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體育教學反思「精篇」

學問君 人氣:2.2W

體育課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鍛鍊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初中體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體育教學反思「精篇」

初中體育教學反思一

初中體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傳統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初中體育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變化,普遍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爲的改變上。在積極投身課改的具體實踐中,我充分認識並感受到這些變化,對我的教學工作認識、教學習慣和教學方法,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和影響。

體育新課程的實施,爲我們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教學情境,我們應該如何把握課改的目的?課程的要求?怎樣全面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目標統領內容的要求?怎樣組織教學?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體育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體育課教學。教學反思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將自己置身於新課程改革整體的大教育情景中,以自己的事業和專業發展爲基礎,以全面培養合格學生爲出發點,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及時深刻地總結、研究教學活動中,涉及到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反饋等。

一、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傳統的課程設定,使師生關係實際上成爲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絕對的權威,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傳統的教育觀使廣大教師習慣了按自己的思維定式,嚴格要求學生的意識、習慣和行爲“規範化”、“格式化”。新課程實施後,用“目標引領內容”要求我們樹立明確的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均衡協調發展。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爲“首席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首席引導者”,就必須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興趣和愛好,培養終身健康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和團隊意識開放的胸懷堅定的意志,實現現代文明的展示與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質量,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目的。

二、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快樂教學爲宗旨,時刻都在想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運動的快樂,把快樂帶入課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根據新課程觀念,教學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使其與課改理念高度統一,緊密結合

初中體育教學反思二

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爲本“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爲了學生”。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全體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所謂“全面”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面向全體,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學校工作中只有課堂教學具備這種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質教育的基石。就體育教學而言,其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身心發展,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對發展學生身體各方面素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鍛鍊學生克服困難,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實大部分學生不論自身的體育成績如何,他們對體育運動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培養和利用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歡快和愉悅,對我們的體育教學工作會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是每一位體育教學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體育學習的目的不光在於讓學生鍛鍊身體,而且還在於激發和保持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爲學習興趣。學生對體育本身帶有一定的興趣,只要我們稍加引導就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濃烈學習興趣。瞭解了學生對哪些體育項目感興趣,並根據此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內容儘量與學生興趣接軌。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採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進行調動,使其主動學習,才能使學習氣氛寬鬆、廣闊,學生無拘無束地置身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成爲課堂的主角。這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節課成功,教師的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應當具備紮實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質,即使遇到前面所說的情況: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長的教材,也能輕鬆完成。

我們都知道優美的示範、準確的講解是最能感染學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做到親而不媚、“笑”而不俗。親而不媚指讓學生感到很放鬆,覺得老師很好相處,願意與教師配合完成教學任務。從教學中我真的.感受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觀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着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獨特個性的體現。實際上,有效的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的,沒有統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論所指出的,每個人的智慧類型不一樣,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學習風格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具體學習方式是不同的。這意味着我們在體育與健康教學,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根據學生不同性格類型設計教學法,不設上下限,力爭爲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空間,爲每一位學生創造一個可以發揮的天地。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學習客觀上存在着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實際具備的認知基礎和情感準備以及學習能力傾向不同,決定了需要的幫助不同。課堂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生髮展更具有戰略性的意義。但是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式地接受、記憶過的過程。這種教學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熱情。造成了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上體育課這樣滑稽的局面。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必須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笑”起來,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多表揚,少批評,教師過於嚴肅,勢必使學生產生距離感和畏懼感,如果學生做完練習的第一反應是觀察教師臉上的表情而不是體會練習過程中的滿足感,那麼學生也就永遠都“笑”不起來;其次,要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循循善誘,永遠不要讓學生覺得“我肯定不行”或“這太簡單了,我不練都行”,而要讓他們認爲“我肯定能行,讓我試一試”。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自主練習的空間,底年級同學,興趣廣泛,並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師應考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打破以往教學中一切都由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做同一活動的做法,而多給學生有選擇性的自由練習空間,使學生找到練習的樂趣,發現自己的特長,爲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練、自己去學,就給了部分學生表現的良機.總之,教師要善於從學生實際需要考慮,放開手腳,把課堂還給學生,努力去爲學生拓展一個空間,而不是讓學生艱難的來適應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和教學只有在師生愉悅的情況下才會迸發無限生機。

總之,無論體育場地如何,學生情況怎樣,作爲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新課程目標一定要吃透,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激發、調動學生的興趣,重視和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在小場地上好體育課,同時也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辦法,使我們的新課程目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