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學問君 人氣:2.6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與舞蹈》第二單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數民族民間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這種特殊的語言,直率、真摯的反映了他們的生活、勞動、風俗、娛樂場景及思想感情,是實現他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優美的舞姿把人們帶入了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目標

(1)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與舞蹈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風格及動作韻律等特點。

(2)在欣賞、模擬、表演、創編等活動中,廣泛積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鑑賞和舞蹈表現力,並具有一定的創編能力。

(3)引導學生感受樂舞交融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少數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舞蹈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不僅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風格特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蹈的體態風格,靈活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難點是要求學生根據舞蹈音樂來進行創編。

 二、說學法

課堂標準關注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樂舞交融的教學活動當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用視覺來觀察模仿老師和圖片中所給出的動作,用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音樂風格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表現音樂,並用交互式的學習方法,創設學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編舞蹈作品的熱情和信心,讓樂舞交融裝點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

三、說教法

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原則,在教與學的問題上,從重教師的“教”爲主轉變爲以學生的“學”爲主;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問題上,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爲了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圖像觀摩法、情景模擬法、比較鑑賞法等,從而使學生獲得感受與鑑賞、模仿與表演、創編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模擬,親近藝術。

課伊始,教師身着傣族服飾,伴隨優美的音樂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來以導遊的身份帶領同學們來到具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雲南,開展一次豐富多彩的“舞蹈採風活動”,期間採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問方式,揭示課題《傣族舞蹈》,爲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引發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視頻鑑賞,領悟風格。

透過多媒體輔助式教學,請學生欣賞相關的視頻與圖片,鑑賞後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瞭解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爲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領悟動作。

教師首先播放電腦合成的影片,呈現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手型、手位及腳位,讓影片所表現出優雅、柔美的靜態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學。抓住這一切入契機,教師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三人一組來模仿手型、手位及腳位,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動作的要領,再讓學生看教師示範,啓發學生髮表評議,加強手型、手位及腳位動作要領的領悟,然後出示課件:借鑑觀賞由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靈》,使學生透過影視欣賞——交互模擬——教師示範——借鑑欣賞——師生評議等過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又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

4、聆聽音樂,感受情緒。

首先教師給同學介紹雲南特有的民族吹管樂器葫蘆絲,讓同學們對它的外部結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後教師來演奏一小段音樂片斷,讓同學們瞭解此樂器的音色特點,然後完整的來欣賞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時,主要採用聆聽——討論交流——感受情緒等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讓學生感受、體驗:夜幕下的傣族村莊、鳳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莊恢復寧靜進入夢想的情緒,從而更好的揭示音樂的主題和結構特點。

5、想像創編,體驗成功。

根據剛纔欣賞過的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靈活的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開展創編活動。首先由學生自主創編動作,初步感知,再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創編音樂中的一段,注意學生強弱搭配,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選派代表表演創編的作品,並進行自評與互評的交互式學習,同時爲舞姿優美的學生頒發獎品——金孔雀的掛飾,最後在歡樂的音樂旋律中讓

學生跟隨教師盡情的舞動起來,表達樂舞交融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把這堂課推向輕鬆、愉悅的高潮。

6、課堂小結,藝術昇華。

我會告訴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們更好的學習和發揚光大,使這朵奇葩光輝燦爛。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進入教室的那一刻開始,教師就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音樂舞蹈環境,使學生經過:情景模擬,親近藝術、視頻鑑賞,領悟風格、自主探索,領悟動作、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想像創編,體驗成功、及課堂小結,藝術昇華等過程,逐漸熟悉瞭解舞蹈音樂的旋律,而且在樂舞交融中體會到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最後學生與老師共同表演創編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這種創造性的音樂舞蹈實踐中,由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始終保持着高漲的氣氛,達到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效果。

這堂課只是一中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個位專家、老師的幫助與指導!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是第六單元第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中的'第一課,也就是整本書的第十二節-歐洲民間音樂-風笛,排蕭.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包括多聲重唱-鳥兒在歌唱和風笛演奏-優雅,還有的就是排蕭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還包括音樂知識歐洲音樂.因爲學生普遍對音樂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所以我在講音樂知識的同時會盡量結合作品,讓學生輕鬆的接受.這節課我會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手段,貫徹思考,體驗,探究,實踐的原則,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而愉快的情感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和感受音樂.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輕鬆的學習,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講授音樂知識時,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和影響資料,做到讓學生輕鬆的接受,努力讓理論知識變得不會那麼枯燥.這節課的匯入我用鐵達尼號的主題歌的音樂來匯入,着重讓學生聽有風笛演奏部分的音樂,並提問學生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由此來引出今天本課的餓主題-歐洲音樂.這種匯入從學生熟悉的音樂入手,讓學生能從熟悉的音樂中感到親近與輕鬆,並能從這種輕鬆的氛圍中學到一些音樂知識.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1,欣賞幾首具有代表性的歐洲民間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歐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2,初步知道歐洲民間音樂的餓概況,瞭解風笛.排蕭的音樂特點.本課的重點是;從音樂中瞭解到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並讓學生結合作品瞭解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難點是:能從不同的聲音中分辨出風笛與排蕭的不同之處,並說出主奏樂器.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主要包括三首歐洲民間樂曲,我在整節課中會應用講授法,體驗法,談話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1)匯入:我用鐵達尼號的音樂來匯入,特別讓學生來注意前奏的音樂是用那種樂器主奏,在學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題-歐洲音樂.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能從熟悉的餓音樂入手,引起學生對本課的親近與興趣.在這裏我主要應用欣賞法與談話法.

2)我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寫在本課開頭的李斯特的名言,並指出今天的教學任務:欣賞幾首歐洲民間音樂,並瞭解民間音樂的餓美妙與特點.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能從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學生對民間音樂的餓印象,使學生了解到民間音樂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是極具特色的,從而昇華了今天的餓主題.在這裏我應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

3)完整播放<鳥兒在歌唱>,並請幾位學生來說說這首曲子的特點.他與美聲唱法有什麼不同?回答完畢,請班級上學過美聲的餓同學來演唱,讓同學們能現場對比聆聽兩種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後,教師指出這是一種歐洲唱法-歐亞唱法,並結合作品來解釋什麼是歐亞唱法.在這裏我應用的餓是談話法與參與實踐法,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能讓學生近距離的餓體會兩種唱法的不同,並能透過請學生演唱,加深學生對本課的印象.

4)完整播放<優雅>並提問:這首曲子用了那種樂器啊?學生回答;風笛.下面多媒體顯示風笛的形狀,教師簡要講解有關風笛的知識.完了之後,多媒體再彈出一個畫面,是中國的竹笛.透過對竹笛的餓介紹讓學生能分辨竹笛與風笛形狀上的餓區別.最後教師指出不管是風笛還是竹笛他們都是民間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主奏樂器.這裏主要應用講授法,透過對比介紹,讓學生能事先體會到民間音樂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兩段音樂,請學生來分辨主奏樂器.(一段是中國的餓竹笛,一段是風笛).教師鼓勵學生回答準確,這時侯教師拿出兩個樂器,對,就是竹笛與風笛,教師師範演奏,並請學生來學.當燃教師輝控制住場面,不會讓學生太鬧騰.在這裏我應用了實踐法,這樣能讓學生從親自參與演奏中體會到民族樂器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餓舞蹈>,教師順着音樂跳幾個羅馬尼亞民間舞蹈.完了之後,提問,主要由那種樂器演奏並出示排蕭圖示,簡要介紹排蕭並請學生來說明與風笛的區別.完了之後,再播放一遍音樂,請學生來體會這首曲子的餓情緒如何,並請音樂科代表來回答聽後的感受.完了之後教師鼓勵學生並指出;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對與音樂的餓聽後感受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沒有固定的回答,並鼓勵學生今後多積極發言.再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應用談話法,設計意圖是透過對樂曲的欣賞,來教育學生今後音樂課上該如何表現.

7)最後請幾位學生來讀一讀上了這節課之後對後面的音樂知識最有感觸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來講歐洲音樂的特點,完了之後教師做補充.這裏我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

總結:本節課秉承着體驗,參與,思考的餓原則,透過學生的參與和與教師的互動,讓學生能瞭解到民間音樂的餓樂趣並昇華了主題.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課程標準,即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主要講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等。

二、說教材,即介紹課本教學內容。

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音樂的欣賞》的第一節《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這一課的導言和鋼琴曲《少女的祈禱》以及交響樂《第一交響曲》,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因爲內容比較多,我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由於學生普遍對理論知識興趣不濃,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時候會結合音樂作品來分析。這兩節課我都會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貫徹思考,體驗,表現的原則,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音樂。

三、說教法,即講解主要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而愉快的情感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和感受音樂。

四、說學法,即講解學生如何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講授。兩節課我會充分做好跟學生的互動,在第一課時的匯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五、說重難點,即講解該課程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在音樂作品中體會音樂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難點是能對比聆聽出在不同的餓音樂作品中音樂要素所發揮的作用。

六、說教學過程,即講解教學過程和具體教學步驟。

本單元主要是透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採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匯入:談話匯入: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在這有環節中我用的是談話法。

2) 認識音樂鑑賞的相關知識,這一部分總共分爲兩個部分,首先是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

透過集體讀導言來開始這一部分,下面請語言課代表來解釋:"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最後教師做總結,這裏應用了課堂提問法。接下來請全班同學來朗誦散文,並提出一個問題:怎樣把自己培養成爲一個能聽懂音樂的人,這裏也應用了課堂提問法。整個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提高學習鑑賞音樂的能力。學完導言之後便是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首先請學生來朗讀所要學的知識,並先提問學生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音樂知識,並從學生的餓回答中總結出知識,最後把節奏,速度,力度這三個最常見的音樂要素作重點講解。這部分應用的是課堂提問法。這部分的餓設計意圖是爲今後學習鑑賞打好基礎。

3) 鑑賞《少女的祈禱》。

這一環節也分爲兩個部分,先完整聆聽,再對比聆聽。第一部分由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開始,問題是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有哪些音樂要素在發生作用,這裏應用的是談話法,接下來就是完整聆聽。這一部分應用的都是談話法,下面的提問:獨奏樂器是什麼?由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着重講琵琶協奏曲是什麼等等。接下來的提問分別是從音樂中你聯想到什麼場景和音樂要素各發揮了什麼作用,又學生回答後教師做總結。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參與鑑賞實踐活動。第二部分是對比聆聽這首曲子。教師分別打出兩個不同主題的餓節奏,並請學生配上不同音高的樂音,並讓學生體驗哪位同學的配音最美。然後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最後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部分,介紹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播放《第一交響曲》第一主題,請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跳舞。這部分應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設計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4) 拓展。再次完整聆聽《第一交響曲》,完成拓展與探究第一,二,五題。完整播放音樂後,學生思考後提問回答,教師做補充。這部分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透過做題,認識到自己的餓進步,從而提高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

七、總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透過課堂提問法與練習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鑑賞產生興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教具: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曲、古詩《春江花月夜》的歷史背景及藝術價值,提高學生對中國音樂文化精品的審美,評價能力。

2.透過古曲、古詩《春江花月夜》的對比欣賞,研究詩樂《春江花月夜》在藝術表現上的異同之處。

3.透過《春江花月夜》詩樂欣賞,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重點難點:詩樂《春江花月夜》藝術性比較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教師:

今天我們繼續中國音樂文化欣賞之旅,利用網絡欣賞中國音樂文化精品——著名的詩、樂作品《春江花月夜》,課前我看到許多同學按要求積極的進行了初步欣賞實踐,非常好!現在能不能請同學說說古往今來人們對這兩部作品有哪些較高的評價之詞?(聞一多先生稱之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孤篇橫絕竟爲大家”,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下面老師爲同學們演奏這首樂曲其中的旋律,請問我演奏的是曲中的是那一段?(江樓鐘鼓、主題)(教師演奏《春江花月夜》主題旋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代表着人生歷程中的五個重要良辰美景,可以想象詩樂作品取名春江花月夜是多麼富有詩意。這兩部作品之所以流傳百世,就在於作品表現出的意境是那麼的幽美深邃,那麼這兩部作品之間有沒有聯繫?他們在藝術表現上有什麼異同之處?對他們做一個比較如何?

二、授新課

1、*初步欣賞《春江花月夜》《夕陽簫鼓》相關音響作品(全曲欣賞、片斷欣賞),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題旋律。初步瞭解十個片斷。

*《春江花月夜》唐詩參考資料預讀,解決生字難字。

*《春江花月夜》樂譜對照音樂初步欣賞。

*中國民族音樂“魚咬尾”、“換頭合尾”的含義?

藝術實踐任務:

全班同學分成5個小組,建議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藝術實踐,也可另定藝術形式。上課時由課代表主持,進行15分鐘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組表演時可合在一起)。

文學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詩朗誦或吟唱(3分鐘以內)。

音樂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歌詞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鐘以內)。

書畫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陽簫鼓》書畫作品3副(上課時帶來)以上,上課時請一位同學即時書寫“春江花月夜”五個大字(3分鐘以內)。

舞蹈家小組:

完成創編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鐘以內)。

歷史學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靜態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組造型,可用道具(3分鐘以內)。活動策劃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創意(3分鐘以內)。

教師:(音樂起)同學們,對於詩樂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賞比較到此暫告一段落,從大家展開的熱烈探討中,可見同學們對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賞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作品創意、藝術實踐交流板塊,請各組同學做好準備。歡迎**同學上臺主持。

*各組同學交流《春江花月夜》相關藝術實踐、創作交流。

*老師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樂圖畫與同學交流。

*最後師生全體在《春江花月夜》音樂聲中

齊聲朗誦唐張若虛詩《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齊唱主旋律。

學習小結:課堂師生學習小結,課餘音樂學習安排。

教師: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同學們藝術實踐表演的成功。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是在積極主動、互相協作、實踐創新、交流的氛圍中進行的,大家從兩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詩含樂韻,樂融詩情的音樂文化特點。也更加認識到中國音樂特有的韻律美,濃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及中國音樂的博大精深,老師今天也受益菲淺。對於《春江花月夜》,對於中國音樂,值得欣賞學習研究的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課餘的音樂學習總結能夠更加成功。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1、《春江花月夜》選自高中音樂欣賞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節,這是一首民族管樂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爲《夕陽簫鼓》、《夕陽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鄭覲文、柳堯章首次將其改編成民族管絃樂曲,並改名爲《春江花月夜》。

3、經過許多藝術家的精雕細刻,這首樂曲已成爲我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4、這首樂曲,主要描繪了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盪漾,花影在兩岸搖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樂器是琵琶、箏、簫等。

說學情

我們高中的學生以前沒有開設音樂欣賞課,所以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較差,但對民族音樂欣賞的比較少,興趣不濃。

說教法

根據學生和音樂的特點,我能採用的教學方法的主要是:

1、啓發式教學法:啓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有個性的聯想,開發創新思維。(音樂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啓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有個性的聯想,才能進一步對音樂的理解,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文化修養不同,往往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勵他們展開有個性的想象,只要確實是根據音樂想象的都 是正確的。這樣不但能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還能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促進創新思維的開發。)

2、討論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分析音樂,處進對音樂的理解。

3、音畫式教學法:根據音樂,我在電腦裏畫了幾幅畫,把抽象的音樂變成具象的畫面,讓學生結合畫面來理解音樂。(我們的學生欣賞水平比較低,很難指把音樂和它所表現的意景聯繫起來,甚至有的學生還錯誤的認爲只要是欣賞音樂就是聽歌曲,有一次我給學生欣賞《梁祝》時,竟然有個學生問:“老師,怎麼光有音樂沒有人唱呢?”結合畫面來欣賞音樂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他們知道音樂還有這麼豐富的表現力。)

說學法

根據老師的啓發和引導,學生可用討論法、分析法、想象法。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情況我確立了三個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熟悉我國民族樂器的音色,瞭解民族音樂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2、情感目標:透過欣賞《春江花月夜》培養他們民族自豪感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以及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3、能力目標:開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欣賞水平。

重點:瞭解琵琶、簫、箏的音色以及表現力。重點欣賞其中的“漁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琵琶、簫、箏是這首樂曲的主要樂器,也是我們民族管樂隊中的重要樂器。掌握和了解它們的音色和表現力,對今後的民族音樂欣賞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難點: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採取了結合畫面欣賞音樂的方法促進對樂曲的理解。)

說教學程序

一、 開始讓學生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帶着問題去欣賞

提出問題:①這首樂曲主要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情景?

②這首樂曲用主要樂器是什麼?

(帶着問題欣賞,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欣賞質量,還能提高他們想象能力和促進創新思維的開發。要求學生有個性的聯想可以與衆不同,只要你確定是根據音樂想象的,就是正確的。往往音樂是中性的,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不同,再說,本來《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後人給他取的名。)

二、由學生回答引出講解主要樂器,結合圖片和音響資料認識和了解它們的音色以及表現力

認識樂器並瞭解它們的音色。

①琵琶:是民樂中的彈拔樂器,有豐富的表現力,往往表現一些氣勢磅礴的場面。有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接着放有關琵琶音色方面的音響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琵琶的音色,加深印象。)

②簫:音色悠揚動聽,往往表現柔和的月光。(放有關簫音色的音響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簫的音色,加深記憶。)

③箏:音色明快,往往表現流水,有著名的獨曲《高山流水》。(放有關箏的音響資料,加深印象。)

三、展示教師對這首樂曲的感受。(是我根據音樂畫的一幅畫,並朗誦詩句,促進學生的理解。)

四、講解結構

1、展示樂曲的題目《春江花月夜》。

2、介紹《春江花月夜》

3、結構

引子

主題:江樓鐘鼓

月上東山

風回曲水

花影層疊

變奏 水雲深際

漁歌唱晚

洄瀾拍岸

橈鳴遠瀨

欸乃歸舟

尾聲

五、理性欣賞

(因爲剛纔一開始就進行了沒有任何提示下的欣賞,讓學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現在必須系統的、理性的欣賞。讓學生結合畫面和老師的講解來理解音樂。)

引子部分:琵琶使用彈挑、輪指、模擬江樓上陣陣低沉的鼓聲。使人聯想到一夕陽西下,夜幕將臨。簫和箏奏出的聲音,似春風在江面上吹起的層漣漪。江面顯得那麼的靜。

主題:江樓鐘鼓:讓學生看譜子聽音樂。(主題是全曲的基礎,一切音樂都是由主題變奏而來,因此要熟悉主題旋律。)

月上東山 簫的演奏表現月亮在東山升起。

風回曲水 利用琵琶的滾奏、輪指來演奏,表現了岸邊的花草、垂柳在晚風的花影層疊 吹指下,婆沙起舞,頻頻點頭的情景。

水雲深際 表現了江面上、空曠朦朧,水天相接,連錦不斷的遠山在皎潔的月光下隱約可見。

漁歌唱晚 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作爲重點欣賞,它表現了船越來越多,由遠而近,江面上頓時熱鬧起來,江水拍打着江岸,人們在玩耍打鬧,歡歌笑語,洄瀾拍岸 盡情享受,這美麗的江南之夜。人們玩到了深夜,該回家,他們漸漸的遠去,江面上恢復了平靜。

讓學生討論:

船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江面上由靜到動,又由動到靜,江水拍打着江岸。

1、這段音樂主要是用什麼樂器來表現這個場面的?

2、是怎樣表現的?(透過討論加深學生對琵琶、簫、箏的音色以及表現力的瞭解。最後老師總結。①琵琶在力度上由弱到強,在節奏上由緩慢到激烈,表現了船由遠而近,越來越多,最後整個樂隊加入,表現了江面上人們玩耍打鬧的情景。②箏有力的劃奏與樂隊時強時弱的音響,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飛濺的景象。)

橈鳴遠瀨

省略

欸乃歸舟

尾聲:琵琶和箏奏出悠揚、徐緩的、抒情的旋律,前呼後應,結束全曲,它使人聯想到:船漸漸遠去,江面上風清月白,萬籟無聲,只有那一輪明月映照着春江流水,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體現了“靜”。

六、手法

靜→動→靜

遠→近→遠 這首樂曲有動有靜,有遠有近,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把江南美麗的夜景→情→景 景表現的淋漓盡致,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