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最新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2.9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事蹟材料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最新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

先進事蹟材料1

我是20xx年3月參加工作的,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近七個年頭了。我最大的工作體會,總結爲一句話就是:每一樣工作都有她美麗的地方,我們要懂得從工作中體會這種美麗。

要想全心全意做好一份工作,首先你得熱愛這份工作,去嘗試發現它的美。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主要是協助內勤做好工作,那時我對本職工作沒有任何概念,只知道幹一份工作,就要認真負責去做好,但是對爲什麼而工作,怎麼去認識這份工作沒有任何概念,有時會覺得總要跟羣衆和一堆數字打交道,很枯燥,認真在幫羣衆辦事了,還吃力不討好,被羣衆罵,說難聽的話,當時很不理解,鬧情緒,消極怠工。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其次,你要不斷地調整工作態度,去體會這種美麗。經歷這件事情以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調整自己的工作態度。在平時注意加強自己的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不斷對照檢查自己,總結心得體會,指導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工作中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克服與己無關,視羣衆的求助爲份外負擔的錯誤觀念,克服小事一樁,對羣衆請求我們辦理的事情不屑一顧的錯誤觀念,熱情接待各方面的羣衆,盡心、盡力、儘快爲羣衆辦好事。在碰到與政策向左,無法辦理,而羣衆又不理解的情況,我會耐心細緻說明政策,分析尋找解決辦法,爭取羣衆的理解,讓羣衆滿意。面對羣衆的一張張笑臉,聽着羣衆一句句感謝的話語,我深刻感受到我這份工作的重大意義。

最後,你將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去收穫這份美麗。在六年多的工作經歷中,我逐步樹立了正確的職業觀念,現在,這份工作對於我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有人生意義的職業。對工作的熱愛,對職業的正確理解,讓我更多了一份責任,“爲人民服務”。正是這份責任,促使我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促使我盡心盡責、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促使我嚴於律己,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促使我在工作中,不斷強化服務觀念,增強服務技能,改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更好地爲人民羣衆服務。

在今後,我將繼續發揚團結協作、任勞任怨、勤奮努力的精神,充分發揮的職能作用,認識自身不足,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努力工作,再接再厲,爭取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先進事蹟材料2

孫培娟,今年45歲,家住黃樓鎮西陽河村,東陽河幼兒園的教師。

孫培娟對“孝順”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爲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講究吃穿什麼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孫培娟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彩禮一份不要,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鄉親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努力的工作,爲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經濟收入。生活富裕了,公婆心裏也樂滋滋的。工作之餘,孫培娟包攬了家裏的所有家務。公婆不識字,孫培娟和丈夫商量,給公婆買了個大收音機,並手把手的交給他們如何使用,把他們樂得跟孩子似的。

後來,她們有了孩子,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可在女兒三歲時,公公卻得了嚴重的腦血栓,經多方治療後,病情有了好轉,可後遺症非常嚴重。她見婆婆一個人忙前忙後的侍奉公公,怕她吃不消,便辭掉了幹了十幾年的工作,和婆婆一起照顧老人。爲了給公公治病,幾乎花掉了全部積蓄,到過的大小醫院不下二十幾家,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們就不放棄,就是這樣,還是沒能留住老人,終於在治療了十幾年後與世長辭,撒手西歸。

公公去世後,婆婆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消沉了許多,終日愁眉不展,茶飯不思。看到婆婆這樣,她便和愛人商量;發動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等和婆婆能談得來的人,都來幫助跟她談心,幫她走出陰影。婆婆雖然上了年紀,但是心靈手巧,針對這一點,孫培娟手把手的教婆婆修鞋墊,織圍巾,分散她的注意力;晚上,又把一天的趣聞講給她聽;星期天,還讓孩子陪她開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好長時間的努力,婆婆終於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

婆婆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過去的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胃病、神經衰落、腰痛病、心臟也不太好,爲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孫培娟帶她四處求醫,在飲食上,也是儘量調劑着吃,最近還特意爲老太太買了“孟氏拔罐”,和專治腰痠腿疼得膏藥。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裏喜歡。

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就連喜歡吃紅薯、南瓜、和胡蘿蔔都一樣。婆婆常說“俺這個媳婦真是隨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儘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着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奶奶買上點小禮物。今年春節,孫培娟建議排全家照,老太太非常高興,兒子爭着跟奶奶合影、媳婦也搶着跟奶奶和照、孫子孫女更是爭着、搶着更她拍照,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二十多年的媳婦生活,使孫培娟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順”的含義。作爲兒女,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先進事蹟材料3

“小李就是我們村裏一老一小的‘小棉襖’。”拿到大學生村官李炳春給村裏老人們送來的棉襖,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石馬鎮蘆家臺村78歲的蔣行美一臉笑容。

蔣行美嘴裏的小李,叫李炳春,1992年出生,2015年8月被選調到博山區石馬鎮蘆家臺村擔任大學生村官。一年多時間裏,他和村民一起開發了20畝的扶貧基地,並辦起“青苗”小課堂照顧村裏的孩子,用村幹部的話說“小村官幫了村裏大忙”。

博山,因爲山多得名。蘆家臺村雖然靠着美麗的五陽湖,但地處山區,村民整體收入並不高,特別是“一老一小”問題明顯:老人沒有太多收入來源,村裏還有30多個貧困戶;不少年輕父母外出打工,村裏有不少留守兒童。爲此,李炳春幹起了“兩大工程”。

首先是開發扶貧基地。李炳春發現,當地山區人均耕地少,種小麥玉米的收入低。爲此,他和村幹部商量,並徵求村民意見,決定把村裏荒地利用起來種植經濟作物。說幹就幹,李炳春擼起袖子和部分貧困戶村民們翻土、開荒,很快就整理出20畝暫時閒置的荒地,今年4月份種上了有機小米、有機黃豆等作物,生產“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無公害農產品。

“這小夥子戴着眼鏡還有點學生氣,但幹起活來卻不含糊。”蔣行美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扶貧基地有了好收成。爲了能讓小米、黃豆賣個好價錢,李炳春還給產品定製精美包裝,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但畢竟以前沒經驗,銷路並不順暢。爲此,李炳春不斷打電話、跑商家,上門推銷,最終把農產品都銷了出去,還賣了個好價錢。

“除去成本盈利2萬元。”李炳春給記者算賬說,基地用工22人次,總工資15600元,最高的拿到4000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就業,促進了脫貧。”期間,爲了不耽誤給老人們開工資,他還向朋友借錢墊付。

在幫助村民提高收入、儘快脫貧同時,李炳春還辦起了“青苗”小課堂,讓留守孩子放學後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其中一個孩子母親癱瘓在牀,父親在外打工,平時只有年邁的奶奶照看。這個孩子剛到“青苗”小課堂時,性格比較內向,也有些自卑,學習成績不好。除了輔導功課,李炳春還跟這個孩子聊天、去家訪,漸漸孩子的性格越來越開朗,學習成績也從班裏40多名上升到了前10名。

過去一年,李炳春不僅輔導孩子們功課,還帶着孩子到五陽湖邊撿拾垃圾、去公園看大熊貓、舉辦趣味運動會,參加國學夏令營……這個小課堂讓孩子們在上課紀律、學習習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在上級團組織部門的支援下,“青苗”小課堂現在被正式命名爲“希望樂園”。

如今,李炳春這個20多歲的小夥子儼然成了蘆家臺村的“孩子王”。“能幫助小朋友們快快樂樂地學習、成長,讓我這個‘村官’幹得特起勁。”他說。

除此之外,李炳春還給村民們發了便民服務卡,村民有什麼問題疑問,都可以打電話找他幫忙。幫着村民跑鎮裏、區裏辦理各類手續成了李炳春的“日常工作”,“有事找小李”也成了村民的新“習慣”。

今年臨近春節,李炳春利用扶貧基地的收益爲村裏132位70歲以上老人和26名小學生買了新棉衣。“農村人十分節儉,去年冬天看到有位70多歲老人穿着五層褂子,但捨不得買件像樣的棉衣,就想着哪天能給他們都買件棉衣。”李炳春說。

蘆家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毛玉齋說,大學生村官爲村裏帶來了新思路、新理念,爲農村新一輪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援,“小夥子能吃苦、有幹勁,村裏沒人說他孬,真是幫了村裏的大忙。”

先進事蹟材料4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我們公司就有這麼一位員工,她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默默地奉獻着的一名普通的倉管員——陳羣同志。

陳羣同志在材料保管工作崗位上十五年以來,始終盡心盡力,任勞任怨。保管工作看似簡單,但陳羣同志始終堅信: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凡事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既然從事了倉庫保管這一職業,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要真正的幹好這份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顆螺絲釘般微小,卻不渺小

做爲一名普通的倉管員,陳羣同志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着自己的光和熱,她掌管着材料,深知材料的重要性,就如同一架機器,沒了燃料,縱使馬力再怎樣強勁,也只能趴着不動。正是深知這樣的道理,她沒有因爲自己僅是一名小小的倉管員而消極怠工,得過且過。相反地,她認真思考,不斷總結,對材料按區域品種擺好,嚴格控制出入庫,做到先進先出;做帳清晰,帳物相符,清楚瞭解每一批材料的來龍去脈。她對各部門的材料需求反應靈敏,及時將材料儲存資訊提供給領導做工作參考。她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如同一架機器上那一顆小小螺絲釘,發揮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平凡崗位,忙、累,她始終默默奉獻

倉管員加班加點是常事。需要的時候就得到場,有時候就是下班了,材料纔到公司,她也要加班盯着,看着把材料吊卸入庫,盤點清楚才下班回家。有時忙到夜幕降臨,她也毫無怨言,始終以平靜的心態去對待。節假日加班更是常事。記得20xx年元旦那天,到了一車上海寶鋼材料,因爲此批材料要的很急,需要馬上投入生產,陳羣同志一接到電話,急公司所急,馬上組織人員進行材料吊卸入庫,登記入賬並及時發放,保障了生產所需。大家經常在廠區內,看見她忙碌地奔走在各分公司之間,傳遞着各公司間的材料資訊。有時剛回到辦公室,還沒坐下來,就接到回材料的電話,又要去車間接材料。她由此常自嘲自己,又得去“散步”了。

團結同事,共同進步,“儘量把應該做的工作做好”

秉着幹一行愛一行的工作態度,她默默奉獻。在長期的工作中,陳羣同志求真務實,勇於探索,在倉庫管理等方面,總結了許多先進經驗,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對工作中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她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個樸實的信念——爲公司服務。只爲困難找辦法,不爲困難找理由,有困難時她總是和同事們一起商討解決。

多年來,公司組織的培訓、會議、安全教育中,她充實了思想,提升了工作技能,更加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懷揣着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熱情,爲公司的生產材料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爲公司的正常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談到她的工作時,她總說:“我只是儘量把應該做的工作做好。所取得的成績,已成爲過去。在新一年裏,我將會更進一步,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爲公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這就是倉管員陳羣,這樣一位普通的人,憑着對公司的熱愛,對工作的盡職,做着普通人做的小事,卻把自己那顆最熱情、最真摯的心交給了倉管工作,把自己的青春、激情留在了倉庫,一位普普通通、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兢兢業業的“倉管人”!

先進事蹟材料5

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個人,她,對工作任勞任怨、孜孜不倦;對教育心懷赤誠、全力奉獻。她,就是張XX老師。張老師工作近10年,從沒停歇過她忙碌的腳步,這不停息的腳步來自於她對工作的責任,奉獻的情懷源於她心底對教育的摯愛。她似乎忘記了歲月的斗轉星移,默默譜寫着季節的春華秋實,宛如歲末殘冬凌寒獨自開放的寒梅,傲然挺立於紛紛揚揚的風雪之中。

她是“80後”教師,也是年輕的班主任,是在質疑中成長的一代。但在領導和同事的眼中,她愛崗敬業,勤奮踏實;在學生和家長的眼裏,她待人誠懇熱情,友善易親近。

“把教書育人當成自己的事業”是她的職業理想,爲了能更好地勝任初中的教學工作,她認真鑽研教材,仔細備課,作爲青年教師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透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自身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帶班級的物理成績也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認可與肯定。

她常說“沒有一種職業和我們一樣,面對的是生命,耕耘的是心靈,收穫的是希望”。教師是一個重複性極大的職業,教書育人也是辛苦而勞累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她始終堅持着一個信念:用真心、真愛、真誠去關愛、溫暖、感動每一位學生。班主任的工作本就勞累辛苦,除在思想上、學習上給與學生關心的同時,在生活上也要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學生出現問題或情緒波動時她是傾聽者,幫助學生調整情緒,走出低谷;學生生病時她是家長爲學生跑前忙後,班上有個學生得了胃炎,醫生建議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她就天天爲學生熬粥、做飯。她開玩笑說:“老師有時就像個‘全陪’,陪孩子們學習、午晚睡、聊天,陪他們哭陪他們笑。”“80後”的她拿出了全部精力和愛陪“90後”度過高中。

學生感受着她的熱情和愛,她也在感動着學生給她的幸福。學生在和諧快樂的集體中學習地也輕鬆開心,成績當然也不在話下;她注重鍛鍊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全部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班裏的很多事情學生都主動的爲她出謀劃策,爲她分憂。

俗話說:行得春風有夏雨。家長經常對她說:“張老師,孩子交給你我們很放心!”“教學方法獨特、新穎”,“和學生有共同語言,更懂得尊重、理解學生,很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同與擁護。”這是老教師對她的評價。她經常跟我們聊人生、講情感,還有最新流行潮流,是我們的知心姐姐”。這是學生對她的認同。沒有精彩紛呈、瀟灑自在的生活,但幸福都充滿在與學生朝朝暮暮的風雨兼程中。她不是名師,但名師是她的追求,她要把教師當成一輩子的事業來經營,讓自己的青春的這三尺講臺上閃光!

日出日落,年輪更替,不變的是張老師那愛崗敬業的心;

潮漲潮落,情懷依舊,不變的是張老師用教書育人的情。

衷心得祝願張老師笑容永遠燦爛——那是學生和家長們最希望看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