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秋天的懷念》課文初中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9.09K

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裏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涌進不少觀賞紅葉的遊客們。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秋天的懷念》課文初中說課稿 ,歡迎閱讀。

《秋天的懷念》課文初中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聚賢中學的何小豔。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具體程序如下:

一、走進文字,潛心研讀——說教材

《秋天的懷念》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歌頌“濃濃的親情”;閱讀訓練的重點是“根據文章特點,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理解重點語句,認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是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全文以“看花”爲線索,透過回憶三十年前的往事:母親忍受着病痛和我的壞脾氣、第一次提出看花被我拒絕、第二次提出看花我同意後的欣喜、母親病故,以樸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神態、動作描寫,表現了母愛的深沉厚重,也對生命和生存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本課充分詮釋了單元主題,加深了學生對親情的感悟。

本課教學設計爲兩課時,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

二、以人爲本,關注學生——說學情

七年級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學生對本文涉及的母愛已有了一定的體驗和理解。透過自主閱讀,能夠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之情,能夠感悟母親堅強的人生態度、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以及對兒子的影響。但是,課文的字裏行間是怎樣表現母親的堅強、母愛的深厚?母親帶給了兒子怎樣的影響?課題“秋天的懷念”又有着怎樣的內涵?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生深入學習並感受。

三、走進語言,關注精神——說理念

基於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以讀爲本,以情感人,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四、以學定教,明確目標——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學段要求、教材特點、學生實際,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所做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我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學會本課字詞、理清課文脈絡、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在:

1、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抓住課文中人物的細節描寫,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

2、品讀重點詞句,感悟母愛。

3、理解課題“秋天的懷念”的內涵。

4、引導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探詢母親遺囑中“好好兒活”這句話的意味深長。 教學重點:

課標指出:第四學段的閱讀要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引導學生研讀文字,推敲關鍵詞句,從中感悟蘊含在字裏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

教學難點:根據學生實際,我將教學難點確定爲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獲得“好好兒活”的啓示。

五、優化組合,營造和諧——說教法學法

爲了有效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堅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原則,採用啓發引導、朗讀感悟、想象感悟、創設情景等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詞析句,感悟文字背後的內涵。

在學法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討論、彙報交流、朗讀感悟,給與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與發展自我的舞臺。

六、提前預設,直觀展示——說課前準備

1、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字、充分領悟,走出文字、拓展閱讀,課前我給學生準備了史鐵生的《合歡樹》片段、《我與地壇》片段、《有關廟的回憶》片段。

2、爲本課製作了多媒體課件。

七、以讀爲本,情動課堂——說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在第二課時中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

開課伊始,我出示《合歡樹》片段,讓學生初步感受母親的“苦”,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他的好多文章都表達了這份感情,比如今天我們的這篇——秋天的懷念。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第一課時學生讀文字的基礎上,我爲學生設計了閱讀的幾個層次:正確——流利——有感情,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的閱讀水平並選取句子讀一讀,總結出要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緊接着指導學生讀出課題的韻味。隨後一句“現在我們就走進課文,品品課文中文字的味道”,引導學生明確了本文的學習重點。

透過第一課時的閱讀,學生明確了課文三次提到看花,第一次沒去成因爲“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露無常”。引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時的心情: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他會——(把眼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媽媽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不,我不去,我可活什麼勁)。從中體會出作者的喜怒無常、活得沒勁。承接這一組句子我讓學生大膽想象,補充課文中的這個句子: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

作者活得如此之苦,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哥哥、妹妹,面對他這副樣子,你會怎麼做?(此處創設情境讓學生“勸”的過程,就是他們思想成長的過程,同時也爲後面進一步體會母親毫不張揚的愛埋下伏筆。)在學生髮表完意見後追問一句:怎樣做更合適呢?讓我們看看母親是怎樣做的吧。進而重點體味母親的做法。

如果有學生讀到“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撲、抓”,體會母親要撲下去的是兒子想去死的念頭,要抓住的是兒子好好兒活下去的信念,讓學生把這些珍貴的體驗送進文字中去,讀出力量;抓住“忍”,體會病入膏肓的母親忍住的是“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忍住的是兒子的病帶給她的打擊,忍住的是兒子的抱怨,忍住的是兒子砸玻璃、摔東西等暴怒無常的脾氣。進而體會到母親的“苦”,但活得如此之苦的母親,“有沒有看着看着北歸的雁陣突然把玻璃砸碎?(沒有)有沒有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把東西摔向牆壁?(沒有)”這就是母親的忍,再次讓學生把體會到的感情送進句子中去讀。

如果有學生讀到“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一切恢復沉靜,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悄悄地”,透過去掉這個詞談體會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理解、關心、細心,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怕兒子傷心連說話都小心翼翼。學生每體會出一種感情就讓學生把這種感情送進文字中去讀出來,以讀促悟。

感受“母愛”、感悟“咱娘倆的好好兒活”是本課的重點,在前面這一環節充分研讀文字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母親的堅強、理智,進而引領學生探究“好好兒好”的內涵。

在這一環節的品詞析句中,我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動作描寫,以多種形式分別讀出母親的辛苦,讀出母親的隱忍,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大愛。

(二)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重點研讀文章第4、5、6自然段。引讀:鄰居們——(全班同學把課文寫母親母親臨終前的話讀出來,直到最後一句),抓住: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引導學生感悟省略號裏沒說完的話究竟是什麼?(好好兒活)進而引出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樣“好好兒活”?讓學生自由讀文章第六自然段,小組合作討論或自己思考他們究竟懂得了該怎樣“好好兒活”,透過彙報交流,引導學生“穿”過菊花的表象,借菊花“淡雅、高潔”等體會到人活着的各種滋味,從而引出作者明白了應用怎樣的行爲走出這“好好兒活”。在此基礎上再次引讀“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他還會把玻璃砸碎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還會猛地把東西摔向牆壁嗎?”再一次地讓學生創作“看着窗外的樹葉‘刷刷啦啦’的飄落,我————”,與前文形成對照,體味作者的變化。 史鐵生透過三十多年的感悟,他說文字更能表達他的心,在這裏出示他的《病隙碎筆》中的一段話,進一步讓學生感悟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進而向學生推薦《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伴着哀傷的音樂學生誦讀、教師引讀這些文章的片段,走出文字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感悟作者在母親去世以後的“好好兒活”。再走進文字引讀課文最後一段:又是秋天——引領學生回過頭來探究“秋天的懷念”懷念的究竟是什麼?學生有了前面對母親的品讀,明白了懷念的是一次又一次想讓他去看花的母親,懷念的是母親給他的“好好兒活”的信念。

(三)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

課標指出:第四學段的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們透過品悟文字的韻味,嚐到了這一家人的人生韻味,那麼,他們家的這件事,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暢所欲言。隨後總結:我們讀書不光要讀出文字的味道,還要讀出自己的思考;不光要感悟別人的“好好兒活”,還要思考自己的“好好兒活”。讓學生用一個詞、一句話說出學了這篇課文後他對“好好兒活”的思考。隨後引出“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個“我倆”應該變成“我們”,朗讀這句話,引領學生說出:面對自己的家人要——;面對自己的老師要——;面對自己的朋友要——等等。總之在今後的人生之中,不管遇到多大的打擊、困難、挫折、失敗,我們——(生: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作業設計:

學完這課,我設計瞭如下作業:

1、必選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自選作業: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寫一個人物片段。

以上的教學設計,將語言文字聽、說、讀、寫、思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力求達到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力求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八、凸顯過程、深化內涵——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我直觀簡潔地板書關鍵詞語,即簡單又展示了教學環節。

秋天的懷念

娘倆

我倆 好好兒活

我們

九、審視課堂、總結提升——預設反思

在所有教學流程、預想環節都順利完成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強的地方是:

1、朗讀指導還有待加強。課堂有較有質量的品讀,但少有質量的朗讀。

2、對文章的分析鑑賞,過分注重了母親這一角色,對“我”這一形象的感悟有待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