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研究

學問君 人氣:2.4W
關於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研究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體,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定位科學與否,事關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科學認識職業教育屬性是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前提,處理好目前定位與長遠定位的兩大關係是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關鍵,彰顯職業教育屬性則是高職院校辦學的核心所在。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 高職院校 辦學定位 

  
  爲什麼要辦高職院校,辦一所什麼樣的高職院校,怎樣來辦高職院校?這是高職院校定位研究的主要內容。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辦學定位不清晰,盲目攀高,追求專升本。究其原因,是沒有認清職業教育的屬性。因此,正確認識職業教育的屬性是辦學定位研究的前提,認清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分類中的位置是其辦學定位的基礎,處理好學類型、辦學層次與辦學水平和目前定位與長遠定位兩大關係是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關鍵,而在辦學過程中彰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則是其核心所在。
  
  一、正確認識職業教育的屬性是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前提
  
  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他必然具有並與其他各類教育區別開來的屬性。非本質屬性則指不必然具有且不能與其他各類教育區別開來的屬性”,即職業性、實用性與實踐性。此外,鑑於在辦學實踐中將高職院校教育誤認爲是低一個層次的教育,故還有必要認識職業的另一個非本質屬性——層次性。
  1.職業教育的職業性
  職業性是指職業教育培養生產、服務、技術、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應用性人才,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以職業爲導向、爲就業服務的特點。職業教育不同於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以升學爲主的普通基礎教育,也不同於培養理論基礎較爲深厚的學術研究和工程設計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而是一種以就業或轉業、提高爲目標指向的專門教育,是以某一或某一類職業爲指向的,在某種意義上的一種終結性教育。職業性是職業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離開了職業性,“職業教育”將會異化,失去其固有的功能,不能成爲本真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要準確及時反映和適應職業對人的要求,要爲個體進入工作崗位作一般性準備,要爲個體從事哪種職業作準備,要爲個體在工作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作準備。職業教育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教育,是爲學生就業和走向勞動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教育,培養的是符合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職業人。
  2.職業教育的實用性
  “教育原從實用而生,也以實用爲目的”。任何教育都具有實用性,不存在無實用性的教育,只不過不同類型的教育的實用程度不同。有些是直接的實用,而有些是間接的實用。相對而言,普通教育是間接實用,職業教育是直接實用。在職教史上,職業教育的實用性的基本內涵是教育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繫,發展實業,造就農工商人才。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實踐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的是各行各業所需的技術、管理人員、技術工人和城鄉勞動者。其培養目標雖有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但主要是動手能力強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和各行各業掌握專門技能的操作者。職業教育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其培養目標決定了內容的實用性。職業教育是講有用之學,學有用之學,講有用之學就決定了職業教育教學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而這一切均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實用性。
  3.職業教育的實踐性
  職業教育的實踐性是指職業教育與經濟聯繫最密切。企業技術創新、勞動組織方式、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同,要求教育過程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具有面向企業、面向生產的特點。在某種意義上講,職業教育是一種工業教育,是工業社會的產物,其經濟功能決定了它與企業、行業的關係最爲密切,效果最爲直接,作用最爲明顯。正如教育部職教司原司長黃堯所說的那樣,實施產教結合既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徵,又是職業教育的特色體現;實施產教結合既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又是國際社會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基本模式與發展趨勢@。
  4.職業教育的層次性
  從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職業教育具有層次性。我國職業教育起源於清末的實業教育。實業教育分設已種、甲種實業學校,均三年畢業。1922年,職業教育系統代替了實業系統制度,將已、甲種實業學校改爲職業學校,從事初、中等職業教育;將高等實業學校改爲專門學校,學制3—4年,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活動。1928年將專門學校改爲專科學校,專科學校注重實科,學制2—3年;1931年又將專科學校分甲已丙(工業、農業、商業)三類,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活動。職業教育的層次是隨着社會的發展逐漸高移的,也本應具本科、碩士、博士層面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只是在教育類型上存在差異,並不表示層次上的差異,只有類型之別,而無層次之分。與普通教育一樣,職業教育也可以分爲初、中、高三級,且每級之間還有不同的層次與類型。一般而言,初級職業教育屬於職業意識層面的教育,是職業萌芽的教育;中級職業教育是完成義務教育後第一次教育分流進行的;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是高中後進行的,屬於高等教育範疇的。
  
  二、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分類中的位置是其辦學定位的依據與基礎
  
  在國際上,對高教系統的分層問題研究較爲權威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制定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該分類法將高等教育(第三級教育)從低到高分爲序號5(專科、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段)和序號6(博士研究生)兩個等級(層次)。序號5分爲5A和5B。5A是理論型,按學科分設專業,相當於我國的普通高等教育;5B是實用性、技術型,相當於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5A又分爲5A1和5A2。5A1爲學術型,按學科分設專業,主要是爲研究做準備的,相當於我國的學術型學士或碩士,以培養學術型專門人才爲目標;5A2爲專業型,按行業分設專業,主要爲從事高科技要求的專業教育,相當於我國的專業型學士或專業碩士,以培養工程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爲目標。按照《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高職院校屬於實用性、技術型的5B類教育。目前我國的職業院校主要集中在專科層面上,但從長遠發展國家經驗來看,本科層次,乃至研究生層面的的職業院校也會出現的。在國內,關於高校的分類,蔡元培主張按文理科和應用學科來分設,用“治學”和“治術”來區別當時的兩類高校,認爲“治學者可謂之大學,治術者可謂之高等專門學校”。大學是培養學者,全面提高人的學術素養的,高等專門學校則是造就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這是兩類具有不同培養目標的高校,“兩者有性質之別,而不必有年限與程度之差……以此等性質之差異,而一謂之‘大’,一謂之‘高’,取其易於識別,無他意也。王明倫把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培養高等人才作爲高等教育分類的依據,從現代社會生產的過程和目的方面,將高等人才分爲三大類:客觀規律轉化爲科學原理的學術研究型人才;科學原理轉化爲工程方案或圖紙的工程設計型人才;工程方案或圖紙轉化爲產品、服務物質財富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與此相對應,高等教育就可以分爲培養學術型人才的學術教育、培養工程型人才的工程教育與培養高技術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學術教育、工程教育、職業教育只是不同人才類型的教育,並不是層次高低的教育,因而學術教育、工程教育、職業教育都理應是存在本科、研究生層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