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校企協同在審計課程開發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6W

引言

校企協同在審計課程開發的應用論文

審計學是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其對於學生的要求很高,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的審計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就業中具備強大的競爭優勢,這就對高校的審計教學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爲了使學生儘快走向審計工作崗位,適應崗位的要求,在審計教學中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目前,哈爾濱廣廈學院財經學院爲了提升教學質量正在不斷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另一方面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校企協同是學校近來採取的一種方式,旨在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使其能夠符合各大企事業單位與會計師事務所的用人需求。

一、審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隊伍缺乏實踐經驗

目前,高校的審計教師雖然有專業的審計知識,卻普遍缺乏實踐經驗。這是因爲大部分審計教師缺乏在大企業的實踐經驗,基本是出了校門就直接成爲審計教師。因此,在教學中,大部分審計教師偏於理論教學環節,實踐教學較少,這樣就很難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審計教學模式落後

目前,高校的審計教學十分重視理論教學環節,在審計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灌輸,方法比較單一,僅限於課堂講授,而且多爲教師開展教學,學生被動聽課,學生成爲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很難對知識真正消化和理解。這種落後的教學模式很難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學生只有接受知識的權利,缺乏親自動手操作、認真分析的學習過程。

(三)審計教學缺乏實踐環節

目前,許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審計模擬實驗室,學生無法進行相關的模擬實驗,很難提升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審計模擬實驗涉及到諸多審計知識和財務知識,學科跨度度較大,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其不僅要求要求學生掌握,還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僅具備單一技能的審計教師無法引導學生正確開展模擬實驗。因此,教師的經驗缺乏也將限制實踐教學的開展。

(四)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目前,許多學生對審計課程缺乏興趣,這是因爲他們對審計課程瞭解較少,在課程中會遇到許多抽象的知識,他們聽不懂,對審計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比較困難。實際上,審計與各大企業的實踐息息相關,學生缺乏相關實踐,對審計會十分陌生,也就會減少相應的學習興趣。

二、校企協同模式對於人才培養的意義

面對上述諸多問題,需要一種更加完善的方式改變目前的現狀,因此,將校企協同模式應用其中,既能夠發揮高校和企業的優勢,又能夠爲培養合格的審計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校企協同模式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經之路,其主要是以就就業爲導向、以服務社會和產業需求爲中心。在專業和行業的人才培養上具備明確的目標,並且堅持培養應用型人才,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在校企協同的模式下,學生未出校門就可以在企業進行實習,提前感受到崗位的氣息,逐漸適應企業崗位的各項要求,適應角色的轉變,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校企協同有助於審計教育質量的提升,教師有機會到企業去實習,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爲今後的審計課程實踐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於審計課程注重實踐,校企協同模式有助於建立校內實訓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這些均可以爲學生提供有效的時間場所,培養學生更加專業的應用能力。校企協同模式豐富了學校的學科建設,使審計課程在得到進一步完善的同時還能夠與企業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企業可以爲學校提供培養人才的場所和實踐所用的一切資源,學校可以提供優秀的人才資源和研究成果,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會因此而大大受益。高校培養的審計人才需要適應現代企業的需求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既要有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綜合的技能。因此,審計人才絕不僅僅具備單一的審計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還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重視綜合技能的提升。高校透過校企合作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鍛鍊的機會。

三、校企協同模式下審計課程的創新途徑

(一)將校企合作和工學緊密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

在校企協同的模式下,需要加強教師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校企協同模式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在教學之中投入許多精力。爲了提升教師的積極性,最好能夠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需要了解的是,在校企協同模式下,審計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還要有高超的講課技巧和實踐能力。在學歷和理論知識充足的保證下,教師的實踐能力則顯得尤爲重要。這種實踐能力主要是指企業方面的審計實踐經驗,因爲企業中的許多審計實踐經驗都是十分實用,除了企業還有會計事務所的審計流程,只有具備這些實踐經驗,教師在校企合作之中才能夠進一步凸顯其能力,爲學生帶來更實用的知識。校企協同不僅需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要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教師要透過頂崗實踐爲其接下來的講課提供充足的案例。在校企協同模式下,教師的素質將得到全面的提升,由此可以培養出更多應用型的優秀人才。

(二)編寫和更新教材,使人才培養做到與時俱進

鑑於目前審計教學模式落後的問題,需要高校認真思考,及時做到更新教材,添加優秀的案例,爲審計教學提供充足的保證。好的案例應該是十分有代表性,實用且能夠與時俱進,這樣才能讓學生及時掌握審計行業最前沿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案例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典型且有代表性,能夠融入學生的世界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就可以使其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之中。要明確教學目的,組織教師編寫教材,既可以自己設計案例,也可以結合實際材料進行相應的補充與創新,並融入相對應的教學內容。透過定期更新和編寫教材,就能夠使教材做到與時俱進,相應的典型案例也可以及時被學生所瞭解,學生就可以收穫最前沿的審計資訊。在校企協同的模式下,教材的更新和編寫將具備便捷的途徑,學校透過對企業進行考察和了解,掌握企業審計的相關資訊,蒐集一些實用的企業案例,亦不失爲一種良好的解決途徑。

(三)創新教學方法,重視理論和實踐能力培養

在校企協同的模式下,審計課程的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創新。一方面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理論知識的提升。如果沒有理論知識,就無法開展實踐,所以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理論和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在審計課程中,許多概念和方法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再透過教師的講解,再過渡到學生的實訓。首先,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功課,針對教材的內容寫出相應的讀書筆記,並蒐集相應的法律條文、準則和相關案例。其次,教師在課堂中要透過案例分析爲學生闡明課程中重要的概念。再次,結合校企協同的模式和要求,相關的實訓環節不可或缺。企業希望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在教學中爲學生設定相應的實訓內容。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些學生之所以對審計課程缺乏興趣,主要是因爲找不到有興趣的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審計的有趣之處,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化被動爲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案例,學會對資訊進行蒐集和篩選,找到符合教學內容和自己需求的資料,將其整理成相應的案例,與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交流。透過一番交流和討論後,教師要佈置學生撰寫心得報告。撰寫報告是重要的實踐環節,因爲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需要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報告的撰寫是驗證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成果,也積累了實際工作的經驗。當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時,也會因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而使實習變得更加容易。

結語

綜上所述,在校企協同模式下,學校和企業的優勢得到了互補,高校的審計課程的教學得到了改善。此外,校企協同模式符合審計教學培養複合型審計人才的理念,其前景不可限量。

參考文獻:

[1]王素君,呂文浩,劉陽.校企協同育人的機制和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5,(2):57-60.

[2]張蘭.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3]叢惠媛.校企協同創新視角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爲例[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5):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