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中小學生該不該看“閒書”?

學問君 人氣:2.49W
經常有學生問這樣的一個問題:該不該看閒書?  

有位同學曾經這樣說:在小學時,我課餘常看各種小說、科普書,常向同學介紹情節與感想。那時,我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很好,幾乎都是100分。不過,我這個被同學們公認爲會學習的學生,在老師和父母那裏得到的評價卻頗低。他們認爲我讀課外書,是“超前學習”,是憑小聰明,脫離實際不踏實,今後成不了大氣候!  

中小學生該不該看“閒書”?

考入中學後,父母加大了對我的“管教”力度,不准我再看“閒書”了。我開始規規矩矩地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一門心思地讀書偶爾進書店,也只買與課程直接相關的輔導讀說,無關的“閒書”則再也不敢買回家了。這樣的'學習,我的感覺是越來越累,越學越死板。只會跟着老師一課一課地學,一步一步地解題!現在,我的學習成績尚算穩定,排名總在班組前5位,對此,父母稱讚說:“現在這樣學習比較踏實,堅持這個方向,考重點高中問題不大了!”他們滿意了,高興了,我卻感到好睏惑:學得這麼累,視野這麼窄,又一點沒有生氣——這樣的學習方法竟然是對頭的?我不明白。  

到底該不該將學習的視野拓寬?這個問題涉及到學習方法的擇取。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一個辦法是按部就班的;一個辦法是滲透的”。“中國的傳統教育方法是按部就班的學法,這確實有它的好處。但是還不夠,還需要滲透性的學。什麼叫滲透性的呢?就是在你還不太懂的時候,在好像亂七八糟的狀態之下,你就學到了很多東西。”  楊振寧爲些建議:應當重視滲透性的學習法。他說:“不要怕不按部就班的學法,不要怕滲透性的學法。因爲很多東西常常是不在知不覺中,經過了一個長時期的接觸,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懂了。這個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它能開拓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寬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