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成長過程中的煩惱

學問君 人氣:8.8K

成長中肯定會遇到許多的挫折和困難,我們不應該退縮,就像下面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名人一樣,面對成長的煩惱積極應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人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故事,歡迎閱讀。

名人故事成長過程中的煩惱

 

  林肯的故事

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在別人開的一家商店當夥計.一次,一個婦女買紡織品時多付了幾美分,他步行10公里趕上那位婦女退還了這幾分錢.又一次,他發覺給一個女顧客少稱了四分之一磅茶葉,他又跑了好幾公里給她補上. 他在當郵務員的同時,還替人劈柵欄木條掙零花錢.一個寒冷的早晨,他走出家門時,看見一個年輕的鄰居用破布裹着光腳,正在劈一堆從舊馬廄拆下來的木料,說是想掙一塊錢去買雙鞋.他便讓那青年回到屋裏去暖暖腳.過了一陣子,他把斧子還給了那個青年,告訴說木柴已經劈好,可以去賣錢買鞋了.

有一次,他當測量員在彼得斯堡測量後,故意把一條本可以筆直的街道設計成爲彎的,是爲了保全一個窮苦的孤兒寡母家庭的住房.如果把街道建成直的,這可憐的一家人豈不要露宿街頭! 這位一貧如洗、地位卑微的年輕人在25歲時透過競選當選爲議會議員.1860年5月,51歲的他參加總統競選,在全國代表大會上,“擁護者阿伯,擁護劈柵欄木條候選人”的呼聲終日不息,最終他擊敗了對手,成爲美國第16屆總統.

他便是被馬克思譽爲“全世界的一位英雄”的亞伯拉罕·林肯.應該說,除了他的不屈不撓、堅持不懈、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外,同情弱者、無私善良的崇高美德,爲他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的故事

美國的“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從小家教很嚴,靠給父親做“僱工”掙零花錢.他清晨便到田裏幹農活,有時幫母親擠牛奶.他有一個專用於記賬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入賬,爾後與父親結算.這是他做得很認真,感到既神聖又趣味無窮.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照此辦理,並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

洛克菲勒這樣做並非家中一貧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爲了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的.美德和艱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賬本上記載的豈止是孩子打工賣力的流水賬,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難和考驗的經歷! 其實,在不少發達國家,對待在校學習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許多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飯店洗碗,端盤子,在商店售貨或照顧老人,做家教等,掙錢交學費零用.美國人一貫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歲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們的“商品”掙錢零用.美國中學生有個口號:“要花錢自己掙.”每逢假期,他們就成了打工族,學習自食其力.

  陳景潤的故事

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蹟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

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醜小鴨"

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醜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

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麼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裏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

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爲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裏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透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爲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

所幸,後來隨着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TAGS:成長 名人