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有關高中音樂說課稿錦集8篇

學問君 人氣:5.1K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高中音樂說課稿錦集8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 對大綱、教材與教學目標的分析與把握

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重在啓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

本課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鑑賞》中的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中第十五節《貝多芬》。這個單元主要探究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一共有兩首,分別是《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重點是透過學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及內涵,瞭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啓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同樂曲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根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感知能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能夠會唱《歡樂頌》的音樂主題;並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

(3)情感目標: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加強學生對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及貝多芬精神的認識。

要達到這些目標,單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必須貫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須透過教材引導學生組織學習,構建比較全面紮實的知識結構。

二、教法設計概要

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是音樂教育和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而音樂是聽覺藝術,因此,要堅持以聆聽爲主的教學原則 ,在音樂鑑賞活動中不但要聽辨音樂的變化,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辨別力、表現力和理解力,瞭解音樂表現的方法手段,培養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和體驗。爲此,本課教學將結合運用調查法、啓發法、分析法、比較法、合作法等授課的基本方法。

三、學法設計概要

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1.在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時,運用體驗、探究、合作等學習方法,啓發學生在對音樂形像與音樂情感的體驗中充分展開想象,建立一定的音樂思維空間。

2.在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面,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識灌輸和單一的講解。

3.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包括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相關資訊,做到會提出問題、能分析問題、善解決問題,增強與他人間的協作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過程。

四、教學過程概要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環環相扣的教學模式進行。

1.課題引入:

⑴.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並選出內容表達正確選項:

a、又名《熱情奏鳴曲》

b、該曲表達的是一種含蓄、優美的情感。

C、以歌頌爲主題,曲調莊重舒緩,輝煌燦爛。

d、此曲如莎士比亞的名篇《暴風雨》一樣,也是表現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大無謂精神的。 ⑵請同學選出《第23鋼琴奏鳴曲》的作者:

a、莫扎特

b、海頓

C、貝多芬

d、巴赫

[設計意圖]:透過聽辨音樂和選擇答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並引出課題《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2.講授新課:

⑴講新課之前,先請幾位同學把我們上節課要求大家針對以下問題收集的相關資料給大家展示一下。

a、貝多芬的生平簡介;

b、貝多芬創作的作品分類;

c、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音樂主題;

d、試舉例,說說貝多芬創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組代表介紹)。

[設計意圖]:透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課外收集相關資料,不僅調動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而且可以培養自主研究學習的良好習慣,爲其學習音樂、喜愛音樂,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奠定基礎。

⑵剛纔在“貝多芬創作的作品分類”這個問題裏面,我們說他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等等。那麼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把什麼是奏鳴曲、奏鳴曲式、交響曲這三個問題,集體探討一下並掌握概念。

[設計意圖]:採用共同學習、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單一的知識灌輸和講解。

⑶完整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回答該作品體現了貝多芬怎樣的偉大思想?

[設計意圖]:有了以上的音樂知識做基礎,着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

⑷分段鑑賞,聽辨後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聲音色的變化,在表達情感,增強藝術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形式及情感的辨別能力和理解能力。

⑸學唱《歡樂頌》主題,體驗合唱情緒與表達的感情。說說它對你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方面有什麼啓迪?

[設計意圖]:透過體驗合唱情緒,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作品的風格及內涵,啓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同合唱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⑹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在學唱的同時,感受4拍子的節奏特點,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並嘗試指揮合唱《歡樂頌》主題。

[設計意圖]:透過課堂實踐活動,達到遷移知識,延續創新的目的。

3.拓展與研究

對比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響曲》、《小步舞曲》、《命運交響曲》片段。說說有何異同點?

[設計意圖]:透過對比欣賞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片段,認識古典主義音樂的共同特徵及三位作曲家的個性特徵。

4.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並對“樂聖”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較全面的瞭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穫。大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一些挫折與困難,如何正確的面對這些挫折、困難?或許你已經從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當中,得到了一些啓示??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與挑戰。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爲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爲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瞭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瞭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爲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並儘可能採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鑑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並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透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匯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透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透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爲內化爲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後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透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爲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爲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鑑賞課教學中,儘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課教案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爲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作活動,讓鑑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透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3、瞭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着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二、走進非洲音樂

(一)、非洲音樂---鼓

1、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非洲讚歌》片段

(1)、討論:這段音樂中最主要的伴奏樂器中什麼?

(2)、認識非洲鼓:課件一:展示各種非洲鼓,瞭解非洲鼓的豐富的形狀特點。

課件二:展示非洲鼓的各種演奏姿勢和音響特點。非洲人持鼓的方式很多樣,擊鼓的手法也很多,從而奏出不同的音響和效果。

(3)完整欣賞《非洲讚歌》,學生任選一種敲鼓的動作與姿勢跟隨音樂的節奏模擬鼓聲。

2、教師總結: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被稱爲非洲傳統音樂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於音樂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徵,或者用來傳遞各種資訊。在非洲,鼓既是音樂又是語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樂器無法比得上的。

設計意圖:透過聽一聽、看一看、動一動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非洲鼓的特點及簡單的演奏手法。同時使學生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同時在非洲民族民間舞蹈中,學生還體驗了非洲人民優美、古樸的舞姿;奇異的裝扮和色彩,反覆、呼應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強烈的音樂震撼力。

(二)、非洲音樂----節奏

1、欣賞非洲音樂《鼓舞》。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體驗節奏特點。

(1)、討論:你能模仿出這段音樂中出現最多的幾組節奏嗎?。

(2)、請幾位同學用鼓敲出音樂《鼓舞》的典型節奏。

(3)、教師總結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及典型的節奏型。並以課件展示節奏型。

2、節奏模仿:學習幾組典型的非洲音樂節奏。

設計意圖:透過聆聽、模仿等體驗活動,讓學生能親身體驗非洲音樂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獨特的魅力。

(三)、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

1、欣賞非洲歌舞《凱特舞》。

(1)、討論:畫面中人們歌與舞僅僅是爲了娛樂嗎?從這段歌舞中,你能體會出人們內心怎樣的情感?

(2)、討論:在非洲,音樂除了娛樂,還具有哪些功能?

2、學生交流對非洲音樂社會性的理解,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

3、學唱主題旋律。引導學生以一人領唱衆人和的呼應歌唱形式,感受非洲音樂的歌唱特點,體會非洲人民樸實無華、沒有旋律的起伏,只有崇敬自然的反覆音節的吟唱風格。

4、教師總結:音樂不僅僅有娛樂性,還有其社會性與宗教性,這一特點在非洲音樂中尤其突出。在非洲,人們認爲音樂不僅能讚頌人,還可以讚頌神,不僅能驅魔祛病,還能通靈祭神。人們常常跳着奇異的舞蹈,哼唱着古樸的旋律共同進行部族的的情感交流與祭禮活動。

設計意圖:透過非洲歌與舞的欣賞,使學生能理解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感受音樂攝人心魄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同時透過簡單反覆的旋律模唱,讓學生體會非洲音樂的旋律特點。

(四)、非洲音樂----情境模擬

1、活動安排:把學生分成四小組。每一組分置二隻鼓,讓學生在5分鐘內創編出心目中的非洲音樂和音樂場景,創編可以是非洲節奏的模擬,也可是非洲舞蹈的表演,還可以是非洲的生活情境的某一片段。要求:有鼓聲。

2、創編表演:請每一組同學各自表演創編的非洲音樂,並請其他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表現了非洲音樂的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改變高中音樂課單一的欣賞與分析,開展學生的音樂創作與律動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把認知行爲內化爲基礎技能實踐活動。學生的律動與創編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

(一)、非洲音樂與踢踏舞

1、欣賞踢踏舞片段。

2、討論:這種舞蹈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它借鑑了非洲音樂的哪些特點?

3、介紹踢踏舞:上一世紀二十年代是非洲黑人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了美國這塊移民大陸上,這些民間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傳統吉鼓節奏的影響,音樂節奏豐富多變、舞蹈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自娛性,開放性和挑戰性。

(二)、非洲音樂與爵士音樂。

1、欣賞爵士音樂《空虛布魯斯》

2、請學生描述所瞭解的爵士音樂。

3:討論:爵士音樂與非洲音樂的共同特點。

(三)、課後探究:

1、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樂,你還了解哪些音樂形式受非洲音樂的影響?

2、新時代的非洲音樂:請學生用課餘的時間瞭解新時代的非洲音樂延續了傳統非洲音樂的哪些風格及特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非洲音樂的文化價值,同時透過欣賞和分析使學生理解、尊重並熱愛非洲音樂文化,開闊學生的欣賞視野。

四、小結部分

教師語:非洲音樂是最樸實無華,最真純的音樂,其豐富多彩和變化多端的節奏,是世界音樂的寶貴資源,人們常說,非洲是節奏的故鄉,非洲音樂的節奏帶給世界音樂許多靈感。讓我們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結束我們課堂中對非洲音樂的探索,我相信課後每一位同學都會對非洲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探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叫徐超,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優美與壯美,下面我將從八個方面闡述我的說課: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優美與壯美》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音樂的美》的第一課,本單元透過大量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從優美、壯美、崇高美、歡樂美、悲劇美和喜劇美六個基本範疇中體驗音樂的美。本節課主要內容包括欣賞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鋼琴獨奏曲《夜曲》以及《國際歌》,這幾首樂曲的選擇突出了音樂作品中優美與壯美的不同感覺,對於培養學生音樂鑑賞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 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並且在中學階段掌握了音樂技能的學習,但他們還缺少音樂理論知識的深化,對音樂的美還初步侷限於流行歌曲的“好聽”和“不好聽”,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理解優美與壯美的內涵,從感性欣賞上升到理性欣賞是本課的主旨。

三、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的目標

感受理解《牧歌》、《國際歌》美的不同

2、 能力目標:

正確區別優美與壯美這兩種不同審美範疇的音樂作品,初步具有對音樂的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3、 情感目標: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進他們音樂文化的興致

四、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本課內容實際及對學生髮展的需要,確定本節課重難點如下: 重點: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音樂的優美和壯美的風格特徵,理解他們的內涵。 難點:能夠準確的辨析感受出音樂作品所屬的音樂美範疇

五、 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法: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注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主要運用引導、練習、對比法。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將採用合作討論練習等學法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也體現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六、 教學過程

1、 情景匯入

播放學生比較熟悉的《天鵝》和《紅軍不怕遠征難》片段,讓學生談談這兩首音樂帶給他們怎樣的感受,老師肯定學生的答案後進行總結,引出書中音樂美的概念及介紹,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樂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本節課的距離,更好體會到音樂美的不同。

2、 新課講授

1) 多媒體播放一段草原風景畫,提問:這組畫面帶給你怎樣的視覺感受,如果讓你爲這組畫面配上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音樂作品,這樣

的設計是運用了美術的視覺感,音樂從視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要比聽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更快、更直接,從而爲後面的教學作一個很好的鋪墊,啓發學生從音樂的語言要素方面思考,隨後讓大家閉上眼睛欣賞無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賞過後,讓學生說說《牧歌》帶給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提問學生了解肖邦嗎,有同學知道夜曲這種題材嗎,學生回答後教師講解夜曲題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聽《夜曲》片段,請學生說說感受,繼而引導學生從音樂元素方面進行分析作品的風格特點,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後教師從旋律、速度、 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總結優美的特點引導總結。

2) 教師結合歷史知識介紹《國際歌》創作背景,並在多媒體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學生從創作背景體會出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設計是透過歷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隨後聆聽《國際歌》,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品風格,隨後老師從旋律、速度、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引導學生總結壯美的特點,總結後學生隨多媒體再次欣賞《國際歌》並跟唱,體會作品情感。音樂的美是透過聲音來抒發情感的,透過聆聽學唱和音樂語言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壯美的音樂特點,初步感受與優美的異同。

3) 總結本課,透過音樂要素對優美和壯美進行比較

七、 佈置作業

1、 課後欣賞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片段

2、 欣賞民族管絃樂《彩雲追月》主旋律,並要求能唱出《彩雲追月》主旋律。

八、 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做到突出重點、安排得當,樂曲欣賞和圖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現在多媒體上。

1、 牧歌

優美的特點:溫柔、平和、純淨、細膩、詩情畫意

2、 國際歌

壯美的特點:剛勁、果敢、勇猛、粗狂、鏗鏘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教具: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曲、古詩《春江花月夜》的歷史背景及藝術價值,提高學生對中國音樂文化精品的審美,評價能力。

2.透過古曲、古詩《春江花月夜》的對比欣賞,研究詩樂《春江花月夜》在藝術表現上的異同之處。

3.透過《春江花月夜》詩樂欣賞,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重點難點:詩樂《春江花月夜》藝術性比較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教師:

今天我們繼續中國音樂文化欣賞之旅,利用網絡欣賞中國音樂文化精品——著名的詩、樂作品《春江花月夜》,課前我看到許多同學按要求積極的進行了初步欣賞實踐,非常好!現在能不能請同學說說古往今來人們對這兩部作品有哪些較高的評價之詞?(聞一多先生稱之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孤篇橫絕竟爲大家”,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下面老師爲同學們演奏這首樂曲其中的旋律,請問我演奏的是曲中的是那一段?(江樓鐘鼓、主題)(教師演奏《春江花月夜》主題旋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代表着人生歷程中的五個重要良辰美景,可以想象詩樂作品取名春江花月夜是多麼富有詩意。這兩部作品之所以流傳百世,就在於作品表現出的意境是那麼的幽美深邃,那麼這兩部作品之間有沒有聯繫?他們在藝術表現上有什麼異同之處?對他們做一個比較如何?

二、授新課

1、*初步欣賞《春江花月夜》《夕陽簫鼓》相關音響作品(全曲欣賞、片斷欣賞),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題旋律。初步瞭解十個片斷。

*《春江花月夜》唐詩參考資料預讀,解決生字難字。

*《春江花月夜》樂譜對照音樂初步欣賞。

*中國民族音樂“魚咬尾”、“換頭合尾”的含義?

藝術實踐任務:

全班同學分成5個小組,建議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藝術實踐,也可另定藝術形式。上課時由課代表主持,進行15分鐘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組表演時可合在一起)。

文學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詩朗誦或吟唱(3分鐘以內)。

音樂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歌詞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鐘以內)。

書畫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陽簫鼓》書畫作品3副(上課時帶來)以上,上課時請一位同學即時書寫“春江花月夜”五個大字(3分鐘以內)。

舞蹈家小組:

完成創編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鐘以內)。

歷史學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靜態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組造型,可用道具(3分鐘以內)。活動策劃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創意(3分鐘以內)。

教師:(音樂起)同學們,對於詩樂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賞比較到此暫告一段落,從大家展開的熱烈探討中,可見同學們對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賞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作品創意、藝術實踐交流板塊,請各組同學做好準備。歡迎**同學上臺主持。

*各組同學交流《春江花月夜》相關藝術實踐、創作交流。

*老師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樂圖畫與同學交流。

*最後師生全體在《春江花月夜》音樂聲中

齊聲朗誦唐張若虛詩《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齊唱主旋律。

學習小結:課堂師生學習小結,課餘音樂學習安排。

教師: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同學們藝術實踐表演的成功。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是在積極主動、互相協作、實踐創新、交流的氛圍中進行的,大家從兩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詩含樂韻,樂融詩情的音樂文化特點。也更加認識到中國音樂特有的韻律美,濃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及中國音樂的博大精深,老師今天也受益菲淺。對於《春江花月夜》,對於中國音樂,值得欣賞學習研究的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課餘的音樂學習總結能夠更加成功。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音樂與舞蹈是親密無間的姊妹藝術,在教學過程中,舞蹈技能的學習固然是需要的,而音樂感知、體驗及綜合藝術素養,也不可忽視。由於本課是高中選修模組《音樂與舞蹈》的第一堂開門課。面對學生舞蹈基礎的參差不齊;面對大部分同學沒有接觸過舞蹈而產生的距離感,因此,激發學生舞蹈學習的興趣和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成了本課的首要任務。而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舞蹈的意義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繼續求知的慾望。

2、教學內容

(1)欣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千手觀音》等優秀舞蹈作品。

(2)芭蕾基本手位組合訓練。

(3)創編實踐《天鵝湖》主題音樂。

3、教學目標

(1)透過對比、視聽相結合的欣賞方法,讓學生了解舞蹈作品的風格和音樂對舞蹈的重要作用。

(2)體驗音樂節奏和音樂旋律與舞蹈律動和舞蹈動作歌唱性的完美結合。

(3)舞蹈技能學習及舞蹈創編實踐,同時注重對學生音樂感知及綜合藝術素養的提高。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舞蹈技能學習及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

難點:激發學生舞蹈學習的興趣,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

二、說教法

藝術教育應以審美爲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爲出發點,以發展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修養爲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這是我構思整堂課的指導思想。本着這個原則,本課將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對比式教學:音樂節奏和音樂旋律與舞蹈律動和舞蹈動作的對比。

2、示範教學:教師舞蹈動作示範。

3、啓發式教學:貫穿整堂課的教學。

4、多媒體教學: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視、聽、學有機結合,達到最好效果。

三、說學法

要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首要的任務是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因此這節課將讓學生積極實踐、積極探索,讓學生在活潑的氛圍中調動起學生繼續求知的慾望。

1、對比法:透過對比,感知音樂節奏和音樂旋律與舞蹈律動和舞蹈動作的內在聯繫。

2、討論分析法:學習中積極參與討論分析,在討論中總結新知識。

3、實踐法:透過實踐掌握舞蹈技能。

四、說教學程序

各教學環節之間是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緊密聯繫的。

匯入新課——音樂與舞蹈的結合——芭蕾基本手位組合訓練

——創編體驗

五、說課件

以教材爲主,參考資料爲輔,用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方式,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欣賞體驗作品,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資訊和資料,至於結論性的東西則必須由學生來總結。

目的:是爲了課型更靈活,課堂氣氛更活躍,起到輔助手段的作用。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內容來自人音版八年級第三單元《浪漫旋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A大調鋼琴五重奏鱒魚》是舒伯特在1819年根據他創作的一首同名歌曲改編的,它也是舒伯特最著名,最成功的室內樂作品。作品採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鋼琴的編制,打破了室內樂重奏曲多爲四樂章奏鳴套曲的傳統模式。在結構上他採用的是主題+五次變奏+結束段

的變奏曲式,舒伯特運用器樂的各種特點與手法,將原歌曲中所表達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刻畫與描述。《A大調鋼琴五重奏》又稱其爲《鱒魚五重奏》,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會被奸詐和邪惡所害,同時藉助於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其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說目標

1、引領學生了解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風格及特點,懂得黑暗終將過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2、熟悉《鱒魚五重奏》的主題旋律,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特點。引導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及表現手法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3、能初步瞭解室內樂、變奏曲式的音樂知識,嘗試用所學的變奏手法進行變奏練習。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及表現手法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2、運用所學變奏手法進行簡單的變奏編創。

三、說教法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只喜歡流行音樂,而對古典音樂卻不知如何去欣賞,所以教師的引領很重要。

爲了讓學生更加直接形象地瞭解作品,幫助學生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和感受變奏曲、五重奏的知識,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實行五多,即多聽、多看、多唱、多思、多辨。具體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視覺圖象法:展示五種樂器的圖片,讓學生對這些樂器有初步的印象,熟悉各樂器的音色,爲後邊的聽辨音樂作好鋪墊。

2、多媒體輔助----視聽結合法:爲了加深學生對這首變奏曲的瞭解與記憶,我利用電腦課件和教學平臺,把幾個變奏分別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們討論其變奏手法,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後邊加入聽辨音樂的環節,打亂變奏順序,提高了學生的聽辨能力。

四、說學法

本課爲專題欣賞課《鱒魚》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的內容是認識歌曲之王—舒伯特,瞭解什麼叫藝術歌曲,學唱歌曲《鱒魚》。本節課作爲第一節課的延伸,重點是瞭解室內樂及變奏曲的相關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組去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風格與特點,從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並能用所學的變奏手法進行變奏練習。

五、教學程序

一、首先,教師彈奏鋼琴變奏曲《卡農》匯入:

提問:你知道這首曲子的名稱麼?你能聽出它採用的什麼曲式結構麼?

用這首曲子匯入是因爲它是一首通俗的鋼琴曲,大家較熟悉,能夠拉進古典音樂與學生間得距離。同時它也是一首變奏曲,能爲後邊變奏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新課教學

1、首先複習歌曲《鱒魚》,讓學生隨伴奏唱詞,引出課題。熟悉音樂的旋律,爲後邊聽辨幾個變奏作準備。

2、介紹室內樂的音樂知識並出示樂器圖片,介紹鋼琴五重奏裏的五樣樂器: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瞭解其聲音特徵。

(室內樂:又稱之爲重奏樂,17世紀起源於意大利。近代室內樂指每一聲部都由一件樂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聲部人數的多少可分爲“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樂器分爲“銅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見的形式是絃樂四重奏,分別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組成。)

3、簡介作品後分段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1)結合書本,瞭解樂曲結構及各樂段主奏樂器。

(2)播放主題,學生按照課件打出的譜例,跟隨主奏小提琴哼唱主題旋律。

(3)欣賞變奏一至變奏五。學生分成五個小組各自完成老師提前佈置的任務。(問題提前下發)

教師作爲嚮導提示引領學生欣賞,聽後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來回答問題。

變奏一:主奏鋼琴使音樂發生了什麼變化?誰在和鋼琴對話?鋼琴和小提琴是怎樣造出歡快、跳躍的情緒的?(音樂情緒變得歡快、跳躍。像是小提琴在和鋼琴對話。鋼琴音色明亮、主題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連音。)

變奏二:誰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營造了什麼意境?(小提琴的演奏最爲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詳、愜意。)

變奏三:教師提示:請你跟唱主題,別讓它溜走!主題的情緒變得怎樣?(陰沉、有些壓抑)哪件樂器促成了這種情緒?(低音提琴)是誰拉扯着你離開主題?它表達了怎樣的心情?(是鋼琴,快速的演奏,顯得很焦急。)

變奏四:將你的心貼緊音樂,你聯想到了什麼?找出造成恐懼情緒的要素。(我彷彿看到了漁夫拼命攪渾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鱒魚在逃。ff的強音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d小調)

變奏五:說說你此刻的心情,音樂是怎麼告訴你的?(傷感)

4、欣賞結束段,體會作者的創作初衷。

教師:雖然歌曲中敘述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但舒伯特還是意猶未盡地寫下了結束段。他想借助結束段的情緒告訴我們什麼呢?(黑暗終將過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5、復聽:變奏一、變奏四,體驗音樂要素的變化在變奏中的作用。

(1)聽變奏一,請學生用手勢及圖形譜的方式表現情緒中的跳躍性,感受音樂要素的改變爲樂曲帶來的變化。(主題移高八度、鋼琴明亮的音色,絃樂器六連音的琶音伴奏)

(2)聽變奏四,請學生用動作表現強音的節奏。(由D大調轉爲同名小調d小調,強力度,節奏上有較大的變動。)

6、師生共同總結: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變奏手法。歸納“變奏”的概念。

(由代表基本樂思的音樂主題及若干變奏所構成的曲式,稱爲變奏曲式,變奏中最初的呈現並作爲以後變奏所依據的原型部分,稱爲變奏的主題,其後的各次變奏依次稱爲變奏一、變奏二、變奏三……結構圖式爲A+A1+A2+A3+…常見變奏手法:改變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種裝飾音;改變音色、速度、力度、節奏、調號等。)

7、完整欣賞由巴倫博伊姆——帕爾曼——祖克曼——杜普蕾——梅塔五位大師演繹的全曲。(出生在以色列的帕爾曼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痹症,是被公認爲“小提琴的帕瓦羅蒂”、“輪椅上的小提琴家”,獲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正是帕爾曼配樂的。)

三、學習檢測

師打亂順序播放《鱒魚》的五個變奏片段,讓學生判斷當前播放的音樂是變奏幾,考察學生的記憶力。

四、實踐與創作

學習了變奏曲,你能用改變節奏、節拍的方法將下面的旋律寫成一條變奏曲嗎?試試吧。(學生提前分好的五個小組創編兩個小變奏,學生寫完後教師作簡要點評,指出優缺點以便以後改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C

115 5│665—│

五、小結:

先請學生自由發言談本課的收穫。

教師:舒伯特—音樂是生命之聲,音樂是生活之源。

在今天的這堂課中,我們初步感受了“變奏”,探索了音樂要素在變奏中是如何展現魔力的。如果說舒伯特總是帶給我們幻想,那麼這些神奇的變奏則爲幻想插上了翅膀。願你用實踐豐滿你的羽翼,我期待着與大家共同分享!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選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級音樂鑑賞課本第二十八節。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爲: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高中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定的。

⑴知識與技能:蒐集、閱讀相關知識,認識國歌作者聶耳並知道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及高尚品格;初步瞭解20世紀30年代左翼音樂運動對我國新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

⑵自主欣賞、主動探究、合作創造等方法:在愉悅中感受與體念音樂,能主動地投入到本課的各項音樂活動中,並透過學生的主動欣賞和積極創造,來提高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充分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⑶過程與方法:透過教師所創設的情景及運用舉例分析、感受、體驗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作品情感內涵,體驗到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標:透過聆聽《金蛇狂舞》和《畢業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積極樂觀向上的信念。

基於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分析聶耳的兩部音樂作品《金蛇狂舞》和《畢業歌》

【教學難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感受作品內涵,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說教法和第三方面說學法上面談談。

二、說教法

選用舉例、聆聽、比較、自行分析、小組討論、交流看法、情感共鳴等分析作品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最後我具體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爲爲四個環節:

情景匯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情景匯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㈠情景匯入(5-8分鐘)

⒈放映20xx年國慶節北京天安門升旗儀式視頻片段,起立唱國歌。

①國歌每個學生都要會唱。大、中、小學的重要集會要唱國歌,引導學生思考唱國歌時要注意什麼?

②情感教育人們唱起國歌,就會居安思危,想起祖國過去受侵略受壓迫的苦難,想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鬥爭,就會激發愛國主義精神。我校每週一早上都要升國旗,在這莊嚴、神聖的時刻卻會看見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在升旗過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國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學甚至還手插在口袋裏,不行注目禮,東張西望或交頭接耳。唱國歌是師生表達愛國感情的一種神聖行爲,奏唱國歌時應莊嚴肅立。我們不僅要學會唱國歌,而且應該唱的準確,唱的有情感。

㈡聶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鐘)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聶耳的資料,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㈢作品欣賞(25-30分鐘)

⒈賞析《金蛇狂舞》

①聽由民樂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紹作品。思考:談談你想到了什麼場面?心裏激起了什麼情緒?

②學生回答思考題

③教師補充:樂曲是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變創作的民樂合奏曲,表現了歡慶的節日場面,描繪的是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在歡慶端午節賽龍舟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聶耳於1934年親自指揮並灌成唱片。聶耳將樂曲定名爲《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師:金蛇和狂舞個指什麼?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後競賽的場面

④介紹“螺絲結頂”概念:“螺絲結頂”是一種旋律寫作手法,他將歌(樂)曲中的某幾個樂句採用逐漸刪減、收縮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的效果。師:大家看,這種句子越說越短,最後只剩下一個音在音樂中就叫“螺絲結頂”;一問一答就是“對答呼應”,這是我國傳統的創作手法。這部分樂曲運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把龍舟比賽你追我趕、交替前行的場面寫活了。

⒉欣賞《畢業歌》

①《畢業歌》創作背景;這首歌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於1934年。該片講述的是“9.18”後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畢業前他們歡聚一堂時唱了《畢業歌》。影片結束時又再次響起,起到了提示主題、號召有爲青年走上救亡戰場的作用。由於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爲廣大羣衆,特別是青年學生所熱愛,在我國革命鬥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②學唱《畢業歌》。請學生當指揮,全班齊唱。

㈣總結討論(3-5分鐘)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編創作的一首民族器樂合奏曲。

樂曲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⒉《金蛇狂舞》運用了螺絲結頂的發展手法來發展音樂。

⒊《畢業歌》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我們不僅欣賞聶耳的優美作品更應欣賞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並代代傳唱!

我衷心的希望,透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爲孩子們心中花朵,讓他鋪滿孩子們的人生道路,散發出不絕的芬芳!

我的說課到處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題目是欣賞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本課是《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全一冊)96年版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音樂中第二節器樂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樂課本》中,馬思聰的《思鄉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優秀代表。引導學生對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瞭解,有助於欣賞他的作品。從而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從內容、風格上進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賞。該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作爲中學生很有必要去欣賞它,同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1)知識目標:透過欣賞《思鄉曲》,學習瞭解其演奏樂器--小提琴:曲作者馬思聰;作品的曲式與風格--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標: 透過欣賞《思鄉曲》,使學生從情感上願意聆聽,並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馬思聰其他作品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3)德育目標:透過音樂作品的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能正確地感受、體驗、理解鑑賞音樂,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確立依據:(1)以大綱爲綱,以教材爲本,以教參

爲指導。

(2)注意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發展學生智能,使學生全面發展。

(3)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音樂,落實德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A、重點:透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及音樂情感上的變化。

B、難點: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審美評價。

確立依據:《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獨奏曲,透過一把琵琶把戰爭的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形象。從列營、吹打到得勝回營每一情節都極具寫實性。音樂藝術主要是透過聆聽來獲得感官上的欣賞,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變化。此曲爲標題性音樂,易於被學生理解和參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爲更好 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教材的加工重組及補充拓展:

A.重點難點的調整:

重點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內容以外,又增加了一點學生更深層次瞭解曲作者愛國之情、思鄉之切

的可貴的思想品質,這也正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培養的青年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優良品質,正符合我校德育實驗四情之一的愛國情教育。

B.補充、拓展教材:

《思鄉曲》的創作素材取材於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甚至樂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採用《城牆上跑馬》的旋律作主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首歌作爲提高學生視唱能力的一個手段,即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識。

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和校園網查找作曲家的相關資料,在教師引導下采用記者答辯會的形式來介紹曲作者的生平,作爲課堂內容的補充和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2、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所使用的教學模式是參與__體驗的教學模式。程序是: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爲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階段,以鑑賞美爲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爲特徵,將內在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理論分析:以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爲主要形式。活動的過程是情感、認知和行爲協調的過程,是學生身心協調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

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1)音樂欣賞法;(2)演示法;(3)練習法。

教學流程;

(1)匯入:教師拿一把小提琴。設定的問題是誰願意上來運用以往的知識經驗持琴、演奏? (激發興趣,喚起參與願望)

(2)放一段音樂。問題是聽了這段音樂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區不同,力度不同,聽後會有何 感受?學生反饋。

(4)教師運用力度對比演唱此旋律會產生什麼樣 的聯想。師聲互動。

(5)點出課題《思鄉曲》以上部分給學生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願望的機會。

(6)簡介作品:1)樂曲以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爲基本素材 ,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風格。

2)此曲採用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寫成。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了我國民間音樂中常用的變奏手法。可謂中西結合、洋爲中用的成功嘗試。

(7)學習小提琴。由學生結合實際介紹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點。教師歸納補充。

(8)學唱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知識拓展,透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情感體驗,知識技能遷移。

(9)介紹曲作者;先由一位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向學生介紹,然後採用答記者問的形式來介紹馬思聰,教師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0)完整欣賞《思鄉曲》透過聆聽,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學生用手勢(食指)表示第一變奏,用兩個手指表示第二變奏, 用三個手指表示第三變奏,學生專着的聽,並做出相應的反映,最終透過對比學生明確樂曲的曲式。

五、說教學手段;

本課教學手段將採用課件和錄像。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 空間、 宏觀 、微觀的限制,視聽結合,形象直觀,如實地傳輸、儲存和再現資訊,大大提高了資訊的傳輸速度,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揮高水平教師的作用,使音樂教育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