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美術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學問君 人氣:1.99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裏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錶現的對象,透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遊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

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材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衆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遊遊》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魚兒遊遊》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材料”等方法來表現畫面,複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透過彩紙彩泥以及綜合材料來表現畫面,爲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材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資訊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爲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魚兒遊遊》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材料上製作魚兒,鍛鍊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

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遊遊》,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現物象的衝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着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鼠標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裏反覆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製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讓學生戴着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着課件展示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定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學生在無形學會了透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學生:“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現魚兒呢?” “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材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材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學生看着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準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製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繪製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學生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六、課堂評價

1、評魚析魚,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材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

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散文欣賞,擴展延伸

教師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用眼睛欣賞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雙手創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來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賞配樂散文《海底世界》。學生再一次領略到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海底美景,將文學和音樂整合在美術課中,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大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麼去保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讓學生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第六課。它主要是透過對動物的基本認識和對花紋、圖案的觀察進行聯想,經過剪、貼、畫等各種方法爲動物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絢麗的服裝。

《迷彩服》這一課是屬於3年級學段的學習領域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觀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透過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逐步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動眼、動腦、動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想象,充分表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動物和愛好,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收集不同類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透過觀察,充分展開想象,用學過的各種手法(如繪畫、拼貼等)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

3、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本課內容和小學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把如何利用學到的各種手法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穿上絢麗的迷彩服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製作方法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相互原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評比表揚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觀察”、“聯想”、“設計”、“評價”、“拓展”的幾個環節來完成本課。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多媒體出示動物圖畫,森林裏的景物。(教師)

油畫棒、水彩筆、彩色卡紙、動物形狀、毛線和剪刀。(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觀察

1、匯入

孩子們對一些新穎的物體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對一些動物的喜愛非常熱心,爲了使學生快速走進課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匯入:

“小朋友們,快來呀!森林裏要舉辦一場動物聯歡會,小動物們都想穿上一件新穎,別緻的迷彩服參加聯歡會。動物們高興極了,但是它們有些擔心:誰來爲它們設計製作服裝呢?”我想你們一定會願意幫助它們嗎?我想你們一定不會讓它們失望的。(引出課題:迷彩服)

2、在大家設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動物身上的花紋都有哪些特點?這時我用多媒體顯示動物圖像讓學生觀察動物。說說哪些動物是由點.線.面組成的.(課件展示豹子.斑點狗).剛剛是以一組不同的漂亮的點組成的動物花紋,(斑馬)這一組是由流暢的線條組成的,大家看看最後一組圖片有什麼規律?(奶牛)是由塊組成的,也就是不規則的面。教師總結:動物身上的花紋是由點.線.面組成的。

(二)聯想

看完動物的花紋後再來欣賞一下作品:開啟課本上的圖片,討論一下,這些作品是如何表現的?同時找出動物身上哪些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分四人爲一組討論,說出點、線、面的.圖片)口頭表揚觀察仔細的的學生。接下來過度提問:老師這裏有一種給動物們裝上漂亮衣服的特別方法,非常簡單,你們想學嗎?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勤動腦、動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並在交流中獲得各種適合的製作方法來設計一套絢麗的迷彩服,以此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

(三)動手製作

教師板書示範步驟:1、用紙對摺。2、一邊畫動物的斑紋,一邊剪出動物的外形。3合上後便可以剪出(魚的外形)。

老師還幫動物們設計幾套迷彩服,舉例說說蝴蝶和斑馬它們的主色調(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學們,我們的小動物已經等不及了,你們馬上用你們的小巧手爲它們設計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畫(點、線、面),也可以用老師剛纔講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貼在動物的身上(學生討論任選一種)

學生開始製作,教師巡迴輔導: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畫出不同的外形。2、繪畫的學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製作的學生要注意動物的大小,用過的廢紙不要隨地扔。

(四)作品評價

分組評價(自評、學生評、老師評),最後,每組選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貼黑板上,動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五)拓展

大家幫小動物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們一定會感謝你們的。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麼?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怎樣對待這些動物們呢?將你這節課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會有什麼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呢?回去試試看吧!

四、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體現在製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步驟,這樣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先後步驟。我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的新課程標準。這是第五冊實驗教材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總是充滿無限的感慨。這門藝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形式的兒童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歷史的畫卷。從宋代的《瑞陽寶貝》,到清代的《天倫之樂》,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成長,再到解放後奴隸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現形式包括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和攝影。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藝術的資訊,而且爲我們創造了一種情境,一種透過藝術作品來理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境。在那裏,藝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達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給予生活指導和啓迪。鑑於此,我設計了接下來的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潛在的目標

我將表達我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時期的童年生活狀況,透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學會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當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欣賞和理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生活的差異。

(2)瞭解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寫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的困難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的歷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根據知識儲備和理解潛在的三年級學生,並針對發達的特點,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這節課主要採用創建場景的方法,觀察和欣賞、思考和討論,擴展和比較,並使用多媒體課件,一個受歡迎的教學形式的小學生,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意願,把枯燥的講解變成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理論

在藝術作品欣賞中,形象是出發點和關鍵。在這門課上,我讓學生積極探索,主動提出問題,透過討論解決問題。作爲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走進作品,瞭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教學過程承運

1、遊戲介紹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們邊唱邊玩“丟手帕”的遊戲。遊戲結束後,每個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並讓一兩個同學向他們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設計是爲了創造一個場景,利用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從而爲進一步瞭解童年鋪平道路。)

2、初步的經驗和欣賞要求

老師總結了孩子們的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樂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獨特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童年畫面。多媒體將課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訴我你最喜歡的畫。

這樣,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審美場景,對自己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小組學習,交流審美經驗

(1)根據學生喜愛的作品分爲六組。

(讓學生掌握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鋪平道路,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透過志願分組)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準確把握,說教材。

《千變萬化的帽子》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八冊第14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帽子的種類和用途很多。除了有遮陽、保暖、美觀的作用外,有的可以顯示職業和身份,還有的可以保護頭部避免或降低來自外力的傷害。古今中外的帽子文化更是值得探究的。本課教材的學習要求是:用紙製作各種帽子,而不涉及這方方面面的內容。對 這些內容,可以留待課後拓展。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課文的特點,擬定本課教學的整體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彩紙製作立體的帽子。

2、鼓勵學生展開聯想,設計各種不同造型的帽子。

3、體驗製作作品過程中的樂趣。教學重難點:

a、重點是:把平面的紙透過折、剪、貼成立體的帽子。

b、難點是:設計各種不同造型的立體帽子。教學安排:一課時(本說案爲第一課時)。

二、有機滲透,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基於課程標準要求,就第一課時設想以下幾種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創設平等和諧的環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也表明創設與學生心境相匹配的情景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機,所以在新課一開始我就透過讓學生戴上自己心愛的帽子創設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和教師一起欣賞各種帽子的圖片。

2、問題討論法。問題討論法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摒棄了傳統教學教師形象的束縛,加大了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的密度,有助於問題的深入,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問題,同時又爲學生創設了寬鬆的學習氣氛。

3、引導觀賞法。這是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爲貫徹這一教學目標,在欣賞各種各樣的帽子圖片的部分和欣賞同學們作品的部分,我將用實物展示,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

三、自主創新,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努力創設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透過本課教學着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能力:

1、學會質疑問難。“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有助於啓發學生思考的潛能,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

2、積極思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爲同學解惑。

3、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育心理學指出:“合作、交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蕭伯納也曾說:“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交換了還是一個蘋果;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了便有了兩種思想。”美術課中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體驗到製作作品的樂趣。

四、優化結構,說程序。

如果說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那麼我認爲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成功的關鍵。這一課時的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1、情景創設,啓發談話,直接匯入課題。

2、欣賞、實踐探究新知。(1)師生簡要交流一下帽子的用途。(2)帶着問題欣賞帽子圖片。①帽子的基本造型。②帽子的裝飾特點。

3、交流觀察和欣賞圖片而得出的結論。

4、請學生提出待解決的問題,由會的學生進行解決。

5、教師適時地拿出該基本型製成的帽子,讓學生觀察。

6、作業要求。

7、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帽子,教師巡迴指導。

8、交流展示------帽子展示會

9、課堂小結及課後拓展。板書設計:帽子展示會(四周是幾頂造型特別的帽子-----學生作品)課件設計:包括課題、各種帽子的圖片、帽子的基本型、帽子的製作步驟。(詳見四年級美術《千變萬化的帽子》幻燈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本課例出自湘版小學美術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課《彩雲衣》。我將從教學理念與思路、教學過程、學法教法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 教學理念與思路——重新分層、合理配置

分析教材時,我就遇到了一個“攔路虎”。原教材中活動一的學習內容是:欣賞各種各樣的服裝,選擇書上的一套服裝圖片進行顏色搭配的練習,這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不大,因此課堂的結構可能會顯得過於鬆散,密度不夠。而在活動二中既要學習款式的設計、又要學習花邊和二方連續紋樣的製作,還要完成一套服裝的繪畫作業,內容又太過於密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新課改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教材進行合理調整和靈活調動,讓學生層層有進展,處處有成功,處於積極學習狀態。

因此我把活動一,即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調整爲:欣賞服裝,學習款式設計和色彩搭配,用剪貼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一套服裝設計。

相應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認識身邊的設計藝術—服裝設計,瞭解中國服裝文化。

2、能大膽設計服裝款式,剪貼裝飾,體現創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3、體現合作精神,在競爭中體會學習的愉悅感、成功感。

認識、設計、剪貼服裝是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而第三條在知識教學的同時,也關注着學生的情感體驗。

其中,重點是學生能掌握設計、剪貼服裝的基本方法,練習色彩搭配。

難點在於學生的設計大膽、表現創新。

二、教學過程

在上述教學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1 欣賞激趣。用一場動感十足的服裝秀激發學生興趣,匯入新課

2 觀察發現。觀察各種類型服裝,總結服裝設計的幾個要素

3探究學習。在遊戲中主動探索,發現規律,掌握方法

4合作應用。四人一組合作完成一套服裝

5評價展示。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

三、學法教法

1 學法

在這裏,我將學法列於教法之前。因爲,新課改的核心目標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一堂課上學生怎麼學,不正是我們最應關注的問題嗎?這節課上學生的學法可以概括爲: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具體表現在:

1、 參與選擇。在欣賞觀察環節,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目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想看什麼,我聽你們的。”學生意識到,在這堂課上,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欣賞現代服裝讓學生認識了奇特的款式,古代服裝讓我們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而少數民族服裝的裝飾圖案神祕而美麗。這樣學生很快總結出服裝設計的幾個要素,即款式、色彩和裝飾,從而達到了認識、瞭解服裝的目標。

2、 參與發現。在開始探索環節,我給了學生一個難題:“你能剪出這件衣服來嗎?”學生爲難之

際,我出示了這件衣服的剪影,學生髮現,原來它的衣領和衣袖都是半圓形。我又出示了它的一半是什麼形狀,學生馬上恍然大悟,一位同學自告奮勇上臺,成功地剪出了這件衣服的形狀。

3、 參與探索。孩子們是這樣說的:“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纔會明白。”在設計上創新是本課的難點。怎樣去突破它呢?我的辦法是,讓學生自己來!在我設計的一個讓衣服“72變”的小組接龍遊戲裏,學生勇敢地嘗試把這件衣服變成各種各樣的款式,有變衣領的,有變衣袖的,一張彩色紙在各組間傳遞着,學生覺得既緊張又有趣,並不時爲自己的創意開懷大笑,當最後一款服裝成功完成時,課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學生領悟到:設計款式的要決,就是將衣服的不同部位進行形狀上的改變。難點,就這樣被學生親手突破了。

透過全程參與,主動探索,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學生在作業中才能創意迭生、充滿童趣。

2 教法:

一堂課上學生的有效學習,自然與教師的教法密不可分。我採取的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實例演示

1 創設情境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真切感知到的東西,學生纔有激情去創造。因此,我播放“服裝秀”的短片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出示異彩紛呈的服裝給學生一場視覺盛宴;張貼精美的範作引來他們的驚歎;設計頒獎典禮給學生競爭的動力。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激情,又爲創造奠定了基礎。

2 實例演示

實例演示的目的在於以點帶面,啓發點撥。服裝色彩的搭配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選取這件衣服作爲實例,有意貼上一張相同顏色的圖案,學生馬上發現了問題,並挑選了一張與之對比鮮明的紅色圖案。還有在討論上下裝的組合問題時,我出示了幾件作品,讓學生思考:哪一件最適合與這件上衣相配套呢?最終我們選擇了顏色和款式都最配套的長裙來組合。學生從中領悟到了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提高了審美能力。

縱觀本課,我做了兩個嘗試:一是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二是力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思維。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學的輕鬆、有效。這堂課讓我體會到,在新課改下的美術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最重要的是教者自身有創新意識和改革的勇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童年總是充滿着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成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現形式涉及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資訊,更爲我們創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透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啓迪。童年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透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透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童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爲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透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爲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童年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抓住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做鋪墊,透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表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成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爲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女兒》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爲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爲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如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透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着來體會,另外,讓學生透過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如,國畫、年畫、油畫及雕塑的不同特點,爲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成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遷。

(透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學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透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透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學生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着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學生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透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繫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學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小學美術課《童年》說課稿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誰畫的魚最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九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爲欣賞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徵,透過欣賞農民畫讓學生學會用對比的方法表現一條大魚。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透過觀察魚的外形、色彩、花紋,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徵,能大膽的作畫,畫出一條大魚及魚身上美麗的花紋

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魚的形狀和特徵,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難點:如何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魚畫大。

四、教學方法

本着“高效課堂,快樂教學”的理念針對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點以及本課特點,課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在本課我運用的教法有:情景匯入法、直觀教學法、指導觀察法、啓發想像法等;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造。

五、教學過程

欣賞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課的教學中。(直觀瞭解魚的形態各異;感受自然的美。)

講授新課

(一)首先透過圖片分析魚的外形結構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麗的魚,分析魚的外形,花紋,色彩,先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條小魚爲什麼,讓學生自己發現小魚的各種外形,花紋和色彩。

(三)接着讓學生思考如何在紙上畫一條大魚,出示兩條一大一小的魚,透過對比發現哪一條更適合,透過圖片對比讓學生更直觀的發現應該怎樣畫一條大魚?接着我示範如何畫?採用邊示範邊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作畫的步驟。

(四)接着出示一條更大的魚,再這條大魚的對比下我的魚就顯得小了,讓學生初步的瞭解對比。並讓學生思考如何將老師畫的魚變大?透過欣賞農民畫家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可以透過對比的方法添加小魚和人將大魚襯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優秀學生的作品賞析,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海底繪畫比賽,將評選出最大最美的魚。

在評講環節,我讓學生做評委並評選出優秀評委,一是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讓學生在點評的時候學習借鑑其他學生優秀的地方。

最後讓學生投票選舉出本次比賽最大最美的魚,並頒發獎品以此作爲鼓勵。

六、小結

小結的部分我依舊透過欣賞海底世界的錄像來結束本科的教學,一是將學生從比賽創作中拉回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好朋友魚兒。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XXXXXX》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X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體會XX的意義,形成XXXX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知識目標: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XX,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XXXXXX。

教學難點是:XXXX合理性和協調性。(將XX巧妙的設計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欣賞XX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XX”這一環節,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XXXX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XX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XX,爲後面設計XX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透過體會XX的意義,懂得珍惜XX,引出本課課題—XX

(二)引導啓發 瞭解XX 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 瞭解XX”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透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着出示一組有錯誤的XX,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透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X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衆不同的表面。透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 製作XX 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XX”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 評價XX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XX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透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國的印染工藝歷經千年,生生不息,獨樹一幟,鮮明的色澤,簡潔質樸的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本課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課。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繫,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爲媒材,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豔,變化生動活潑,呈現四方連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本課既能提高兒童學習美術的愛好,又能與傳統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既把自己學到的,頭腦中積累的圖案形成學有所用,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有關的美術知識和民間傳統藝術。

2、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爲目標。在愉快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開發智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根據小學中年級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新課程提出的新理念,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瞭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

(2)把握染纈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的變化與韻味。

(3)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確立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啓發多種摺疊方法,染製出色彩鮮明,圖案漂亮的手帕。

難點:折法多樣,色彩搭配合理。

4、說教具學具預備

根基教學內容的需要,本課需預備以下教具學具:

教具預備:花手帕實物、花手帕範作、教學錄像等。

學具預備:紙、麻布、絲綢、包裝布、顏料等。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學法分析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練習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啓發學生回憶並交流自己所把握的一些基本摺紙方法,和對色彩的搭配的熟悉,爲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學本課我主要採用了“探究法”、“討論法”、“參觀法”、“評價介紹法”等教學方法。採用“探究法”、“討論法”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教師發下的範作進行探究、討論,互相啓發以獲取製作方法。爲了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客觀、更全面的進行自我評價,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快樂,我採用了“參觀法”和“評價介紹法”。

2、學法分析

在學法上我採用“憶一憶”、“看一看”、“想一想”、“染一染”、“擺一擺”、“自主探究”、“論一論”、“制一制”、“評一評”的方法完成本課。首先,讓學生回憶所熟悉的花手帕錄像,讓學生欣賞,並思考這些花手帕有什麼異同之處,使學生對不同款式的花手帕有個初步的瞭解後,再啓發學生想一想如何製作款式多樣的花手帕,並讓學生自己動手染一染,擺出來展示展示,接着發下範本讓學生自主探究其製作方法,組員互相討論,透過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創作能力,然後動手製一制,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最後評一評,提高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分爲6個環節:引題激趣——發現方法——嘗試表現——創作表現——評價交流——拓展小結。具體如下:

1、引題激趣

課一開始,我現場迅速的表演了一個浸染紙巾的遊戲,佈滿誘惑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演,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我想:一堂成功的美術課,首要的一點應該是使孩子們對所學的新知識具有濃厚的愛好,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只有學生有了學習愛好才能積極參與。

2、發現方法

緊接着,我問:“老師是怎樣製作這塊花手帕的?”透過小魔術,學生便能很快得出結論:摺紙——染紙——開啟。進一步質疑:“在染的時候,我是怎樣做的?”順勢小結浸染這一基本方法,讓複雜的教學過程變得簡單、直觀。

3、嘗試表現

(1)、染法

首先,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出示一張實物花手帕,再一次把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猜一猜,議論,透過欣賞浸染、點染相結合的作品,開闊學生在很輕鬆的氛圍中把握知識。學生透過嘗試,感受了不同方式的染法產生的豐富的色彩及圖案的變化與韻味。

(2)、折法

我先出示幾種基本折法的圖案,讓學生先分小組嘗試模擬,然後討論摺疊的染制的方法。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4、創作表現

在經歷了多個環節對染紙藝術的瞭解後,學生已經急不可耐了。他們愉快地開始了,臉上都樂開了花。我也成了“客人”。學生把握了學習方法,就如同鳥兒學會翱翔,遨遊天空,自己嫺熟地進行創作設計。

5、評價交流

我主要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1)、自評。讓學生髮現自己作品的閃光點。

(2)、互評。讓學生們在共同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師評。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有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

6、小結延伸

(1)、延伸:“課將盡,但趣無窮”,展示不同的材料(出示實物:皺紋紙、麻布、包裝布等。)以及染紙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下,不單只是學習,把握技能,還要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學有所用。

(2)、總結。將染制的書籤作爲小禮物獎給優勝組。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爲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透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工程部工作總結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爲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20xx黨建工作總結髮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爲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透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透過觀察,幼兒既形成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爲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爲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爲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