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音樂說課稿合集6篇

學問君 人氣:5.26K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高中音樂說課稿合集6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一)教材內容:本節內容是人音版的第14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鱒魚鋼琴五重奏》

(二)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詩《鱒魚》,創作了聲樂作品《鱒魚》,旋律輕鬆、活潑,頓音記號和連續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形象地表現了鱒魚在水中的靈巧形態。《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變奏曲,充分運用音色、速度、力度、調性、節奏等對主題進行變化,細膩地再現了故事情節,形象而生動。

主題:小提琴的演奏舒緩,小鱒魚的生活平靜、悠閒。

第一次變奏:鋼琴在高音區主奏主題,絃樂器的襯托,表現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鱒魚的活潑、愉快。

第二次變奏:中提琴演奏主題,鋼琴與之遙相呼應,小提琴以六連音的和聲華彩來伴奏,描繪小鱒魚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戲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變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鋼琴快速、激烈的音響都預示着危險即將出現;但龐大的主題音樂與快速的伴奏襯托出鱒魚的單純、無辜。

第四次變奏:音樂色調突然變暗,鋼琴地六連音的反覆,小提琴、中提琴與之相呼應,大提琴、低音提琴則奏出裝飾的低音部,音樂更顯得緊張不安,示意漁夫無情地闖入小鱒魚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鱒魚遭遇不幸。

第五次變奏:主題由大提琴奏出,其他樂器伴奏。音樂充滿了惋惜和嘆息,表現出作者對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

結束段:活潑、輕快地小快板,主題旋律再次出現,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輪流演奏,鋼琴聲部也再現出歌曲《鱒魚》的半奏音型,與開頭相呼應。

(三)教學重、難點:對於《A大調鋼琴五重奏》這樣寓意深刻的作品而言,其欣賞應當以培養興趣愛好爲主,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風格與特點,從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教材的特點,我認爲了解變奏曲式和室內樂作爲本節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把變奏曲式作爲本節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目標:

1 .能夠熟悉《鱒魚五重奏》的主題旋律,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瞭解。

2.結合欣賞音樂作品,初步瞭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

3.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去獲得對變奏曲式和變奏方式的瞭解,對作品中所塑造的音樂形象的認知,對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從而較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4.在聆聽《鱒魚》第四樂章時,能分辨各種提琴的音色。

二、教法、學法:我將採用的教法是:

1、引導法:對每一個變奏主題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逐步瞭解變奏的作用

2、比較法:透過和另外一首變奏曲的的比較,啓發學生對其比較。

三、學法:

1、觀察法:利用課本上的譜子及樂器圖表,觀察其每段主題的演奏不同之處。

2、體驗法:學唱主旋律,再聆聽在其之上的變化。

四、教學程序:

1、課堂引入:先是讓學生在屏幕上觀看《鱒魚》歌詞並聆聽《鱒魚》這首歌曲,瞭解這首歌曲的講述內容,並熟悉歌曲的主旋律,可先學唱一下這首歌,因爲將要學習的《鱒魚鋼琴五重奏》是在這首歌的旋律上改編的,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講授:接下來是講解《鋼琴五重奏》的創作背景,作曲家舒伯特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詩《鱒魚》,創作了聲樂作品《鱒魚》,旋律輕鬆、活潑,頓音記號和連續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形象地表現了鱒魚在水中的靈巧形態。《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變奏曲,充分運用音色、速度、力度、調性、節奏等對主題進行變化,細膩地再現了故事情節,形象而生動。 本節課只聽他的第四樂章。帶問題聆聽,這首鋼琴五重奏和剛纔聽的那首《鱒魚》歌曲有什麼不同。

3、欣賞鋼琴五重奏《鱒魚》。

(一)完整聆聽:1、師:同學們,舒伯特還創作了一首《鱒魚》鋼琴五重奏,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的第四樂章。邊聽邊思考兩個問題:主題出現了幾次?有哪些樂器在演奏? 2、完整聆聽,並請學生邊聽邊用手勢把主題出現的次數示意出來。

3、認識變奏曲式。在學生關於主題出現了幾次的討論中,發現主題雖然共出現7次,但它們跑來跑去、變來變去的。有了這個發現,老師把音樂的結構寫出(主題 + 出現五次+ 結尾),並簡單介紹變奏和變奏曲式。

4、認識鋼琴五重奏。在回答第二個問題後,老師介紹鋼琴五重奏,使學生認識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五件樂器演奏。意圖:完整聆聽時,透過兩個問題和手勢示意,使學生思想高度集中,在初步聆聽、討論中,認識鋼琴五重奏和變奏曲式。

(二)分段聆聽:1、看誰耳朵靈。 以音色分小組,第一小組代表鋼琴;第二小組代表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小組代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由學生從5個變奏的樂段中挑選樂段聽,要求在欣賞的過程中,當聽到你們組代表的樂器出現,就請舉手表示,主題在哪個樂器組,就請該組把手舉過頭頂,看誰的耳朵最靈敏。

2、找變化。 (1)在變奏樂段的音色聽辯後,老師請學生對這一變奏樂段和原來的主題進行對比欣賞,要求聽出主題的變化在哪裏?(音色、節奏、調性、速度、力度等)

(2)對不同的變奏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及不同的表現力,透過第一次變奏和第四次的變奏進行對比感受,方法是在琴聲中歌唱(音色、速度、力度要有鮮明對比),然後分男女聲歌唱。【設計意圖:提高舉手、舉高手這一小小動作的參與,使欣賞時,學生對音色的注意高度集中,使其對音色的聽辯也迅速起來。透過變奏樂段和原主題的對比欣賞、討論,使學生對變奏手法有較清楚的瞭解,透過對比歌唱,對變奏的表現力有進一步的體味。】

4、學唱主旋律,講解變奏:在原旋律的基礎上加上一些修飾或者圍繞原旋律作一些變形,使樂曲具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聽起來和演奏起來更多變,有利於樂曲更好地表現其感情。變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透過不同的方法變幻出很多形式的變奏曲。 每一個變奏主題都用了不同的樂器作爲主奏樂器,利用教學光盤的樂器表讓學生了解各種提琴的聲音,熟悉過之後,利用講《鱒魚》故事的方法分主題聆聽各種樂器在每個主題中的作用。

課堂過程設計說明:在本節課的設計以學生主動參與爲主,讓學生自己找不同。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體驗能力,學會自主探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 、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一、說課程標準,即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主要講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等。

二、說教材,即介紹課本教學內容。

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音樂的欣賞》的第一節《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這一課的導言和鋼琴曲《少女的祈禱》以及交響樂《第一交響曲》,因爲內容比較多,我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由於學生普遍對理論知識興趣不濃,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時候會結合音樂作品來分析。這兩節課我都會應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貫徹思考,體驗,表現的原則,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音樂。

三、說教法,即講解主要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而愉快的情感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和感受音樂。

四、說學法,即講解學生如何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講授。兩節課我會充分做好跟學生的互動,在第一課時的匯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五、說重難點,即講解該課程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怎麼去鑑賞音樂,難點對陌生的音樂能夠升入的瞭解與認識。

六、說教學過程,即講解教學過程和具體教學步驟。

本單元主要是透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採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匯入:談話匯入: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在這有環節中我用的是談話法。

2)鑑賞《少女的祈禱》。

這一環節分爲兩個部分,先完整聆聽,思考後聆聽。第一部分由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開始,問題是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有哪些音樂要素在發生作用,這裏應用的是談話法,接下來就是完整聆聽。這一部分應用的都是談話法,下面的提問:音樂直觀的給你什麼感覺?透過音樂你能聯想到什麼畫面?然後讓學生藉助課本詳細瞭解關於《少女的祈禱》這一首鋼琴曲的曲作者以及樂曲介紹。最後讓學生透過課本瞭解這首樂曲後進行思考與對樂曲的重新認識。然後播放第二遍讓學生帶着自己剛剛的思考去認真地完整欣賞一遍。提問學生第一遍與第二遍欣賞後有什麼不同。最後告訴學生在以後遇到一首陌生的樂曲我們同樣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去欣賞它》

3) 拓展。《春舞》《陽光照耀着塔什庫爾幹》

七、總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透過課堂提問法與引導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鑑賞產生興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3年級5冊第二課《草原上》。對於本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大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第一方面說教材:

1、教材分析:《草原上》這首歌曲爲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的熱愛和讚美的情感。

2、教學目標

在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導下,根據課程標準中:“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爲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結合教材的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1)用稍快、甜美的情緒唱好歌曲《草原上》,

2)欣賞《草原放牧》,深入感受內蒙古風土人情 。3)即興編舞,表現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3、教學重點:根據三年級學生掌握知識的進度、能力、心理髮展水平以及學生的特點,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聲音演唱《草原上》。

4、教學難點是:一字四拍處的拖音。

第二方面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爲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爲主,採用教唱法,以唱爲本,將情貫穿始終;運用閉目聽賞法,讓學生感受音樂,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將現代資訊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在課內運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採用了舞蹈律動法、主題唱奏法、模仿表現法、綜合活動法、自主活動法,以激發學生內心的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在感興趣、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

第三方面說教學程序: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爲五大環節:(1)課前音樂律動、組織教學;(2)創設氛圍,激趣匯入;(3)學習歌曲,適度表現;

(4)藝術加工,培養自信;(5)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一)課前音樂律動,課前組織

爲了更好地組織教學,我採用讓學生在《草原上》的旋律音樂伴奏下,律動進教室,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先入爲主地讓學生對《草原上》旋律音樂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創設氛圍,激趣匯入3分鐘

以興趣愛好爲動力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巧妙的匯入是一堂成功的音樂課所不可缺少的,同時匯入必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本節課,我這樣設計課題匯入:“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老師在新歌《草原上》的音樂伴奏下,告訴學生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小姐妹爲了保護集體的羊羣而與暴風雪搏鬥的英雄事蹟,動情地講述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啓發,並激發歌曲學習興趣。

(三)學習歌曲,適度表現15分鐘。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利用課件播放歌曲《草原上》,學生初步聆聽歌曲,初聽歌曲情緒,感受蒙古族歌曲風格。

2、再次聆聽歌曲《草原上》,讓學生說說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麼?

3、教師出示歌曲《草原上》歌詞卡片,學生跟老師進行節奏唸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輕聲。爲正確演唱歌曲做準備。

4、教師跟伴奏範唱歌曲,大屏幕出示歌曲旋律及歌詞。並讓學生聽出歌曲是幾拍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和學會靜靜的聆聽是學唱歌曲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及歌詞卡片,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傾聽音樂,以防止學生漫無目的聽和精力不集中!)

(四)藝術加工,培養自信12分鐘

會唱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卻常常容易被我們忽視,如何達到音樂課程標準中:“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陶冶”呢?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獨到見解說出來,並用自然的優美的聲音表現出來,同時我還將運用評價的積極作用,利用小粘貼或小紅星獎勵和鼓勵表現優秀的同學和進步大的同學,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敢於表現自我。本環節我這樣設計:

1、讓學生用“lu”跟錄音模唱整首歌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旋律視唱。

2、師生接龍唱歌,教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

3、教師彈琴,學生完整唱歌曲一遍,教師隨時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突破難點樂句。

4、放錄音,指導學生戴頭飾表演唱《草原上》。

(本環節設計意圖,我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透過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採用聽唱法、接龍法、模唱法、表演唱等多種教學形式,突破歌曲難點教學,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唱!並透過教學實踐證明,本節課這種教學模式設計非常適合3年級小學生音樂課堂!)

(五)拓展延伸,情感昇華10分鐘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情感,將課堂創設成一種具有音樂性,情感性的音樂情境,使音樂審美教學始終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因此,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首先讓學生回顧老師剛上課時講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然後教師簡單講解器樂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其中的一段。讓學生對欣賞曲《草原放牧》產生聽賞興趣。

2、初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感受草原放牧時的歡快情緒。

3、再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自編動作,想像假如自己在大草原上和成羣的牛羊在一起的心情,表現一下自己和小夥伴一起在大草原上歡歌跳舞的景象。

4、最後,邊欣賞《草原放牧》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四、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傳遞音樂資訊,並能輔助學生學會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所有教學目標。因此,我本堂課根據教學需要,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課題、難點節奏、歌片等大多以多媒體課件及自制卡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音樂爲主線”的思想,並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及欣賞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着眼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生的主動發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與舞蹈》第二單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數民族民間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這種特殊的語言,直率、真摯的反映了他們的生活、勞動、風俗、娛樂場景及思想感情,是實現他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優美的舞姿把人們帶入了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目標

(1)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與舞蹈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風格及動作韻律等特點。

(2)在欣賞、模擬、表演、創編等活動中,廣泛積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鑑賞和舞蹈表現力,並具有一定的創編能力。

(3)引導學生感受樂舞交融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少數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舞蹈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不僅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風格特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蹈的體態風格,靈活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難點是要求學生根據舞蹈音樂來進行創編。

 二、說學法

課堂標準關注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樂舞交融的教學活動當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用視覺來觀察模仿老師和圖片中所給出的動作,用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音樂風格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表現音樂,並用交互式的學習方法,創設學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編舞蹈作品的熱情和信心,讓樂舞交融裝點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

三、說教法

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原則,在教與學的問題上,從重教師的“教”爲主轉變爲以學生的“學”爲主;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問題上,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爲了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圖像觀摩法、情景模擬法、比較鑑賞法等,從而使學生獲得感受與鑑賞、模仿與表演、創編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模擬,親近藝術。

課伊始,教師身着傣族服飾,伴隨優美的音樂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來以導遊的身份帶領同學們來到具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雲南,開展一次豐富多彩的“舞蹈採風活動”,期間採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問方式,揭示課題《傣族舞蹈》,爲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引發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視頻鑑賞,領悟風格。

透過多媒體輔助式教學,請學生欣賞相關的視頻與圖片,鑑賞後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瞭解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爲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領悟動作。

教師首先播放電腦合成的影片,呈現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手型、手位及腳位,讓影片所表現出優雅、柔美的靜態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學。抓住這一切入契機,教師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三人一組來模仿手型、手位及腳位,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動作的要領,再讓學生看教師示範,啓發學生髮表評議,加強手型、手位及腳位動作要領的領悟,然後出示課件:借鑑觀賞由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靈》,使學生透過影視欣賞——交互模擬——教師示範——借鑑欣賞——師生評議等過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又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

4、聆聽音樂,感受情緒。

首先教師給同學介紹雲南特有的民族吹管樂器葫蘆絲,讓同學們對它的外部結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後教師來演奏一小段音樂片斷,讓同學們瞭解此樂器的音色特點,然後完整的來欣賞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時,主要採用聆聽——討論交流——感受情緒等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讓學生感受、體驗:夜幕下的傣族村莊、鳳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莊恢復寧靜進入夢想的情緒,從而更好的揭示音樂的主題和結構特點。

5、想像創編,體驗成功。

根據剛纔欣賞過的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靈活的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開展創編活動。首先由學生自主創編動作,初步感知,再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創編音樂中的一段,注意學生強弱搭配,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選派代表表演創編的作品,並進行自評與互評的交互式學習,同時爲舞姿優美的學生頒發獎品——金孔雀的掛飾,最後在歡樂的音樂旋律中讓

學生跟隨教師盡情的舞動起來,表達樂舞交融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把這堂課推向輕鬆、愉悅的高潮。

6、課堂小結,藝術昇華。

我會告訴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們更好的學習和發揚光大,使這朵奇葩光輝燦爛。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進入教室的那一刻開始,教師就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音樂舞蹈環境,使學生經過:情景模擬,親近藝術、視頻鑑賞,領悟風格、自主探索,領悟動作、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想像創編,體驗成功、及課堂小結,藝術昇華等過程,逐漸熟悉瞭解舞蹈音樂的旋律,而且在樂舞交融中體會到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最後學生與老師共同表演創編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這種創造性的音樂舞蹈實踐中,由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始終保持着高漲的氣氛,達到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效果。

這堂課只是一中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個位專家、老師的幫助與指導!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湖南文藝出版社高中音樂欣賞第二單元《音樂的美》中的第二節《悲劇美》,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人類在創造歷史,開闢未來的的鬥爭中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困苦與奮鬥犧牲,先進人物爲探索真理而經受磨難,仁人志士爲正義事業而獻身捐軀,人民大衆飽受壓迫和痛苦,這一切都是悲劇美取之不盡的生活源泉。悲劇美是在悲劇性的藝術表現中對美的肯定,它使人產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的震撼,以其特殊的藝術感召力,給人以激勵和啓示。

音樂不同於文學和戲劇,它在表現悲劇性衝突的具體情節方面受到很大侷限,然而它卻能以特別強大的力量表現悲劇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再現最深沉、最激越、最動人的悲劇性情感。

透過對《悲劇美》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悲劇美是在戲劇性的矛盾衝突和悲劇性的藝術表現中對美的肯定,而且往往與崇高和壯美相聯繫,使人產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震撼,並以獨特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激勵和啓示,引發學生深層次的審美感受。

2、教材分析

《松花江上》

作於1936年,“西安事變”前,詞曲作者張寒暉正在西安二中教書。當時呈現在西安街頭的東北軍官兵和大批東北逃亡者的慘痛的景象,深深觸動着他的心絃,於是便譜寫了這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他們飽含熱淚的如泣如訴的音調,憤恨哀傷的情緒,提示出當時因遭受日本侵略而背井離鄉的東北同胞的悲慘生活,傾訴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西安事變”爆發前後,西安城裏已到處可以聽到《松花江上》的歌聲。由於它唱出了全國人民的抗日心聲,所以迅速傳遍全國各地。

3、教學目的

①在音樂欣賞中,能夠隨老師琴聲哼唱有關悲劇美的音樂片斷。

②能獨立或與同學一起探討悲劇美的基本概念。

4、教學重點

①引導學生在傾聽悲劇美的音樂時獲得深層次悲劇美的情感體驗。

②理解悲劇美的基本含義。

二、說教法

1、匯入新課:讓學生談談對悲劇美作品的認識和看法,並舉例說出幾部瞭解的悲劇美的作品(如歌劇、戲曲、舞劇、歌曲等體裁的作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討論完後:教師播放課外補充作品《等愛的人》,在欣賞的同時,讓學生們注意,旋律和音色在悲劇美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近年來小煤礦安全事故屢屢發生和層出不窮,在資源開採暴利的貪慾驅使之下,忽視礦工生命安全。這部作品旋律如泣如訴、婉轉低迴、或暗淡深沉,或警號長鳴,這些都對於渲染悲劇美的氛圍,增強悲劇美感人的力量發揮着突出的作用。

2、欣賞《松花江上》

在整個20世紀,人類社會最大的悲劇莫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者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盡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我國東北,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侵略中國的戰爭序幕,1936年,當時身爲中學教員的張寒暉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大地犯下種種的滔天罪行和當地百姓四處逃亡的悲慘景象,他含淚寫下具有濃郁悲劇美風格的《松花江上》。此曲一經傳唱,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共鳴。產生了重要影響,下面先讓我們將這首歌完整欣賞一遍。並思考:在欣賞過程中,透過聯想,你頭腦中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或場景:引發了你什麼樣的情緒?

(學生思考發言)

3、分段欣賞

這首歌採用bE大調,3/4拍,是帶尾聲的二部曲式結構。

①歌曲第一部分有兩個長樂句,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複。旋律以反覆詠唱的方式引伸展開,描述了東北家鄉的富饒美麗。第二樂句的結尾;旋律以“ ”下行級進到“ ”,加強了歌曲悲痛的情緒,表現出流亡者被迫與親人離散的慘痛心情。

②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旋律在小調上展開。前兩個樂句基本相同,只在緒尾的三個高降低八度。旋律帶有呼號,哀傷的感情色彩。

③當尾聲“爹孃啊……”的呼於搶地似的旋律出現時,歌曲的情緒達到最高潮。在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勵人們起來戰鬥,抗日救國,收復可愛的家鄉。

4、瀏覽性的聆聽欣賞《光榮犧牲》、《英勇就義》、《一個華沙倖存者》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6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爲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爲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瞭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瞭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爲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並儘可能採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鑑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並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透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匯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透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透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爲內化爲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後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透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爲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爲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鑑賞課教學中,儘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