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學問君 人氣:3.19W

【編者按】高政治課是改造思想,塑造靈魂,培育精神的課程,更是經營財富,經營人生,經營社會的最具時代性的一門課,它特別需要我們用“心”和“情”來學習,主要是靠我們用腦而不是靠手來學習,也就是說,政治課靠背誦和做題是學不好的,也是考不好的,主要是靠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對實際問題的思考來運用知識,從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學科水平和能力,並最終贏得高考的成功。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對於高政治課的學習而言,始終存在着學習習慣的再培養再塑造的問題。

有一位心理家說過:“習慣是一個人的道德資本。一個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享受不盡的利息;一個壞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償還不完的債務。”對於我們而言,我們學習高政治課需要“利息”,而不要“債務”。

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一個“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每一步走踏實了,工夫就到家了。

具體地講,不同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特點,因而應當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和不同的學習方法。

一、聽課習慣:聽、讀、想、記、講。

聽,就是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分析,聽同學的發言、爭論、辯論、質疑等。

讀,包括粗讀和精讀,粗讀是快速把握課文結構、分析思路,找出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精讀是細讀重點段落,把握其的標點符號、關聯詞、關鍵詞等,劃層次,找心;把握原理的論述方式、論證方法,是歸納還是演繹,是怎麼分析的,又怎麼綜合的。

想,即思考。在聽、讀的過程,認真思考,並有意識地聯想。

記,即用好“必記本”和“錯題本”。記老師、同學講的,並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記受他人啓發而產生的思想火花,記自己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

講,就是積極發言、質疑。

如果平時每一節課都這麼做了,課堂的思維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學科的能力和素質就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和提高。這比課堂利用不充分,課外去大量做題的效果要好的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就能把政治課學好,考好。

二、理論聯繫實際的習慣

高政治學習方法

當今時代是一個全球化的經濟時代。經濟時代的競爭,主要是、應用知識和創造知識的競爭,會將成爲人們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一份報告指出:二十一世紀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的人。因此,思想課的學習,必須重視科學的掌握和對學習的養成。下面根據我們的教學實踐,和同學們談談如何系統掌握科學的。

一、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思想政治課的

有的同學感覺政治課比較枯燥,所以,對政治課缺乏學習的興趣。其實,理論都是對具體問題的總結和昇華,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問題。政治課有些內容比較生動有趣,有些內容的確比較枯燥。對政治課缺乏興趣,其重要原因是同學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學習受實用主義的影響以及現實生活人們對政治學科的誤解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旦嚐到了學習政治科的甜頭,就能改變部分同學存在的感覺政治課枯燥的問題。

首先,要充分認識政治學科特有的價值。政治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它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方法,是的工具。這是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學習實用主義的傾向。“需要”是同學們學習的直接和重要的動力。現實狀況是受指揮棒的影響,有的同學不自覺地將學科分爲三六九等,凡必須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會下大力氣去抓,哪怕不喜歡也要強迫自己去學,反之對不考、或者分值比較低的學科,不管有用沒用,就不願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學習,而越學不進去就越感到枯燥無味,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要消除現實生活人們對政治課的誤解。現實生活,對政治學科的誤解大量存在。這種誤解主要是由於對政治課的不瞭解造成的。就高的政治課而言,他本身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大板塊。一些人不瞭解政治課的學科體系和價值,本能地把政治課和行政或時事政治劃等號,和思想政治劃等號,認爲政治課就是說教,只是憑自己的感覺想當然的評價政治課。把政治課教學看成是傳統灌輸,使政治課處在一個不利的社會氛圍,從而影響了同學們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二、科學掌握高思想政治課的一般學習方法

學習就是一邊是學,一邊是習。“學”主要是指課前,專心上課,及時。“習”主要是自我檢測和運用(練習,,和聯繫實際分析說明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識的理解、。後者重在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培養。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目的。

1.預習:學研究表明:人類獲得資訊絕大部分是透過視覺輸入的,而且透過視覺輸入的信念比透過聽覺輸入的資訊保持記憶的時間要長得多。閱讀能力是最基礎的學習能力。預習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一環。預習是無師自通的橋樑,是思維習慣形成的助推器。從近期效應看可以增加上課的目的性,提高時效性;從遠期效應看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形成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預習可以分爲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等。

搞好預習要求做到:

(1)列預習提要:要帶着佈置的預習思考題去預習,邊讀邊思,並列出提要,初步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可以利用標題、不同字型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識體系,以便我們有輕有重、有精有粗地閱讀教材。

(2)做好筆記:

在書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綱和寫出要注意的問題,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要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哪些是語言敘述屬文法方面的內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還要規定一些常用符號如△,☆,━等,可以加上框、線、點、圈、標號、點評、註釋符號,留下預習的“痕跡”。

(3)勤思善想(發現問題):預習的關鍵要善於“想”,發現和提出問題,如:新舊課之間有什麼關係,和過去的什麼知識類似。在這一過程同時還培養了同學們的思維品質。在預習,不僅要關注知識,還要關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恆:搞好預習還必須有決心、有恆心、有自信心。預習是預習、專心上課、及時複習和運用檢測良性循環學習過程的起始階段,只有堅持一個時期才能看到效果。

2.專心上課,積極思考:即專心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看、聽、參與等形式都必須動腦,這是衡量專心與否的重要標誌。如果這點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識。

聽課要緊跟老師的講課思路,把握老師如何分析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老師提出問題,要主動思考,尋找答案。還可利用教材的"議一議"、"想一想"、"試一試"、"憶一憶"、"說一說"、"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語錄"等欄目促進思考,幫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只要長期堅持下去,自己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整體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鍛鍊和發展。

做好筆記是聽講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科學地做筆記也是檢驗是否能調動多個學習器官聽講及聽課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筆記可以爲同學們提供寶貴的學習和複習資料,對我們的學幫助很大。筆記內容不能僅限於老師的板書提綱。它還應包括:

(1)老師對課本上落後於社會現實的知識進行的更正補充。如黨在政治、經濟理論上的新突破、社會現實的新變化——銀監會設立、國家宏觀調控任務的變化、通貨緊縮到通貨膨脹的變化過程、國家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等等。

(2)自己在預習時難以理解的問題。這種問題因人而異。預習時的難點也是聽課時的重點,把預習遇到的疑難問題記在筆記,複習時多加思考,可使知識掌握得更加鞏固。

(3)老師講課時推導知識的思路和過程。從我們可以學到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

(4)師生在教學過程共同整理總結的知識體系和對易混淆知識進行的對比。如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勞動生產率對價值、使用價值和價值總量的影響;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政體的不同形式等。當然,老師爲了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大家積極思維而補充的具體實例和課本上一目瞭然的知識是沒有必要記錄的。這四個方面其實也是我們聽課的重點。

有的同學說,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麼思考。這點不能急於求成,要逐步培養.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主動思考呢?

(1)注意知識的積累;

(2)增加感性材料的儲備;

(3)學會一些思維方法: 如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等等;

(4)將自己置身於教學情景之(如高一的發展農業,怎麼發展:領導農民 科技人才 其它)。

經過以上過程,同學們的就一定會得到提高。

3.課後及時複習

之所以要及時複習,是學習的反覆性特徵的要求;愛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後慢規律也要求及時複習;及時複習還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複習要着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憶:回憶學習了哪些知識,重點是什麼,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知識的,象過電影一樣。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相互啓發,補充回憶,可以按筆記回憶,也可以按教材綱目回憶。

(2)讀:讀書、筆記,同回憶對照,這樣就不僅加深了記憶而且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

(3)思:把新知識歸納形成一個小系統,讓知識各就各位。然後納入到所學知識的大系統,形成一個知識網絡或知識座標。

三、牢固掌握所學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學說,老師上課講到的概念和原理雖然聽懂了,筆記也記了,但總是記不住學過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對同類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不僅記起來困難,而且只能形成短時記憶,不能形成長久記憶。大家知道學習知識懂是基礎,記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礎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須做到:

(1)運用記憶技巧:

例如,將關鍵詞提煉出來着重記憶,最後將其他詞彙補充完整形成完整記憶。如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的關鍵詞是:調節……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聯想記憶,

做好知識的遷移,知識是有連帶性的,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的新知識是對以往所學知識的新視角、新層面的認識,這時我們不必重新記憶,只需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加工即可。如市場、市場經濟的作用。

再如協同記憶,多種感官聯動,耳聽,眼看,手寫,口唸,效果可能好些。

記憶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學習過程要善於發現和總結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時複習和定時複習。遺忘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時間與遺忘的數量成正比,因此對待遺忘最好的良藥就是及時複習,趁熱打鐵;定時複習,鞏固記憶;經過多次複習後,知識即可成爲長久記憶。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說常用,隨時隨地運用我們所學知識說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價值規律說明鋼材價格的升降。改變學習形式可以使學習更有效率,而且語言要規範、運用政治術語要準確。

(4)正確區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識點。首先要仔細比較這些知識點的異同,找出它們相同和相異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把它們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區分的關鍵詞;整理出比較表,使異同一目瞭然。第三,

把這些知識點放在特定的環境去體會.如在日常生活用的都是價格,只有研究價格的背後時我們才用價值。總之要比較異同,整理異同。

(5)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有的同學常有這樣的問題:對老師上的每一節課都能聽懂,但總覺得知識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學知識之間有什麼聯繫。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所學的知識是科學理論的常識性知識,科學理論是系統化的真理,每一個知識都不是孤立的。知識間的聯繫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從聯繫的程度來看有顯性聯繫和隱形聯繫之分,即有的知識之間的聯繫很明顯就能表現出來,很容易就能表達清楚,如市場經濟與國家宏觀調控、稅收與國家的財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則需要我們透過現象去抽象和提煉或者搭建橋樑、藉助其他知識去尋找。比如遵守市場交易原則與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大產業之間的關係,調整經濟結構與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之間的關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我國的民族政策等。從聯繫的空間角度看,可分爲橫向聯繫和縱向聯繫,橫向聯繫是指平行知識間的聯繫,如課與課、節與節、框與框之間的聯繫;縱向聯繫則是從深度上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繫,如一課或一節包含的知識。除此以外,由於條件的變化,還會在知識間產生其他的聯繫。由此看來,知識間的聯繫是非常複雜的,要想比較熟練科學地駕馭知識間的聯繫,就要掌握髮現知識聯繫、建構知識體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識地自己動手整理知識體系。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是先從課題或節題(心)入手,逐漸細化知識點,認真思考本課或本節爲什麼包含這些知識,它們分別是從什麼角度對本課或本節知識進行闡述的,把能夠準確反映知識間關係的內容用盡可能簡短的詞句甚至用一個詞概括出來,用不同方向的箭頭將知識連接起來,這樣你就可以自己繪製一個知識體系圖,這種知識體系能夠將知識間的橫向、縱向和隱性聯繫較爲科學準確地挖掘出來。如果能經常進行上述工作,就會提高構建知識內在聯繫的能力。擴而廣之,你可以對整冊書包含的內容進行整理和概括,對一個學科的知識形成一個宏觀的認識。

(2)重視一冊書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對本書所學內容的整體介紹。在學習的過程經常把知識置於整體當去認識。要注意知識的積累,自覺堅持用聯繫的觀點來看待知識,能夠經常去尋找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3)理論聯繫實際是政治課的教學原則和重要的學習方法,用所學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在日常生活,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去發現和積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覺用所學知識多角度地認識和分析一個問題。在長期堅持的基礎上可以對同一類社會問題進行概括和歸納,找出解決這類問題一般使用的理論知識,以實際材料爲背景構建一種新的知識聯繫。如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保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活動與成果等。

(4)藉助教參列出的知識結構來理解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繫。但這一方法遠沒有前面的方法好,因爲沒有經過自己消化,拿來主義的東西效果不會太好。

掌握知識體系不但有助於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還能提高同學們的思維能力,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腦海有一個清晰、科學的知識網絡。

四、學會知識運用,掌握解題方法,提高應試成績

有的同學感到,知識背過了,但做題時卻不知如何下筆,成績提高不快。這涉及如何駕馭和運用知識的問題,對知識的掌握不能僅僅侷限於“背過”,要將理解和記憶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想熟練靈活的運用知識,做到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學會建構知識體系和網絡,從宏觀上駕馭知識。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除了在上“紙上談兵”外,應該將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時,注意知識和感性材料的積累。實踐證明,政治學科的高分同學都具有知識廣博的共同特點;

其次要培養理解分析知識的能力。將理解和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提高放在平時,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僅僅滿足於知道知識是什麼,還要知道爲什麼、怎麼樣。要從多層面、多角度理解知識、分析知識、運用知識;

第三要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注重建構知識體系,學會用多個知識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問題,培養辯證思維、發散思維能力。

最後就是學會答題的方法和應試的技巧。掌握一些審題和答題技巧,是提高我們應試能力的重要條件。要想掌握科學的審題和答題方法,就必須要了解政治的題型,如選擇題、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性,都有一個立意心,審題時應先把握住這個心,把握心立意的簡單辦法是對材料進行提煉,找出“誰在什麼條件下做什麼?”立意心的明確可減少答題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針對性。對選擇題來說,審清題幹立意後,可先排除錯誤、無關或重複性題肢,將剩下的題肢與題幹條件認真對應,慎重比較後做出選擇。

解答主觀題,在審清材料的同時,還須明確(1)設問的規定性和要求,共有幾問?限定在哪個範圍內等;(2)帶着設問仔細閱讀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心意思,抓住關鍵詞等;(3)結合材料設問,尋找所需知識的切入點,是考什麼知識點;(4)把理論知識及內容結合材料進行分析或歸納(怎樣體現)、或演繹(怎樣進行)。

同學們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學習方法外,還必須努力做到:

1.努力培養學習知識的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及創新意識。不少人常常以爲創造能力很抽象,離自己很遠。作爲,離創造性成果可能會有一大段距離,但作爲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卻是常見的。充滿童趣的是,在學習,最常見的提問也是。不要小看問題意識,能提問題、發現問題恰恰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有了問題,纔會去思考,纔回去探究,纔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2.積極關注國際國內大事,擴大視野,啓迪思維能力。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平時關心國內外大事的同學,政治考試,特別是高考的成績往往就比較好。這是因爲有了時政熱點的知識儲備,思維會更開闊,而政治考試是不迴避現實熱點的。生活是鮮活的,是不斷變化的,由於教材的穩定性以及時間上的限制,教材對此往往不能及時反映,教材內容存在滯後性的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與現實的脫節。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政治課的過程,關注變化的生活,及時的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補充進來。

3.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提高資訊能力

資訊社會需要有資訊能力的新型人才,資訊能力就是指獲取、分析和加工資訊的能力,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提供資源環境”,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開闊思維,學會將“資訊技術作爲資訊加工工具&rdquo 高歷史;。要利用搜尋引擎,訪問相關網址,學會選擇相關資源。在對大量資訊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對資訊進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養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在小組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總之,學有法則,學無定法。每個同學在學習這個問題上要不斷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而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照搬別人的方法。萬事開頭難,但如果你能夠長期堅持做好上述工作,就會培養一種科學的思維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高政治的基本學習方法

重視科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對學習能力的養成對現在的高生很重要。從這幾年的高考試卷來看,政治越來越側重於理解,純記憶性的東西越來越少,這就要求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學活。儘可能的“學懂”政治,而不是“記住”政治。

1.掌握高政治的基本學習方法

1)預習

就形式而言,預習可以分爲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等。做好預習需要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A.列預習提要、B.做好筆記、C.發現問題、D.持之以恆。

2)專心上課,積極思考

即專心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看、聽、參與等形式都必須動腦,這是衡量專心與否的重要標誌。如果這點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識。

3)課後及時複習

之所以要及時複習,是學習的反覆性特徵的要求;愛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後慢規律也要求及時複習;及時複習還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2.熟練掌握所學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學說,老師上課講到的概念和原理雖然聽懂了,筆記也記了,但就是很難記住。概念和原理是對同類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不僅記起來困難,而且只能形成短時記憶,不能形成長久記憶。學習知識——懂是基礎,記是手段,用是目的。

在真正弄懂的基礎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須做到:A.運用記憶技巧、B.做到及時複習和定時複習、C.多思多用,熟能生巧、D.正確區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識點、E.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3.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要充分認識政治學科特有的價值。政治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它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思維方法,是思維的工具。這是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

要克服學習實用主義的傾向。“需要”是同學們學習的直接和重要的動力。現實狀況是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有的同學不自覺地將學科分爲三六九等,凡高考必須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會下大力氣去抓,哪怕不喜歡也要強迫自己去學,反之對高考不考、或者分值比較低的學科,不管有用沒用,就不願意付出精力去學習,而越學不進去就越感到枯燥無味,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要消除現實生活人們對政治課的誤解。這種誤解主要是由於對政治課的不瞭解造成的。就高的政治課而言,他本身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大板塊。一些人不瞭解政治課的學科體系和價值,本能地把政治課和行政工作或時事政治劃等號,和思想政治工作劃等號,認爲政治課就是說教,只是憑自己的感覺想當然的評價政治課。把政治課教學看成是傳統灌輸,影響了同學們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江蘇省儀徵學2016屆高三《生活與哲學》

江蘇省儀徵學2011屆高三《生活與哲學》

綜合練習 2010.12.4

一、單項選擇題:(66分)

1.我國南北朝時期的範縝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哲學家貝克萊認爲“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含” 高化學。從哲學上看,上述兩種觀點: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B.都肯定了意識是世界的本質

C.前者肯定物質決定意識,後者認爲意識決定物質

D.前者屬於唯心主義,後者屬於唯物主義

2.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這是指:

A.哲學決定時代的發展 B.哲學決定經濟和政治的發展

C.真正的哲學正確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D.哲學促進時代的發展

3.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

A.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B.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C.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D.英國章運動

4、(2010高考·全國新課標卷21)木星是太陽系體積最大的行星,人們對它充滿無限遐想。爲了解木星的形成、進化和結構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援下,美國預計於2011年8月發射新的木星探測器“朱諾”。對木星的科學探測活動將進一步佐證

①人類的好奇、興趣和遐想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直接動力②現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展推動有關木星認識的深化發展③實踐發展提出的客觀需要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根本動力④嚴密的邏輯和精心的準備能確保木星探測實踐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0高考·廣東卷34)關於“學習”有兩種觀點:其一,“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說度一日,習行錯一日;紙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讀盡天下書,將道全看在書上,將學全看在讀上。”這兩種觀點沒有處理好

A.物質與意識的關係 B.實踐與認識的關係

C.真理與價值的關係 D.量變與質變的關係

6、(2010年高考·江蘇卷29)下列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C.欲知山事,需問打樵人 D.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7、(2010年高考·上海卷17)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實踐性是指

A.正確闡明整個世界發展最普遍的規律 B.以改造客觀世界爲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方法 D.以認識客觀世界爲目的

8、(2010高考·福建卷35)某同學在學校感到自卑,影響了生活和學習。老師開導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會產生消極情緒,我們要善於挖掘自身優勢與潛力,積極體驗成功。該同學根據老師的指導,經過不斷努力,逐漸找回了自信。這告訴我們

A.轉變思考問題的角度決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轉化

B.人們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C.調動意識的自覺選擇性是解決矛盾的重要條件

D.世界觀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體驗

9、(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對不同問“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上述問答表明

①“孝”的內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現大體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體現個性 ④“孝”的方式應因人而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2010高考·全國新課標卷22)在創建美好城市的過程,人們以前對老舊基礎設施一律拆除,今天卻有了新的處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廠的老廠房被改造成世博會展館,英國的電話亭被改造成微型圖書館、美術館,美國芝加哥的空鐵路被改造成空花園,荷蘭的舊水塔被改造成舒適方便的別墅。人們這種處理方式變化的哲學依據在於

①觀念創新可以促進事物價值的轉換與創造 ②觀念創新爲事物價值轉換提供了根本途徑

③事物價值的轉換取決於認識的發展性 ④事物價值的轉換依賴於事物屬性的多樣性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高二政治教案 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教案

(一)、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1.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1) 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整體就是整體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體,二者不能混淆。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處於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探究:(1)黃筌爲什麼無法改動吳道子的畫?

(2)如果讓你改動這幅畫,你會怎樣做?談談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1)吳道子的畫是一個整體,黃筌之所以無法改動此畫就是因爲畫食指挾鬼眼是整幅畫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處於畫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從和服務於整幅畫。一旦改動,則失去了其整體的功能。

(2)不改。因爲整體與部分又是辯證統一的。

(2)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同時又是相互作用的。

①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繫,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賴,各以對方的存在爲前提。整體由部分構成,它只有對於組成它的部分而言,纔是一個確定的整體。部分是整體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變化影響部分,部分的優劣也會影響整體。特別是處於關鍵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②整體與部分還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課堂探究:爲什麼說離開了人的身體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

◇探究提示: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繫的,部分是整體的部分。離開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爲部分。手作爲人身體的一部分,一旦離開人這個整體,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了。

◇課堂練習:蘇軾在《琴詩》寫道:"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何不嗚?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詩琴、指頭、琴聲三者之間的聯繫表明( )

A.事物與事物之間是有區別的

B.系統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C.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體功能總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作爲包含關係選擇題,D項說法有誤,應排除。A項不符合題意,題幹強調了三者的關係。B項強調了三者的統一,但與題意不符,故應選c項.

2.整體和部分辯證關係的論要求。

從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內容來看,其方法論應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有兩點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從整沐出發,在整體上選擇最佳行動方案,實現最優目標。像人們常說的,"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就是選擇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說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這點方法論要求主要是強調必須正確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係,反對分裂主義和片面強調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學思想。

◇課堂練習:城市建築不協滴,有些建築個體不顧城市的整體,個性過於張揚,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設規劃,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讓人們有山不見山,有水不見水。這兩種城市給我們的啓示是( )

A.要正確處理主次矛盾的關係

B.要注重量的積累

C.要樹立整體觀念,確定最優方案

D.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答案:C

解析:材料的兩種"城市病"主要是由於規劃建築者缺乏整體考慮,片面強調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從而導致此"病''的發生,故A、B、D項不選,C項符合要求。

(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1.系統和要素的關係及系統的基本特徵。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系統和要素是自然界、社會和運動普遍存在的,任何一個事物都存在着系統和要素兩個方面。系統是由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和系統各有其不同特點。要素作爲整體的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點:第一,個別性、局部性。要素總是整體的一個個別部分,或者是一個個別因素、個體。第二,多樣性、差別性。一個系統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們相互之間有着這樣那樣的區別。第三,不可分割性。要作爲系統構成的單元,相對於該系統來說,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確定性。與整體的結構相比,要素相對不穩定。

系統具有如下特徵:第一,整體性。系統是在要素及其相關性產生的整體,因而它既是對周圍事物發生作用的整體,又是對內高於各個要素並使各個要素從屬於自身的整體。第二,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系統都是有序的組合,因而具有卡目只寸的穩定性。

◇課堂探究:(1)根據木桶和短板的爭論,請你說說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舉出生活的實例,說明榭成事物的內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探究提示:(1)整體與局部是辯證統一的,二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密不可分。

(2)一個班級是由許多個組成的,每個所學都是由各個學科組成的等。

◇課堂練習: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這裏的"一定意義上"的含義應是( )

A.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也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

B.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包括着系統和要素之間的關係

C.這裏強凋了整體、部分和系統、要素的關係是一致的

D.這裏強調了整體、部分與系統、要素的關係有共同點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二組關係的認識,D項說明了聯繫的共性。因此選D。

2.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

◇課堂探究:(1)上述兩種方法包含了什麼哲學道理?

(2)談談你是怎樣學習的,總結出自己的。

◇探究提示:(1)上述兩種學習方法包含了系統和要素的辯證關係。它告訴我們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2)略。

(1)系統觀念爲人們把握複雜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學方法和原則。

第一,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系統優化方法的核心。系統作爲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們對事物的屬性的認識進入到"整體性"的認識,從而開拓了對事物整體性研究的新領域。

第二,有序性原則。有序性原則認爲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關性有一定的規則,而不是雜亂無章的,系統內部都具有層次等級式結構,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 第三,優化原則。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了趨向強化的特徵,

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從而爲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提供各種優化的方案。

(2)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既要着眼於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繫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於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

◇課堂探究:(1)多槳船在性能上是不是其他船隻性能的簡單相加?

(2)馮湛爲什麼能造出性能極佳的多槳船?他運用了什麼樣的思維方式?這樣的思維方式對你有什麼啓發?

◇探究提示:(1)不是。是在其他船隻性能的基礎上趨向強化的體現。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2)馮湛運用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造出了性能極佳的多槳船,他運用了綜合的思維方式。這樣的思維方式的啓發是首先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繫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

◇課堂練習:17世紀70年代以前,幾何和代數都有了相當的發展,但它們是相互分離的兩個學科。笛卡兒對當時的幾何方法和代數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了它們各自的優j點和缺點,主張採取代數和幾何一切最好的東西。他把代數運用於幾何,使圖形的幾何關係在方程的性質表現出來,創立了解析幾何這種研究幾何問題的新方法。解析幾何的發明過程說明( )

A.分析的方法只適應於認識特殊事物,而綜合的方法纔有廣泛意義

B.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p; C.綜合的方法在認識事物的本質規律的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D.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爲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

答案:C

解析:從解析幾何的發明過程來看,是笛卡兒把代數和幾何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解析幾何。這種思維方法應是綜合的思維方式,故應選C項。

本課小結:本課從聯繫的含義人手,首先介紹了聯繫的特徵等世界觀原理內容,又分析了聯繫觀點的方法論要求。特別強調了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高一年級政治學習提綱

一、 前言:

1、 經濟的基本含義:經濟就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所有制基礎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2、 經濟常識的意義:

(1) 瞭解我國社會經濟的概況,明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任務和方向;

(2) 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做有經濟頭腦的人;

(3) 增強法制和道德觀念,自覺規範自己在經濟生活的行爲;

第一課 商品和商品經濟

一、 商品:

1、商品的產生和發展:

(1)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 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就是商品經濟;

(3) 經濟存在的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

(4) 商品經濟有小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三種類型;

2、商品的基本屬性:

(1) 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使用價值;

(2) 凝結在商品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

(3) 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

(4) 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也稱作商品的兩個因素;

3、 商品的價值量:

(1) 商品的價值量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

(2) 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3) 勞動生產率就是勞動者的生產;

(4) 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二、 貨 幣:

1、 貨幣的產生和本質:

(1) 一般等價物就是從商品分離出來,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並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

(2) 貨幣是從商品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2、 貨幣的職能:

(1) 貨幣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

(2)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3) 以貨幣爲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

(4) 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購買手段);

(5) 貨幣在國與國的經濟關係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爲一般的購買手段,用來購買外國的商品;第二,作爲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來平衡國際收支差額;第三,作爲社會財富的代表,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如國際貸款、轉移財產、戰爭賠款等等;

3、 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2) 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叫做通貨膨脹;

三、 價值規律:

1、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表現形式:

(1)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2、 價值規律的作用:

(1) 第一: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第二: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三: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優勝劣汰;

第二課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1、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

(1)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 國有經濟,亦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全民所有(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它是同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

(3)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起主導地位,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4) 集體經濟,即勞動羣衆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它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 我國的農村集體經濟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6)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所有制形式;

2、 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 個體經濟是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佔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的所有制形式;

(2)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第一,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產值佔優勢。公有制產佔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3) 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具體來說,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3、 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 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範圍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社會以勞動爲尺度,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2)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3)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具有必然客觀性;

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1、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1) 狹義的市場是指商品交換的場所,即有形市場;

(2) 廣義的市場就是商品交換關係的總和;

(3) 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4) 作爲社會化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

(5) 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2、 國家宏觀調控:

(1) 國家的宏觀調控是指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

(2) 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1)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爲基礎;

(2)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資本家獲得剩餘價值爲生產目的;

(3) 建設有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又具有自己的特徵:第一,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實現共同富裕爲根本目標;第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一、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

1、 企業及其分類:

(1) 市場上從事交易活動的組織和個人,成爲市場主體;其,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

(2) 企業是以盈利爲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3)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就是企業法人;

(4) 根據企業的經營內容及行業屬性,企業可以分爲工業企業、農業企業、商業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建築安裝企業、郵電企業、金融企業、科技企業等;

(5) 根據企業的所有制性質及有關法律規定,企業可以分爲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個體)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等;

(6) 根據企業的規模,企業可以分爲大型企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

(7) 根據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還可以分爲單廠企業、多廠企業、聯營企業和企業集團;

2、 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

(1) 公司是依法設立的,有法定數額的股東所組成的,以盈利爲目的的企業法人;

(2) 按照我國的有關法律規定,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3)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發給股東的入股憑證,是股東區的股息的一種有價證券;

3、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 所爲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係;

二、 企業的經營者:

1、 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

(1) 我國國有企業的領導體制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堅持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2) 出於企業心地位的企業經營者,只有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之間的關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才能使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取得更大的;

2、 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1) 企業經營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經營的專業、才幹和能力;

(2) 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對企業的生存競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3) 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表現在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保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第四課 產業和勞動者

一、 三大產業:

1、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

(1) 按照人類生產活動的順序和各種行業的性質,可將它們歸結爲三大產業: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是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所有行業的總稱;

(2)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

(3) 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農業的基礎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強;

(4) 面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嚴峻形勢,要徹底改變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的現狀,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

(5) 鄉鎮企業在推動農村經濟快速增長髮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已成爲我國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

2、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1)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工業的主導作用主要變現爲:工業是過密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

(2) 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着這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要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工業;

3、 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1) 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

(2) 在我國,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第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第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TAGS: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