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創新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5.62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透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創新策略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創新策略論文

摘要:在我國企事業單位體系中,行政事業單位是維持國家秩序正常執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門,對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於財政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面臨着全方位的改革與創新。本文首先探討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概念及意義,然後對其現狀進行分析,並明確了一系列創新策略,希望能夠爲加強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增強財務審計質量等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審計;現狀;創新策略;

引言:在改革開放政策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國內各項事業改革實現了飛躍發展,其中,對於維持國家政策秩序的基礎保障部門的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全面實施與推進,尤其是內部審計改革已成爲一個重要內容。不過由於國內行政事業單位數量多、區域經濟水平懸殊,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及漏洞,直接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高效推進。所以全面加強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創新已成爲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接下來,我們對這一課題展開深入性探究。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概述及意義

(一)概述

行政事業單位是保障國家秩序正常執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對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其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嚴格遵循《審計法》的相關規定,依照相關政策及法律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決算等實施審覈,透過審計第一時間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漏洞,同時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進行全方位的監督。由於改革開放政策的廣泛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財務審計、資金預算、財務人員培訓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這對於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1]。

(二)意義

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中,需要真正地發揮優化財務體系、維持國家資金安全等優勢。一方面,需要優化財務管理體系,增強財務管理質量。利用內部審計尋找單位財務工作中具有的短板與漏洞,第一時間給予糾正與優化,解決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確保國家資產的安全與穩定,防範國家資產流失。因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則會造成國家大量資產的'虧損、貶值或流失,利用財務審計手段加強國有資產監督與保護,防止國有資產的虧損與流失。最重要的是,能夠進一步增強財政資金的利用效果。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現探析

(一)缺乏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

在行政事業單位不斷改革的背景下,財務人員結構一定要不斷完善及優化,其專業水平需要持續提升。從本質上來看,財務審計部門的領導一定要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真正地重視審計工作。但是,當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及職能領導並未形成正確的審計思維,並未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瞭解,且主觀層面會出現嚴重的牴觸情緒,總是錯誤地認爲審計其實是“找茬”“無病呻吟”。對此,通常會表面上假裝支援,實際上卻“陰奉陽違”或“過於敷衍”,並未從內部管理層面進行思考與探究。對行政事業單位審計工作的開展缺乏規則意識、風險意識,乃至錯誤地認爲審計會對單位的正常業務開展帶來阻礙和制約,甚至會導致單位的工作效率降低等[2]。

(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存在不足

若要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有效執行,那麼一定要重視內部控制工作,這是增強審計工作質量的一個必要前提。一個分工清晰、體制健全、職責具體、管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單位財務工作的高效推進發揮着非常關鍵的作用。不過,依舊有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或許由於專業人員缺乏、思想認識不到位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導致內部控制工作存在人員混亂、職責模糊、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利用內部審計及時發現相關問題,並對其加強管理與監督是至關重要的。

(三)內部審計程序規範性不足

根據現今的具體情況來看,我國財務審計制度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事前審計、事中審計、事後審計。不過,現今單位財務審計工作依舊存在連續性不足等問題,並未把事前審計、事中審計、事後審計等完全融合在一起,一般只是過於關注事後審計,這必然會造成審計工作的全面性無法得到有效的推進,由此無法最大化地挖掘審計工作的潛能與價值[3]。

(四)財務審計的監督職能缺乏獨立性

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從本質上來看,大部分被審計的行政事業單位屬於內部審計部門的上級機構或領導單位,這必然會導致審計部門和被審計單位之間在行政級別方面存在不平等性,審計部門在開展財務審計工作期間必然會承受很大的壓力,由此會對自身的獨立性造成很大的限制,必然會對最終的審計結果帶來影響。另一方面,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獨立性。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由於內部審計人員或管理人員存在兼任的現象,或者從其他部門調離的,造成內部審計人員在制定相關計劃、開展審計程序的過程中往往受到各方面利益的牽制,無法順利地開展獨立審計活動。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創新策略

若要全面增強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則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着重處理,由此能夠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高質量推進,這對於行政事業單位優化內部控制機制、加強財務管理等發揮重要作用。

(一)增強認識,高度重視

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一定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真正地認識到審計工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要想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那麼一定要站在規範建設層面全面審視審計工作。另一方面,內部審計部門一定要提高宣傳力度,力爭獲得最大的支援與認可。同時還需要根據審計工作的職責及作用,積極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宣傳活動。

(二)加強管理,優化內控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務必要根據單位自身的具體情況及需求,加強管理,優化內控體系。現今,我國一些地方在內審方面存在不少漏洞與短板,這不但需要創建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機制,而且必須要頒佈完善的規章制度,確保相關人員能夠嚴格遵守與落實。具體來說,一方面,需要構建完善的各項內部管理章程。內部管理章程的完善與優化,是促進行政事業單位高效執行的必要條件,相關行政事業單位務必要結合自身的具體職責、業務內容等創建與其相適應的財務管理章程、崗位工作體系、資金審批權限及流程等,由此能夠真正地實現將“權力限定在制度的範疇內”。另一方面,保障不相容崗位的完全獨立。針對一些重要崗位,務必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促使其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由此能夠預防行政事業單位出現崗位設定漏洞,對單位的正常執行帶來危機。當然,加強隊伍建設是一個重要的手段,相關負責人需要定期開展人員培訓及輪崗實訓,豐富審計人員的實踐閱歷,增強其業務技能。

(三)加大力度,規範實施

行政事業單位是促進國家正常秩序執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機構,其資金、資產等具有較強的公共屬性,其宗旨是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期間,一定要重視相關項目的整個執行過程,對收支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動態掌握資金的流向,尤其是對於收支的明細賬目,一定要加強監督與管理,確保國家資產的安全與穩健。具體來說,行政事業單位審計工作一定要體現出持續性,即資金利用需要具備較強的延續性。針對某一單位而言,在開展審計工作期間,務必要參照近年來的審計數據、財務資料、之前問題的解決效果、專項審計問題整改結果等進行整體性分析與思考,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在審計期間,務必要嚴格遵循相關審計規章制度,規範操作、有序推進,確保能夠大大提高審計效率。

(四)明確職責,打造合力

若要全面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高水平開展,那麼一定要最大化地彰顯出相關機構部門的職責及優勢,凝心聚力,確保相關人力、技術、資訊等資源實現高效地配置,爲相關項目管理帶來更可觀的整合效應。這種審計模式的應用有利於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全面整合,爲下一步實現內外監督合力積累實踐經驗。當然,對於內部審計單位來說,一定要嚴格遵循《審計法》的相關規定,明確相應的職責,積極履行與實施。同時還需要全面彰顯出內部審計在財政財務監督方面的“領頭羊”作用,利用審計,及時發現異常問題及漏洞,不斷規範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行爲及審計業務。同時,還需要加強崗位培訓,促使相關人員積極接受業務學習,進一步增強審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當然,其他相關部門也需要根據自身的工作職責,提高監督效力。例如,在新會計準則廣泛實施的前提下,爲內部審計創設了全新的政策及處理措施,以便於對相關方案進行科學解讀與處理。並且,還需要利用審計人員各自的優勢與力量,促使審計人力資源得到最大化地整合與利用,進一步增強企業內部審計質量。

四、結語

總之,隨着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面發展,務必要真正地意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根據現階段工作存在的漏洞、短板等展開全方位地探究,從思想層面一定要形成正確的認知,從制度層面需要不斷完善及優化,從管理層面需要打造全新的應對策略,在體制建設方面需要不斷改革與突破,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體現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價值與優勢,爲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五、參考文獻

[1]陳祖蕾.互聯網+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創新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11):68–69.

[2]餘在敏.會計準則國際發展的利益關係分析[J].財會學習,2018(13):144.

[3]韓茹.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審計的現狀及改善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6):66.

[4]陳冬梅,林斌.淺析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J].財會學習,2018,202(28):75.

[5]徐豔傑.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審計現狀及創新策略探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6(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