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數學《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9W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數學思想方法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進行詳細說明。

小學數學《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說課稿

教材分析中的思考

一、編排順序對比引發的思考:

人教版: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蘇教版: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北師版: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

青島版:加法結合律、加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

思考一:先學習交換律還是結合律?

前三版教材都是先學習交換律,從易到難?爲什麼青島版教材要先學習結合律,是不是先學習難的結合律,積累活動經驗,簡單的交換律就直接放手驗證?

思考二:先學習加法運算律,再學習乘法運算律;還是先學習加乘交換律、再學習加乘結合律?

北師版先學習交換律,因爲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之間本質的意義都是一樣的,同理結合律也如此。

二、探究流程對比引發的思考:

北師版:呈現一組算式,觀察算式—仿寫算式—解釋規律—表示規律—應用規律

蘇教、人教、青島:具體問題情境引出實例---舉例驗證—歸納概括—應用規律

思考三:先抽象再具體、還是先具體再抽象?

我想,先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便於依託已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更好地理解運算律的意義。爲了將這一點做得比較充分,我覺得在讓學生舉例驗證時,可以舉一個到兩個這樣帶有現實背景的問題,做更進一步的補充。

學情分析中的思考

本單元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是在學生掌握了四則計算和混合運算順序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運算律,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算,掌握運算技巧,提高計算能力。

思考四:學習運算律的意義是什麼呢?

學習運算律的目標是更好地理解運算,掌握運算技巧,提高計算能力。但學完運算律進行應用,尤其是進行簡便運算時,卻是學生最易出錯、老師也最頭疼的時候。學生往往看到怎樣計算怎樣簡便的要求,就胡亂往一起湊。這個難題不僅僅是這一單元,它會持續到後面的整個簡便運算中。這時運算律的學習非但沒有幫助更好地運算,反而成了一個累贅。那我們學習運算律的意義是什麼呢?看來,解決好運算順序與運算律間的關係,就是運算律教學的一個難點。

思考五:怎樣處理運算順序與運算律之間的關係?

運算順序是關於運算的一般規則,運算如果不遵循運算順序的一般規則,將會導致錯誤的結果。運算律雖然改變了運算順序,但運算結果並沒有改變,使一些運算變得簡便合理,這就是算式的等值變形。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給學生關於“運算”的一個整體認識。最終的學習目標,是既可以遵循運算順序,按部就班地進行運算,也可以根據運算律尋找更加合理簡便的運算途徑。

這樣說來,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運算律的意義,以便於更好地應用運算律,就是運算律教學的重點。

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思考

思考六:本課教學蘊含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教材安排了“引出一個實例——對類似實例的探究---在衆多案例中概括--用符號表達”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充分經歷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的過程,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

那麼在教學加法結合律的過程中,就要讓學生充分經歷這樣的過程,同時要引導學生回回顧整理這樣的過程,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並把這樣的經驗積極運用到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

帶着上述這六個問題的思考,我進行了教學設計,下面做以簡單介紹: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匯入

從學生生活出發,由學校建設新校綠化,需要購進樹苗和花苗爲題。

讓學生觀察資訊,自由提出數學問題,交流。此時重點抓住其中兩個數學問題:1.一共購進多少樹苗?2.一共購進多少花苗?

(設計意圖:用學生身邊事情引入新知,給運算律的學習提供了現象背景。)

(二)探究新知

1、加法的結合律學習:

(1)學生自主解決問題1

學生會出現以上兩種不同算法,讓學生交流說明是怎麼算的?說清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對比以上兩種方法,你發現有什麼相同和不同?明確:一個是先算……,另一個是先算……。但不管先算哪個,這兩道算式的結果是一樣的,即:(56+72)+28=56+(72+28)。

(這裏出示線段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列式方法不同,因爲解決的

同一個問題,所以得到的結果相同。根據等式,結合題目,引導學生找到等式兩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加法結合律。

(2)學生自主解決問題2

同樣的'獨立完成的方法來解決問題2,交流同上,節奏稍快。(這裏出示線段圖)

1.

2.

3.

4.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感知兩種列式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爲發現規律積累素材。同時根據等式,結合題目,再次引導學生找到等式兩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語言表達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加法結合律。)

(3)觀察、猜測,舉例驗證

根據上面的探究,得到這樣兩個等式:

(56+72)+28=56+(72+28)

(80+88)+112=80+(88+112)

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兩道算式的兩邊,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小組討論。

說一說左右兩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麼?

(這裏,其實就是溝通運算順序和運算律的聯繫,所以這個環節的引導交流非常重要)

引導學生總結出:

相同點:都是三個數相加;和相等。

不同點:運算順序不同。

此時,老師用猜測的口吻說:那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會是這樣的呢?這會不會是一個規律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此時學生有的猜測行,有的猜測不行。出現爭論,老師適時地引導:只爭論沒有信服力,講究科學,就要用事實說話。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讓學生舉例驗證,然後全班交流。教師板書幾個,問學生還有嗎?能寫完嗎?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所有的算式都表達出來?

學生可能會想到用符號、字母或文字表示。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出加法結合律。

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加法結合律。(這裏可以用條形圖把加法結合律表示出來,給學生以直觀感知)

(4)舉例解釋,進一步理解意義。

你還能找到生活中的事例,解決問題的算式也存在這樣的規律嗎?

(意圖:豐富加法結合律的現實背景,感受它們的客觀存在,進一步確認所發現的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既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因爲前一個單元正好學習的字母表示數,所以肯定有孩子想到。此時難點突破,老師適時點撥,你看字母不僅可以表示數、表示數量關係、還可以表示等式。在這個由具體算式逐步符號化的過程中,使用字母表示數這個單元的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延伸。透過數形結合的方法,直觀的演示加法結合律,這就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對加法意義也有了更深的瞭解。)

(5)練習:

(69+172)+28○69+(172+68)

155+(145+207)○(155+145)+207

(45+36)+64=45+(□+□)

560+(140+70)=(560+□)+□

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進一步溝通運算順序和運算律的聯繫)

(6)小結學法,遷移指導

剛纔在研究加法結合律時,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發現規律的?(完善板書:觀察——猜想——驗證——結論)在下面的數學問題中,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去進一步學習。想不想嘗試?

2、加法的交換律學習:

花了這麼長時間去研究加法的結合律,學生經歷了完整的觀察-猜測-驗證-結論的研究過程,不完全歸納總結出了加法結合律。有了這樣的學習的經歷,學生在下面的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會有意識來應用,所以我們在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採用充分放手、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設計了一個學習單。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此學習單,在交流的時候,重點交流:爲什麼加數顛倒位置,得數還相同呢。學生可能僅從算式出發,不會表達或者理解不夠深刻,此時老師透過數形結合的方法,直觀的演示加法交換律,這就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兩種規律學習完,引導學生回顧剛剛學習的兩個規律,想一想他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學生可能發現相同點都是加法的運算。區別是一個是兩個數相加,一個是3個數相加;一個是交換加數的位置,一個是加數位置不變而透過不同的結合方法改變運算順序。

其實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我們都不陌生了,想一想我們在哪裏見過他們?出示加法驗算的例子,喚起孩子的已有的認知經驗,加深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

以上是我們團隊對《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一點粗略的見解,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