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改革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6W

1國內外大學體育課程現狀

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改革論文

1.1國外大學體育現狀

世界範圍內的大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進行全面改革。美國轉變了傳統的軍國主義思想,開始教育大學生關注體育生活教育,傳播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思想。生活化體育要求同學們在實際的生活中加強體育鍛煉,將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課程相結合,以學校的體育教育爲主,社區體育和俱樂部體育爲輔,相互協調的體育發展模式。實現了家庭、學校、社區體育一體化的目標,將生活化體育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的這項改革,極大的調動了同學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並且透過權威機構調查研究表明生活化體育對於幫助大學生體育運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日本也在體育改革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舉措。日本教育部首先形成一系列檔案,要求大學重視體育課程的鍛鍊。這次改革只選定了體操和體育保健理論兩門課程是必修課,其餘的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限學時,同學自由選擇。前蘇聯直接就把體育課程作爲學校的重點課程,學校的重點放在學生的體育鍛煉上,並且把生活化體育介紹給同學們,積極鼓勵他們自由進行體育鍛煉。俄羅斯的大學可以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在五種大綱中自由選擇,這五種大綱是專門健身大綱、農村小學大綱、競技性大綱、形成性大綱、綜合體育大綱。透過以上國家對於體育生活化的重視,我們不難看出世界大學的體育正在逐步發生深刻變革,強調以人爲本,實現大學體育個性化、本土化、多樣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1.2我國體育改革現狀

由於多種原因的共同影響,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緩慢,在解放後纔得到了重大的突破,但是與國際先進性的大學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部強調提高學生體育能力和身體素質的目標,各個學校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學生的體質也得到了較大的進步,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我們繼續改進。

2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的基本內容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爲本,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學校基礎體育教育和課外體育運動的加強。課內外一體化強調以學生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打破原來的老師教學學生被動進行體育鍛煉的模式,激發學生對於體育運動的潛能,讓學生自覺地融入到體育鍛煉之中。課程的設計也有很大的改變,致力於學生透過體育運動課程的學習,提高對於社會的適應能力和改造能力。課程的設計更加人性化。除了要求學生進行必要的體育課程學習以外,開設各種各樣的選修課程,一般採用的模式是大學一年級學生學習必修課大學二年級學生選修課,能夠根據學生自身的條件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強調學生能夠將學校教育和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除了參加學校的課程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積極的參加體育運動。

3課內外一體化模式改革措施

3.1課內外一體化指導思想

課內外一體化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鍛鍊的思想,不斷提高體育水平和身體素質水平。能夠掌握一定的體育鍛煉基礎能力,養成全面發展的好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強體質。透過體育鍛煉的培養,積極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面對生活保持樂觀的心態,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

3.2學校改革

學校在以人爲本的基礎上,對體育課程進行改革。學校體育教育着眼未來,講究實效、注重實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運動技能。優化教師團隊,對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灌輸體育老師生活化教育的觀念,培養老師在體育運動中的引導能力,幫助同學們能夠快速轉變思想,向生活化體育運動靠攏。並且,學校要定期開展生活化體育教育一體化專題講座,將教育觀念深入學生心中,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學校開展的生活化體育教育的基礎學習中。

3.3課外體育俱樂部

生活化強調課堂之外的鍛鍊,課外體育俱樂部就是很好的機會。有的學校直接將課外體育俱樂部活動放在了學校日常體育鍛煉的進度中,鼓勵同學們參加課外體育俱樂部。並且,課外體育俱樂部也會佔據體育課程的一部分分數,主要強調學生是否能夠參與到課外俱樂部的學習中。課外俱樂部是課內外一體化體育的重要舉措,直接就將學校課程教育與生活接軌,拓寬了學生的運動空間和時間,打破了場地的限制,幫助同學們進入到生活化運動的過程中來。3.4體育課程的改革我國現在大學採取不同的體育課程模式,有的學校採用一年級必修課二年級選修課模式,還有一些學校一二年級必修課,隨後的時間任選一個以上的選修課進行體育課程的基本學習。兩節必修課配合一節選修課的學習方式能夠實現選修課和必修課的互補,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體育課程設備的改革也是重要的環節,體育設備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關係到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因此學校應該大力提高本校的基礎體育課程設備設施,建立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配備專業的教師進行專門的指導工作,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安全問題。

3.5體育競技模式

競技體育的應用大大的提高了同學們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透過競技體育的舉辦,可以讓同學瞭解各種各樣的競技體育,並且見識到競技體育的魅力,從而自發的進入到生活化體育的構建當中。

4課內外一體化模式存在的問題

4.1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體育課程學習

學校實行網絡化管理,集中開放時間讓同學們統一進行選課。同學由於對各種體育活動認識不多,傾向於選擇各種小球,例如乒乓球、網球、籃球、排球等,這些項目師資力量有限,採取額滿爲止的原則,很多學生無法選上課,不能進行系統的學習。並且學生在選課之後,才能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對於很多課程無法得到提前瞭解,不能依據自己的真實興趣選課。尤其是一些新開設的或者是偏僻的課程,不能被學生接受,導致選不上來人的結果。

4.2選課方案不夠完善

學生能夠學習什麼課程,受到學校本身的限制。有的`高校師資力量雄厚,能夠保證常見課程以及的開設,而一些學校因爲自身師資力量的限制,無法開設所有的課程,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

4.3課外活動考覈體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學校採取簽名簽到的方式來確定學生的出勤率。也有一些高校採用先進的方式例如“電子感應卡”“蓋章”“指紋感應”等方式確保學生的上課出勤率。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學生使用很多手段逃避體育課程的現象屢見不鮮,課程考覈體制不完善,考覈結果並不能作爲真實的數據。

4.4教育資源利用和配置需要整合優化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教育資源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配置,因爲學校人力物力財力的缺乏,現有的體育設施無法滿足正常的教學需要,不同課程對於場地的渴望愈加強烈,在場地使用上發生糾紛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也制約了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有的學校還存在體育場地不對外開放的現象,主要是學校的資源不夠豐富,無法滿足正常的開放所需要的費用支援,所以乾脆閒置。

5課內外一體化教育的建議

5.1繼續深化體育課程改革

高校的體育教育要緊跟時代的潮流,順應時代的發展。學校要牢固的樹立科學教育的發展觀,深入瞭解一體化課程模式的內涵,深刻執行課內外一體化教育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學資源,積極完善相關課程,提高任課教師的素質。

5.2體現“四個化”和“四原則”改革

“四個化”主要是指教學內容彈性化、教材鄉土化、競技運動教學化、教學內容健康化。“四原則”是指時效性和科學性原則、世界性與民族性原則、靈活性與統一性原則、文化性和健身性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着眼未來、面向社會、立足現實。課程的設計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還要培養學生養成積極運動的好習慣,在實踐中自我評估、自我學習、自我肯定,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5.3培養理論知識意識

理論教學是體育課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水平,能夠掌握相應的方式方法,熟練器械的使用,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講究多種方式方法的運用,多媒體模式是常見的工具。給學生配備時效性和針對性的教材,清楚易懂有吸引力。理論知識的養成能夠幫助同學們理順體育課程的思路,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

5.4完善選課制度

體育工作要致力於讓大學生掌握兩門以上的體育運動方法,體育部門加強對學生感興趣體育課程的研究,及時開設有吸引力的體育課程。同時還要完善選課系統,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選到自己感興趣的體育課程。選課系統要求學校完善資訊化管理,升級系統軟件,幫助同學們具有更多的選擇性。

5.5優化資源配置

結合高校自身情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完善資源配置。科學合理的建設體育場所,公開開放體育館,協調各個部門使用情況,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際的運動中來,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推動課內外一體化的發展。

6總結

課內外一體化要求高校依據自身的情況儘可能多的開設種類豐富的體育課程,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機制,合理利用資源,平衡各個部門的關係,真正幫助同學們學到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強力的鍛鍊能力。並且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運用,提升自身體育素質,增強對社會的感應能力,爲未來的社會建設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