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分析技術創新的五個特徵及創新的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W

1 比較優勢理論的侷限性

分析技術創新的五個特徵及創新的對策論文

比較優勢理論的基本要點是:無論是生產力水平高還是低的國家或地區,按比較利益原則參與國(區)際分工和國(區)際貿易都可得到實際利益。即在所有產品生產方面具有絕對優勢的國家與地區沒必要生產所有產品,而應選擇生產優勢最大的產品進行生產;在所有產品生產方面都處於劣勢的國家或地區也不能什麼都不生產,可選擇不利程度最小的產品進行生產。這個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沒有任何絕對優勢的落後國家和地區所客觀參與的分工並從中獲利問題 。

在當代,科技不斷髮展,知識越來越密集,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卻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知識密集型產品之間的交易爲特點。岡納.繆爾達爾曾說過:“貿易所起的作用(一般來說)具有一種有利於富裕的和進步的地區(以及國家)而不利於欠發達國家的傾向”。窮國從貿易中獲取的利益不僅少於富國,而且窮國變得更窮,假如因爲富國變得更富的話。而且,自由貿易本身甚至會有助於使不發達地區以及國家的停滯永久存在。

可見,作爲短期策略,比較優勢理論是可行的。但是,發展中國家如果長期奉行以初級產品爲主的出口導向政策,極可能導致技術上落後,經濟上受壓制,那麼繆爾達爾的話未必不會出現。

在綜合國力競爭愈來愈體現爲科技競爭的新形勢下,企業的生存、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較量,日益集中地表現在科技競爭方面。科學技術已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而自主創新能力又是國家和地區競爭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是提高發展中國家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也是發展中國家進行贏利的國際貿易的可靠保證。

2 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崛起實例分析

韓國,在結合間接引資、產業提升政策的情況下,實行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在政府主導型市場機制下,推進了經濟快速發展,韓國於上世紀90年代末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我們要注意到,韓國,在實行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的同時,透過引進外資,實行技術創新,從而提升產業,這樣反過來又有利於出口。1960年韓國的出口構成中,初級產品佔64.4%,將近40年之後的1999年,這個比例下降到2.7%,而製造產品已經達到91.5%,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複雜產品已經佔總出口的62.7%,遠遠超出簡單產品的比重。

從上述例子中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韓國的發展,不是簡單的出口進口帶來的。他們在進口商品的同時,進口技術。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培養各種技術人才,然後進行產品的升級,再出口。從而將短期的貿易利益長期化。這也是本文所要闡述的中心問題:走自主創新之路。

3 技術創新的特徵

3.1 風險性

技術創新是一個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隨機過程,這個過程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技術創新活動的投入和結果不存在簡單的正相關關係。據統計,大約有90%的創新最終在進入市場之前夭折,技術創新具有較高的風險性。

3.2 在技術方面的首創性

首創性是自主創新追求的目標。新技術成果具有獨佔性,在技術開發的競爭中,真正法律上的成功者只有一個。在同一市場中,非首創性的自主創新是沒有意義的,自主創新項目必須將技術上的首創性作爲努力追求的目標,纔有可望獲得成功。

3.3 社會溢出效應

在技術創新過程中要投入大量的科學技術資源、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需要社會上衆多人羣的共同努力,才能生產出新的物質產品和知識產品。而且創新成果不侷限於一國一地範圍內傳播和共享,重要的創新將迅速擴散到全球,爲全社會共同享有。

3.4 在知識和能力支援下的內在性

知識和能力支援是創新成功的內在基礎和必要條件,在研究、開發設計、生產製造、銷售等創新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知識和能力的支援。自主創新不僅是內生的且創新持續過程也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推進的。另一方面,自主創新過程也爲創新者本身提供了積累知識和能力的良好環境。

3.5 在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上的顯著性

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是科技實力的競爭。目前,全世界86% 的研發投入、90% 的發明專利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裏。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憑藉科技優勢和建立在科技優勢基礎上的國際規則,形成了對世界市場特別是高新技術市場的高度壟斷,牢牢把持着國際產業分工的高端,獲取超額利潤。我國許多產業儘管在規模上不斷擴大,但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失去了許多應得的利益。

4 自主創新的對策

4.1 把知識產權戰略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是鼓勵自主創新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把知識產權戰略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以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要切實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把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提到科技、經濟、文化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綜合運用法律的、經濟的和行政的.手段,引導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增強全社會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活力。

4.2 透過政府採購促進自主創新

隨着政府採購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國家都注重運用政府採購手段來促進自主創新,扶持本國產業發展。如《購買美國產品法》規定,凡是使用納稅人的錢採購商品,必須優先購買納稅人所辦企業生產的產品,只有當本國企業不能滿足需要時才允許進口。在日本,對社會公衆有利害關係的招投標項目,一定要有行業協會的推薦,其用意在於支援和鼓勵採購本國產品。但在我國,目前對使用進口設備實行減免稅,而對購買國產設備缺乏激勵政策,這是一種逆向調節,不利於國內自主品牌的發展,必須完善相關措施。

促進引進與創新協同發展克服重引進、輕消化吸收的現象,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資源,依託重大項目,培育自主創新能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妥善處理好引進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把吸引外資與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優化相結合,制定相應政策,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新產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高起點引進技術,重點引進專利技術、軟件和必要的關鍵設備,加強對關鍵性、戰略性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增強持續創新能力,增加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加大對自主創新的資金支援力度加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力度,切實把自主創新投資作爲戰略性投資。

依據現有經濟發展水平,逐年提高政府的財政科技投入在全社會投入的比重:充分發揮擔保貸款、風險投資、債券證券市場等的功能,加大支援創新的融資力度:引導企業逐步提高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優化投入結構,確定合理的資金投向,改變過去投入偏重產業鏈下游的做法,加大對產業鏈上游的投入。根據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思路,有效選擇創新投入的戰略方向和重點。加強對創新資金投入的考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4.3 優化企業創新環境

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爲創新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實施人才戰略,爲創新提供智力支撐;建設科技資源公共平臺,爲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大力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實事求是的創業風尚,逐步形成以創新爲榮、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新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傑拉爾德.M.邁耶主編,譚崇山,馬穎等譯.發展經濟學的先驅理論[M].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