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家薦讀」

學問君 人氣:3.11W

《一個人的課堂》對留白、長鏡頭等電影藝術手法的運用,讓影片具有獨特的美感。導演對空鏡頭的運用通常能夠很好地實現留白這種藝術手法。空鏡頭常常能夠給人們留出足夠的想象空間,讓觀衆在畫面中融入自己的故事。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般,“空”恰恰卻是一種飽滿的敘述。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家薦讀」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範文(1)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以江西贛州地區寧都四中曾慶平老師爲主人公原型,着力刻畫宋文化的敬業精神以及與留守兒童唐明明之間的師生之情。有人曾經說過:“生命就是他的追尋過程和創造過程,生命的意義並不在那個最終的結局上面而在生命的過程中,當生命把它所追尋所創造的全部內容都展現出來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就實現了。”宋文化老師一直執着於講臺,哪怕只有一個學生都堅守在教學崗位上。當他把知識傳遞給明明,看着明明走進更好的學校時,他的生命價值便得以體現了。農村代課老師或許是落寞的,可是爲了讓住在大山裏的孩子有書讀,一切就變得有價值了。《一個人的課堂》題材充滿着溫情,雖然鄉村教師和留守兒童他們本身的命運是有一些悲涼的,但是他們之間的故事卻處處感動着我們。影片淡化了宋文化以及明明的悲苦,而多了一份溫暖。

整部影片的鏡頭是充滿詩意的,正如俄羅斯電影人德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所認爲的,“詩”是一種對世界的瞭解,一種敘述現實的特殊方式,反映在電影中便是“一種生命的準確觀察”。詩意是電影出彩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質樸的農村在鏡頭下是唯美、清新的,畫面時時展現着詩歌一樣的美感。無論是中國的詩歌還是國畫都在追尋意境美,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是中國美學委婉的表達。在《一個人的課堂》裏導演力求實現自己唯美的審美風格。上天在某些方面一定是公平的。越是經濟貧困的山村,或許它的景色卻是出人意料得美。電影中並沒有炫酷的特效鏡頭,但每一場畫面都是精雕細琢,簡潔而洗練的。鏡頭下的山村風光也是沒得如出水芙蓉,天然雕琢。一個自然美麗的山村,雨中顯得特別空靈,故事就是在這裏緩緩展開的。青翠欲滴的山,整齊的菜畦,黛瓦白牆的房子,蜿蜒的路,一切樸素的`鏡頭都充滿渾然天成的靈氣。這裏的人們雖然不富裕卻生活在一曲牧歌裏。鄉村田園,令人沉醉。綿延不斷的綠色遍佈大山,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穿過,學校從容不驚地座落在村子裏。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裏這樣寫道:“一首牧歌就是留在我們心中的一幅圖景,像是對天堂的回憶。天堂裏的生活,不像是一條指向未知的直線,不是一種冒險。它是在已知事物當中的循環運動,它的單調孕育着快樂而不是愁頌。”確實無論是宋老師的堅守還是明明的陽光,都是在創造希望和價值。現實雖然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未來必定是充滿憧憬與希冀的。導演樸素地講述這個故事,並沒有刻意地博取觀衆的憐憫與同情,也沒有輕易地給出走出困境的途徑,影片結尾的時候,宋文化還是丟掉了老師的身份成爲了大城市中的一個小民工,而明明在校門口不捨的眼神中也隱含了一些對未知的不安全感。他們的心中都有無奈和迷茫。但他們的心中是快樂的。

色彩會給觀衆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渲染整部影片的氛圍。在《一個人的課堂》中,導演對色彩的運用也是獨具匠心的。綠色是整部影片的主色調。山村的顏色是綠色的,平和、寧靜。宋文化所從事的職業也是充滿着希望的,對於大部分山裏的孩子來說讀書確實是改變他們命運的唯一出路。做爲一名老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師這個職業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正如大紅色調的《紅高粱》,以黃顏色爲主色調的《黃土地》,綠色基調與《一個人的課堂》這部影片的主題也是相得益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