、課程設定、班級設定、必修與選修課自由度設定、學籍方面靈活性等方面更加科學性、合理性、人性化,爲勤工助學工作的拓展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和時間上的空間。在國內,很多高校早就實行了在大一、大二學生的課程中開設勞動周或實踐性教學實踐周等課程,利用幾天或一週甚至幾周的時間專門安排學生到學校辦公室、後勤、、教務部門、保衛部門等各個部門參加社會實踐和勞動鍛鍊,這也是勤工助學的一種方式,只不過以教學的形式讓學生透過勞動實踐和學習目的實現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吃苦耐勞的精神、團隊意識和社會實踐經驗。教務管理部門可以結合學生專業需要和畢業要求,加強校企合作,儘可能拓寬學生參與這種實踐活動的範圍和內容,尤其是增加讓學生到校外時間的機會,這能更好的是學生得到鍛鍊,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適應能力。

試析高校勤工助學工作與教務管理優化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