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價值問題與“實踐的唯物主義”

學問君 人氣:1.88W
價值問題與“實踐的唯物主義”
  

在當代中,價值的興起和確立,是同“實踐唯物主義”的探討和繁榮分不開的,二者之間表現出某種深刻的內在聯繫。理解這種聯繫,對於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及其在當代的,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的原因更值得重視。這就是傳統的哲學體系及其思維方式本身對於價值的可容納性問題。我在《價值:一個主體性的問題》②一文中,曾就傳統哲學的特點和弱點發表過看法,認爲它主要是一種認知主義的思維方式和概念體系,表現爲“客體至上”和“單向認知”、“知識本位”等傾向,其中包含了對於人的主體性及其作用的忽視。而價值問題恰恰是以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爲實質的。正因爲如此,這種哲學思維不能很好地接受價值問題。即使主觀上感到了研究的必要,客觀上也會由於受到自己思維方式的限制而不能給以充分的回答。例如至今還有人認爲,對於價值問題如果按照符合實踐常識的方式給以理論的概括,就必然推匯出“唯心主義”、“多元論”、“相對主義”和“實用主義”等等同馬克思主義相悖的結論;或者雖然承認價值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應該有一定的地位,但卻終究無法協調它同原有的其他結論以至整個理論體系的關係而使之保持邏輯上的完整一貫。

所有這些都表明,價值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展開,並不僅僅是對價值本身加以說明的問題。實際上,這裏涉及到用以思考價值問題和其他有關問題的理論前提和框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和思維方式究竟如何把握。由此,國內外許多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價值論建設的學者,不約而同地把它與馬克思“實踐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探討聯繫在一起。認爲只有當自己的哲學基礎是站在實踐唯物主義的高度時,馬克思主義價值論的建設纔是可行的,充實的。

研究價值是實踐唯物主義的必然邏輯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概括爲實踐唯物主義,這一思想發端於對馬克思恩格斯一些重要論述的理解。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全文的基本思想,可以用這個提綱中第九條的一個表述來概括,即他的新世界觀是一種“把感性理解爲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
  《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章中下面這段話,已爲人們所注意:“……實際上和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說來,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
;  當然實際上的根據遠不止這些。在新的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重新發掘和整理的結果,使不少真誠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確信,把“實踐的觀點”僅僅看作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不夠的,它應該而且事實上是整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論的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一切舊哲學的最顯著、最深刻的特徵。
  關於實踐,馬克思曾用“人的感性存在”或“感性活動”、人的“改變世界的活動”等方式來表達,並強調它是“客觀的”、“對象性”的活動。根據這些,我們可以爲“實踐”下一個這樣的基本定義:實踐,是人類特有的、對象性的感性活動,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特殊本質形式。

有關實踐定義的討論已經有了很多,這裏不準備複述。而依據上述理解,我們認爲,所謂“實踐的唯物主義”,其在理論上最獨特的,使它在理論上足以區別於並高於已往全部哲學的主要特色,應該着重指出以下三點:
  1、徹底唯物主義的、的實踐觀。這是把人類實踐當作自己首要對象的科學理論。它使馬克思主義對實踐的本質、地位和意義的理解,達到了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2、實踐的思維方式。這是不僅把實踐當作對象,而且進一步把人類的實踐方式變成自己自覺的思維方式,“把事物、現實、感性理解爲實踐活動”的一種理論邏輯和方法體系③。它是馬克思創立自己的新世界觀特有的方式,並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各種問題上表現出自己的特色;
  3、批判的、革命的實踐精神。這是指它的理論目的和價值取向不僅在於科學地“說明世界”,而且更在於革命地“改變世界”。它意味着“實踐的唯物主義”的實踐意義,最終“即共產主義”。
  上述三點是一個有機相互聯繫的整體。其中每一點的具體內容都可以極其豐富地展開,特別是第二點更具有深刻的變革意義和思想衝擊力量。
  如果對“實踐的唯物主義”作上述的理解,那麼它同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研究之間的內在聯繫,也就不難發現了。這種聯繫是雙向的:
  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一般唯物主義上升到實踐的唯物主義,把實踐作爲自己哲學的首要對象,就必然把人類生活實踐中的價值問題納入自己的視野。第1、3兩點包含了這種必然和必要。
  例如我國七十年代末關於“實踐是唯一的真理標準”大討論,起到了恢復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權威的巨大作用。正是在這一討論之後,理論上接着提出了“如何看待實踐中人的目的、需要及其與真理的關係”的問題。而價值問題的研究,邏輯上也恰恰是從這裏開始的。這說明,如果確實如上述第1條,把實踐作爲自己科學研究的首要對象,力求把徹底的唯物主義貫徹於對人的社會實踐的理解,從而形成科學的完整的實踐觀,那麼如何處理這裏普遍存在着的價值問題,在理論上當然是不可避免的。
  再如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實踐的發展,關於社會和個人的價值取向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爲關注的焦點。已往似乎只注意到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必然性”一面;而生活實際的發展則使人們認識到了還有另一面,即它同時也來自於無產階級和人民羣衆的“價值選擇”。如何在符合歷史的基礎上正確地論證和把握自己的價值選擇,就需要有對於價值和價值取向問題的理論反思和武裝。當前圍繞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問題展開的熱烈討論最有力地表現了這種需要。這說明,如果確實如上述第3條,堅持“實踐的唯物主義即共產主義”的價值立場和取向,對此又有高度的理論自覺性,那麼就不能不對價值理論問題給以重視。
  另一方面,價值,這個本質上屬於社會實踐的問題,對它的解決有賴於一種實踐的思維方式。生活實踐使價值問題突出出來,而傳統哲學框架又難以提供相應的思維方式。那麼上述“實踐的唯物主義”的第2條,即實踐的思維方式,我們認爲恰恰能夠回答建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價值理論之“可能”的問題。它包含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和研究方向。
  下面就來談談這一點。

價值的本質與存在之謎

價值問題被看作是哲學理論中“最深奧、最繁難的領域之一”④。其中價值的本質是第一個引起衆說紛紜的“謎”:價值究竟是什麼?從作爲人的世界中一種存在着的現象來說,它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多年以來中外學者對此的回答,大體可以歸納爲下列幾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