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社保政策>

關於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契機

學問君 人氣:1.01W

醫療保障體系存在嚴峻的問題

關於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契機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我國長期實行的是由國家、企業包攬職工醫療費用的公費和勞保醫療制度,該制度對保障幹部、職工的健康確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一制度的弊端也日益顯現。

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醫療衛生費用的快速增長對政府財政產生了巨大的壓力。據歷年來中國衛生部公佈的統計數據,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衛生總費用年平均增長率爲17%,90年代後爲24%,而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則分別爲14%和21%,衛生總費用的年平均增長率明顯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有些地區的公費、勞保醫療制度使得國家財政和企業的負擔過重,實際上已經難以維持,大批幹部職工得不到基本醫療保障,已成爲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在中國農村,合作醫療是中國農村衛生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但事實證明,除部分試點地區和城市郊區,農村合作醫療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恢復和重建,1998年衛生部進行“第二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全國農村居民中得到某種程度醫療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醫療的比重僅爲6.5%.1997年之後由於農村經濟發展遲緩,農村收入增長緩慢,依靠“自願”參加的合作醫療又陷於停頓甚至有所下降的低迷階段。

至於有的地方的工會組織和醫院以互助共濟的形式開展的醫療保險業務,總體保障水平不高,規模也不大,風險分散性較弱。目前此種形式還未得到完全的肯定,有人質疑其增加了企業負擔和風險,從而有悖於國家醫療保險體制改革的原則。

顯然,僅靠政府的力量不能完全解決全民的醫療保障問題,而且其暴露的問題也日益嚴峻。那麼我國的醫療保障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答案就是大力發展商業醫療保險,讓商業醫療保險作爲必要的一部分,在我國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大潮中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商業醫療保險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商業醫療保險擴大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覆蓋面。雖然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都已初見成效,社會上仍將產生大量缺乏醫療保障的人羣,而且職工只能享受半費勞保待遇,這些羣體尤其渴望購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商業醫療保險將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擴大到能覆蓋社會醫療保險所不能覆蓋的人羣。

商業醫療保險分擔高額度醫療費用帶給人們的風險。由於開展社會醫療保險時間短,資金積累有限,個人需要支付的費用多,特別是一些大病和特殊疾病的醫療費用遠遠超過了基本醫療保險的最高支付限額,使患者個人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醫藥費用的持續上漲強化了人們的保險意識。而只有透過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才能減少潛在的風險。

商業醫療保險滿足多層次的需求。從國家已頒佈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配套檔案看,人們就醫將受到更多制約,一些比較進階的診療項目基本醫療保險將不予支付費用;對部分經濟收入穩定、享受社會醫療保障的羣體來說,社會醫療保障僅能提供最“基本”的醫療保險,保障有限,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商業醫療保險則能適應高層次、特殊的醫療需求。這樣可以發揮商業醫療保險自願投保、全面保障的優點,在不增加國家財政負擔的情況下滿足部分特殊人羣較高層次的醫療需求。

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有利條件

我國商業醫療保險雖然起步較晚、規模不夠、產品還沒有豐富起來,但是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探索,已經具備了非常有利的發展條件:

國家政策的傾斜。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共同構築了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目前我國高層領導意識到社會醫療保險還不能滿足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市場的需求,已經高度重視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朱總理在1998年就指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改革的目的就是“力求建立一個以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爲基礎,包括醫療福利和醫療救助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2002年7月,溫家寶副總理又對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問題做了兩次重要的批示,肯定了商業醫療保險的成績,鼓勵大力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較快的發展速度。由於醫療保險風險控制難度較大,各家保險公司採取比較謹慎的發展策略,主要以附加險的形式辦理醫療險業務,其主要目的是爲了提高公司聲譽、促進業務發展和積累壽險客戶。儘管如此,商業醫療保險仍然取得長足的進步。目前,國內已有12家人壽保險公司開展了各種商業醫療保險業務。全國商業醫療保險費收入從1996年的`21億元增至2002年的122億元,年平均增幅達52%,其增長幅度遠高於同期壽險業務。

一定的人才儲備。商業醫療保險要求從業人員同時具備保險和醫學方面的知識,對醫學、風險管理、市場調研、條款設計、市場推動等方面有較深刻的瞭解。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儲備了一定數量的商業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專業橫跨保險、精算、統計、醫學、法律等學科。他們與美國、德國的醫療保險專家多次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合作,比較系統和全面的掌握了醫療保險的產品設計、精算、風險控制等關鍵技術,並且在我國的農村健康保險、城市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的實踐中取得了成功的經驗。

初步的產品開發能力。針對日益高漲的市場需求,近幾年各家保險公司都在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開發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目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數據,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醫療保險開發的精算理論和方法,具備了較強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開發能力。目前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市場上經營的產品涉及國際上通行的多數類型和各種保障期限的產品,既有醫療費用型保險,又有定額給付型保險,涉及的保障期限有終身、長期和短期,涉及的人羣有嬰幼兒、大中小學生、職工、婦女和部分老年人,涉及的保障內容有意外、殘疾、住院、手術、重大疾病、特種疾病和手術、門診等100多種產品,爲保險市場的不斷創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比較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業已摸索出一套較粗放但又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無論是在定性風險控制方面還是在定量風險控制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定性控制方面,涉及到產品、銷售、覈保、理賠等環節建立了一套專業的業務流程,經過技術處理規避風險;在定量控制方面,建立了多角度的(即分機構、分險種、分人羣等)動態風險監控系統,及時發現並控制商業醫療保險經營中的各種風險。

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已經具備了比較有利的發展條件,有能力在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商業醫療保險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應該看到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還不成熟,仍然存在着阻礙其發展的多方面的現實困難:

財稅政策對商業醫療保險的支援力度不夠。目前,財稅問題也是制約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投保人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仍然不能享受稅收優惠,個人及絕大部分團體購買的醫療保險的保費都是在稅後支付,這不利於鼓勵團體爲員工購買醫療保險,也不利於鼓勵個人爲自己的健康投資。無疑會挫傷投保人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積極性、提高保險產品的價格、增加商業醫療保險產品的難度。

規範約束醫療機構行爲的法律法規不健全。長期以來形成的醫療服務主體的壟斷格局依然存在,加之我國人口衆多,醫療服務始終處於“賣方市場”,加劇了醫療費用的上漲,促使道德風險滋生。降低商業醫療保險的經營風險,必須對醫療服務的提供方——醫院和醫生的行爲進行規範,使醫院和醫生在制定醫療方案的同時考慮到醫療成本的因素。醫療衛生服務體制的配套改革與發展商業醫療保險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

專業化經營醫療保險的理念和方法還未深入人心。由於保險本身的特殊性,它涉及到保險人、投保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三方關係,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介入增加了醫療保險管理的難度和複雜性。但我國目前沒有專門經營醫療保險的公司,醫療保險都是壽險公司在經營,多數壽險公司仍然沿用壽險的管理方法、流程和理念來經營醫療保險,結果往往是導致保費很高、保障很低,但保險公司卻虧損。

商業醫療保險專業人才資源儲備相對不足。醫療保險的經營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對醫學、精算、風險管理、市場推動等方面有較深的瞭解,而目前各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業務管理者卻並未具備這些多方面的知識。同時,保險公司還缺乏高素質的醫療保險專業營銷人員,難以向客戶詳細解釋保險條款,阻礙了業務規模的擴大。而且保險公司的基層缺乏醫療保險專業覈保人員,導致在醫療保險逆選擇風險高的情況下難以保證覈保質量,增加了醫療保險的經營風險。

經驗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體系有待完善。商業醫療保險綜合性、技術性很強,它的險種設計和經營需要有周密的市場調研、大量的基礎數據分析、嚴密的精算來支援。而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剛起步,積累的經驗數據較少,目前都是以國外的經驗數據作爲精算的基礎,但由於投保人羣特徵的差異,數據必然有偏差,全盤照搬國外的經驗數據,勢必加大商業醫療保險的經營風險,給商業醫療保險的業務發展埋下隱患。

爲了使商業醫療保險成功的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針對阻礙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現實困難,我們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

內部機制的建立

建立多層次的經營機構網絡體系。爲了發揮商業醫療保險在整個國家醫療保障體系中應有的作用,必須建設好商業醫療保險經營體系及其組織架構。這個架構中包括專業經營主體——全國性專業性醫療保險公司、專業管理主體——壽險公司中成立的專業化醫療保險管理部門、代理銷售主體——代理銷售醫療保險爲主的經紀公司或機構以及健康服務主體——承擔管理醫療服務提供網絡、費用結算、後期客戶健康服務等工作的專業性健康管理公司,逐步形成“經營—行銷—服務”一體化的專業性組織體系。

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執行機制。在行業中各經營單位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統一、規範、高效、便利的內部業務標準、管理制度和執行機制體系。包括全行業統一標準、管理制度體系和執行機制;建立起行業內部資訊交流和基礎研究體系。鑑於醫療保險業務的特性和醫療費用支出的多邊性,在險種費率和保障責任上要求較大的靈活性和組合性,在風險控制上要求各類數據的多樣性和準確性,因而,長期的基礎研究及必要的資訊交流和利用,就成爲發展商業醫療保險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

建立健全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爲培養出高素質的醫療保險專業化人才隊伍,應建立以有關大學、研究機構和各個經營機構爲主體,其他專業管理協會爲輔助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險專業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防範系統。醫療保險的可控性經營風險主要包括決策性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它主要涉及業務開展中售前、售中和售後的各個環節。加強風險防範的重點在於根據現行政策,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制定合理發展戰略,調動醫療服務提供者參與費用控制的積極性;在業務開展的各個環節建立起相關風險控制機制。主要做好業務規劃制定、市場調研分析、經營模式選擇、產品開發定位、覈保和理賠、業務統計分析、資訊反饋等工作,最終實現既能開拓市場,又能控制經營風險的目標。

外在環境要求和配套政策支援

加強法律和財稅政策的支援。在構建新的醫療保障體制的過程中,應儘快明確商業醫療保險的法律地位。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制定有利於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財稅政策,根據經營業務的性質,確定不同的財稅待遇。稅收政策是政府支援商業醫療保險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稅政策不僅對商業醫療保險的供需雙方具有雙重的調節功能,而且可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改革醫療服務供給制度。建立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供給體系。完善醫療衛生體系資訊管理系統,建立以控制供方爲重點,以控制需方爲補充的醫療費用控制機制,採取總額預算制、按病種支付、按人頭包乾等措施,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的發生;建立醫療服務供給競爭機制,利用市場機制決定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生存和發展的適用範圍;在改善醫療服務補償機制的基礎上,展開服務價格的競爭,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一個充分競爭的開放市場是最好的,產品、價格、服務都能夠透過市場自動調節到合理的位置,保險公司幫助投保人用最合理的費用得到最佳的醫療服務,促進保險公司、投保人、醫院三方既相互滿足,又相互制約,抑制道德風險。

建立醫療保險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建立由消費者、保險公司、社保機構、醫療服務提供者等組成的監督管理組織,完善關於服務質量和費用水平監督管理制度。透過上述組織,按照保險公司的要求或消費者的申述,對醫療服務提供過程和質量進行有效監督與事後考評、保障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合理權利和利益,促進商業醫療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