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音樂說課稿範文錦集8篇

學問君 人氣:2.22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音樂說課稿範文錦集8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3年級5冊第二課《草原上》。對於本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大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第一方面說教材:

1、教材分析:《草原上》這首歌曲爲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的熱愛和讚美的情感。

2、教學目標

在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導下,根據課程標準中:“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爲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結合教材的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1)用稍快、甜美的情緒唱好歌曲《草原上》,

2)欣賞《草原放牧》,深入感受內蒙古風土人情 。3)即興編舞,表現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3、教學重點:根據三年級學生掌握知識的進度、能力、心理髮展水平以及學生的特點,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聲音演唱《草原上》。

4、教學難點是:一字四拍處的拖音。

第二方面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爲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爲主,採用教唱法,以唱爲本,將情貫穿始終;運用閉目聽賞法,讓學生感受音樂,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將現代資訊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在課內運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採用了舞蹈律動法、主題唱奏法、模仿表現法、綜合活動法、自主活動法,以激發學生內心的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在感興趣、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

第三方面說教學程序: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爲五大環節:(1)課前音樂律動、組織教學;(2)創設氛圍,激趣匯入;(3)學習歌曲,適度表現;

(4)藝術加工,培養自信;(5)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一)課前音樂律動,課前組織

爲了更好地組織教學,我採用讓學生在《草原上》的旋律音樂伴奏下,律動進教室,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先入爲主地讓學生對《草原上》旋律音樂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創設氛圍,激趣匯入3分鐘

以興趣愛好爲動力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巧妙的匯入是一堂成功的音樂課所不可缺少的,同時匯入必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本節課,我這樣設計課題匯入:“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老師在新歌《草原上》的音樂伴奏下,告訴學生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小姐妹爲了保護集體的羊羣而與暴風雪搏鬥的英雄事蹟,動情地講述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啓發,並激發歌曲學習興趣。

(三)學習歌曲,適度表現15分鐘。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利用課件播放歌曲《草原上》,學生初步聆聽歌曲,初聽歌曲情緒,感受蒙古族歌曲風格。

2、再次聆聽歌曲《草原上》,讓學生說說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麼?

3、教師出示歌曲《草原上》歌詞卡片,學生跟老師進行節奏唸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輕聲。爲正確演唱歌曲做準備。

4、教師跟伴奏範唱歌曲,大屏幕出示歌曲旋律及歌詞。並讓學生聽出歌曲是幾拍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和學會靜靜的聆聽是學唱歌曲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及歌詞卡片,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傾聽音樂,以防止學生漫無目的聽和精力不集中!)

(四)藝術加工,培養自信12分鐘

會唱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卻常常容易被我們忽視,如何達到音樂課程標準中:“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陶冶”呢?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獨到見解說出來,並用自然的優美的聲音表現出來,同時我還將運用評價的積極作用,利用小粘貼或小紅星獎勵和鼓勵表現優秀的同學和進步大的同學,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敢於表現自我。本環節我這樣設計:

1、讓學生用“lu”跟錄音模唱整首歌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旋律視唱。

2、師生接龍唱歌,教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

3、教師彈琴,學生完整唱歌曲一遍,教師隨時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突破難點樂句。

4、放錄音,指導學生戴頭飾表演唱《草原上》。

(本環節設計意圖,我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透過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採用聽唱法、接龍法、模唱法、表演唱等多種教學形式,突破歌曲難點教學,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唱!並透過教學實踐證明,本節課這種教學模式設計非常適合3年級小學生音樂課堂!)

(五)拓展延伸,情感昇華10分鐘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情感,將課堂創設成一種具有音樂性,情感性的音樂情境,使音樂審美教學始終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因此,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首先讓學生回顧老師剛上課時講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然後教師簡單講解器樂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其中的一段。讓學生對欣賞曲《草原放牧》產生聽賞興趣。

2、初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感受草原放牧時的歡快情緒。

3、再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自編動作,想像假如自己在大草原上和成羣的牛羊在一起的心情,表現一下自己和小夥伴一起在大草原上歡歌跳舞的景象。

4、最後,邊欣賞《草原放牧》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四、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傳遞音樂資訊,並能輔助學生學會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所有教學目標。因此,我本堂課根據教學需要,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課題、難點節奏、歌片等大多以多媒體課件及自制卡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音樂爲主線”的思想,並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及欣賞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着眼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生的主動發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使用教材:

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藝術欣賞音樂(試驗本。必修)全一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教學內容

1、運用絢麗多彩、抒情動人、神奇的中國民間越劇傳說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劇情簡單匯入課堂,增強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2、涉及兩個名詞解釋⑴曲式⑵協奏曲;涉及樂曲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圖式;對交響樂有一個初步認識,學好必要有關音樂知識,提高學生鑑賞音樂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個具有代表意義的情節————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貫穿音樂欣賞中,讓學生由難到易掌握音樂中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這三個部分,降低學生欣賞音樂難度,在輕鬆愉悅中體驗音樂。

(二)本課地位和作用

1、地位《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在借鑑歐洲協奏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基礎上,以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格和多方面藝術技巧的探索過程,塑造了鮮明、感人的音樂形象,成爲中國交響音樂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在國內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華民族鮮明的風格特點,得到國際公認。外國音樂家稱之爲“蝴蝶的愛情協奏曲”曾改編爲高胡協奏曲、清唱劇、舞劇,外國舞蹈家將它改編爲美麗動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爲飛進世界音樂之林、活躍國際樂壇的“彩蝶”。

(三)教材重點、難點理解主要音樂片斷的含義、唱音樂片斷爲本節課重點;使學生理解奏鳴曲式結構特點爲本節課難點。

二、說大綱

音樂教學大綱要求的審美教育爲核心,培養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審美觀念。要突出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欣賞中外優秀具代表性作品,開闊學生音樂視野,選擇重視我國優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弘揚祖國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掌握什麼是曲式和協奏曲

2、掌握奏鳴曲結構特點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鑑賞和感受音樂作品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創新能力。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風格交響樂,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說學法、教法

教會學生以下學法:

1、創設良好問題情景,讓學生獲得知識。

2、理解樂器運用形式,與作品內容有着緊密聯繫。

3、不同節奏速度變化中,培養學生對不同主題能正確區分判斷。

4、創設實踐,發揮學生想象與思維能力,讓學生討論,大膽設想故事結局,引申音樂的尾聲發展。

教法與設想:運用多媒體、錄音機、磁帶、小提琴這些教具欣賞,講解結合,透過啓發引導讓學生自己展開聯想,領悟主題,感受作品精神內涵,透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探索創新。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程序設計:組織教學————傳授新課————欣賞音樂————講解分析————課堂小結————課堂作業

(二)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教師用小提琴演奏《梁祝》愛情主題曲。讓學生簡單講述《梁祝》故事情節,激起學生回憶、進入“角色”,學生興趣進入課堂,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創作時間、名詞解釋及奏鳴曲式結構圖解。

2、用錄音機播放磁帶,進行音樂作品完整欣賞,結合多媒體出示板書。

3、教師講解、引導、小結。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描述樑、祝二人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憤怒控訴與鞭答,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這一愛情悲劇深切同情。這部作品的藝術成就及歷史影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板書

4、課堂作業

(1)分組討論,設想音樂結局。

(2)視唱愛情主題。

5、板書設計梁山伯與祝英臺

(1)曲作者:何佔豪陳鋼

(2)創作時間:1959年

(3)題材:民間傳說

(4)素材:吸取越劇中曲調

(5)體裁:奏鳴曲

(6)名詞解釋

曲式:是指音樂作品構成統一整體和各部分的結構規律,包括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主題和非主題成分的組合及其調性的佈局。

協奏曲:一種獨奏樂器和樂隊協調演出的大型樂曲。

六、評價分析

1、主體性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原則,採用啓發方法,尊重學生情感和心理,讓學生成爲真正學習的主人。

2、全體性學生素質存在差異,在聽賞中力求面向全體,營造學生共同欣賞氛圍。

3、創新性大膽創設情境教學,讓學生髮揮思維空間,多動腦、動口、動手、參與音樂課堂。

4、高效性學生達到知識、能力、德育三方面目標的收穫,成功的體驗了音樂作品;同時採用多媒體電腦課件、錄音播放,達到視聽結合的良好效果,增進學生對學習音樂極濃興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一)教材內容:本節內容是人音版的第14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鱒魚鋼琴五重奏》

(二)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詩《鱒魚》,創作了聲樂作品《鱒魚》,旋律輕鬆、活潑,頓音記號和連續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形象地表現了鱒魚在水中的靈巧形態。《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變奏曲,充分運用音色、速度、力度、調性、節奏等對主題進行變化,細膩地再現了故事情節,形象而生動。

主題:小提琴的演奏舒緩,小鱒魚的生活平靜、悠閒。

第一次變奏:鋼琴在高音區主奏主題,絃樂器的襯托,表現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鱒魚的活潑、愉快。

第二次變奏:中提琴演奏主題,鋼琴與之遙相呼應,小提琴以六連音的和聲華彩來伴奏,描繪小鱒魚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戲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變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鋼琴快速、激烈的音響都預示着危險即將出現;但龐大的主題音樂與快速的伴奏襯托出鱒魚的單純、無辜。

第四次變奏:音樂色調突然變暗,鋼琴地六連音的反覆,小提琴、中提琴與之相呼應,大提琴、低音提琴則奏出裝飾的低音部,音樂更顯得緊張不安,示意漁夫無情地闖入小鱒魚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鱒魚遭遇不幸。

第五次變奏:主題由大提琴奏出,其他樂器伴奏。音樂充滿了惋惜和嘆息,表現出作者對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

結束段:活潑、輕快地小快板,主題旋律再次出現,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輪流演奏,鋼琴聲部也再現出歌曲《鱒魚》的半奏音型,與開頭相呼應。

(三)教學重、難點:對於《A大調鋼琴五重奏》這樣寓意深刻的作品而言,其欣賞應當以培養興趣愛好爲主,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風格與特點,從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教材的特點,我認爲了解變奏曲式和室內樂作爲本節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把變奏曲式作爲本節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目標:

1 .能夠熟悉《鱒魚五重奏》的主題旋律,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瞭解。

2.結合欣賞音樂作品,初步瞭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

3.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去獲得對變奏曲式和變奏方式的瞭解,對作品中所塑造的音樂形象的認知,對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從而較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4.在聆聽《鱒魚》第四樂章時,能分辨各種提琴的音色。

二、教法、學法:我將採用的教法是:

1、引導法:對每一個變奏主題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逐步瞭解變奏的作用

2、比較法:透過和另外一首變奏曲的的比較,啓發學生對其比較。

三、學法:

1、觀察法:利用課本上的譜子及樂器圖表,觀察其每段主題的演奏不同之處。

2、體驗法:學唱主旋律,再聆聽在其之上的變化。

四、教學程序:

1、課堂引入:先是讓學生在屏幕上觀看《鱒魚》歌詞並聆聽《鱒魚》這首歌曲,瞭解這首歌曲的講述內容,並熟悉歌曲的主旋律,可先學唱一下這首歌,因爲將要學習的《鱒魚鋼琴五重奏》是在這首歌的旋律上改編的,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講授:接下來是講解《鋼琴五重奏》的創作背景,作曲家舒伯特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詩《鱒魚》,創作了聲樂作品《鱒魚》,旋律輕鬆、活潑,頓音記號和連續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形象地表現了鱒魚在水中的靈巧形態。《鱒魚鋼琴五重奏》是一首變奏曲,充分運用音色、速度、力度、調性、節奏等對主題進行變化,細膩地再現了故事情節,形象而生動。 本節課只聽他的第四樂章。帶問題聆聽,這首鋼琴五重奏和剛纔聽的那首《鱒魚》歌曲有什麼不同。

3、欣賞鋼琴五重奏《鱒魚》。

(一)完整聆聽:1、師:同學們,舒伯特還創作了一首《鱒魚》鋼琴五重奏,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的第四樂章。邊聽邊思考兩個問題:主題出現了幾次?有哪些樂器在演奏? 2、完整聆聽,並請學生邊聽邊用手勢把主題出現的次數示意出來。

3、認識變奏曲式。在學生關於主題出現了幾次的討論中,發現主題雖然共出現7次,但它們跑來跑去、變來變去的。有了這個發現,老師把音樂的結構寫出(主題 + 出現五次+ 結尾),並簡單介紹變奏和變奏曲式。

4、認識鋼琴五重奏。在回答第二個問題後,老師介紹鋼琴五重奏,使學生認識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五件樂器演奏。意圖:完整聆聽時,透過兩個問題和手勢示意,使學生思想高度集中,在初步聆聽、討論中,認識鋼琴五重奏和變奏曲式。

(二)分段聆聽:1、看誰耳朵靈。 以音色分小組,第一小組代表鋼琴;第二小組代表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小組代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由學生從5個變奏的樂段中挑選樂段聽,要求在欣賞的過程中,當聽到你們組代表的樂器出現,就請舉手表示,主題在哪個樂器組,就請該組把手舉過頭頂,看誰的耳朵最靈敏。

2、找變化。 (1)在變奏樂段的音色聽辯後,老師請學生對這一變奏樂段和原來的主題進行對比欣賞,要求聽出主題的變化在哪裏?(音色、節奏、調性、速度、力度等)

(2)對不同的變奏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及不同的表現力,透過第一次變奏和第四次的變奏進行對比感受,方法是在琴聲中歌唱(音色、速度、力度要有鮮明對比),然後分男女聲歌唱。【設計意圖:提高舉手、舉高手這一小小動作的參與,使欣賞時,學生對音色的注意高度集中,使其對音色的聽辯也迅速起來。透過變奏樂段和原主題的對比欣賞、討論,使學生對變奏手法有較清楚的瞭解,透過對比歌唱,對變奏的表現力有進一步的體味。】

4、學唱主旋律,講解變奏:在原旋律的基礎上加上一些修飾或者圍繞原旋律作一些變形,使樂曲具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聽起來和演奏起來更多變,有利於樂曲更好地表現其感情。變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透過不同的方法變幻出很多形式的變奏曲。 每一個變奏主題都用了不同的樂器作爲主奏樂器,利用教學光盤的樂器表讓學生了解各種提琴的聲音,熟悉過之後,利用講《鱒魚》故事的方法分主題聆聽各種樂器在每個主題中的作用。

課堂過程設計說明:在本節課的設計以學生主動參與爲主,讓學生自己找不同。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體驗能力,學會自主探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爲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爲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瞭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瞭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爲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並儘可能採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鑑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並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透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匯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透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透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爲內化爲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後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透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爲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爲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鑑賞課教學中,儘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課教案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爲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作活動,讓鑑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透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3、瞭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着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二、走進非洲音樂

(一)、非洲音樂---鼓

1、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非洲讚歌》片段

(1)、討論:這段音樂中最主要的伴奏樂器中什麼?

(2)、認識非洲鼓:課件一:展示各種非洲鼓,瞭解非洲鼓的豐富的形狀特點。

課件二:展示非洲鼓的各種演奏姿勢和音響特點。非洲人持鼓的方式很多樣,擊鼓的手法也很多,從而奏出不同的音響和效果。

(3)完整欣賞《非洲讚歌》,學生任選一種敲鼓的動作與姿勢跟隨音樂的節奏模擬鼓聲。

2、教師總結: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被稱爲非洲傳統音樂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於音樂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徵,或者用來傳遞各種資訊。在非洲,鼓既是音樂又是語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樂器無法比得上的。

設計意圖:透過聽一聽、看一看、動一動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非洲鼓的特點及簡單的演奏手法。同時使學生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同時在非洲民族民間舞蹈中,學生還體驗了非洲人民優美、古樸的舞姿;奇異的裝扮和色彩,反覆、呼應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強烈的音樂震撼力。

(二)、非洲音樂----節奏

1、欣賞非洲音樂《鼓舞》。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體驗節奏特點。

(1)、討論:你能模仿出這段音樂中出現最多的幾組節奏嗎?。

(2)、請幾位同學用鼓敲出音樂《鼓舞》的典型節奏。

(3)、教師總結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及典型的節奏型。並以課件展示節奏型。

2、節奏模仿:學習幾組典型的非洲音樂節奏。

設計意圖:透過聆聽、模仿等體驗活動,讓學生能親身體驗非洲音樂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獨特的魅力。

(三)、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

1、欣賞非洲歌舞《凱特舞》。

(1)、討論:畫面中人們歌與舞僅僅是爲了娛樂嗎?從這段歌舞中,你能體會出人們內心怎樣的情感?

(2)、討論:在非洲,音樂除了娛樂,還具有哪些功能?

2、學生交流對非洲音樂社會性的理解,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

3、學唱主題旋律。引導學生以一人領唱衆人和的呼應歌唱形式,感受非洲音樂的歌唱特點,體會非洲人民樸實無華、沒有旋律的起伏,只有崇敬自然的反覆音節的吟唱風格。

4、教師總結:音樂不僅僅有娛樂性,還有其社會性與宗教性,這一特點在非洲音樂中尤其突出。在非洲,人們認爲音樂不僅能讚頌人,還可以讚頌神,不僅能驅魔祛病,還能通靈祭神。人們常常跳着奇異的舞蹈,哼唱着古樸的旋律共同進行部族的的情感交流與祭禮活動。

設計意圖:透過非洲歌與舞的欣賞,使學生能理解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感受音樂攝人心魄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同時透過簡單反覆的旋律模唱,讓學生體會非洲音樂的旋律特點。

(四)、非洲音樂----情境模擬

1、活動安排:把學生分成四小組。每一組分置二隻鼓,讓學生在5分鐘內創編出心目中的非洲音樂和音樂場景,創編可以是非洲節奏的模擬,也可是非洲舞蹈的表演,還可以是非洲的生活情境的某一片段。要求:有鼓聲。

2、創編表演:請每一組同學各自表演創編的非洲音樂,並請其他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表現了非洲音樂的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改變高中音樂課單一的欣賞與分析,開展學生的音樂創作與律動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把認知行爲內化爲基礎技能實踐活動。學生的律動與創編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

(一)、非洲音樂與踢踏舞

1、欣賞踢踏舞片段。

2、討論:這種舞蹈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它借鑑了非洲音樂的哪些特點?

3、介紹踢踏舞:上一世紀二十年代是非洲黑人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了美國這塊移民大陸上,這些民間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傳統吉鼓節奏的影響,音樂節奏豐富多變、舞蹈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自娛性,開放性和挑戰性。

(二)、非洲音樂與爵士音樂。

1、欣賞爵士音樂《空虛布魯斯》

2、請學生描述所瞭解的爵士音樂。

3:討論:爵士音樂與非洲音樂的共同特點。

(三)、課後探究:

1、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樂,你還了解哪些音樂形式受非洲音樂的影響?

2、新時代的非洲音樂:請學生用課餘的時間瞭解新時代的非洲音樂延續了傳統非洲音樂的哪些風格及特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非洲音樂的文化價值,同時透過欣賞和分析使學生理解、尊重並熱愛非洲音樂文化,開闊學生的欣賞視野。

四、小結部分

教師語:非洲音樂是最樸實無華,最真純的音樂,其豐富多彩和變化多端的節奏,是世界音樂的寶貴資源,人們常說,非洲是節奏的故鄉,非洲音樂的節奏帶給世界音樂許多靈感。讓我們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結束我們課堂中對非洲音樂的探索,我相信課後每一位同學都會對非洲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探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花城版高中選修課歌唱的第二單元的一首抒情歌曲《共和國之戀》。歌曲爲二段體結構,旋律優美深情,深受廣大青少年朋友喜愛的優秀歌曲。歌曲選自電視劇《共和國之戀》的主題歌,由劉毅然作詞,劉爲光作曲。歌曲以優美的旋律,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一羣有志學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本節課從歌唱技巧入手,根據氣息和咬字吐字解決歌唱的發聲技巧。

二、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故本課從學習如何發聲入手,激發興趣,層層深入。透過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拉近和同學們的距離,使我們教與學在音樂活動中相識、融洽、和諧。

高中生已經過了變聲期,而且具備了音樂的鑑賞能力,但是這時期的學生對歌唱技巧的學習還處於初級階段,對氣息和咬字吐字的歌唱技巧還不能掌握,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對歌唱技巧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將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挖掘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激勵自己作爲新一代中國知識青年必須繼承前輩不渝的愛國熱情和在科學道路上奮勇攀登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透過集體訓練,個別示範和才藝展示,學生自學和集體討論,歸納,提高歌唱技巧。

【知識與技能】

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氣息與咬字、吐字的有效結合方法,正確的使用氣息,咬字吐字,能更好地進行科學的演唱。

四、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教材、學情、教學目標的確立,我設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歌唱實踐,學生能夠提高音樂表現力和審美能力。

【難點】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氣息與咬字、吐字的有效結合方法,正確的使用氣息,咬字吐字準確。

五、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高中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定欣賞法,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資訊量大等特點,爲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對音樂作品情感的掌握,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採取練習法鞏固學生的演唱技巧,探究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

(二)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要求及教材內容,我在學生學習指導時,圍繞學習目標,主要透過聽、練、唱等方法,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吟唱形式及歌唱技巧的表現。讓學生嘗試,討論分析,編創,演唱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興趣促練習,以學練求鞏固,在展示樹榜樣的教學中輕鬆愉快的達到教學目的。

六、說教學用具

爲了更好地學唱《共和國之戀》,我採用鋼琴、多媒體以輔助課堂教學的展開。

七、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是:新課匯入--初步感知--討論探究--擴展延伸--課堂小結五個環節組成。教學過程具體設計如下:

(一)新課匯入

在匯入環節,根據高中生的特點,我採取對比聆聽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內蒙民歌《牧歌》和湖北民歌《龍船調》運用不同的氣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從而匯出本節課的內容--氣息與咬字、吐字。學生透過對比欣賞,渲染氣氛,營造氛圍,讓學生放鬆心情,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爲接下來氣息和咬字吐字的發聲練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

情感是歌曲的靈魂,所以學唱歌曲《共和國之戀》之前我引導學生欣賞歌曲,感受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後引導學生自學,爲歌曲劃分段落,從旋律、歌詞等音樂要素感受兩段歌詞表達的不同音樂情感。最後學生在瞭解了歌曲的意境之後由老師範唱,高中生自學歌曲,有助於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

(三)討論探究,教唱歌唱方法

歌唱教學主要是學習並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氣息支援的發聲、圓潤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地歌唱。所以在歌唱之前我引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第一步根據課前蒐集的材料引導學生明白歌唱中的氣息、咬字和吐字的知識進行目的性的討論與總結,解決相關知識問題。第二步教授學生練習的正確方法和引導學生練習發聲練習曲,第三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歌曲的咬字吐字選擇合適的練習曲,第五步學生在練聲之後,自己用正確的歌唱技巧演唱歌曲。學生透過練聲曲的練習,使學生具備放鬆穩定的喉頭和口腔的開度,訓練聲音連貫統一,注意呼吸、發聲的協調配合,體會腹部的力量感。

歌唱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應儘可能地融於歌唱實踐活動中。接下來在歌曲演唱的階段,首先我彈琴,學生演唱歌曲,檢驗歌曲的學習情況,之後老師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注意糾正:

①氣息通暢自然。

②喉嚨開啟,腹肌跳動,第一遍先用練聲“來”把旋律哼出來,第二遍唱歌詞。

③咬字吐字清晰乾淨,努力唱好每一個字。

④每一小節中的強拍要有圓舞曲的特點,使音樂流動起來。

⑤充滿感情、真摯地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在樂曲的高潮部分把激情表現出來。

⑥結束時氣勢宏大、磅礴,用飽滿的情緒演唱全曲。

學生透過發聲練習,採取正確的歌唱技巧運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同學之間相互聆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將正確的演唱技巧運用到歌曲中,既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能依據自己的聲音特點,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歌曲。

(四)鞏固提高,成果檢驗

在鞏固提高環節,爲了檢驗本節課的學習成果(歌唱技巧和情感的運用是否到位),我彈琴,個別學生演唱《共和國之戀》或其他樂曲,演唱結束後讓學生主動發言,談談在唱這首歌的過程中,學生的心得體會(呼吸、吐字、感情表達等),學生在演唱和評價中找出自身的優缺點,激發學生歌唱、表演的熱情,熱愛祖國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快樂成長。

(五)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後,我會去總結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呼吸和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呼吸是歌唱的動力,字正腔圓是最基礎的要求。我們要在不斷的歌唱實踐中,學會和掌握呼吸的方法,並運用到歌唱中。歌唱是內心情感的抒發,我們在歌唱中要有感情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現出來。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題目是欣賞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本課是《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全一冊)96年版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音樂中第二節器樂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樂課本》中,馬思聰的《思鄉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優秀代表。引導學生對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瞭解,有助於欣賞他的作品。從而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從內容、風格上進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賞。該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作爲中學生很有必要去欣賞它,同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1)知識目標:透過欣賞《思鄉曲》,學習瞭解其演奏樂器--小提琴:曲作者馬思聰;作品的曲式與風格--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標: 透過欣賞《思鄉曲》,使學生從情感上願意聆聽,並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馬思聰其他作品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3)德育目標:透過音樂作品的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能正確地感受、體驗、理解鑑賞音樂,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確立依據:(1)以大綱爲綱,以教材爲本,以教參

爲指導。

(2)注意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發展學生智能,使學生全面發展。

(3)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音樂,落實德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A、重點:透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及音樂情感上的變化。

B、難點: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審美評價。

確立依據:《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獨奏曲,透過一把琵琶把戰爭的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形象。從列營、吹打到得勝回營每一情節都極具寫實性。音樂藝術主要是透過聆聽來獲得感官上的欣賞,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變化。此曲爲標題性音樂,易於被學生理解和參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爲更好 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教材的加工重組及補充拓展:

A.重點難點的調整:

重點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內容以外,又增加了一點學生更深層次瞭解曲作者愛國之情、思鄉之切

的可貴的思想品質,這也正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培養的青年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優良品質,正符合我校德育實驗四情之一的愛國情教育。

B.補充、拓展教材:

《思鄉曲》的創作素材取材於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甚至樂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採用《城牆上跑馬》的旋律作主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首歌作爲提高學生視唱能力的一個手段,即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識。

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和校園網查找作曲家的相關資料,在教師引導下采用記者答辯會的形式來介紹曲作者的生平,作爲課堂內容的補充和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2、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所使用的教學模式是參與__體驗的教學模式。程序是: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爲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階段,以鑑賞美爲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爲特徵,將內在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理論分析:以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爲主要形式。活動的過程是情感、認知和行爲協調的過程,是學生身心協調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

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1)音樂欣賞法;(2)演示法;(3)練習法。

教學流程;

(1)匯入:教師拿一把小提琴。設定的問題是誰願意上來運用以往的知識經驗持琴、演奏? (激發興趣,喚起參與願望)

(2)放一段音樂。問題是聽了這段音樂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區不同,力度不同,聽後會有何 感受?學生反饋。

(4)教師運用力度對比演唱此旋律會產生什麼樣 的聯想。師聲互動。

(5)點出課題《思鄉曲》以上部分給學生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願望的機會。

(6)簡介作品:1)樂曲以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爲基本素材 ,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風格。

2)此曲採用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寫成。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了我國民間音樂中常用的變奏手法。可謂中西結合、洋爲中用的成功嘗試。

(7)學習小提琴。由學生結合實際介紹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點。教師歸納補充。

(8)學唱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知識拓展,透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情感體驗,知識技能遷移。

(9)介紹曲作者;先由一位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向學生介紹,然後採用答記者問的形式來介紹馬思聰,教師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0)完整欣賞《思鄉曲》透過聆聽,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學生用手勢(食指)表示第一變奏,用兩個手指表示第二變奏, 用三個手指表示第三變奏,學生專着的聽,並做出相應的反映,最終透過對比學生明確樂曲的曲式。

五、說教學手段;

本課教學手段將採用課件和錄像。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 空間、 宏觀 、微觀的限制,視聽結合,形象直觀,如實地傳輸、儲存和再現資訊,大大提高了資訊的傳輸速度,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揮高水平教師的作用,使音樂教育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7

一、說目標

歌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高中階段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潛能,使他們能夠運用歌唱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引導學生用健康的審美意識規範自己的歌唱實踐,並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得到情感的陶冶與昇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現狀和教材的分析我設立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感受體驗不同國家合唱作品的同時,進一步瞭解合唱的類型和編制。

能力目標:在學習合唱知識的同時,繼續學習和鞏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儘量達到用正確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聲部音樂作品的一個聲部,並與其他聲部融合。

情感目標:透過欣賞和演唱合唱作品,培養學生感受人聲的豐富表現力與美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二、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歌唱模組中的第四單元世界之光中的一節,本單元在整冊書中的作用是承上啓下,在鞏固和學習其他單元的時候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是:(1)本單元要選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唱作品,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各自不同的風格;(2)對比欣賞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童聲合唱的不同,歸納總結各自的合唱編制;(3)“實踐”一直是整個歌唱模組的重心,本單元要實踐的是歌唱藝術中的“重唱”,也可採用二聲部合唱訓練;(4)本單元還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聲區和音色的統一,這一知識專業性很強,我們只作常識介紹,同時繼續深化前三單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據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我將本單元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完成前三個內容要點,第二課完成第四個內容要點,第三課排練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課世界之光——合唱藝術,根據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關鍵設立如下:

重點:合唱的種類和編制

難點:獨立完成重唱或二聲部合唱的一個聲部

關鍵:熟練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

1、比較法:在匯入環節裏,讓學生透過聽辯比較四首來自不同國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連線題,並感受體驗各自的風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種類和編制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讓學生透過看書和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合唱知識的探究,並結合比較法,歸納總結合唱的種類和編制,並親身參與混聲合唱的編制。

3、講授法:講授法雖然是比較傳統的授課方法,但是對於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練過程中有很多專業知識,這些必須透過講授傳達正確的教育資訊,讓學生作出相應的反應,並結合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最基本的學法模仿來完成歌曲學唱這一環節。

理論依據:根據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的要求:

1、體驗。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要啓發學生在音樂形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體驗中,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愛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比較。透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勢、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合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爲媒介,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四、說過程

爲了充分體現新課程、新課堂、新學法,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1、聽辨匯入

2、欣賞與探討

3、音樂實踐

4、才藝展示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優美與壯美》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音樂的美》的第一課,本單元透過大量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從優美、壯美、崇高美、歡樂美、悲劇美和喜劇美六個基本範疇中體驗音樂的美。本節課主要內容包括欣賞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鋼琴獨奏曲《夜曲》以及《國際歌》,這幾首樂曲的選擇突出了音樂作品中優美與壯美的不同感覺,對於培養學生音樂鑑賞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 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並且在中學階段掌握了音樂技能的學習,但他們還缺少音樂理論知識的深化,對音樂的美還初步侷限於流行歌曲的“好聽”和“不好聽”,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理解優美與壯美的內涵,從感性欣賞上升到理性欣賞是本課的主旨。

三、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的目標

感受理解《牧歌》、《國際歌》美的不同

2、 能力目標:

正確區別優美與壯美這兩種不同審美範疇的音樂作品,初步具有對音樂

的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3、 情感目標: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進他們音樂文化的興致

四、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本課內容實際及對學生髮展的需要,確定本節課重難點如下: 重點: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音樂的優美和壯美的風格特徵,理解他們的內涵。 難點:能夠準確的辨析感受出音樂作品所屬的音樂美範疇

五、 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法: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注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主要運用引導、練習、對比法。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將採用合作討論練習等學法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也體現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六、 教學過程

1、 情景匯入

播放學生比較熟悉的《天鵝》和《紅軍不怕遠征難》片段,讓學生談談這兩首音樂帶給他們怎樣的感受,老師肯定學生的答案後進行總結,引出書中音樂美的概念及介紹,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樂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本節課的距離,更好體會到音樂美的不同。

2、 新課講授

1) 多媒體播放一段草原風景畫,提問:這組畫面帶給你怎樣的視覺感受,如果讓你爲這組畫面配上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音樂作品,這樣的設計是運用了美術的視覺感,音樂從視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要比聽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更快、更直接,從而爲後面的教學作一個很好的鋪墊,啓發學生從音樂的語言要素方面思考,隨後讓大家閉上眼睛欣賞無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賞過後,讓學生說說《牧歌》帶給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提問學生了解肖邦嗎,有同學知道夜曲這種題材嗎,學生回答後教師講解夜曲題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聽《夜曲》片段,請學生說說感受,繼而引導學生從音樂元素方面進行分析作品的風格特點,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後教師從旋律、速度、 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總結優美的特點引導總結。

2) 教師結合歷史知識介紹《國際歌》創作背景,並在多媒體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學生從創作背景體會出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設計是透過歷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隨後聆聽《國際歌》,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品風格,隨後老師從旋律、速度、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引導學生總結壯美的特點,總結後學生隨多媒體再次欣賞《國際歌》並跟唱,體會作品情感。音樂的美是透過聲音來抒發情感的,透過聆聽學唱和音樂語言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壯美的音樂特點,初步感受與優美的異同。

3) 總結本課,透過音樂要素對優美和壯美進行比較

七、 佈置作業

1、 課後欣賞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片段

2、 欣賞民族管絃樂《彩雲追月》主旋律,並要求能唱出《彩雲追月》主旋律。

八、 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做到突出重點、安排得當,樂曲欣賞和圖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現在多媒體上。

1、 牧歌

優美的特點:溫柔、平和、純淨、細膩、詩情畫意

2、 國際歌

壯美的特點:剛勁、果敢、勇猛、粗狂、鏗鏘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