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學好建築學的學習方法分享

學問君 人氣:2.52W

多年以來,建築學院的新同學們普遍地要經歷一個"困惑"的階段,對建築學(尤其是建築設計)如何去學習、爲何去學習感到困惑。而困惑之後,或者因無奈而頹廢,或者放棄思考,或者轉向其他,當然也有的能夠在掙扎之後豁然開朗。可惜據我所知,最後一類結果,在本科的階段能達到的實屬少數。

學好建築學的學習方法分享

解除困惑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去廣泛的獲得知識。這也是本文主旨。

一、心態上的準備

各位新來到清華建築學院的同學們,過去都曾是自己學習領域的佼佼者;但是在開始學習建築學這樣一門"新鮮"的學科之前,還有必要在認識上做一些準備。

1、.應試教育的缺陷和因此產生的障礙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不幸的消息:諸位從前擅長的十八般武藝,諸位賴以獲得多年榮耀和擠進清華的利器,多數都要失效了。諸位曾經如魚得水的學習方法、思維習慣、知識對象多數也將失效,甚至將會成爲下一步前進的障礙。因爲我國的中學教育,是非常狹小和機械的。雖然具體的知識並不錯,但是侷限於小圈子的思維將難以適應更大更復雜的新形勢。所以當你對新的課程、學習工作方式感到不適應、困難、迷茫的時候,不要先急於用自己過去的經驗去評判和指導自己,甚至希望退回到過去簡單愉快的思維中去。因爲多數的同學僅僅受過這樣一些教育:科學上是簡單的18世紀牛頓時代的數理邏輯的訓練;哲學上是簡單化的辯證法;藝術上完全無知或者僅受過一點機械的技能訓練;宗教上不但無知而且有錯誤認識;方法上習慣於被動接受知識,並且在少量固定的知識內容裏兜圈子;對於文化、社會、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問題也所知極少。這樣的相當侷限的思想基礎對於建築學這樣的綜合學科當然是相當不利的,但這也是目前我係教學無法逃避的實際問題。所以明智的對策是不要固執己見或者輕下斷言,而是先儘快廣泛的瞭解各方面的知識,等到自己大概齊對各種問題都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之後,再開始慢慢重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大概1~2年的時間。

當然在此過程中,新生過去的訓練也不是沒有用。其實有兩樣關鍵的東西是需要繼續發揚的:一是積極向上的態度,二是堅忍不拔的意志。這也是殘酷的應試教育帶給大家僅有的兩樣好的東西。當然,各位的中文修養,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和勤于思考、嚴謹認真的作風,如果有的話,也是應該繼續保持的。平時的各種文體愛好,豐富的人生經驗,對於建築學也是很有好處的。

2.、建築專業的學習方法

如果說建築學和各位以前的中學學習有所不同的話,最主要的應該是在建築的人文內容上。作爲工程的建築,各位可以很輕鬆的以工科的思維去把握;但是作爲人文的建築卻需要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模式。而建築的人文屬性,卻恰恰是建築最核心的、我們的教育中又最缺乏的品質。

具體的說來,方法上主要的'是整體思維和經驗積累。整體思維是個比較大的話題,下面再說。經驗積累的方法是個基本的方法。因爲建築學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也沒有固定不變的規律法則,關鍵靠見多識廣(基本上,人生主要是見多識廣)。所有建築的問題,都要依靠大量的閱讀和實地調查去獲得經驗。在大量的實例學習中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將會逐漸提高,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以5年計。(個人以爲實際上學習任何一門知識和技能,這都不算長,只不過中學的教學實在太簡單化了,以至於大家對新知識的正常學習週期產生了誤解。)

3.耐心的態度

由於建築學作爲工科招生,社會上對於建築學專業也瞭解頗少,所以大一新生往往是對建築學一無所知。沒關係,實踐表明,新生此方面的不足,包括繪畫和藝術素養的缺失,都不會成爲太大的問題。而心態纔是第一重要。

第一是耐心。建築學的素養提高通常是以十年計的。40歲還可以自稱青年建築師,60歲纔算經驗豐富,90歲還在幹設計的也頗有一些。對於前面18年的基礎來說,後面的50年顯然更爲重要。很幸運,建築學博大精深而且就業出路寬廣,基本上不需要天分和幼年基礎的行當也可以乾得很好,不像音樂和繪畫。如果你不是要和高迪、柯布這樣的頂級天才火拼的話,儘可不必着急,安安穩穩的坐下來慢慢的發力。靠自己的耐心學習,持續而愉快的長期學習來贏得美好的專業前途。總的來說即便是比較功利的做法,也不必像中學考試那樣每個學期的就能排出個一二三來。當然,雖不必懸樑刺股三天兩頭突擊熬夜x天,但是踏踏實實的努力,而且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努力,長達十年以至五十年的不停止,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在極度浮躁的當代中國,有幾人不希望能如超女般一夜成名呢?不過等到你對本系的老教授有所瞭解的話,你會發現數十年如一日勤奮工作的絕對不少。不像發達國家有健全的社會條件、成熟的明星機制,能在中國做出成就的老同志們,其驚人的耐心和超長的壽命,有時會令後來者絕望--不過考慮到社會發展的加速度以及他們被歷史耽誤的二十年,各位新人還是大有機會的。

關於這方面,讀一些傳記大有好處。《建築師樑思成》是首選的好書。另外一些著名的大師傳記也都值得一看。瞭解一下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的艱辛歷程以及可能達到的最高成就,對你是否決定這麼一條路走到黑大有好處。比如如果你一心希望40歲掙夠了錢退休或者18歲成爲萬衆矚目的超級XX,又或者希望成爲與世無爭的科學家,那還是儘快改行的好。

4.長遠的人生規劃。

想對人生有個長遠的合理的規劃,是從事建築學所必須的但又是很有難度的。這時候,有個世家的背景會好太多了。資訊就是力量,你看梁啓超的兒子們個個成就驚人,少不了老樑先生百科全書式的博學和高瞻遠矚。如果你沒有這麼走運,那就多花些力氣吧,多做一些概論性的閱讀和調查,努力成爲 "世家第

一代"。本系的教學因爲種種原因,基本上集中在建築設計上。然而真正到畢業的時候繼續設計下去的其實相當有限。沒辦法,現在簡直是幹什麼都比干設計輕鬆和來錢。與中學最不同的,大學裏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以及以後如何工作和生活,需要你自己拿主意了。不幸的是,爲自己安排計劃拿主意這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中學偏偏沒有教過。這個恐怖的缺陷將會在4年後推研定專業和5年後研究生選題的時候集中體現。建築歷史、城市規劃、景觀園林其實都有各自很專門的基礎知識和很不同的就業出路,相關的房地產行業也是就業熱門。早一點蒐集相關資訊並不費力氣,而且這些方面的知識對於一個全面的建築從業人員也都是有用的。不要等到4年後匆匆拍腦袋,選錯方向/選錯導師的人簡直如過江之鯽。即使選對了路線,早點開始閱讀和適應非設計類的專業,也很有幫助。比如相對於本系薄弱的規劃教學,如果你以後從事遍地黃金的規劃行業,你會發現那些本科就接受規劃訓練並且師資力量龐大的同濟對手相當可怕(且不和國外比)。而早點開始看研究資料會使你研究生選題輕鬆不少。

二、基礎知識

由於考入本系的,一般都是人文素質相當欠缺的理科學生,所以惡補人文知識是逃不掉的。人文知識並不直接幫助你學好建築學。其實,只是能幫助你達到一個基本健全的普通大學生的水平。它們是底線,不是目標。

不過不必擔心,這些知識只要達到普及的水平就可以。這個其實《建築十書》裏就說過。而且大家知道,初次接觸到一個新的學科時,因爲是全新的內容,對於開拓視野和增長知識都是非常高效率的,興趣也特別大,學習起來往往事半功倍。這裏關鍵是要在設計課之前搶先學習,越早越好。這些本不是建築學專門研究的,但是因爲中小學教育的殘缺,需要透過補習達到一個基本健全的水平,否則這些方面的缺陷會越來越明顯的影響學生後來的發展。

具體的討論有興趣的可以看《讀書》2006.4月號的大學人文教育的專題。看完也令人絕望:即便是MIT這樣的理工大學,其人文社科大要求也是恐怖的。文中說"美國大學的通識課程相當於我國大學生前兩年的主課,而不是僅僅相當於我們目前的通選課。"--沒辦法,不管發達但人文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原因還是結果,你不能真的以爲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僅有百年曆史並飽經戰禍困擾的大學能這麼快"國際一流",這個目標太遙遠了……

1.哲學和宗教

人文學科的研究者不可能躲開哲學。而中國教育最殘缺的一面,也是哲學。但要命的是人不能沒有哲學思想--不學哲學就意味着你有的是一團糟或者很原始的哲學思想:方法論,認識論,世界觀,倫理道德觀念。

中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侷限,對於僅僅做一個思維健全的起碼的人都只是杯水車薪,更何況對於綜合複雜的建築學的學習。比如最基本的時間、空間的概念,什麼是邏輯,什麼是形式,什麼是科學,還有系統思維和整體思考的方法論,基本美學概念,絕大多數學生這些都不知道,更不用提什麼混沌、天人合一這些東西方理論了。這樣的哲學基礎應該說進行基本的大學學習都成問題。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從學科的歷史學起。如果是前兩年,我會首先推薦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不但是好書,而且好看,幾乎必讀。不過現在有了新出的斯特龍伯格的《西方現代思想史》,要更簡單更好看,可以放在羅素之前先看。中國方面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也是必讀。另外特別值得推薦的是,再有一定基礎之後讀一讀羅森堡的《科學哲學》,對做研究寫論文有着"基礎的基礎"的作用。

宗教是中國教育根本沒有的項目,卻是西方文明的基礎(其實對東方也是)。中國宗教的一般性的知識看過《中國哲學史》就大概齊了,佛教史可以看南懷瑾的《中國佛教發展史略》,比較輕鬆。基督教最基本的書目就是《聖經》和《基督教史》,鑑於我們的學習對象主要是西方文明,西方建築發展又和基督教密不可分,只好啃了它(不過《聖經》在清華圖書館僅有兩本,哎喲….)。

2.社會學以及政治法律經濟學等。

社會學是個很關鍵的學科,尤其是要走規劃路子的話。對於理解建築深層問題也很有好處。我看過的書裏《江村經濟.生育制度》是最好看的一本,《消費社會》也還不錯。基本是用到什麼看什麼,總能有很豐富的收穫。可能也是因爲國內這方面的知識特別欠缺的緣故。象韋伯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或者《經濟與社會》就比較艱苦了。社會學是個急迫的領域但是又過於龐雜。一般的,新生看過《西方現代思想史》就差不多了,對於普選民主、社會契約這些可以慢慢的瞭解起來。對於理解中國社會以及亂七八糟的建築現象也大有好處。

法律、政治還有經濟學這些,需要選擇性的看一些,否則常識上會有缺陷。我都是零星的看着學着,倒也不必着急。

3.藝術

雖然入學要求美術加試,但是實際無關緊要。事實證明入學前是否學過美術不是關鍵問題,入學以後一樣可以學好。而且最重要的不是繪畫技能,而是藝術家的思維方法。學好美術對於把握建築中最難把握

的感性因素非常重要。藝術關鍵是親歷親爲。不拘那一類,至少學一門。因爲藝術集中代表了感性思維方式的作用,和整個科學的理性思維互補共鳴。尤其是整體思維和綜合感知。藝術其實起步的時候並不難,難在下決心入手。繪畫、古典音樂是基礎,比較容易入門。直接上攝影、電影這樣的綜合藝術可能進展反而比較慢。學藝術最好有活人當老師,光自己琢磨恐怕比較難,這也是學藝術的重要難點之一。好在現在媒體發達,要好一些。不必猶豫,誰知道你不是一個藝術天才呢。

我個人認爲我係的美術教學還是相當成功的。但是對於確實美術上存在困難的同學應該認真對待,堅決補上。書目當然還是《西方美術史》和《中國繪畫史》,不同的版本問題不大。自從美院來了以後有很多很好的畫冊看了,這比我們以前強多了。不看美術史,以後去了國外美術館是要抓瞎的。

4 .歷史

特別的,歷史本身是值得認真讀點書的,否則看史的時候會暈。歷史在中國是巨無霸學科,恨不得5000年都在搞這個。像湯因比的《歷史研究》或者布羅代爾的《文明史綱》這樣的大磚頭可能比較難看(不過也物有所值)。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萬曆十五年》那幾本就很輕鬆愉快了,還有吳思的《潛規則》和《血酬定律》是必看的。具體歷史的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可看性很強。

三、專業路線:

按照秦佑國教授的說法,現在的建築教育的問題是建築學/建築術不分,以致於教育相當的混亂。不管系裏教改如何執行,各位自己弄清楚自己以後可以學什麼,學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從而考慮自己應該學什麼,大有必要。基本上,以後從事實踐工作的,不懼怕下工地與民工面對面和能耐心於無比繁瑣永遠改不完的施工圖的,偏重建築術;搞理論研究或者教學工作的,甘於枯燥艱深的理論探討和誨人不倦的教育工作的,偏重建築學。當然即使目標明確,也不能過於偏廢。能全面發展最好。還是那句話,見多識廣是建築學習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