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瓶頸制約的藝術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W

一、中學藝術教育的實踐困境

中學瓶頸制約的藝術教育論文

從現實情況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來看,造成中學藝術教育實踐困境的原因來自社會觀念、政策導向、評價方式等方面,這些困境影響了中學藝術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1.家庭、學校與社會對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1)家庭觀念的誤導

從家庭層面看,在中學階段,學生家長往往特別重視他們孩子“語數外”、“理化”等所謂“主科”的成績,然後是比較看重政治、歷史、生物等所謂“副科”的成績,連“副科”都不是的藝術課很少能進入家長思考的視野,即使部分家長有對藝術課的思考,也往往忍痛割愛,仍片面重視孩子幾門高考考試科目的學習情況。

(2)學校重視的不足

由於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與學生文化課學習客觀上存在着衝突,學校的關注重心更多的是向文化課傾斜,具體表現爲以下幾點:學校藝術教育課課時開設不足,投入資金匱乏,藝術教育實施場地不足,藝術教育師資隊伍良莠不齊,藝術教育公共課經常流於形式,甚至藝術課被“語數外”等學科乃至各類測驗所擠佔的現象也屢有發生。

(3)社會輿論的漠視

當前,伴隨着世俗化時代的到來,“社會的主流思維模式從傳統社會的價值理性逐漸轉向現代社會的工具理性”,物慾主義和消費主義盛行,人們往往以社會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少來作爲成功與否的評判標準,而漠視文化精神、藝術涵養等在人的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2.中學藝術教育功利化價值取向日趨嚴重

(1)學校重視少數學生的“專才”培養,忽視面向全體學生的“育人”功能

在不少中學,學校爲了少數藝術特長生的發展,也是爲了突出學校文化的藝術特色,進行專項投入,專門爲藝術特長生開設特定的藝術課程,設立特定的“畫室”、“琴室”,聘請特定的輔導教師,但與此同時,學校又忽視了藝術在面向全體學生過程中的“育人”功能,學校不能提供充足的保障,讓全體學生都能去欣賞藝術、體驗藝術、享受藝術,獲得藝術的理解力,這背離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2)對少數“專才”學生,學校重視他們技藝的提高,忽視審美素養的提升

學校對少數藝術特長生,培養目的很明確,直接瞄準高考;培養流程很清晰,各科目學習層次遞進,環環相扣,學校儼然成了藝術高考速成班。學生經過這種“專才”的訓練,技藝也許會迅速提高,但是他們的審美素養、文化底蘊卻未必能同步水漲船高。比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重視素描結構、色彩顏料、技法技能的教學,而“觀念、思想、研究、探索、實驗、創新”等卻未能作爲教學的着力點。再如“視唱練耳”是音樂特長生每天必做的基本功,但是在教學中對音樂內在規律的理解,對音樂與社會、生活的廣泛聯繫卻鮮有體現。這種求速成的教學方式,也讓少數文化課底子不好的學生,轉而尋求走藝體高考這一“捷徑”,客觀上又助長了藝術教育功利的一面。

3.中學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教學方式不夠合理

(1)課程體系建設未能把握藝術教育的特殊規律,缺少系統性

中學藝術類教學科目開設單一,未能顯現出藝術自身豐富多彩的一面,各年級各科目之間也未能顯示出有機的聯繫,在一定程度上顯得無序、隨意和零散;藝術類活動的開展往往不能常態化,比如在學校藝術節期間,各類藝術活動接踵而至,而藝術節過後,“藝術”則顯得冷冷清清,無人問津。

(2)教學方式存在格式化現象

儘管新課程改革已進行了許多年,但總體上來說,中學藝術教育在教學方式上還沒有完全走出“以教師爲中心”的認識藩籬。一方面,課堂上缺少溝通和對話,教師照本宣科的說教方式讓學生缺乏真實的藝術感知和體驗,難以激起他們生命本真的涌動;另一方面,教學表徵的符號化、抽象化遠離學生的生活世界,其消解學生生命主體,扼殺學生創造力,遮蔽學生的想象力,直接導致學生不會欣賞藝術的美,不能認識和理解藝術的內涵特徵。

4.中學藝術教育評價體系不夠健全

學校對藝術教育的評價也不盡合理。如對少數藝術特長生的評價,往往狹隘地以高考錄取院校成績來評價,忽略他們成長過程中素質的積澱;對大部分非藝術特長類學生,以簡單的上課節數多少,有無曠課、參加活動多少等指標來作爲他們藝術素養是否達標的參考,這種只看形式、不看實質的評價方式勢必扭曲了學生的藝術觀;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往往簡單地以工作量或其所帶學生高考錄取率爲標準,在學校各項評優考覈中,藝術類教師也往往因爲“小學科”而被邊緣化,這種缺乏激勵的評價機制使得教師失去了工作的積極性,他們不願意潛心探求藝術規律,研究教學藝術,進而會影響到學校藝術教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究竟該如何看待中學藝術教育

中學藝術教育能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的發展,是中學實施美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不可或缺。

1.正確認識中學藝術教育“育人”的功能

“藝術是表達、交流、創造、想象、觀察、理解和思考的形式。它們是各種認知技能,如傾聽、思考、問題解決、形式與功能匹配以及決策等的發展的綜合。”因此,搞好中學藝術教育,會超越學生現有的智力水平,增強學生的審美素養,極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成爲具有超越自我的完整的人。

(1)人文的功能

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可以提高學生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和應用美的能力,能陶冶學生審美情操,滋養精神生命,豐富生活情趣,促進身心健康,健全學生人格,提升學生對生活、對世界的熱愛程度,藝術的存在會讓學生感受到生存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

(2)益智的功能

藝術教育具有開啓心智、開發創造潛能的作用,藝術活動的具體形象性、情感滲透性及形式多樣性更切合中學生生機勃勃的創造本能,體現中學生個體生命的直接需求。藝術和科學在本質上均是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只是探索的方式有所不同。錢學森先生認爲僅靠科學的理性思維,學生思維易犯機械、片面的毛病,而藝術教育是以“形象”這一特有的方式反映客觀世界,形象思維是對理性抽象思維有益的補充,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能有效促進思維品質的提升,更易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3)傳承、創新優秀文化的功能

藝術本身就是以一種文化的形態而存在,藝術教育往往承載着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優秀文化傳統,傳遞着文化精神的力量,激發着學生的生命激情,“一個人生活在這種精神氛圍中,會油然產生一種歷史感、一種崇高感、一種使命感”。文化傳承亦是文化創新的基礎,只有凝鍊學校文化精髓,弘揚學校文化精神,讓學校具有堅實的文化基礎,學校才能做出新的文化的創新。

2.正確認識中學藝術教育同其他課程的關係

一種很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爲,藝術教育會佔用文化課教育的時間,勢必影響到學生的高考成績。實際上,一方面,藝術教育做得好,會煥發學生學習進取心,學生以昂揚振奮的精神狀態參與學習,效率會更高;另一方面,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長遠的,我們不能僅僅立足於眼前的高考,還要注重開發學生未來發展的潛能,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藝術也可以滲透、融合到各門學科,做到藝術教育與其他課程教育並行不悖。在藝術課之外的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知覺的功能,注重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頓悟的功效,能讓學生獲得思維的開拓貫通,獲得超越技能的更高層面的知識綜合,也能讓學生感到身心愉悅。

三、突破中學藝術教育瓶頸制約的幾點建議

突破中學藝術教育的瓶頸制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政策上給予藝術教育適當的傾斜,在管理上給藝術教育更多的實施空間,在操作上給藝術教育更多的關心與呵護。從學校層面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擺正中學藝術教育的學科定位,制定詳實指導方案

學校要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到藝術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重要意義與應有地位,樹立“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明確藝術教育的公共屬性,落實《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精神,根據藝術教育學科的自身特點及藝術類各科目《課程標準》的要求,梳理藝術教育在育人過程中的各項效能,制定詳實、縝密的指導方案。指導方案是對學校藝術教育的整體規劃,應包括中學藝術教育目的、條件保障、課程設定、教學評價、時序推進等方面。

2.創造有力的中學藝術教育保障條件

學校需要提供藝術教育經費、場地、活動資源、課時的保障,如設立專門藝術展覽館、提供學生表演舞臺場所等,以拓展師生藝術實踐活動的渠道,爲學生尤其是藝術特長生提供展示才藝的機會;需要豐富藝術教育的組織形式,如積極推行藝術學習活動俱樂部制,讓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自主組團,成立學生藝術社團,如陶藝室、數字影像實驗室、戲劇社等,爲學生提供參加藝術學習活動的廣闊天地;需要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合理地安排學生的課外藝術活動,定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如藝術節、校園十佳歌手比賽、攝影展等,爲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平臺。

3.營造富有藝術氣息的學校文化氛圍

學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習俗文化三種形態,品味優雅、特色鮮明的校園人文景觀,能帶給學生最直觀、最生動的藝術感受;科學、規範、富有節奏韻律感的制度文化,能讓學生浸潤其中,形成良好的品性;敦品、力學、大氣、卓越的習俗文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化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習俗文化三個方面着力營造富有藝術氣息的'學校文化氛圍,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學校文化的魅力,體味藝術氣息的獨特價值,獲得品格與素養的提升。

4.優化課程設定,創造多樣的體驗機會

課程結構決定學生智能結構,學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學、規範、符合中學自身特點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其包含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多個要素。課程設定要注重藝術教育內容的廣泛性,給學生創造多樣的體驗機會。首先,學校需要開足、開齊各類藝術課程,如美術課程,應包括素描、水粉、油畫、雕塑、版畫、攝影、雕塑、建築設計及數字藝術設計等多個板塊,讓學生自由選擇,以充分發揮藝術基礎課程的效能;其次,學校需要透過社團活動、文化講壇、藝術節、社區文藝演出等形式,弘揚學校優秀文化傳統,拓展藝術類課程的領域,延伸藝術活動的範圍,擴大學生的參與度。第三,藝術教育課程需要和家庭、社區聯繫起來,一方面透過積極宣傳,舉辦家校活動,參與社區活動等方式擴大影響,獲得家庭、社區的理解和支援;另一方面,家庭、社區的力量也可以反過來爲學校藝術教育各類活動的開展提供條件保障,豐富學校藝術教育的課程資源。第四,藝術教育課程還需與學科相結合,滲透於各門學科課程中,形成立體、全方位的藝術關照,促進藝術教育與各門學科教育的共同發展。其中,對少部分藝術特長生的培養,要跳出“專才”培養專業知識與技能本位的誤區,需開設諸如藝術史、藝術批評、美學等課程,增強學生藝術感悟水平,彰顯學生藝術個性,使其得到更好的專業發展。

5.改進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參與

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藝術教育的教學,需要教師更新觀念,變革教育教學的方式,透過溝通和對話等手段,引導學生成爲自我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經歷知識建構的過程,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和鑑賞,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啓發與價值觀的引導,變束縛學生理解的藝術知識爲促進學生個人理解的知識,從而還藝術教育於其原來的本真面貌。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加強高效課堂研究,狠抓課堂教學重要環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有限的課時下,積極培養學生藝術欣賞的興趣,提升藝術欣賞的品位和能力,特別是發展學生的藝術理解力,這種理解力“不僅指藝術製作或創作能力,而且還包括對藝術的反思能力、對藝術內涵的理解以及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教學還需要教師藉助多媒體、網絡等載體來輔助教學,增強藝術教學的效果。藝術教育也完全可以滲透在學生各門文化課的學習之中,無論文科的語文、歷史、政治,還是理科的數學、物理、化學,都有大量的可供提煉和利用的藝術素材,教師採用適宜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解讀、運用與開發,學生在文化課的學習中,也一樣可以獲得藝術養料的滋潤及藝術品位的提升。

6.加強藝術教育的效能評估

中學藝術教育考覈的力度與效度均需加強。學校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嚴格落實藝術教育學分制度,在考覈的內容上要從注重外在顯性指標向注重內涵品質過渡。在對教師的考覈上,更加註重過程的考覈,注重藝術活動的實效,完善藝術教師發展與成長的評價機制,以煥發教師創造的積極性,提高學校藝術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