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企業管理>

銀行經營管理

學問君 人氣:7.43K

引導語:中間業務已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國銀行業在近幾年加快了發展中間業務的步伐,使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由於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只重視存貸業務,沒有從經營戰略上確定中間業務作爲支柱業務加以發展,中間業務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銀行經營管理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1.1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分析[2]

①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分析。隨着各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發展的日益重視,各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較快,14家上市銀行2007年和2008年淨手續費及佣金業務收入佔比。14家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總體上增長較快,但表現出增長比例不協調情況,而工行、中行、招行、興業銀行甚至出現比例下降的情況。

②我國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分析。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大幅增長,但增幅差異顯著。2008年, 14家上市銀行共實現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1536·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1.97億元,平均增幅爲20.55%。

從增幅來看,2008年各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幅不等。其中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的增幅超過了100%。從增幅差異程度來看,大型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低於中小銀行,增幅最高的南京銀行比中國銀行高出了185.82個百分點。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方面,除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外,其他上市銀行的增幅都高於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幅,增幅差距並不大。

1.2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狀況分析

2003 年 6 月以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費依據是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相關的收費標準,如《支付結算辦法》、《銀行卡管理辦法》等,各商業銀行根據人民銀行及政府部門制定的相關收費標準,確定本行收費標準,由於收費標準的不統一,導致各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行爲不規範現象較爲明顯[3]。 2003 年 6 月 26 日,中國銀監會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了《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03年第3號),這是繼 2001 年 6 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後,國家支援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提升商業銀行綜合競爭能力所採取的又一重大舉措。該條例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等服務業務收費進行了系統、具體、明確的規範,順應了商業銀行費率市場化潮流,明確劃分了政府和商業銀

行服務收費定價權限,賦予商業銀行部分中間業務定價權,極大地推進了商業銀行費率市場化進程。“3號令”儘管是針對商業銀行服務業務的,但它的影響卻遠遠超出了服務業務本身,已經對商業銀行整體業務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極大地改善了服務收費的政策環境,對於商業銀行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促進業務結構和盈利模式的轉變,促進業務創新和成本管理髮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該辦法的實施雖然極大地改善商業銀行服務收費的政策環境,增加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但離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的標準化和規範化還相差甚遠,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開展中的突出問題

1.對中間業務的發展存在經營理念上的偏差。受體制、觀念、思維方式和實踐經驗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均以存貸款業務爲主營業務,對國際銀行業中間業務快速發展的趨勢認識不足;對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後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壓力認識不足,對中間業務的手續費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業銀行利潤總水平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影響了中間業務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將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作爲經營的重心,雖然也辦理中間業務,但認爲那是“副業”,辦理的目的只爲資產負債業務服務,而不是爲增加收入。

2.金融創新應用不足。金融創新是擺脫目前經營困境、拓展生存空間的必經之途,而我國商業銀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急需進行創新,但我國商業銀行的內外機制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業務創新。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金融創新不足的問題。我國商業銀行前幾年中間業務創新情況有以下三個特點:中間業務創新仍以傳統的結算業務爲主,新興業務創新相對滯後;理財及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相關的代理業務剛剛起步,雖然有所發展,業務規模、收益水平、制度創新尚處在低級階段,結構也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中間業務的業務範圍狹窄,品種單調,缺乏特色,層次較低。中間業務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簡單的結算和代理類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上。而各類擔保、貸款或投資承諾、外匯買賣與投資等新興的中間業務發展緩慢,有些甚至還沒有正式開發和推廣。

3.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有關中間業務的管理和會計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數中間業務品種層次較低,導致各家銀行都可以開辦,並且透過爭攬存款獲得的間接收益比較大,於是各銀行紛紛降低收費標準搶佔市場,展開惡性競爭。從監管的角度分析,由於中間業務屬於新興業務,有關收費等相關的管理規定跟進不及時,商業銀行缺乏明確的收費依據,導致各商業銀行爲爭奪中間業務而不收費或少收費。

4.風險控制能力不足。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着較爲嚴重的治理結構問題,風險承擔的最終主體不明確。由於風險承擔主體的不明確使其管理風險的成效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從而無力承擔起獨立、權威性、有效管理銀行風險的職責。故使其風險管理主要側重於信用風險的識別、估算和控制,對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等其他風險重視不夠。而對信用風險的管理,也僅僅停留在識別、估計及消化不良貸款的層面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信用風險控制系統。西方現代商業銀行則是全面風險管理,即對整個銀行內各個業務層次、各種類型風險的通盤管理,這種管理要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其他風險以及包含這些風險的各種金

融資產與資產組合、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體系中,對各類風險依據統一的標準進行測量並加總,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必要調控。

5.從事中間業務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短缺。中間業務屬於銀行進階服務的層面,要很好地開展這項業務需要大量的技術和人才的投放。長期以來,商業銀行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但缺乏既懂銀行業務,又懂證券、保險、信託等業務的複合型人才。因此,從事技術含量高、操作複雜、服務層次高的中間業務人才十分匱乏,人才的短缺成爲阻礙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中間業務隊伍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

三、發展中間業務的策略選擇

1.切實轉變經營理念,提高認識。正確認識傳統業務與中間業務的關係,以傳統業務優勢帶動中間業務的發展,反過來透過中間業務的發展壯大來支撐和促進傳統業務的鞏固與發展。要從戰略高度,把中間業務作爲銀行的一項主要業務高度重視,要像抓存款、貸款一樣來抓好。隨着外資銀行的進入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我國商業銀行依靠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獲利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促使商業銀行不得不轉變觀念,把培植開發中間業務作爲商業銀行未來獲利重點。因此必須從中間業務的產品開發和創新上下功夫,各商業銀行必須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爲原則,加大對金融產品的研發力度,開發創新出適合不同類型企業、居民要求的中間業務新品種。商業銀行在選擇中間業務目標市場時應該採取差異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戶需求的差異性,並按不同的消費羣進行市場細分,提供客戶真正需要的金融產品。

2.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創新。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業務競爭主要表現在外匯業務、人民幣業務、網上支付業務和信用卡業務上。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優勢的情況下,而我國發達地區或中等發達地區的`經濟比較發達,對於中間業務的需求要求較高。根據財富增長理論,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勢必進行業務創新。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業務創新,應重點從傳統業務功能、組合創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結算業務的功能創新。隨着現代商業銀行新興業務的發展,結算業務的功能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既在國家金融和企業行業政策許可的情況下,全面發揮自身的設備、網絡、人才、資訊、技術等優勢,以市場爲導向、以客戶爲中心,提供綜合性的資金清算和資金轉移的有償服務。以電子銀行爲依託加速結算業務的電子化進程。

3.注重業務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各商業銀行要重視中間業務人才的開發和利用,透過各種途徑,採取理論培訓和實務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對中間業務設計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培養。在建立全國性的資訊共享通訊網絡,爲中間業務發展創造技術和資訊條件的同時,要優化各種服務功能,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加強對金融衍生業務等中間業務的研究和人才培養,提高員工素質,注重和珍惜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4.切實防範中間業務金融風險。中間業務是一種低風險性業務,但並不等於是無風險業務。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的經營中,要避免其風險,必須採取一些有力

的防範措施。商業銀行在開展中間業務的同時,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其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隨之帶來的風險。堅持業務拓展和風險防範並重的原則,加強對中間業務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首先需要完善表外會計覈算和管理方法,使表外業務透明化,提高中間業務的可控性;其次,需要中間業務風險監測體系,針對中間業務的不同特點確立相應的風險係數,將中間業務納入資產風險管理系統之內;最後需要加強中間業務的內部風險管理,完善中間業務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透過嚴格規範的內部管理將中間業務的風險控制到最小。

TAGS:銀行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