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秋天》初中語文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92W

一、教材分析

《秋天》初中語文說課稿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爲“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爲“緯線”,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2。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教法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1。誦讀法。《秋天》繪寫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用精闢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意味深長。學習這首詩,引導學生在反覆吟誦中體會三幅畫面組合成的流動又整合的詩意氛圍。

2。聯想想像法。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全詩以“秋”爲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每一句詩都是一幅詩意的畫面,學生透過對意象及組合的想像聯想,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比較閱讀法。將狄金森的《秋景》與課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的共同處比較鑑賞,使學生對詩歌的內容、情感、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四、學法分析

1、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2、說學法

我認爲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要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其中我把教學的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背景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突出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更是洋溢着歡樂的季節)

提及秋天,我們會自然聯想到碩果掛枝、糧倉滿溢、農人慰心的笑容。的確,秋天是一個成熟和收穫的季節,因爲土地是真誠、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是秋天用收成證明着播種者的品質;秋天又是寬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腸去孕育勃勃生機的滿園春色。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繪寫出了秋天的風彩,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秋天》,體味動人的秋魄。(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爲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學生聽朗讀錄音,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學生自讀與賽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4、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四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1、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2、學生研讀全詩,說出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並談出理由,逐節品析詩歌的意境美。

3、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4、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爲主,教師輔助引導爲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透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0分鐘)

這個環節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五)拓展延伸(5分鐘):將下面這首詩與課文比較,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國)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慄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着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豔紅的輕紗。

我不願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說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六、課堂小結

《秋天》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裏的各個意象和諧統一,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到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爲。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只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少年心事當拿雲”同學們請用你稚真的手筆,繪寫出人生的七彩畫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燦爛、更富有詩意的境界。

七、課後練習

閱讀文段,完成1~7題。

落葉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並不大的。春天的日子裏,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也各有別。沒有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裏,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裏,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丰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裏看它,感到溫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間的鳥夫妻,它們停在葉下歡唱,是它們給法桐帶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生了歌聲的清妙?

③法桐的歡樂,一直要延長一個夏天。我總想,那鼓滿着憧憬的葉子,一定要長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葉子並不再長,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來,寒傖起來,變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峋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軟婀娜,用手一折,就一節一節地斷了下來。

④我覺得這很殘酷,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葉,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想: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綠的歡樂,爲什麼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來年的春上,法桐又長滿了葉子,依然是淺綠的好,深綠的也好。我將歷年收留的落葉拿出來,和這新葉比較,葉的輪廓是一樣的。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裏長上來,凋落的曾經那麼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們並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如此而已,法桐競一年大出一年,長過窗臺,與屋檐齊平。

⑦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的命題的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着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於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於它: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望來年的新生,它纔沒有停滯,沒有老份,而且標在天地空間里長成材了。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是從_______、_______和神韻三個方面來描寫春天的桐葉的。

2。根據上文,回答第④自然段“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片,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一句中的“往昔的回憶”所指的內容。

3。根據上文,回答第⑦自然段“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一句中的“往日的哀嘆”所指的內容。(可用原句回答)

4。綜觀全文,概括寫出“我於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的原因。

5。本文題爲“落葉”,但作者卻用許多文字描繪“春葉”,這樣構思有什麼作用?

6。本文以桐葉作爲抒寫對象,描寫了桐葉由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的過程,伴隨着這一過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經歷了由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的變化。

7。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全文所要揭示的中心意思。

參考答案:

1。色彩(顏色)姿態

2。春天桐葉的歡樂和可愛。

3。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綠的歡樂,爲什麼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4。法桐不管是榮是衰,都能“快樂到來,歡樂又歸去”,在榮衰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5。描繪“春葉”是爲寫“落葉”蓄勢,透過“落葉”與“春葉”的對比揭示文章的主題。

6。繁盛(繁榮、繁茂)凋落(凋謝、凋零)繁盛(繁榮、繁茂)喜愛(喜歡)哀嘆敬仰(讚歎)

7。生與死、榮與衰相互更替促成生命發展,應平靜地對待榮衰得失。(或:世間萬物正是尋求着“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八、板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